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过长乐村的敌军主力,发觉自己的后续部队惨遭急袭并濒将覆灭,马
上集中1000余人回援解救,他们向我军772团左翼戴家垴发起猛攻。戴家垴
本属689团阵地,由于该部尚未赶到,因此陈赓即令772团第10连迎头阻击,
该连与10倍敌军激战4小时,击退多次进攻,终因寡不敌众,伤亡很大(其
第1排全部壮烈牺牲),阵地被敌军攻陷。12时,第689团赶到立即向敌军
进攻,经反复七八次勇猛冲杀,将戴家垴阵地夺回。下午3时,敌第108师
团步兵弟104旅团旅团长苫米地四楼少将,率其部第105联队附炮兵、工兵、
辎重部队3000多人,由辽县经幡龙赶来增援,而在幡尤附近担负打援任务的
国民党第3军曾万钟部,竟然一枪未发把敌放过。增援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
一路由蟠龙向马村东南689团阵地攻击,一路会同长乐村敌军向第772团攻
击。这样,增援敌军1个联队,配合敌在战部队,共约3个步兵联队、1个
炮兵大队、骑兵数百人,再次向772团主阵地实行猛烈地反突击。面对穷凶
极恶的敌军如此疯狂的数次冲锋,772 团全体官兵英勇顽强,组织猛烈火力
将敌人的进攻浪潮一次次击溃,使敌人伤亡惨重,而被围于长乐村以西的敌
人,在689团和772团的联合夹击下,已被悉数歼灭。战至17时,敌人又从
辽县调集1000余人来援,由于兵力所限,我军感到再歼此股敌人已较困难,
因而只留下少数兵力迷惑牵制敌人,主力部队于黄昏主动撤出了战场。
长乐村急袭战十分精彩,我军首先迫敌疲于奔命,使其陷入沮丧怯战、
分散孤立的困境,而后适时迅速集中主力出击,在长乐村扭打该敌将其歼灭。
是役我军共歼敌2200余人,打死敌人战马500余匹,缴获大批马枪、机枪、
弹药、军械等。在长乐村与白草仙一带,掩埋的死尸堆到处都是,据我总侦
察队目睹,该旅团(苫米地旅团)由襄垣经沁源退却时,每联队仅有五百余
人,其笨重的辎重队已经不见了。这次战斗异常激烈,陈赓在日记中写道:
“此时炮轰如雨,战斗之激烈实力抗战来所罕见。”长乐之战,我军伤亡800
亲人,第772团团长叶成焕身负重伤殉国。
“我们不能随便多死一个人!”
在长乐村战斗中,深受刘伯承器重和战士拥戴的386旅第772团团长叶
成焕,不幸头部负重伤,壮烈殉国,时年25岁。
叶成焕是386 旅的一员骁将,他的果敢机智和勇猛以及出色的指挥才
能,在神头岭、响堂铺和长乐村战斗中多次得以显示。每在战斗最为激烈和
关键的时候,他均能表现出果敢和英勇的气概,要么果断出兵、要么机智迂
回、要么身先士卒举枪冲入敌阵肉搏。。战士们拥戴他,刘伯承信任他,陈
赓为他而自豪。长乐急袭,叶成焕抓住时机主动出击,战斗异常精彩,异常
激烈。就在他身中敌弹的瞬间,他正在阵地从容指挥,手端望远镜观察敌情。
身边的警卫员发现敌人正向团长瞄准,即向他大声警告,但他分秒必争,专
心致志地计划把部队从右边插过去,以便包围敌人的指挥阵地,警卫员的再
三警告他顾及不上。可爱的警卫深知团长的职责,他主动站在团长的身前以
身挡弹。枪响了,警卫员肩中数弹倒下,叶成焕也头部中弹,身倒在地。
刘伯承坐阵陈赓386旅指挥所指挥战斗,当他闻讯叶成焕头中敌弹,伤
势十分严重,悲痛难忍。当拾着叶成焕的担架来到面前,刘伯承泡起战友,
痛切地呼唤:“成焕!成焕!”战场依旧拼杀,敌人还在疯狂反扑,炮火纷
飞、子弹呼啸,指挥所与敌相隔很近,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警卫员担心师
长的安全,催他快走,但刘伯承迟迟不动,直到战士们把叶成焕抬下阵地,
刘伯承才依依不舍地挥泪离去。
叶成焕头负亘伤,弥留两天后于4月18日凌晨去世。他的牺牲,使陈赓
感到异常悲痛。长乐村战斗前,叶成焕正在生病,已有三天没吃饭。陈赓决
定不让他参加战斗,准备派人送他到后方治病。但叶成焕执意不肯,他对陈
赓说:“二团还没有打过这样的仗,还是让我指挥了这一仗再走吧!”应他
坚决要求,陈赓才批准他参加战斗,但没有想到,他竟会在战斗中牺牲了。
让我们翻开陈赓的战时日记:
“4月16日。。。我们英勇坚决的叶团长头部受重伤,恐有生命危险,
这是我们的一个大损失。”
“4月17日。今日旅部移合壁村,靠近772团。探视成焕,彼已不能言
语,入夜特甚。奄奄一息,状至危险,令我无法睡觉。”
“4月18日。凌晨1时30分,成焕光荣地牺牲了,痛心之极。今日规
定的部队工作,亦受到影响。成焕平日团结干部甚好,许多干部均很悲哀,
特别是他的勤务员,更是痛哭不止。下午开追悼会,772 团全体参加,各团
均派有代表,刘(伯承)、徐(向前)及肖参谋(国民党军联络军官)均到
会,并作了沉痛的讲话。”
叶成焕牺牲的消息传开后,许多干部战士悲痛地哭了。朱德、刘伯承、
邓小平、徐向前和陈赓等都亲自到他下葬的云安村凭吊。
每次战斗结束,刘伯承听取上报我军伤亡数字时都十分难过。他默默地
计算着敌我伤亡比例,考虑用什么策略能使部队的伤亡数量降到最低限度,
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129 师的工作人员都记得,刘师长在给下属
指挥员下达命令时,总是要求他们细致周密地制定作战计划,避免因指挥人
员的失误导致士兵的无谓牺牲。他说:“如果歼敌3000,自损800,那么,
指挥员就不但要负歼敌3000之责,而且也要负自损800之责。我们不能随便
多死一个人!”
有位国际友人报道说:“我很惊讶!”
长乐村战斗,是闻名全国的急袭战例,也是粉碎敌人9路围攻的决定性
战斗。由于我军取胜长乐村,宣告了9路围攻计划的破产。
日军以3万之众,兵分9路由四面八方围来,企图歼我主力于榆社、辽
县、武乡地区。敌任南面进攻的第108师团作为围攻主力,异常地凶猛狂虐,
他们兵分两路,在国民党阻击部队溃退之后向我纵深进犯。刘伯承侗悉敌情,
寻敌弱点。在该骄狂敌军屡遭我内线游击部队阻扰和根据地人民空舍清野之
苦,又急于寻我主力作战,反复扑空,变得日益饥饿疲惫,孤军突出之后,
我军迅将外线主力内调,悄悄集中4个团的兵力,在武乡长乐村一带抓住苫
米地旅团第117联队,以勇猛果敢之举包围敌人,用绝对的优势兵力和密集
炮火打击敌人,歼敌2200
余人。长乐村急袭取胜的经验说明,“识众寡之用
者胜”,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不应受防守地点的制约,部队应集中机动,
随时可以优势兵力攻击歼灭其任何一点”,即主要的作战方向只有一个,同
时集中主力挑分散、孤立之敌给以歼灭打击。试想如若我军平均使用兵力,
对各路进犯敌军采取被动阻击,面对骄狂精锐敌人的进犯,战斗局面可能就
是另一面目。可见,在运动中争取主动与优势,先避其锋芒,采取各种阻扰
手段袭、扰、困、疲、孤立、沮丧、惊恐敌人,削其锐气,而后在不预期中
与疲惫敌人遭遇,采取急迫的袭击战术,就能有效折其锋芒。刘伯承在总结
这次战斗的经验时指出:长乐村战斗决心迅速正确;有重点的夹击与跟踪追
击配合得当;善于适应情况灵活运用撤退战术,乘敌不觉,积极游击在宽大
正面,突然荫蔽撤退,迅速脱离敌人,使此次战役取得重大胜利。
长乐村急袭战虽然只严重打击敌人一路,却在精神上震慑了其他各路进
犯敌人,使其闻风丧胆,随即纷纷回窜,为反敌九路围攻的胜利定下了基调。
敌旅团长苫米地四楼少将,在“皇军”中被誉为惯战的勇将,无论在临汾同
国民党军队较量,还是在太平洋战争中与英国海军于香港作战,他都表现了
自己的才能和体面。其人善用“拖刀计”,他先进临汾城,其得意战法就是
遍烧民房以示退走,旋即回兵猛扑,或撤兵让守城者退后于路中伏击之,以
此得到了天皇勋章。残暴似兽的苫米地在信中对女儿自诩道:“天皇因我先
入临汾,赐给我一个勋章,我已挂在左胸前,可是我的有肩也高了起来,你
看我像不像墨索里尼?”可是,长乐村的惨败,使他不但丢失了家信也得到
了处分,其主力经战败退时,每个联队只剩500
人,而辎重部队再也不能尾
随其后了。骄傲狂妄的苫米地旅团是
9
路围攻的主力,他在英勇的八路军面
前威风扫地。拔掉苫米地的毒牙利齿,起到了敲山震虎的神奇功效,其他各
路敌军便纷纷撤退,而我129
师乘胜追击、阻截各敌,这样反
9
路围攻战役
历时23
天,以我军歼敌4000
余人,收复县城18
座的显著战绩,降下了帷幕。
至此,第129
师经过了
5
个月作战,部队得到了迅速壮大;晋冀豫抗日根据
地进一步巩固;我军创造了条件向冀南、豫北平原发展。难怪当时有位国际
友人报道说:“我很惊讶!日本军分九路向他们(八路军第129
师)举行围
剿,竟然没有得到丝毫成绩,反而是他们把日本军的三条运输干线毁坏了两
条半,使日本军的进攻感到极大困难。”
长乐村急袭以及由此决定的反敌
9
路围攻战役的胜利,是在“基本的是
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指导下,运用“以次要
兵力钳制敌之数路,而以主要兵力对付敌之一路,采取战役和战斗袭击战法”
的作战原则取得的,它再次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是敌后
抗战的中流砥柱。长乐村战斗取胜当天,陈赓就在日记中指出:“这次战斗
的意义:一是给所谓大举讨伐之敌以极严重的打击,使它知道中国军队是不
容易对付的,特别是我们八路军,神勇无比,乃抗战的中坚。二是这次战斗
中,敌人虽以精良的武器和优势的兵力对我,但我们在这样猛烈火力的射击
下,仍是铁一般的坚强。这更增加了我们胜利的信心,说明八路军是无敌的
军队。”
第四章冀中平原首歼战
1939年4月23日至25日,八路军120师主力由晋西北挺进冀中平原3
个月后,在日军据点林立企图合击我抗日武装的形势下,于河北省河间县齐
会地区,集中7个团的优势兵力,经3昼夜激战,歼灭来犯日军1个大队共
计700余人。
齐会歼灭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敌在冀中平原由“点、线”扩大到“面”
的占领企图,提高了广大军民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胜利信心,对于巩固冀中
抗日根据地起了积极作用。对于齐会战斗的胜利,中共中央给予祝贺,就连
蒋介石以及阎锡山、程潜等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也致电慰问并表示钦佩。
贺龙将军亲赴阵地,指挥对齐会敌人的包围和追剿,日军穷凶极恶地施
放毒气,贺龙中毒负伤仍不下战场。。
整编联欢会变成战斗动员会
1939年1月,冀中地区的抗日形势十分严峻,贺龙、关向应奉命率第120
师师部、第716团、第715团(欠一个营)、独立一支队和教导团,共计6000
余人,兵分左、中、右3个纵队,越过平汉铁路,挺进冀中平原。
武汉、广州失守以后,日寇慑于敌后游击战争对其造成的严重威胁,决
定停止对国民党主战场的正面进攻并对之加紧实行政治诱降,转而把大量兵
力调回华北,集中力量“扫荡”我抗日根据地。冀中根据地既威胁着日军在
华北的大本营北平,还同晋察冀边区的冀西地区形成了对平汉铁路的夹击之
势,因此日军从1939年11月起,先后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两次围攻,
占领该地区的大部分县城,加紧修筑公路和沿路据点,实施对冀中地区根据
地的分割、压缩和全面占领的“点、线、面”计划,我冀中根据地逐渐缩小,
形势日趋严重。考虑冀中平原战略地位重要,那里没有八路军主力,原有冀
中部队人数较少,部队结构成份比较复杂,战斗能力依然有限,加上游击战
争和地方工作尚未充分开展,难以完成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任务,中共中央
军委决定:派遣贺龙率120师主力由晋西北向东挺进冀中,在军事上粉碎日
寇对我根据地的围攻。贺龙挺进冀中平原的任务主要有三:一是巩固冀中抗
日根据地,推动当地部队正规化的进程;二是帮助在冀中坚持斗争的八路军
第3纵队;三是争取扩大120师。
贺龙一进冀中,就面临严峻考验。1939年2月,华北日军开始执行所谓
的“南号作战”计划,敌人纠集第27师团、第110师团和独立第8混成旅团
共约7000余人,以空前的兵力规模和杀气腾腾的气势向冀中根据地进行第3
次围攻。冀中军民和缺乏大平原作战经验的120师面临着考验。贺龙认为,
120 师必须争取主动,打几个胜仗稳定冀中军民的情绪,积累八路军在平原
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的经验。于是他指挥第716团,于2月2日命黄新廷、
廖汉生拦击了从河间县城经曹家庄向肃宁西扰的日军第27师团宫崎联队200
余人,毙伤敌人150余人,初战取胜;4日指挥716团设伏于曹家庄西南,
将骄狂恼怒、前来报复的敌军1000人毙伤300余,迫使日军放弃进攻肃宁计
划。2月9日,贺龙指挥第715团迅速集结邢家庄地区,与参加第4次围攻
战斗、南下配合冀南日军的敌军一部激战一天,毙伤日军130 余人。3 月1
日,再次指挥第716 团在河间县城西南张庄设伏,毙伤敌人130 余人。120
师们到冀中便连战得胜,稳定了冀中局势。120
师在几次战斗的总结中写道:
这几次胜利,“影响到三纵队、地方政权和冀中群众,提高了120
师在冀中
的威信,兴奋了三纵队和冀中群众对战争的胜利信心,使冀中紊乱现象初步
稳定下来”。缴获敌人的文件曾这样说:“贺将军此来,对北支那之威胁更
非昔比。尤其直接威胁平津,不容坐视。必须立即覆灭其势,以确立永久之
治安。。”
120
师初战取得平原战斗经验后,贺龙、关向应就主动担负了冀中地区
的主要作战任务,为冀中地方部队提供充分的时间进行整训操练,并积极在
军队建设、军事思想和干部队伍诸多方面给予帮助,令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
操等十分感动。同时,贺龙也加紧扩大120
师的规模,以求不断地提高战斗
能力。日军
4
次围攻冀中根据地落空以后,旋即以第27
师团和第110
师团分
兵
7
路对冀中发动第
5
次围攻,妄图一举消灭120
师及冀中军区领导机构。
经敌
5
次围攻,我军回旋地区大大缩小,大部队活动受到限制,于是贺龙采
取分散游击。避实就虚,与日军“盘旋式打圈子”战术,迫使日军奔跑疲惫,
非但未如期合击我军,反而自损七八百人马。
4
月
6
日,贺龙利用反围攻争
取的空隙时间,在高阳县河西村召开军政会议,会议决定扩大120
师,对部
队进行整编急训。会议确定:冀中军区独立4、
5
支队划归120
师,前者与
715
团合编成为120
师独立
1
旅,由冀中军区独立
4
支队司令员高士一任旅
长;后者与716
团台编为120
师独立
2
旅,由冀中军区独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