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啾刃浴>」芑簦╣round-tone)比半音标尺(chromaticscale)上的任何其他音调离八音度更远,然而,这两种音却比其他任何两种音在乐音特性中关系更接近。确实,这可能不仅仅是一种类比。八音度的振动率是基音的两倍,在光谱的极端紫色的一端,光线的振动率则近似于红光振动率的两倍。与此同时,由于光的条件和声音刺激的条件在其他一些方面是如此不同,以至于偶尔想去发现中间色的系列中是否有音调标尺的基本音程——五音,四音,2/3音,等等——的物理相关和感觉相关,结果在每种情形里均告失败。
颜色和音调之间的巨大差别(正是由于这种差别,阻止了任何一种这样的试图获得成功),可以在光和声波之混合的不同效应中十分清楚地看到。当我们将声波混合时,我们获得一种复合感觉,它由许多同时可辨的要素组成,正如它包含连续可辨的音调一样。但是,当我们将光波混合时,我们则总是获得一种简单的感觉。白色(由太阳光谱的所有光线构成)如同任何颜色一样简单,它只包含一种单一的波形式。
光觉的这些特征把我们引向两个具有普遍重要性的事实,它们必须由那些与终极的光谱颜色的主观相似性相等的色彩刺激理论加以考虑。首先,可能有两种相邻颜色的混合替代了任何一种单色(它存在于这两种相邻的颜色之间)。例如,我们可以从红与黄的混合中获得橘黄,从橘黄和黄绿的混合中获得黄色,从黄绿和绿蓝的混合中获得纯绿等。其次,以正确比例相混的主观上相对的任何一种颜色为我们提供了白色感觉,这两种颜色是互补的颜色。第一个事实表明,视网膜的刺激过程不是连续的,而是分级的(graduated)。对于任何一种特定振动速度的等级运作来说,可以被两个距离它不远的其他等级的相互补充活动来取代,其中一个速度较小,另一个速度较大,两者结合起来产生中间的结果。第二个事实,像彩色线条周期发生的过程一样,证明颜色刺激是一个循环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每种形式与一种相对的形式相关。结果,当这两种刺激同时发生时,它们相互抵消,只在感觉中留下相伴的非彩色的刺激。我们可以在图解中(图12)将这种情况表述出来,也即在圆的周围将颜色作这样的安排,以便使每一种互补的对子彼此之间直接相对立,而且可以用一根穿过图解中心的直线把它们联结起来。在圆的中央,我们放进白色,并在中央部分和圆周之间的区域写上白色的色调,正如它们从完全的饱和状态逐渐向无色或明度方向改变一样。
我们视觉中的一切简单颜色都包含在这幅图中了,但是也有例外,首先是黑色和处于黑色与白色之间的中间色灰色,其次,是黑色或灰色——棕色、橄榄绿等等。如果我们把颜色和明度的这些深色部分引入图解,我们便必须首先在圆圈中央(白色)画一根垂线(参见图12),沿垂线长度排列非色彩感觉的系列,然后填入深色系列,以及它们与灰色或黑色之间的中间色,地点在围绕明度感觉的那根垂直线周围不同高度的同心圆上面(参见图13)。这样一来我们便得到了一个圆锥体,它具有圆形的底部,圆锥体的顶点与黑色相对应,圆锥体的底部中央与白色相对应,而底部的周围则与各种饱和色相对应。同时,所有其他的颜色分布在四周并穿过圆锥体,它们的确切位置是根据这些基色的固定位置来决定的。
第七节
一、视觉和听觉的关系 二、正后象和负后象 三、机械感觉和化学感觉 四、对比现象 五、相对作用的一般定律
一
根据我们所了解的关于视觉特性和听觉特性的一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了解这两种感觉之间关系的最佳途径是去探讨它们的两个基本差别。第一个差别是这样的:由于一种主观上简单的音调感觉(tone-sensation)只能由空气的运动而产生,因此在视觉情形中,任何一种以太(ether)的振动(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能产生一种简单的光觉(light…sensation)。第二个差别则存在于下述事实之中,简单的音质(tonal qualities)只能沿两个方向变化,以产生较高和较低的音调,而光觉则形成两个系列,色彩(chromatic)系列和非色彩(achromatic)系列,每一个系列均由若干基色和中间色构成,至于彩色系列,由于光谱终端颜色的主观关系,进一步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色调,它们回归到主观关系本身。因此,简单的音调系统可以用一根直线表示;而光觉系统则需要一个三维图示加以表述。除了这些一般的差异以外,还有一些依赖于各种特性的区别,这些特性专门依附于视觉,或者比起任何其他感觉来更大程度地依附于视觉。
如果我们发出一种音调(例如,敲击琴弦或音又),然后又突然制止发音体的振动,那么,音调感觉便立即停止。即便它实际上比刺激持续了更长时间,它的后效(after…effect)之持续也是如此短促,以至于在正常情况下无法为我们所注意。不过,对于光和颜色的感觉来说,情况就颇为不同。你们都知道,如果将通红的火把以适当的速度呈圆周形晃动,你们就会看到完整的火圈。这种现象表明,光的印象在眼睛里至少可以保持一段时间,即从火把行程中的任何一个起点绕过一圈后再回到同一起点位置所需的时间。我们可以用下述方法获得关于光刺激的后效的更确切的知识,也即对一个发光体凝视一段时间,然后突然闭上眼睛。于是,我们可以在黑暗的视野中看到一个后象(after…im…age),它与该发光体很相似,但是在发光体的光和颜色特性上却逐渐经历了十分奇异的变化。开始时,后象与外部物体十分相似,然后它的强度(intensity)有些减弱,再过一些时间以后,它的性质又起了变化,开始向原始性质的相反方向变化。如果被凝视的物体是白色的,后象便变成黑色——也就是说,比起看到的黑暗视野来要更暗——如果被凝视的物体是黑色的,那么后象便变成白色,比视野周围还要亮。最后,如果印象是彩色的,那么后象便呈补色(plementary colour),如果被凝视的物体是红色的,那么后象便呈绿色,如果物体是绿色的,那么后象便呈红色。因此,在第一阶段,后象被称为正的或同色的(positive or same…coloured);在以后的各阶段中,则称为负的或补色(negative or plementary)。如果被凝视的物体是极度明亮的话,这两种现象,尤其是更为持久的补色后象,是可以用睁开的眼睛观察到的。例如,如果你瞥了一眼落日,然后注视道路或灰色的墙壁,你便可以在凝视点上看到太阳圆盘的清晰的绿色后象。
后象现象表明:第一,视网膜中的刺激过程比外部刺激持续更长的时间,往往可以达到若干秒钟。但是,它们也表明,紧接着刺激的直接持续阶段(这是在正后象中表现出来的),便会发生相反的感官状态,在这种情况中,明亮的物体被看成黑色的,黑色的物体被看成明亮的,而且,一般说来,彩色的物体被看成补色。这种补色的后效可以根据视网膜部分衰竭的假设来轻易地作出解释。例如,如果我们对红色的感受性在特定位置上已经耗尽,我们便将在该位置上看到白光,就好像没有任何红光对它发生作用一样;换言之,由于从白色那里减去红色而剩下绿色,因此红色物体将会在衰竭的视网膜上留下一个绿色的后象。这些补色后象的质量可以通过与其背景的对比而得到提高。该观点尤其在上述情形中站得住脚,在那里,黑白物体的后象是在黑暗的视野中被观察到的。
在由两种感官的刺激所产生的后效中,这些惹人注目的差异使得下述情况成为可能,即引发音调感觉和光觉的过程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确实,声音的振动在耳蜗(听神经纤维的终端)的鼓膜上建立起相应的振动,看来是有可能的;而且,我们对一种乐音(clang)的各组成音调的分别感知是由于这种鼓膜的个别神经纤维对各种音调的调音所致,看来也是可能的。因此,刺激过程在这里将是一种机械过程,一俟被刺激的神经纤维的振动运动停止下来,感觉也会受到干扰。当然,这种情形一定会在引起激发活动的外部空气振动停止以后很快发生。再者,也有可能鼓膜振动的快速制止是由于某些固体护膜结构(cuticula structures)的作用而产生,这些固体护膜结构呈半圆形排列,依附于鼓膜之上,其功能肯定与一架钢琴的制音器(damper)十分相似。但是,当光刺激作用于视网膜时,我们显然具有十分不同的情况。有许多观察将会证明,视网膜对光线的感受性犹如一名摄影师在暗室中进行操作时底片的感受性。最惹人注目的情况之一是这样的:在黑暗中,视网膜具有深红色;一旦暴露于光线之下,它便逐渐变色,并最终变成白色。这种现象实际上得出以下的结论:即光刺激是一种光化(photochemical)过程。这些过程在有机的自然界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植物的绿色部分的呼吸中,在花朵颜色的产生中,都存在这样的过程。现在看来,一种化学过程,即便它相对来说是瞬间即逝的,也始终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比起一种简单的运动传递来,前者需要的时间更长。根据这一观点,后象看来仅仅是一种光化反应的持续时间的主观状态而已。它的两个阶段表明了这一事实,即有两种过程在光化反应期间运行着。正后象为我们提供了由光刺激引起的化学分解的持续时间;而负后象或互补后象则向我们表明了这种分解的后效。后者是一种现象,它与其他生命体的衰竭现象很相似——例如,神经和肌肉的精疲力竭——它们都表现出对原先运作着的同类刺激的激发性减弱。
因此,视觉和听觉可以被视作是两种基本感觉激发形式的主要代表——机械的激发和化学的激发。在使这些表述彼此对立起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小心从事,不要把它们归之于感官神经的过程。这些过程由十分快速的化学分解所组成,也许在每种情形里都是这样。我们的目的仅仅在于区分不同的方式,在这些不同的方式中,外部刺激对感官中的神经终端产生影响。至于机械感觉,除了听觉以外,也许还有皮肤压力,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感觉中印象后效的简短连续而得到说明。除了视觉以外,皮肤的温度感觉和嗅觉与味觉也属于化学感觉。触觉器官是最早产生的器官,而且在最为低等的生物中是唯一的感觉器官。触觉器官既包括机械感觉又包括化学感觉的这一事实,对于感觉功能发展的生理史来说,不是没有意义的。
四
我们一直在讨论的负后象和补色后象的现象几乎不需要比纯粹的生理学解释更多的东西。然而,有大量的例子表明,我们的光觉和色觉所经历的变化不可能由刺激的后效产生,也不可能从衰竭的影响中产生,或者,至少这些现象仅仅提供了部分的解释。当然,无论何处,只要后象得以显示,它们便可用生理学术语予以解释。
如果我们让光穿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又在这块被红光照明的表面的某处投下阴影,那么,该阴影看来呈灰色。因为除了漫射的白光以外,它不包含任何东西,而该漫射的白光的强度已经为阴影所减弱。然而,事实上,阴影不是灰色而是绿色。这样的绿色有时可以在自然界中观察到,例如,落日因大气层强烈吸收折射的光线而发出红光时,在树木投下的阴影中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绿色。
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它正确地复制了对自然界的投影带有主观色彩的情况。这种实验很容易做,只要用一只快速旋转的圆盘,顶部带有彩色,用来说明色觉的混合。圆盘的底板是白色,上面具有一块块小型色区。在圆盘中心和周边之间的中途某处,色块为较为狭窄的黑色带状部分所取代(图14)。如果我们让圆盘顶部快速旋转,那么色块的颜色便与背景的白色相融合,从而形成白色;而在我们插入黑色带状的地方,我们便得到黑白混合,也就是灰色。你们知道,这种灰色完全与投向彩色背景的圆形阴影相对应。但是,这种客观上灰色的圆圈在我们看来并非灰色,而是彩色的,并且作为对背景彩色的补色。如果色块是绿色的,那么圆圈就呈红色;如果它们是红色的,那么圆圈看来就呈绿色,等等。
这里,还有一种更为简单的实验。拿一张薄薄的白色信纸和一张同样大小的彩色信纸;将白纸盖在彩色纸上面,以便正好把后者盖住;然后,把一小方块灰色纸或黑色纸夹在这两张纸的中间。如果压在底下的彩色纸是绿色的,那么它的颜色便能透过薄薄的信纸,除了夹着灰色方块的地方不能透过颜色之外。该方块应当是灰色的,不过,实际上看到的却是红色的。如果我们的彩色纸是红色的,那么灰色方块看上去将是绿色的。总而言之,它始终呈现与其周围颜色相混合将产生白色的那种颜色。这种现象并不十分引人注目,不过还是十分清楚的,当你将一张灰色纸放在彩色背景上,而不用薄的信纸将它盖住时,便会发生这种情况。例如,假设你从同一张灰色纸上剪下一些小的方块,然后把它们并排放在红色纸、绿色纸、黄色纸和蓝色纸上。它们看上去是完全不同的:红色纸上的那个灰色小方块呈现绿色,绿色纸上的呈现红色,黄色纸上的呈现蓝色,而蓝色纸上的那个灰色小方块则呈现黄色。而且,背景的作用同样明显,如果你使用具有各种明度的非彩色光,而不是彩色光,将两个相似的灰色方块分别置于黑色纸和白色纸上:前者便显得十分明亮,甚至达到几乎呈现为白色的程度;而后者(即灰色方块置于白色纸上)则显得暗淡,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趋向于接近黑色。
在描述所有这些现象并列举它们的条件时,我们没有考虑一个重要因素——即表面得到运用的程度。如果投入彩色光的阴影很大,那么中央便呈现灰色,只有边缘才能呈现它的彩色。我们可以很好地说明主观色彩对用作比较的表面空间关系的依赖,办法是再次求助于转盘。我们提供如图15所示的圆盘,上面的色块剪成阶梯状,在每一情形中色块的大小是一样的。如果现在色块(B)是蓝色的,而背景(G)是黄色的,那么我们将期望当圆盘旋转时可以见到蓝黄色的混合物,它与色块B中的每一阶梯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它从一个阶梯到另一个阶梯产生变化。变化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的,即随着我们接近边缘,黄色在混合物中越来越占居支配地位。因为从客观上讲,每一个阶梯的颜色在其整个范围内始终保持不变。然而,实际上,每一个蓝黄色圆圈的内边和外边的颜色是不同的,中间各点显示了从一种色彩的浓淡向另一种色彩的浓淡逐渐过渡。这些组合色中的每一种颜色在接近于一个圆圈时(圆圈在它的混合色中包含较少的这种颜色),它便十分强烈地显示出来。因此,在我们的圆盘上,每个圆圈的外边是蓝的,而内圈是黄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混合色的背景上勾勒出连续的黄环和蓝环。
同样的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我们可以取一个白色圆盘,上面不贴彩色块,而是贴上黑色块,如图15所示。我们将预期通过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