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六壬金针 >

第4章

六壬金针-第4章

小说: 六壬金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盘,下面大的代表地盘,每个盘平均分成十二份,顺时
针写上十二地支,这时,转动天盘,我们就可以来分析
将与占时的相对位置了。
    我们以地盘为参照物,看天盘支与地盘的相对位置:
    首先回忆一下孟仲季和六冲的知识,注意地支之间
的顺序一定不要变动:
    寅巳申亥是四孟,卯午酉子是四仲,辰未戌丑是四
季。
    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
相冲,巳亥相冲。
    假定现在的月将是子,在十二个时辰中,起出的课
会有以下的特点:
    1、子时:
    月将与占时位置相同,所起出的课是伏吟课。如果
我们问,现在地盘丑上是什么?答案当然是丑了。
    2、丑时:
   月将在占时后一位,一般晴况下起出的是退连茹课,
当然,也会有例外。此时,如果我们问,现在地盘卯上
是什么?就找卯后面的地支,答案是寅。
    3、寅时:
    月将在占时后二位,一般清况下起出的是退间传课,
当然,也会有例外。此时,如果我们问,现在地盘辰上
是什么?叫找辰后二位的地支,答案是寅。
    4、卯时:
    月将与占时同属仲神,且是占时之后的一个仲神;
此时,天盘的十二支与地盘对应对的关系,必是孟加孟,
仲加仲,季加季,且是天盘是与地盘同属孟仲季的前一
个地支。
    此时,如果我们问,现在地盘未上是什么?未属四
季,未上神也应该是四季神,未后面的四季神是辰,所
以答案是辰。
    此时,如果我们问,现在地盘申上是什么?申属四
孟,申上神也应该是四孟神,申后面的四孟神是巳,所
以答案是巳。
    5、辰时:
    月将与占时为三合局,且是占时之后的一个三合支。
    此时,如果我们问,现在地盘未上是什么?亥卯未
三合木局,未后面是卯,所以答案是卯。
    此时,如果我们问,现在地盘午上是什么?寅午戌
三合火局,午后面是寅,所以答案是寅。
    6、巳时:
    巳与亥冲,子在亥的前面,月将是占时对冲的前一
位。
一此时,如果我们问,现在地盘子上是什么?子午相
冲,午向前数一位是未,所以此时地盘子上是未。、
    此时,如果我们问,现在地盘酉上是什么?卯酉相
冲,卯向前数一位是辰,所以此时地盘酉上是辰。
    7、午时:
    月将与占时对冲,所起出的返吟课。
    此时,如果我们问,现在地盘未上是什么?丑未相
冲,答案是丑。
    8、未时:
    丑未相冲,子在丑的后面,月将是占时对冲的后一
位。
    此时,如果我们问,现在地盘子上是什么?子午相
冲,午向后退一位是巳,所以此时地盘子上是巳。
    此时,如果我们问,现在地盘酉上是什么?卯酉相
冲,卯向后退一位是寅,所以此时地盘酉上是寅。
    9、申时:
    月将与占时为三合局,且是占时之前的一个三合支。
    此时,如果我们问,现在地盘未上是什么?亥卯未
三合木局,未前面是亥,所以答案是亥。
    此时,如果我们问,现在地盘午上是什么?寅午戌
三合火局,午前面是戌,所以答案是戌。
    10、酉时:
    月将与占时同属四仲,且是占时之前的一个仲神;
此时,天盘的十二支与地盘对应的关系,必是孟加孟,
仲加仲,季加季,且是天盘是与地盘同属孟仲季的后一
个地支。
    此时,如果我们问,现在地盘未上是什么?未属四
季,未上神也应该是四季神,未前面的四季神是戌,所
以答案是戌。
    此时,如果我们问,现在地盘申上是什么?申属四
孟,申上神也应该是四孟神,申前面的四孟神是亥,所
以答案是亥。
    11、戌时:
    月将在占时前二位,一般清况下起出的是进间传果,
当然,也会有例外。
    12、亥时:
    月将在占时的前一位,一般清况下起出的是进连茹
课,当然,也会有例外。
    现面我们作一个小小的练习,看你能用几秒钟答完
下列题目:
    1、亥将午时,地盘申、辰、子、未上分别是什么地
支?
    2、未将酉时,天盘午、申、亥、卯所对应的地盘是
什么?
          第三步  把握九宗门记忆简法
    先不要忙着看本节内容,首先要明确六壬四课三传
的排法,如黝对九宗门起课法还防相当的认识,就
要先补上这一课,然后,你才能够学习下面的内容o
    现在先记住宗门九课的名称(记住,一定要按次
序!):贼克、比用、涉害、遥克、昴星、别责、八专、
伏吟、返吟。
    以下几点务须记牢:
    1、贼克、比用、涉害、,昴星的发用都是天盘支。
    2、课中有下贼上,无论有多少上克下者呼放弃,只
取下贼上。
    3、比用课就是取与日干阴阳属性相同的支来发用。
    4、涉害法不论实际涉害深浅,先取孟上神,没有孟
  上神就取仲上神,没有仲上神就取季上神。如果四课中
  出现两个孟神贼神,就按一、二、三、四课的顺序来
  取。
    5、阳日昴星取酉上神为初传,中传取支上神,末传取干上神。阴日昴星取酉下神为用,中传取干上神,末传取支上神。
    一定要记住:阳日昴星最后归在干上,阴日昴星最
后归在支上。因为末传是归结,阳日就归在代表阳气的
天干上,阴日就归在代表阴气的地支上。
    6、别责课中末传者堤干上神。
    阳日别责的发用,取日干五合干寄宫上的神;阴日
别责的发用,取日支三合局中比日支靠前的那一个地支。
    7、阳日伏吟取干上神发用,阴日伏吟取支上神发用。
    8;返吟课无克的时候,发用是驿马,中传是支上神,
末传是干上神。这个不分阳日阴日,末传都在干上,这
个不要跟昴星课弄混了。但其中末传的取用原则确实和
阳日晶星课一样。
          第四步记住天将的相对位置
    1、首先牢记下列内容,一字不可遗漏:
    天乙贵人,前一螣,前二朱,前三六,前四勾,前
五龙。
    后一后,后二阴,后三玄,后四常,后五白,后六
空。
    2、十二天官的对冲关系:
    贵空冲,蛇虎冲,朱常冲,六玄冲,勾阴冲,龙后
冲。
    如贵人乘寅,则天空乘申;如六合乘酉,则玄武乘
卯,以此类推。
    3、十二天官的孟仲季关系:
    贵人乘孟,则空、六、玄一定乘孟,六在贵之前,
玄在贵之后。如贵人乘仲、季,空、六、玄一定乘季。
    要注意贵人的顺逆。
    假如贵人乘午,则空一定乘子。贵刀顷行时,六合
乘酉,玄武乘卯;贵人逆行时,六合乘卯,贵人乘酉。
    4、十二天官的三合关系:
    贵常勾,蛇龙玄,朱阴空,合后虎必在三合位置上。
    如贵常勾永远处于三合位置,常勾谁先谁后,要考
虑贵人的顺逆。
    如贵人乘酉,顺行时勾乘丑,常乘巳;逆行时勾乘
巳,常乘丑。
    4、贵人顺行时,贵人对冲的后一位是青龙,前一位
是白虎;贵人逆行时,贵人对冲的后一位是白虎,前一
位是青龙。
    如丑乘贵人,龙只能在午或申,顺行是午,逆行是
申。
    如寅乘贵人,虎只能在未或酉,顺行是酉,逆行是
未。
    要把十二天官的相对位置与十二地支的相对位置紧
密结合使用,切记!
    比如,贵人乘未顺行,申乘什么?戌乘什么?子乘
什么?寅乘什么?
    贵顺行,则申在未之前一,前一为螣蛇之位。
    戌与未皆是季神,贵人乘季,则空、六、玄乘季,
戌在未前,贵人顺行,戌所乘为六合。
    丑未相冲,子在丑后一位,贵人顺行丑乘青龙。
    丑未相冲,寅在丑前一位,贵人顺行寅乘白虎。
    第五步练习一下迅捷的起四课和三传
    我们来试着起这样一个课:丑将戌时甲午日
    1、起天地盘:
    首先重要考察月将与占时的关系:
    丑和戌者提四孟神,且丑在戌之前,这样天地盘中
一定孟对孟,仲对仲,季对季,且天盘都比地盘靠前。
    2、起四课。
    这时,我们前面做过的练习派上用场了。
    问:现在,甲(寅)的天盘是什么?
    答:寅是四孟神之一,它的天盘一定是四孟神之一,
且比寅要靠前,寅巳申亥,是巳。
    问:现在亥的天盘是什么?
    重复刚才的思维过程,答案是申。
    问:现在,午的天盘是什么?
    答:午是四仲神之一,它的天盘一定是四仲神之一,
且比午要靠前,卯午酉子,答案是酉。
    同样的思维过程,酉的天盘是子。
    于是我们得出四课,第一课甲上巳,第二课巳上申,
第三课午上酉,第四课酉上子。
    以上的思维过程是在瞬间完成的。
    3、起三传。
    考察四课,巳甲无克,申巳下贼上,午酉下贼上,
子酉无克。有二重下贼上,天盘之申、酉一阳一阴,取
比用,甲为阳干,取申为用。
    申之天盘是什么?申为四孟神之一,它的天盘一定
是四孟神之一,且要比申靠前,寅巳申亥,答案是亥。
    同理,得末传是寅。
    三传就是申亥寅。
    4、起四课三传的天将。
    戌时为夜占,甲戊庚牛羊,夜贵用未。
    ①先定贵刀顶逆,也就是看未的地盘是什么。
    未是四季之州,其地盘一定是四季之一,且比未要
靠后。辰未戌丑,辰在未后,答案是辰。
    贵人加地盘亥子丑寅卯辰顺行,贵加辰上,贵人是
顺行的。
    2。再看天盘的申、亥、酉、子、寅分别乘什么天官。
    贵人乘未顺行,申在未前一位,是蛇;亥与未三合,
且靠前,是勾;酉在未前二位,是朱;丑未相冲,子在
丑后一位,是龙;丑未相冲,寅在丑前一位,是虎。
    这样,一个课在我们头脑中就起完了,还用得着纸
笔掌诀吗?
卷之   二壬式要素分析
一   入手判断的准备工作
    一切实践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好多壬友在学会起课
后,就会去读古人的例子,要照葫芦画瓢。但读来读去,
却是一头雾水,弄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这么断:有的课看
这里,有的课看那里,似乎没有一定之规。实际上这是
基础不牢造成的结果,要造汽车,先得熟悉汽车的构造,
造出完备的零部件来,也就是说,要掌握断课的基础知
识。
    从理想的状态来说,应该是学会起课,马上学习分
类占,明确每个占类的判断原则。但这样学偏偏就不行。
有一些各个占类共通共用的知识要扎实掌握,没有这个
作基础,看大六壬书还是要满脑子浆糊的。
    要知道需要哪些基础知识,首先要明确大六壬判断
的内部机理。
    还是回到刚才的问题,一个大六壬课,有天地盘,
有四课,有三传,还有年命,有的课看这里,有的课看
那里,到底依据的是什么呢?
    答案是:一般清况下,大六壬判断是以类神为核心
的!
    什么叫类神?类神就是在课中代表所占问人、事、
物的易学符号。比如占宅,就看日支,日支就是宅的类
神;占财,就看六亲中的财交一财交就是财的类神;占
官,青龙、官星、德神、太阳、催官符都可以是类神。
一般清况下,类神在课中吉而旺,则事吉;类神在课中
凶而休,则吉凶。大六壬的判断,多数情况下就是选取
类象和分析类象的过程。
    所以,在大部分清况下,是“类之所在,视点所在”,
类神在哪里,就重点看哪里。
    因此,这个所谓的“基础知识”,也就是选取类象和
分析类象的知识。
    于是,这个问题就变成:选取和分析类象,要掌握
哪些知识?
    类象是从课传中选取的,也是放在课传中考察分析
的,因此,要学判断首先要对课传的方方面面,对课传
的构成要素,有深人的把握。
    课传,是对一个完整的大六壬课的习惯叫法。因为
一个大六壬课,包括天地盘、四课、三传三个部分,而
判断主要是从四课三传上来,天地盘的信息属于参照,
所以一个大六壬课就简称为课传。
    课传的构成要素众多,每一个课,它的构成要素的
组合是各有特色,我们习惯上把这种特色称为课体特点。
课体特点,是一个内涵丰富而不能确定地描述的概念,
它体现的是课体给我们的整体“感觉”,而这种感觉是怎
样获得的呢?就是这个课各个要素的表现特征所〃融合〃
而成的。
    古人对课传特点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如《心镜入《课
经》就把课传要素组合归纳成六十四课,《毕法赋》则把
课传要素组合归纳成一百条基本法则,《六壬经纬》则总
结了九十二种课体,这些又水浅们后学均有相当的启发引
导作用。
    古人又对课传的构成要素进行了精要的概括,把其
中最常用的总结为“占断八门”,占时为先锋门,月将为
值事门,日为外事门,辰为内事门,初传为发端门,中
传为移易门,末传为归计门,年命为变体门。
    这六十四课、一百法则、八门,是我们熟悉课传特
征,把握判断要素必须大力学习的东西。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大六壬大全》所列的六十四课
体呢?
    课体,并不是一个课“课传特点”的全部,而只是
它某个方面的表现。正如周易的卦名,它有时候可以直
接作为判断的依据,如铸印课,占病必死,若不空陷占
官必升;有时候却不能,如占财逢元首、重审、天网,
根本就不能据此说有财没财,此时这些课体反映的可能
是一些细枝末节。实际上,课体研究的最大价值,在于
从中学习怎样组合课传中的各种信息,学会把一个一个
的点集合成一条线,得到对于事物吉凶的总体认识。比
如铸印课,三传巳戌卯,戌为印缓,权力的象征,卯为
轩车,也是有身份的人才能坐,有车有印,正是贵官之
象,以后遇到课中有车有印的,不是铸印课,我们也可
以推而广之,认为运气顺畅,财言两旺,身份高贵,有
升官的可能。铸印课,是巳中丙火,铸戌中辛金,以卯
为印模,造出印来,是火来制金,如果占病,铸印课不
就是火克金,从而导致喘咳吗?占最近的运气,一是铸
印,代表要有一件事情要做,比较麻烦忙乱,因为熔了
金属,制成产品是比较麻烦的;同时,也可能要出门,
因课中有卯木舟车之象。把课体分解一下,我们就学到
了好多的东西,也学到了分析的方法。
    为什么好多课体并不能直断吉凶呢?这是因为这些
课体,跟所占问的事压根不搭界,这个时候,这个课体
就不能用,“东方不亮西方亮”,换个角度,也可能别的
课体就能成为判断依据;即使《课经》里、《毕法》里所
有的课体、课格者都不能作为直断依据,但我们从学《课
经》、学《毕法》所学到的“组合”能力,却可以让我们
  “用旧零件组合现新机器”,灵活机变,获得一种新的类
象组合(当然可能是临时的),从而判断吉凶。
    所以,六十四课非常有必要学习,要尽量深人地知
道其组合特征、象辞表述,提高整体的壬学认识。
    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毕法赋》里的类象组合呢?
    从实战角度来看,《毕法赋》的类象组合更有实用价
值。这是宋代凌福之根据名家邵彦和的占验实例总结出
来的,是一部断课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