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

第61章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61章

小说: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5 
军为主力,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在西部缅甸方面,向印度境内的英军重
要基地英帕尔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日军企图先击败英帕尔的英军主力,然后
将主力北移消灭北缅胡康谷地的中国驻印军,进而对付滇西的中国远征军。

整个缅甸狼烟四起,北缅和西缅都在大规模战斗之中,只有中缅边境的
滇西地区仍然平静无战事。无论是日军缅甸方面军还是驻防滇西的第56 

团,都怀着一种侥幸心理,希望在北缅、西缅作战期间,滇西方面的中国远
征军不会出动反攻,否则,缅甸日军将三面受敌,各个击破的战略预想也将
无法实现。

中国远征军为什么还不出动?远在大洋彼岸的罗斯福总统急了。罗斯福
知道,倘若中国军队不尽快发起大规模反攻,那么,没有后顾之忧的缅甸日
军就可以把主力倾注在其他方向,实现其各个击破的战略预想。届时,不仅
中印陆上交通线无法打通,策划已久的缅甸大反攻也会失败。
3 
月17 
日,日
军向英帕尔方面发起总攻击的第
3 
天,急不可捺的罗斯福紧急致电中国战区
统帅蒋介石:

“新
1 
军对第18 
师团的打击非常有力,日军缅甸方面军的主力已被钉在
英帕尔方面,在敌后空降的英军部队已经威胁了第18 
师团的后方。盟军如果
放掉了这个好机会,日军将会重振实力,再度向各方面发动攻势。

希望阁下命令远征军司令官,为进一步发展这个良机,迅速开始进攻。”

10 
天过去了,华盛顿方面一直没有接到蒋介石的任何回音。蒋介石当然
明白迅速出动远征军会对缅甸战局产生决定性影响,也渴望打通中印通道,
获得大量美国租借物资,以整备对日反攻的实力。但是,蒋介石有自己的难
处。据可靠情报和种种迹象,日本的中国派遣军正在集结重兵,日军在占领
区各地交通线上的运输量,近一个时期骤然剧增,甚至调动了很少在中国战
场使用的机械化装甲部队。看来,日军在多年消极之后,正准备对中国进行
新的大规模战略进攻。

以后的事态证明了蒋介石的忧虑。日军中国派遣军纠集了几十万大军,

4 
月开始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攻势持续了整整
8 
个月,一
直从河南打到广西的中越边境,一部兵力甚至进到贵州独山,威逼重庆。

蒋介石
3 
月虽不明确日军的全部企图,但中国战场面临一场狂风暴雨的
大冲击,这一点他丝毫也不怀疑。环顾自己的力量,蒋介石心情黯然。经过
7 
年的持久抗战,中国的兵力、资源遭到巨大损失,能否挡住日军最大的一
次攻势?他没有充分把握。日军如果攻入四川、云南,怎么办?此外,新疆
地区的暴动已形成气候,山西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已经共产化。在这种情况下,
即便盟军打败了日本,对蒋介石和国民党又有什么意义?”

蒋介石思前想后,左右权衡,最后下定决心,远征军暂缓出兵缅甸,看
看局势发展再说。
3 
月27 
日,蒋介石回电罗斯福,列举了一大堆困难和理由,
最后结论是:

“鉴于以上理由,在中国战区未强化前,从云南发动攻势是不可能的。”

不过,蒋介石并未彻底否决远征军的反攻。他提醒罗斯福总统注意双方
在开罗会议上的约定:在英国发动对缅甸沿岸的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后,中
国远征军才能进攻缅甸。蒋介石指出:“这个约定仍然有效。”蒋介石渴望


打通中印交通,但不想为英国收复缅甸殖民地消耗自己的主力。

罗斯福当然记得当时的约定,对英国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也了若指掌,
可是,现在已经骑上了虎背,就没有中途罢手的可能,更何况缅甸战局已到
了关键时刻。罗斯福对蒋介石的小算盘非常恼火,
4 

3 
日再次致电蒋介石,
措词也变得严厉起来:

“日军对英帕尔的进攻,其重要目的也包含切断中印交通的因素。如日
军攻势成功,下一个目标就是胡康谷地的新
1 
军,再下一个就是阁下的远征
军,这是毫无疑义的。

目前,缅甸西部和西南沿岸正在激战,而怒江前线却毫无动静。其结果,
日军将转用滇西的第56 
师团一部,对新
1 
军和英国空降部队造成威胁。我很
难想象,美式装备的远征军不能进攻已经削弱了的日军第56 
师团。日军没有
阻止远征军进攻的实力。”

电报末尾,罗斯福明显地用中止提供美援来压蒋介石就范。罗斯福暗示
说:

“正是为了利用目前的机会,我们以往才装备和训练了远征军。倘若这
支部队不能用于协同作战的目的,我们过去付出的空运物资、提供训练等一
系列广泛的努力就毫无意义。我强烈希望阁下迅速开始进攻!”

很爱面子的蒋介石受不了罗斯福赤裸裸的要挟。“我和日本人打仗的时
候,你们在干什么?现在想用美援来要挟我。。”他越想越气,向美国提出
了强烈抗议。但是,罗斯福总统拒绝了这个抗议,并于
4 

4 
日提出最后要
求:

“中国应该尽快越过怒江,开始进攻!”

对此,蒋介石没有回答。罗斯福也不再发电报了,而是采取了实质性的
压力。

4 
月10 
日,驻华美军将领召开会议,向美国陆军部提出,把给远征军的
当月物资削减734 
吨,转给驻华美国第14 
航空队,并公开发表了这一决定。
美国方面还计划取消向中国航空机构贷与飞机的合同,并让中国偿还以前贷
与的飞机。

美国人到底能走多远?蒋介石不知道,可他并不想彻底闹翻,无论目前
的对日战争,或是今后对共产党的斗争,都需要美国的支持。蒋介石被迫同
意迅速出兵。
4 
月14 
日,参谋总长何应钦上将召集驻华美军高级将领,向他
们当面宣布了“怒江攻势命令”。并在上面盖上了大印。

尽管高层决策人物之间笔墨相交,电报往返,争了个不亦乐乎,但驻守
滇西的中国远征军却在加紧准备反攻作战。因为反攻不管早晚,总是必须实
施的。

中国远征军曾于1942 
年入缅作战,帮助英军保卫缅甸,失败后退回国
内。一部分退往印度,组成后来的驻印军。1943 

4 
月,为了反攻缅甸,重
新打通中印陆上交通,蒋介石下令在云南楚雄成立新的“远征军司令部”,
以陈诚出任司令长官。当年冬,陈诚病重,改由卫立煌上将接替。

远征军的装备和训练完全依照美国模式。美国为了加强中国战区的抗战
力量,准备对日反攻,决定先以美式现代化装备武装12 
个军36 
个中国师,
然后第
2 
批再组建相同数量的美械中国部队。

新的美械中国部队装备精良。每个军有
1 
个榴弹炮营,配备105 
毫米口
径的榴弹炮12 
门;每个师
1 
个山炮营,配备75 
毫米口径山炮12 
门;每个步


兵团
1 
个战车防御炮连,配备战车防御炮
4 
门;每个步兵营
1 
个迫击炮排和
1 
个火箭筒排,配备81 
毫米口径迫击炮
2 
门和“伯楚克”火箭筒
2 
个;每个
步兵营
1 
个重机枪连,配备重机枪
6 
挺;每个步兵连配轻机枪
9 
挺,汤姆生
冲锋枪18 
枝,60 
毫米口径迫击炮
6 
门,外加火焰喷射器
1 
具。此外,军和
师都配有设备完善的野战医院,军师团营连各级均配有有线和无线两套完整
的通讯设备,还有大量的工兵器材和汽车骡马等运输工具等等。

美械部队的排以上干部全部都按各兵种接受了美国教官的训练。美国人
的训练不计成本,实弹射击和演习频繁进行。在这种实战性极强的训练中,
中国官兵的技术战术水平飞速提高。

至于强渡怒江的工程准备也已着手很久了。从1943 
年远征军司令部成立
后,即以工兵和民工赶制渡江器材。到1944 

5 
月反攻前,已造好了载1
个排和
1 
个班的木船和竹筏数百只,同时还在一些主要渡河点配置了美国造
的橡皮舟和帆布船。这些美式渡河器材可以折叠,充气后可载全副武装的1
个步兵班。所有这些船筏全部隐蔽在怒江东岸的10 
多个渡河地点。


4 
月中旬起,除了已在前线的远征军第11 
集团军以外,分布于云南各
地的远征军部队星夜驰骋;赶往怒江前线。一到夜晚,各条公路上汽车成队
地亮着大灯疾驶,被帆布篷罩着的车箱里挤满了头戴钢盔、怀抱各种武器的
官兵。公路沿线的居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形式各异的火炮,每当公路上传
来“隆隆”震响的声音时,好奇的居民就纷纷钻出茅屋,站在路边飞起的烟
尘里,吃惊地数着汽车牵引的长长的榴弹炮队伍。至于骡驮马拉的山炮和野
炮,已经引不起老百姓的兴趣了,因为见得太多了。

5 
月初,远征军各部全部到位。按照拟定的反攻计划,右翼为霍揆彰中
将的第20 
集团军,下辖周福成中将的第53 

2 
个师(第116 
师、第130 
师)
及方天中将的第54 

2 
个师(第36 
师、第198 
师),外加临时配属的预备

2 
师(属第
6 
军)。第20 
集团军为攻击集团,任务是从栗柴坝、双虹桥之
间渡江,以腾冲为攻击目标;左翼为宋希赚中将的第11 
集团军,下辖钟彬中
将的第71 

3 
个师(第87 
师、第88 
师、新编第28 
师)及王凌云中将的第
2 

3 
个师(第
9 
师、第76 
师、新编第33 
师),还有黄杰中将的第
6 
军1
个师(新编第39 
师,该军预备第
2 
师临时配属右翼集团)。第11 
集团军为
防守集团,任务是负怒江东岸防守之责,并以
3 
个加强团渡江攻击,策应右
翼集团的主攻。

经蒋介石批准的远征军的整个反攻计划大致是:首先从腊勐—龙陵—芒
市(今潞西)的滇缅公路南北地区分别进攻,在攻占北面的腾冲地区和南面
的平夏地区后,从南北包围滇缅路上的日军。在此之前,避免力攻滇缅路沿
线的日军,仅从腊勐方面向西进行牵制性进攻,呼应南北两集团的作战。待
夹击之势形成后,再全力从北、南、东三个方面对滇缅路上的日军实施向心
攻击,一举在怒江西部地区歼灭日军。

反攻发动的日期定在
5 
月11 
日夜。

4 
月26 
日,在已经迁到保山的远征军司令部里,卫立煌上将刚准备动身
视察抵达保山的部队时,接到重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电报,电文嘉
勉远征军全军:

“此次渡江出击之胜负,不仅关系我国我军之荣辱,且为我国全局转折
之所系,务希各级将领竭智尽忠,达成使命。”

卫立煌阅后心情亢奋,强烈的使命感油然升腾。卫立煌一生拼战沙场,


可指挥远征军雄师去进行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大反攻还是生平第一次。关系
太重大了。

“开车,去怒江岸边!”卫立煌钻进吉普车内命令道。此时他最关心的
是如何突破怒江天险,把大军送过江去。黄昏前,卫立煌一行立于怒江边高
耸的江岸上,俯视着脚下数百米深的河谷,默然无语。陡峭的岸边山顶仍然
沐浴着夕阳的余辉,可下面的峡谷已为沉沉阴霾完全笼罩,只能透过浓浓的
湿雾,隐约看见泛着暗光的浊流,对岸的一切全都遮掩在密密的丛林之中。

怒江贯流于海拔3000 
米的高原上,穿过深深的大峡谷,江面不太宽,仅
100—200 
米。但在两侧陡峭的山峰夹持下,江水很深,流速极大,而且水温
非常低。现在是
4 
月,到
5 
月中旬就将进入雨季。一到雨季,喜马拉雅山脉
的雨水就汇集怒江,怒江就会像它的名字一样,显现出浊流汹涌,旋涡湍急
的发怒本相。

1942 

5 
月,中国远征军败退回国时,为阻止衔尾紧追的日军过江,炸
毁了怒江上仅有的惠通桥和惠人桥,并凭借怒江天堑使日军不能越雷池一
步。现在要反攻了,可这条阻止过日军进攻的怒江反过来又成为中国远征军
的第一道障碍。

尽管远征军工兵部队已经做好了种种渡江准备,部队也在后方的江河中
无数次演练过强渡江河,可那毕竟代替不了真正的敌前渡江。

夜色渐渐降临了,峡谷中奔腾的江水发出的轰鸣声更加惊心动魄。来自
深谷水面的阴冷湿气濡湿了卫立煌一行人的军装,使他们感到阵阵寒意。临
走时卫立煌最后看了看对岸层峦叠障的山峰,虽然在夜暗和浓密的丛林下什
么也看不见,可他似乎感觉到面前横贯南北的高黎贡山脉的凶险,以及守在
那里的日军的黑森森的枪口。

“回去后,再检查一次各部队野战医院和救护队的准备情况,药品和医
疗器械必须充分保证!”周围的人没有谁答话,他们都从卫立惶的话语中感
受到一种沉甸甸的悲壮感觉。作为军人,卫立煌等入完全明白,在这样易守
难攻的地形条件下,进攻的一方必将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

怒江东岸中国远征军磨刀霍霍,怒江西岸崇山峻岭之中的日军第56 
师团
也在秣马厉兵。第56 
师团自1942 

5 
月迫击败退的中国军队进至怒江西部
地区以后,两年来一直担任这一地区的守备任务。从1943 
年中国重组远征军
开始,第56 
师团就一直在准备迎战中国军队的大反攻。全师团部队利用战线
相对稳定的机会,进行了全面的强化训练。1943 

7 
月,第56 
师团在第15
军的对抗射击赛上取得冠军,以后更加重视军官教育和技术战术训练。1944
年初,师团范围内又举行了两次射击、刺杀和构筑野战工事的大比武。随着
4 
月当面中国远征军的集结,全师团进行了猛烈的战前训练。为了保证高强
度训练中官兵的体能,师团在
4 
月一个月内,额外给各部队增发给养20%。

在此期间,第15 
军(1944 

4 
月起是第33 
军)考虑到一旦开始作战,
握有制空权的中美空军很可能通过轰炸,切断第56 
师团与后方的补给线,因
此要求该师团在现地征集一年的粮食,以强化自给态势。第56 
师团派出部
队,以
3 
万吨粮食为目标,展开了大规模强制征集。同时,在腊勐、腾冲、
龙陵、平戛、芒市等要点准备了足够
3 
个月作战消耗的军需储备,尤其是弹
药更是极为充足。

让师团长松山祐三中将担忧的是,尽管前有怒江天堑,后有高黎贡山的
层层险阻,可师团的防御正面太宽了,从北面的片马一直到南面的滚弄,正


面达400 
公里。在这样宽广的防线上,显然不能处处设防,好在中国军队的
反攻目标在于打通交通动脉,因此必然要把主力用于滇缅公路周围。不过,
即使这样也还是不好应付。倘若中国军队同时在宽正面发起全线多路进攻,
第56 
师团该如何抵挡?

几个月来,松山中将一直在思考这个棘手的难题。他别无良策,只能有
什么力量打什么仗。松山打算以师团一部兵力在滇缅公路南北各要点进行强
韧的持久阻击作战,以主力在内线机动,以便各个击破敌人。为了便于战时
机动兵力,第56 
师团把龙陵一腾冲一瓦甸的道路改为汽车道,在各条公路沿
线屯储了大量维修材料,同时还在各河流渡口建起了许多预备桥墩,准备了
架设桥梁的全部器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