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茶+文+化 >

第11章

茶+文+化-第11章

小说: 茶+文+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酒味故然不确,但此泉水质清冽甘爽却是事实。清流从泉眼中汩汩涌出,沿着沟底流淌,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河〃。杜康泉旁边的土坡上,有个直径五六米的大土包,以砖墙围护着,传说是杜康埋骸之所。杜康庙就在坟墓左侧,凿壁为室,供奉杜康造像。可惜庙与像均毁于〃十年浩劫〃了。据县志记载,往日,乡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带上供品,到这里来祭祀,组织〃赛享〃活动。这一天热闹非常,搭台演戏,商贩云集,熙熙攘攘,直至日落西山人们方尽兴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庙均在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凉亭。亭呈六角形,红柱绿瓦,五彩飞檐,楣上绘着〃杜康醉刘伶〃、〃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图画。尽管杜康的出生地等均系〃相传〃,但据古工作者在此一带发现的残砖断瓦考定,商、之时,此地确有建筑物。这里产酒的历史也颇为悠久。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安史之乱时,曾挈家来此依其舅区崔少府,写下了《白水舅宅喜雨》等诗多首,诗句中有〃今日醉弦歌〃、〃生开桑落酒〃等饮酒的记载。酿酒专家们对杜康泉水也作过化验,认为水质适于造酒。1976年,白水县人杜康泉附近建立了一家现代化酒厂,定名为〃杜康酒厂〃,用该泉之水酿酒,产品名〃杜康酒〃,曾获得国家轻工作部全国酒类大赛的铜杯奖。 
无独有偶,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县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过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伊阳县志》中《水》条里,有〃杜水河〃一语,释曰〃俗传杜康造酒于此〃。《汝州全志》中说:〃杜康叭〃,〃在城北五十里〃处的地方。今天,这里倒是有一个叫〃杜康仙庄〃的小村,人们说这里就是杜康叭。〃叭〃,本义是指石头的破裂声,而杜康仙庄一带的土壤又正是山石风化而成的。从地隙中涌出许多股清冽的泉水,汇入旁村流过的一小河中,人们说这段河就是杜水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傍村这段河道中,生长着一种长约一厘米的小虾,全身澄黄,蜷腰横行,为别处所罕见。此外,生长在这段河套上的鸭子生的蛋,蛋黄泛红,远较他处的颜色深。此地村民由于饮用这段河水,竟没有患胃病的人。在距杜康仙庄北约十多公里的伊川县境内,有一眼名叫〃上皇古泉〃的泉眼,相传也是杜康取过水的泉子。如今在伊川县和汝阳县,已分别建立了颇具规模的杜康酒厂,产品都叫杜康酒。伊川的产品、汝阳的产品连同白水的产品合在一起,年产量达一万多吨,这恐怕是杜康当年所无法想象的。 
史籍中还有少康造酒的记载。少康即杜康,不过是年代不同的称谓罢了。那么,酒之源究竟在哪里呢?窦苹认为〃予谓智者作之,天下后世循之而莫能废〃这是很有道理的。劳动人民在经年累月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下了制造酒的方法,经过有知识、有远见的〃智者〃归纳总结,后代人按照先祖传下来的办法一代一代地相袭相循,流传至今。这个说法是比较接近实际,也是合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

概论:
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的前列,酒也是一样,有着它自身的光辉篇章。在我国,由谷物粮食酿造的酒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而果酒所占的份额很小,因此,酿酒的起源问题主要是探讨谷物酿酒的起源。
我国酒的历史,可以上到上古时期。其中《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等,都表明我国酒之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据考古学家证明,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说明在原始社会,我国酿酒已很盛行。以后经过夏、商两代,饮酒的器具也越来越多。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铜酒器占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确实很盛。
  自此之后的文字记载中,关于酒的起源的记载虽然不多,但关于酒的记述却不胜枚举。综合起来,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酒的起源:  
一、酿酒起源的传说:
 上天造酒说 猿猴造酒说 仪狄造酒说 杜康造酒说  
二、考古资料对酿酒起源的佐证  
三、现代学者对酿酒起源的看法  
酒的起源——酿酒起源的传说
一、上天造酒说 
  在古代,往往将酿酒的起源归于某某人的发明,把这些人说成是酿酒的祖宗,由于影响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统的观点。对于这些观点,宋代曾提出过质疑,认为“皆不足以考据,而多其赘说也”。这虽然不足于考据,但作为一种文化认同现象,不妨罗列于下。主要有以下几种传说:
  上天造酒说:
  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在《月下独酌?其二》一诗中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的诗句;东汉末年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自诩的孔融,在《与曹操论酒禁书》中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之说;经常喝得大醉,被誉为〃鬼才〃的诗人李贺,在《秦王饮酒》一诗中也有〃龙头泻酒邀酒星〃的诗句。此外如〃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魂〃,〃酒泉不照九泉下〃,〃仰酒旗之景矅〃,〃拟酒旗于元象〃,〃囚酒星于天岳〃等等,都经常有〃酒星〃或〃酒旗〃这样的词句。窦苹所撰《酒谱》中,也有酒〃酒星之作也〃的话,意思是自古以来,我国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不过这连《酒谱》的作者本身也不相信这样的传说。
  《晋书》中也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轩辕,我国古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酒旗三星,即狮子座的ψ、ε和∽三星。这三颗星,呈〃1〃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蜍颗星。柳宿八颗星,即长蛇座δ、σ、η、Ρ、ε、З、W、⊙八星。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则肉眼很难辨认。

  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周礼》一书中,据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二十八宿的说法,始于殷代而确立于周代,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创造之一。在当时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能在浩淼的星汉中观察到这几颗并不怎样明亮的〃酒旗星〃,并留下关于酒旗星的种种记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至于因何而命名为〃酒旗星〃,度认为它〃主宴飨饮食,那不仅说明我们的祖先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也证明酒在当时的社会活动与日常生活中,确实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酒自〃上天造〃之说,既无立论之理,又无科学论据,此乃附会之说,文学渲染夸张而已。姑且录之,仅供鉴赏。 
酒的起源——猿猴造酒说 
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极精采之记载。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在巉岩林木间跳跃攀缘,出没无常,很难活捉到它们。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并掌握了猿猴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嗜酒〃。于是,人们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几缸香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踌躇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地用指蘸酒吮尝,时间一久,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终于经受不住香甜美酒的诱惑,开怀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醉,乖乖地被人捉住。这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我国独有,东南亚一带的群众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这说明猿猴是经常和酒联系在一起的。
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我国的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作中记叙道:〃琼州(今海南岛)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六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清代的另一种笔记小说中也说:〃粤西平乐(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西江支流桂江中游)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娄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看来人们在广东和广西都曾发现过猿猴〃造〃的酒。无独有偶,早在明朝时期,这类的猿猴〃造〃酒的传说就有过记载。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娄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觉之,众猱伺得人,必嬲死之。〃可见,这种猿酒是偷饮不得的。

这些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记载,起码可以证明这样的事实,即在猿猴的聚居处,多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至于这种类似〃酒〃的东西,是怎样产生的,是纯属生物学适应的本能性活动,还是猿猴有意识、有计划的生产活动,那倒是值得研究的。要解释这种现象,还得从酒的生成原理说起。
酒是一种发酵食品,它是由一种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酵母菌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在广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中,这种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长。含糖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品。当成熟的野果坠落下来后,由于受到果皮上或空气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生成酒,是一种自然现象。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腐烂的水果摊床附近,在垃圾堆幸福,都能常常嗅到由于水果腐烂而散发出来的阵阵酒味儿。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酒〃的液体析出,这样的结果,一是并未影响水果的食用,而且析出的液体――〃酒〃,还有一种特别的香味供享用,习以为常,猿猴居然能在不自觉中〃造〃出酒为,这是即合乎逻辑又合乎情理的事情。当然,猿猴从最初尝到发酵的野果到〃酝酿成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究竟漫长到多少年代,那就是谁也无法说清楚的事情了。 
酒的起源——仪狄造酒说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二世纪史书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日:‘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似乎仪狄乃制酒之始祖。这是否事实,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这里并无时代先后之分,似乎是讲他们作的是不同的酒。〃醪〃,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工而成的〃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产于江浙一带。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醪糟儿。醪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秫〃,高梁的别称。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如果硬要将仪狄或杜康确定为酒的创始人的话,只能说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梁酒创始人
一种说法叫〃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能进行这种总结推广工作的,当然不是一般平民,所以有的书中认定仪狄是司掌造酒的官员,这恐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书载仪狄作酒之后,禹曾经〃绝旨酒而疏仪狄〃,也证明仪狄是很接近禹的〃官员〃。
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比起杜康来,古籍中的记载要一致些,例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都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他到底是从事什么职务人呢?是司酒造业的〃工匠〃,还是夏禹手下的臣属?他生于何地、葬于何处?都没有确凿的史料可考。那么,他是怎样发明酿酒的呢?《战国策》中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钦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这一段记载,较之其他古籍中关于杜康造酒的记载业,就算详细的了。根据这段记载,情况大体是这样的:夏禹的女人,令仪狄去监造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做出来的酒味道很好,于是奉献给夏禹品尝。夏禹喝了之后,觉得的确很美好。可是这位被后世人奉为〃圣明之君〃的夏禹,不仅没有奖励造酒有功的仪狄,反而从此疏远了他,对他不仅不再信任和重用了,反而自己从此和美酒绝了缘。还说什么:后世一定会有因为饮酒无度而误国的君王。这段记载流传于世的后果是,一些人对夏禹倍加尊崇,推他为廉洁开明的君主;因为〃禹恶旨酒〃,竟使仪狄的形象成了专事诌媚进奉的小人。这实在是修史者始料未及的。
那么,仪狄是不是酒的〃始作〃者呢?有的古籍中还有与《世本》相矛盾的说法。例如孔子八世孙孔鲋,说帝尧、帝舜都是饮酒量很大的君王。黄帝、尧、舜,都早于夏禹,早于夏禹的尧舜都善饮酒,他们饮的是谁人制造的酒呢?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狄〃始作酒醪〃是不大确切的。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复杂的事,单凭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仪狄再有能耐,首先发明造酒,似不大可能。如果说他是位善酿美酒的匠人、大师,或是监督酿酒的官员,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完善了酿造0方法,终于酿出了质地优良的酒醪,这还是可能的。所以,郭沫若说,〃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这种说法似乎更可信。   
酒的起源——杜康造酒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并无什么奇异的办法。由一点生活中的偶尔的机会作契机,启发创造发明之灵感,这是很合乎一些发明创造的规律的,这段记载在后世流传,杜康便成了很能够留心周围的小事,并能及时启动创作灵感之发明家了。
魏武帝乐府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窦苹考据了〃杜〃姓的起源及沿革,认为〃杜氏本出于刘,累在商为豕韦氏,武王封之于杜,传至杜伯,为宣王所诛,子孙奔晋,遂有杜氏者,士会和言其后也。〃杜姓到杜康的时候,已经是禹之后很久的事情了,在此上古时期,就已经有〃尧酒千钟〃之说了。如果说酒是杜康所创,那么尧喝的是什么人创造的酒呢?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自不必说。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县志》中,对杜康也有过较详的记载。白水县,位于陕北高原南缘与关中平原交接处。因流经县治的一条河水底多白色头而得名。白水县,系〃古雍州之城,周末为彭戏,春秋为彭衙〃,〃汉景帝建粟邑衙县〃,〃唐建白水县于今治〃,可谓历史悠久了。白水因有所谓〃四大贤人〃遗址而名蜚中外:一是相传为黄帝的史官、创造文字的仓颉,,出生于本县阳武村;一是死后被封为彭衙土神的雷祥,生前善制瓷器;一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发明者东汉人蔡伦,不知缘何因由也在此地留有坟墓;此外就是相传为酿酒的鼻祖杜康的遗址了。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小县城,一下子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