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生活心理咨询 >

第3章

生活心理咨询-第3章

小说: 生活心理咨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真分析一下导致心理紧张的原因,如果是外来的,要设法克服;如果是内在的,就应学会“忙中偷闲”,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使自己绷紧的弦放松下来。
  B.心理适中。你紧张度适中,利于完成自己的学习或工作任务,生活得充实。偶有高度紧张之感,可积极加以控制和调节。
  C.心平气和。你心平气和。通常知足常乐,能保持内心的平衡。但有时过分疏懒,缺乏进取心。你要提高自己的进取热情,不能过分安于现状。

二、医疗
  如果将人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作为一条横坐标,将个人的心理发展作为一条纵坐标,那么一个人的身心状况及人格特征就定位在这个坐标系上。医学过去只注意人的生物学特性,自本世纪中叶以来,人们逐渐开始注意医学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因素了。人们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除明显的精神性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外,其他如头痛、肠胃病甚至连癌症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医疗心理正是要探讨人体在正常或异常机能作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力图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包括心境、性格、感知、记忆、思维、情绪状态和意志特征,从而矫正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消除病人焦虑、精神异常、苦恼忧郁等心理,利用和发展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培养或恢复病人正常和健康的人格。

话说曹操偏头风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非常生动的描写:曹操自埋葬关公以后,每晚合眼便见关公,这使他十分惊恐,为了求得安宁,避免行宫旧殿的“妖魔”,于是他决定砍树建新宫殿,谁知当他用佩剑去砍伐一株长了几百年的老梨树时,竟然出现了怪事:一剑劈下去,树中的血溅满了他一身。曹操大惊,当晚睡卧不安,只好坐在殿中,靠着茶几打了一会瞌睡,忽然看见那个“梨树神”身穿黑衣、举着宝剑向他砍来,曹操吓得大叫一声,惊醒之后,立即感到“头脑疼痛,不可忍”。从此以后,经常发作、痛苦不堪,以后又遇到几次惊骇,病势更重,终于死去。
  这个带有艺术夸张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心理不平衡造成的紧张情绪能够引起一定程度的头痛。在医学上把这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头痛,叫做情绪性头痛或紧张头痛。而在我国古代像曹操这类头痛病被称之为“偏头风”,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特称之为“半侧头痛症”。现在一律称之为偏头痛了。
  人们在处理某些棘手难办之事时,往往伤透脑筋,焦虑烦躁紧张。在这种情绪影响下,常常使人皱紧眉头,头颈部肌肉也被拉紧,呈收缩状态,甚至引起痉挛。因为肌肉及神经对疼痛十分敏感,于是便发生了类似曹操一样的偏头痛。如果情绪一直不好,头颈肌肉一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时间久了,头痛就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偏头痛患者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周而复始,病人感到一侧太阳穴及眼睛周围或者半侧前额有跳动一样的疼痛,严重者甚至眼冒金星,恶心呕吐,心情特别烦躁。
  要克服和防止这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头痛病,必须做到:
  (1)培养良好情感,防止情绪污染。心胸要开阔,要从多角度看问题,譬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立足现实生活,完善人格,经常保持乐观、恬静的情绪。
  (3)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或针灸。

以意治病思华佗
  华佗是三国时著名医学家,史书记载有关他治病的传说很多。据说,有个太守生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治好。华佗诊治以后,认为这种病只有让病人发怒,才能治好。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贵的诊费,却拖拖拉拉不认真给病人开方抓药,过了几天,竟不告而别。还留下一封信骂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华佗用意,暗嘱家人不要去抓华佗。太守听说抓不到华佗,更加怒气冲天,一气之下,吐出几口黑血。不想这一吐,病反而好了。
  上述传说,是我国古代医学中以意治病的典型范例。我国古代医典《内经》就有“七情”致病的记载,并有所谓“恐胜喜,悲胜怒,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的治疗方法。即认为精神刺激、心理矛盾和情绪紧张可以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又可表现为不同情感的改变,如林黛玉忧郁多病早夭,伍子胥愁思一夜白头,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周瑜好怒吐血而殇。这类病人单纯依靠药物治疗难以奏效,必须通过心理咨询,进行心理治疗,调节情绪,以达到消除症状,治愈疾病的目的。严重不愈者就须采取《内经》所言,以“七情胜服化制”来治疗。华佗治愈太守的病,即采取使其致怒的方法,难怪东汉名医郭玉曾说:“医之为言,意也。”
  因此,历代著名医家治疗情感疾患,并不拘泥于药方,时常以意治病,每获奇效。

耳闻丝竹益身心
  据西汉著名辞赋家枚乘《七发》一文记载,楚国太子病重,四肢萎靡不振,血脉阻塞,精神涣散,喜怒无常,睡不安神,头昏眼花。一位名医去治疗,认为太子致病的关键因素是生活方式过于骄奢淫逸。治疗方法,药物已不起作用,只能“变态易意”,即改变太子的生活习惯和一切邪恶杂念,才能匡扶正气,祛邪除病。医生用七件事启发太子,引导他恢复了健康。其中就有两件是利用音乐,第一件是请太子去听一种天下最悲恸的歌曲,通过欣赏悲歌改变他头脑中原有的好色邪念,以促进其身心健康。第二件是请他去参加各种最豪华盛大的娱乐晚会,陶冶太子的性情,使之心境旷怡、神旺而体健。
  另据《嘉善县志》记载,明代名医张逸,通晓医道,尤精于音乐疗法。他每为人治病,常在用药之外,以弹琴奏乐“养人性情”,故治病每得心应手,远近争相请他治病。
  可见音乐疗法确实有利于疾病防治和身心健康。原来人的脑电波运动、肠胃蠕动、心脏搏动以及自律神经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奏,当音乐的节奏与人体内部的节奏相合拍时,就有利于大脑的休息、胃液的分泌、肌肉的松弛和郁闷心情的疏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积极作用。因此当人生病时,体内节奏处于不正常状态,就可以有意识地选取适当的乐曲,借助乐曲节奏的力量,使病人体内部节奏恢复正常。如国外“音乐疗法”的材料中说: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2号),可以治疗精神抑郁症;海顿的《G大调托利奥》可以治疗神经衰弱;波开里尼的《A大调交响乐》可以治疗情绪不安定;贝多芬的《钢琴鸣奏曲》(7号)可以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等等。
  有趣的是,根据《中国老年》一则统计表明,中外交响乐队指挥往往是长寿者。一方面交响乐会使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朝气蓬勃,另一方面,挥舞双臂,使胸肋部乃至全身都得到舒展,这实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保健和锻炼的结果。

戏剧疗法亦神奇
  英国皇家国立剧院举行了一次特殊演出。
  一个星期天,这家剧院的演员们来到专门收治被法院根据有关法律判决为精神错乱且对社会“构成直接威胁”者的布洛德摩尔医院,为目前在该医院接受强制性治疗的近500名病人演出莎士比亚名著《李尔王》。为了增进与观众们的交流,演员们特意将表演区域从医院中央大厅的舞台挪到台下。面对这些绝大多数犯有杀人、强奸或纵火罪,甚至集数罪于一身的特殊观众。演员们以忐忑不安的心情揭开了莎翁悲剧的序幕。
  然而,令演员们很感意外的是这些以往喜怒无常、杀人放火都不眨眼的“狂人”却都显得非常平静,个别人还穿上了隆重的礼服。当观看着离自己仅咫尺之遥的一幕幕苦难、暴力、颠狂等惊心动魄的场面,病人丝毫没有像人们事先所担心的那样作出任何过激行为。相反他们始终一言不发,全神贯注于情节的发展,直到演出结束,他们才彬彬有礼地起身鼓掌祝贺。
  看完演出后,令医院心理专家感到欣慰的是,许多病人渐渐改变了先前对自己所犯罪行竭力回避的态度,开始反躬自省,趋于走向对那些深重罪行作出清醒认识,有三名病人看罢《李尔王》,便不约而同地找到主治大夫,倾吐出对自己杀死父母罪行的强烈忏悔心情,表示盼望能像剧中李尔王的小女儿考狄利亚那样,在上帝面前与父母重修旧好。
  这就是戏剧疗法的神奇作用,戏剧通过揭示人世间的种种丑恶,来拨开精神病罪犯意念中的重重迷雾,启动他们禁闭已久的记忆闸门,促其在沉静的内省中正视那个充满血腥味的自己,诱导病深入体验戏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张力得以尽可能的宣泄,并帮助他们恢复本已遭受巨大扭曲的正常人格。从而排除各种心理障碍因素,克服压抑,净化心灵,并使他们的意识活动逐渐回归常态。
  戏剧自身所具有的解除个人内心困扰与障碍的优越功能和条件,不仅可用来激活潜藏于精神病人内心深处的动机欲念,找出病状之症结所在,具有卓越的疗效,而且就其对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宣泄而言,对正常人的心理卫生保健同样也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气功医病忌入魔
  一位结婚多年而不孕的妇女,怀着盼子如痴的心理去学气功。气功师宣称:“练功先练心,心诚则灵”“气功能医百病,只要我发功,你静心受功,等身上出现异样感觉,就是得气,你便可借我的功力健身医病。”此妇女盼子心切,认真跟随气功师练功,并在认定自己收到了发功人的功力时无比激动,偷偷奉上钱财,专请老师用功力治她的不孕症。在一个秘密的暗室里,气功师传授真言:“我每晚9~12点用超短波发功,千里外都可收到,你可在这段时间与丈夫合房,我用功力打通你们的阴阳通路使精卵顺利结合,必能得子!”“那我会有什么感觉?”
  “合房后如果腹中辘辘作响,便是阴阳畅通。如果已经贯通了,还不生育,可能是你卵巢有瘤,不能产卵,也就不会再孕了。”妇女如获真传,一切照办,迹象果如气功师所言,腹中真的辘辘作响。但几个月过去了,夫妇合房接受“超短波功疗”不下数十次。可月经照来,肚子不大,去医院检查妊娠反应依显阴性。她丝毫不怀疑气功师的功力,确认为自己的卵巢肯定有瘤。于是她彻底绝望了,到处求医开刀取瘤,以至于自行用小刀割开肚皮取瘤,险些丧命,真的“走火入魔了”。
  气功作为我国一项传统的自我身心训练方法,通过对人心理生理的自我调节,确有健身防病之效应,然气功的机理非常复杂,用气功治病的原理还不能用现代科学技术完全解释清楚。因此,气功锻炼应以自我锻炼为主,不要将气功神秘化或神化,不能因求治心切而盲目滥用气功,更不能随便相信那些不懂气功的江湖骗子。

真病假医真奏效
  古时候,某君在亲戚家里饮酒大醉,被人送到隔壁厢房休息,半夜酒醒,感觉口渴,便起身到房前一水槽中舀了一碗水喝。第二天天亮,他发现水槽中有一些红色小虫,以为是蛆虫,于是顿感心慌气郁,胃肠痞塞,以为自己前夜喝下了蛆虫,日想月疑,伤及脾胃,四肢乏力,请了许多医生都治不好。家人请当时名医吴球给他看病。吴球知其病因后,就将一根红线剪断,像蛆虫一般长短,并用催泻的巴豆二粒,同饭一起捣烂,将剪断如蛆状的红线混在其中制成药丸,让病人在黑暗的房间服下,然后在房间里放一盆清水。过了一会儿,病人想泻肚子,就让其坐在盆上,泻出先前服下的东西。在清水里剪断的红线荡漾如蛆,继而打开门窗,让病人亲眼验看,以为蛆虫已打下,疑病顿消,调理半月就全好了。
  “意疗”之法前已述及。有些症状,不假药物,不劳针石,凭语言相激即可达到治疗效果。然而有些病人又往往以某种不适而求医,对这类症状较重者,又必须假借药物或其他方法消除或缓解其不适,才能获得满意效果。上例病人之症状由疑而生,疑惑不除,难以以药愈病。吴球根据病因,首先肯定虫在腹中,然后用红线剪断拌入巴豆药丸制成“泻虫剂”,精心安排“虫”已泻出的事实,病人信以为真,疑惑顿消,稍加调养即愈。可见,历代名医治病用心良苦,筹划周密,布局逼真,令人拍案叫绝。
  古往今来,无数医案证明,假借药物并配合暗示治疗心理性疾病,常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矫正口吃的绝招
  曾有一个患口吃的学生,为了摆脱口吃的烦恼,对付那些经常挖苦和取笑他的同学,便瞒着老师偷偷地去了少林寺。但他进寺没学什么功夫就被家长接了回来,结果疲备不堪。这样对付口吃实在无济于事。
  口吃有正常和异常之分,正常的口吃是人们平常说话时偶然或习惯性的重复、卡壳。就像咳嗽一样人人都有,无需矫正。异常的口吃是说话时出现的莫名其妙的紧张、焦虑和恐惧,这却是需要矫正的。并且口吃的心理负担是后天性的,因此口吃不是遗传的,也不是生理性的疾病。
  矫正口吃主要从心理和环境的角度入手,方法很多,转移注意大是方法之一,市面上还有一种口吃矫正器。但有一种方法,颇值得一试。那就是“不要有虚荣心,要有最坏的打算。”
  这种方法认为,口吃是个认识问题,要矫正它,就需要有个最坏的打算。比如小伙子口吃,心里面就应该有一辈子不找对象的准备,切忌自作多情!这样你就不怕姑娘们笑话了,你尽可到她们面前去讲去说,时间长了,就是“天仙”站在面前你也不害怕了。姑娘们口吃也应这样,不要有虚荣心。那么,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自卑心理补偿疗
  1963年奥斯沃德枪杀了美国总统肯尼迪,引起全美震惊。奥斯沃德是个遗腹子,他在父亲死后三个月才出生。母亲性格暴躁专横,他自幼在毫无爱抚的生活中度过,从小就孤独离群。由于他身材瘦小,长相丑陋,缺乏教养,常常受到同伴的嘲笑、奚落。成人后,不幸的婚姻又使他陷入极度的困苦和绝望之中,企图以逃避和屈从来摆脱自卑,但遭到妻子的嘲弄鄙视。他成了社会所不接纳的人,自卑感强烈地产生,并持久地压垮了他的自我。在这种强烈自卑感的逆转驱使下,他忍无可忍,最后把枪对准了肯尼迪总统的头颅,枪杀了这位当时号称全美的美男子,一个身居显赫,在事业、家庭、财产方面都获得巨大成功的人。
  自卑,是一种吞噬人们心灵的病菌,它可给一个人带来莫大的痛苦,给人的心灵刻下深深的创伤。对待自卑有各种方式,比如自暴自弃,谨小慎微,与世无争,沉默寡言,孤僻,怯懦,但也可以随着压抑的加重而逆转为争斗暴力和邪恶。奥斯沃德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这些方式都是消极的,都不能根除自卑之苦。
  然而,补偿是弥补自卑心理的最好武器。所谓补偿,就是发挥一个人的最大优势,激发其自信心,抵消其弱点。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会使其天赋在挫折面前遭到灭顶之灾,从此变得畏缩不前、无数事实说明,补偿措施能给自卑意识强烈的人提供成功的精神力量,成千上万个自卑感强的人通过补偿途径获得了自尊自信自爱。据有关单位对400位成就卓著的人进行的研究,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人在童年时大都有共同之处:家境贫寒,父母离异,身体残废。其中8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