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亚当·斯密国富论 >

第25章

亚当·斯密国富论-第25章

小说: 亚当·斯密国富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一定时期后,金银的每年消费量,在输入不继续增加的条件下,一定会与其每年输
入量趋于一致。可是,今日的输入,依旧在继续增加。
    如果使金银每年消费量达到与每年输入量相等以后,每年输入逐渐减少,那末,每
年消费量也许有一段时间会超过每年输入量。于是,金银的总量可能逐渐不知不觉地减
少,金银的价值逐渐不知不觉地上升,一直到每年输入量不增不减之时为止。这时候,
金银每年消费量,将逐渐不知不觉地适应每年输入量所能支持的数额。
    怀疑银价仍在继续跌落的根据
    欧洲财富日益增加,以及认为由于贵金属量自随财富增加而增加,贵金属价值因此
自随贵金属数量增加而减少这个俗见,可能使许多人相信,欧洲市场上金银价值迄今还
在跌落。而许多土地原生产物还在逐渐腾贵这个事实,也许使这班人越发确信这种见解。
    我已在前面说过,一国随财富增加而增加的贵金属量,绝没有减低其价值的倾向。
一切种类的奢侈品和珍奇品,当然都蝟集富国,由于同一原因,金银也自然蝟集富国。
这不是因为这些物品,在富国比在贫国低廉,却是因为它们在富国比在贫国昂贵,即在
富国可得更好的价格。优越的价格,吸引了这些物品,这优越性一旦消减,这些物品就
不会向这方面蝟集。
    除了谷物及其他全靠人类勤劳而生产的各种植物,一切种类的原生产物,如家畜、
家禽,如各种猎获物,如地中有用的化石和矿物等,都随社会财富增长和技术改进而自
然趋于昂贵,这也是我已经努力说明过的。所只,纵使这些商品能换得比以前多的白银,
我们仍不能因此便说,银价实际上已较前低落,换言之,银只能购买比以前少的劳动量。
能由此引出的结论只是,这些商品的价格实际上已经提高,换言之,能购得比以前多的
劳动量。随着财富的增长和技术的改进,这些商品,不但名义价格上升了,其真实价格
也上升了。名义价格的上升,并非银价下落的结果,而是该商品自身具实价值上升的结
果。
    社会进步对三种原生产物的不同影响
    原生产物,可只分作三类。第一类产物几乎全然不能由人类劳力使之增加;第二类
产物能适应需耍而增加;第三类产物虽能由人类勤劳而增加,但人类勤劳的实效是有限
的或靠不住的。第一类产物的真实价格可随财富的增长和技术的改进而无限制地上升。
第二类产物的真实价格,有时虽可大大上升,但决不能长久超越一定限度。第三类产物
的真实价格,在自然倾向上,虽依改良程度的增进而增高,不过在同一改良程度下,其
价格有时甚至反而下落,有时保持原状,有时或多或少地上升,要看偶然事变使人类勤
劳的努力,在增加此等产物时所收实效如何而定。
    第一类
    随社会进步而价格提高的第一类产物,是几乎完全不能由人类勤劳增加的。它们的
产额既不能超过自然生产的一定分量,它们的性质又非常容易腐败,所以,想把各季节
生产的这类产物,全部蓄积起来,势不可能。大部分稀少特异的鸟类鱼类,各种野禽野
兽,各种候鸟,都属于此类。随着财富的增进以及随财富的增进而发生的奢侈的增进,
对此等产物的需求多半会增加,但其供给却不能由人力使其大量增加。所以,这等商品
的价格,就可随购买者竞争的不断扩大而无限制地上升。例如山鹬,即使成为时尚品,
价格上升到二十几尼一只,人类也不能由勤劳而使市上的山鹬增加到大大超过现有的只
数。古罗马人最隆盛时代,为何对珍贵鱼类鸟类支付极高价格,正可用这理由来说明。
这种高价,确非当时银价低落的结果,而是不能随人意增加的这些稀有珍品本身价值上
升的结果。在罗马共和国没落前后若干年内,银的真实价值比今日大部分的欧洲都高。
罗马共和国对西西里所缴纳什一税的小麦,每一莫迪斯或一配克付价三塞斯特斯,约合
英币六便士。但这价格大概要比平均的市价低,西西里农民有义务按这价格交售他们的
小麦,他们认为是一种课税。所以,罗马人若需从西西里输入什一税以外的谷物,他们
就须依照契约,对于超过量每一配克付给四塞斯特斯,约合英币八便士。这价格,想即
当时认为适当而合理的价格,也就是当时视为平均或普通的契约价格,换算起来,每夸
特约值二十一先令。英国小麦,就品质而言,较西西里小麦为劣,而就欧洲市场上售价
而言,通常较西西里小麦为低。但在最近荒歉年度以前,其普通契约价格,却为每夸特
二十八先令。因此,把往古时代的银价,与现在的银价相比,一定为三对四之反比例,
即当时报三盎斯,与现在银四盎斯比较,能购得同量的劳动或商品。历史学家普林尼记
载,塞伊阿斯以六千塞斯特斯(合英币五十镑)购一只白夜莺,献给女王阿格利皮纳;
阿西尼阿斯·塞纳以八千塞斯特斯(合今日英币六十六镑十三先令四便士)购红鱼一尾。
当我们读到这种记载时,这些奇贵的价格,虽够使我们惊绝,但这些价格以我们看来,
似还比实价少三分之一。这两件东西的真实价格,换言之,它们所能交换的劳动及食品
量,比其名义价格在今日给我们表示的数量,约多三分之一。这就是说,塞伊阿斯为一
只白夜莺而付出的劳动和食品的支配权,等于现今六十六镑十三先令四便士才能购得的
劳动和食品的支配权;阿西尼阿斯·塞纳为一尾红鱼而付出的劳动及食品的支配权,等
于现今八十八镑十七先令九又三分之一便士才得购得的劳动和食品的支配权。引起这种
过分价格的原因,与其说是银量充斥,以致银价低廉,倒不如说是罗马人的剩余劳动剩
余食品过于丰盈,以致珍奇品争购者多。当时罗马人所持有的银量,比同一劳动量及食
品量的支配权在今日所能获得的银量要小得多。
    第二类
    价格随社会进步而腾贵的第二类原生产物,其数量能应人类需要而增加。它们包括
那些有用的动植物,当土地未开辟时,自然生产物很多,以致无价值可言,到了耕作进
步,就不得不让位给那些更为有利的别种产物。在社会日益进步的长期过程中,此类产
物的数量日益减少,而同时,其需要却继续增加。于是,其真实价值,换言之,它所能
购入或支配的真实劳动量,逐渐增加,终而增加得这么多,以致与他种由人力在土壤最
肥沃、耕作最完善的土地上产出的任何物品比较,也不相上下。但是,一旦达到这高度,
就不能再增高了。如果竟超过这限度,那马上就会有更多土地和劳动,用到这方面来生
产此等物品。
    例如,牲畜价格的腾贵程度,如果使人们觉得,开垦土地以生产牲畜牧草,和开垦
土地以生产人类食物,有同等利益,那就不能再进一步上涨了,如果更上涨,马上就会
有更多的谷田转化为牧场。耕地扩大的结果,一方面,野生牧草的数量减少了,以致不
依劳动培畜而自然生长的家畜的肉减少;另一方面,持有交换家畜肉的谷物或谷物代价
的人数又增加了,以致家畜肉的需求增加。于是,家畜肉价格,继之。牲畜价格必逐渐
腾贵,终使人觉得,以土壤最肥沃、耕作最完善的土地,生产牲畜的牧草,和生产人类
的食物,有同等利益。但一定要到社会进步的后期,耕作事业才舍如此扩大,使牲畜价
格抬高到这种程度。要是国家还向前进步,牲畜价格不高到此等程度,一定会继续腾贵。
在今日欧洲,恐怕还有一部分地方牲畜价格,未增到这个极限。即合并以前的苏格兰某
地方,亦属如此。苏格兰的地方,宜于畜牧的多,宜于其他用途的少。所以,那里的牲
畜,如只行销于内地市场,则牲畜价格,恐怕不会达到这样的高,以致把土地生产牧草
成为有利。前面说过,英格兰的牲畜价格,在伦敦附近,虽似于前世纪初期达到了这极
限,但较僻远地方,大概很久以后才达到这限度。也许至今还有少数地方,尚未达到这
限度。但是,在第二类原生产物中,价格首先随社会进步而升至极限的,恐怕要算牲畜。
    在牲畜价格尚未达到这高度以前,就是适于深耕细作的土地,也必有大部分不能完
全耕作。在土地广大的国家,常有大部分农地,位于僻远地方,其肥料不易仰给干都市,
因此,耕作优良的土地其数量一定和农地自能生产的肥料量成比例;而农地自产肥料量,
又一定和农地所维持的牲畜数成比例。土地施加肥料,不外二途:其一,放畜于田,因
而得粪;其二,饲畜于厩,出粪肥田。但牲畜价格如不够支付耕地的地租和利润,农民
就不愿在土地上放牧牲畜,更不愿设厩饲养牲畜。因为,设厩饲养牲畜所需牧草,势须
仰给于肥沃而已经垦治的土地,如从荒芜未曾垦治的土地刈取那里所生的零落的牧草,
所需劳动和费用,一定非常的大。这样,如果牲畜放牧于已经垦治的土地,其价格已不
够偿付该地产草的费用,那末发厩饲养,牧草的刈取搬运,要增加相当的劳动和费用,
其价格必定更不够偿付产草的费用。在这种情形下,想设厩饲养耕作所必需的牲畜,尚
无所谓,若要多养,决无利润可言。但如果只饲养耕作所必需的牲畜,则所得肥料,决
不够供给可耕土地的全部,使其不断保持良好状态。肥料既不够供给全部农地,农民自
然会拣最有利最便当,即最丰饶而位于农家庭院附近的土地,进行施肥,结果,全部农
地中,常保持良好耕作状态的,就单是一部分土地,而其余大部分土地,则惟有任其荒
芜,至多不过任其生产若干瘠弱小草,似苟延少许奄奄待毙的牲畜的残生。所养的牲畜,
与土地完全加入耕作所需的数额比较,虽嫌太少,但与土地实际产出的牧草比较,却又
往往嫌其过多。这荒芜地的一部分,在这样继续放牧六七年后,可能加以垦治,也许可
产出一两季粗劣的燕麦或其他粗劣的谷类。过此以往,则地力消耗净尽,又须回复以前
的休耕放牧状态。于是,又进而垦治其他部分,这些新垦地,也产出一两季粗劣谷物,
以后也地力耗竭,回复休耕原状。苏格兰在未与英格兰合并以前,其低地一带的土地,
大都在这方式下经营。当时能够不断靠肥料而维持良好状态的土地,常常仅占全农地三
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有时,甚且不到五分之一、六分之一。其余土地,则全无肥料可
施;不过其中还有若干部分,系依上述方式,挨次垦治,挨次休耕。所以,在苏格兰,
本可耕作的应好土地,亦因依照此种方式经营,以致其生产额比其生产力所能生产的低
得多。此种经营方式,当然是不利的。但苏格兰在合并以前,似因牲畜过于低廉,不得
不采取此种不利的经营方式。至于牲畜大大腾贵之后,该国大部分地方,何以依然沿用
旧法,那是因为在若干地方。人民愚昧拘泥古习,而在大多数地方,又由于事理之自然,
不容即时或急速采用优良方法。其中障碍,可大别为二:第一,租地人贫困,还波有足
够时间来取得足够的牲畜,使他们能更完全地耕作其土地。他们资力有限,牲畜腾贵,
饲养更多牲畜虽对他们有利,但也使他们难于多购。第二,纵使租地人具有此等资力,
而牧草地的辟治,亦非一蹴可几。总之,牲畜增加和土地改良这两者,势须同时进行,
不能分先后。牲畜没有增加,土地便无法改进;土地要不是大大改进,牲畜又不会显著
增加,因为不大大改进土地,就不能维持大大增加的牲畜。象这种革故图新过程中的自
然障碍,非有长时期的勤勉节约,那是无法铲除的。现今,旧方式虽在逐渐衰落,但要
国内各地全盘废除,恐怕还要经过半世纪或一世纪的时间。苏格兰从与英格兰合并所得
到的一切商业利益,也许只牲畜价格腾贵为最大利益。牲畜的腾贵,不但提高了高地一
带地产的价值,同时,又成为低地一带改进的主要原因。
    一切新殖民地,都有大垦荒芜的地。此等荒芜地,除饲养牲畜外,不能作其他用途。
所以,牲畜不久就极度繁殖。凡繁多的物品,价格必然非常便宜。美洲殖民地的牲畜,
最初都是欧洲人由故乡运来,但在极短期间内,这些牲畜就增殖了那么多,以致价值变
得那么低,使得马投林野,所有者亦听其自然,不复追寻。在这情形下,辟地饲养牲畜,
必无利可图。要辟地饲养牲畜而有利,要到这些殖民地建立之后,经过漫长的岁月才能
办到。那里,肥料既形缺乏,投在耕作事业上的资财,与用于耕作的土地又不相称,所
以,其农业经营的方式,与今日仍通行于苏格兰大部分地方的如出一辙。当瑞典旅行家
卡尔姆叙述他于1749年在北美某些英国殖民地所闻见的农业状况时,他说,那里很难找
出英格兰民族的特性,因为英格兰民族在农业的各个方面都是有名的熟练的。他又说,
当地人民,很少给自己谷田施放肥料。当一片土地因连续收获而地力耗尽以后,他们就
开垦其他新的土地。到这片土地的地力又耗尽后,他们再开辟第三片的土地。他们的牲
畜,一任其彷徨林野或未辟之荒地间。春生牧草,因啮取过早之故,往往不到开花结实,
即毁灭净尽。所以,牲畜常陷于半饥饿状态中。春生牧草,是北美地方的天然牧草。欧
洲人开始定居于该地时,此种牧草异常繁盛,高达三四英呎。卡尔姆明确指出,在他写
游记时不能养活一头母牛的一块土地,往时肯定可以养活四头母牛,而且,以前每头母
牛,能够产出现在每头四倍的牛乳。他以为,该地的牲畜,所以一代一代渐趋退化的原
因不外乎牧草缺乏。此等牲畜,恐与三四十年前,在苏格兰各地所见的矮小牲畜无大差
别。今日苏格兰低地矮小牲畜的大改良,与其说由于畜种的选择(虽然有些地方,也使
用这种方法),无宁说由于饲料的丰饶。
    因此,虽然牲畜的价格,要到垦殖改良的后期,才能增高到使辟地饲养牲畜成为有
利,但在这第二类原生产物中,最先达到这有利价格的,恐怕仍当首推牲畜,因为牲畜
价格如未达到这程度,则垦殖改良的程度,要接近今日欧洲许多地方已达到的状况,似
乎亦不可能。
    第二类原生产物中,最初达到这价格的为牛,最后达到这价格的当为鹿肉。不列颠
的鹿肉价格,表面上虽似过高,但这高价还不够偿还鹿园费用这一事实,凡有饲鹿经验
的都知道得很清楚。设非如此,就会象古代罗马人饲养社鸱那种小鸟一样,不久成为普
通农家饲养的动物了。瓦罗和科技麦拿告诉我们,饲养社鸱是最有利的事业。蒿鸟飞到
法国时很瘦,据说在法国有些地方,把它养肥是非常有利的事业。总之,鹿肉如果继续
为流行食品,而不列颠的财富与奢侈,又象过去某时期一样增进上去,那末鹿肉价格,
或将比今日还要贵。
    在改良进步的过程中,由必需品牛的价格涨到极点,到奢侈品鹿肉的价格涨到极点,
其间介有很长的岁月。在这长久岁月中,许多其他种类的原生产物,各依其不同情形,
或迟或速地逐渐达到其最高价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