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韩少功文集 作者:韩少功 >

第57章

韩少功文集 作者:韩少功-第57章

小说: 韩少功文集 作者:韩少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丫讯敷铱欣茫俪雒爬创缶」郑菜抵魅斯室庥胨飧龌岢ず突示鞫裕亩敷乙膊环殴匙潘殴防匆АV魅怂稻×撕没耙裁挥杏茫詈笾坏萌唐躺嘏饬怂豢谔�

  其实谁都知道,他那顶斗笠早就破了。他种下了这么多苦瓜籽,不难想象,到本义大喊“解放台湾”的时候,村民一呼百应,纷纷上阵,尤其是万玉他爹,不但跑到茂公的田里打禾,还顺便把茂公家种在田边的几根瓜藤扯个稀巴烂。还有些后生故意齐声喊出“嗬嗬嗬——”的尖声,闹得村里鸡犬不宁,生怕茂公听不见。

  茂公果然听见了,气喘吁吁赶来了。跺着一根棍子在坡上大骂:“本义你这个畜生,你光天化日抢老子的禾,不得好死咧”

  本义举臂高呼:“一定要解放台湾!”

  人社积极分子们跟着喊:“一定要解放台湾!”

  本义高声问:“有人对抗合作化,如何办?”

  应答声同样震耳欲聋:“打他的禾,吃他的谷!哪个打了哪个要!打他的禾,吃他的谷,哪个打了哪个要!”

  茂公气得眼睛冒血,“好,好,你们打,你们放势打,老子饿死了,变个饿死鬼也要掐死你们!”

  他回头喊他的儿子盐早和盐午,要他们回去拖刀来。两兄弟还只是嫌娃崽,早被这场景骇呆了,站在坡上不敢动。茂公唾沫横飞把娃崽骂了一道,自己扶着拐棍回去,不一会,拿来一束柴,在田边放火。他的田早已断水,禾枯得很,一股风鼓过去,火就喳喳喳地燃成了大势。他看着人哈哈大笑,跺着脚又骂:“杂种哎,老子吃不成,你们去吃,你们去吃呵,哈哈哈……

  眼看到手的粮顷刻之间化为烟灰。

  几天之后,茂公一口气没接上来,就死了。

  人们说,茂公的阴魂不散。腊月的一天,本义家打了一副磨子,从石场里抬回家时路过茂公家的门口。本义放下担子去岭上找野鸡窝,刚走出几步,忽听身后有咣当咣当的巨响,不觉吓了一跳。下村的人也差不多都听到了这种异样的声音,先是一些娃崽,然后有汉子们,也赶来看个究竟、他们一到现场无不惊得呆若木鸡,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本义的两扇新磨子,正在同茂公家门口的一个石臼大战——

  说到这里,复查问我知不知道石臼。我说我看见过,是舂米或者舂粑粑的一种器具,样子有点像盆。我还知道,舂分为手舂和脚舂两种。手言是人持舂林上下捣击。脚舂则稍稍省力一些,有点像翘翘板,人站上翘板这一头,跌得那一头的舂持高扬,一旦松脚,舂头就重重砸到石臼里。

  复查说,他也不相信石臼怎么可以打架,但老班子硬说亲眼所见,说得有鼻子有眼。一个石臼敌两扇磨子,上下跳跃,左冲右突,碰撞得一把把金星四泻声震如雷,很快把地上砸出一个又一个深坑,密密麻麻像夯地。在那一刻,似乎远近所有的鸟也全飞到这里来了。黑压压地挂满了一棵棵树,哇哇哇地叫。

  有两三个力气大一点的汉子上前去制止,找来杠棒隔开恶战的双方,累得满头大汗,还是隔不开。咔哒一声,压着石臼的一条杠棒居然拗断了,石臼愤愤地再次跳起来,疯了一般朝石磨滚去,碾得闲人往两边闪。它们你退我进,我扑你挡,白花花地斗成一团,最后离开了地坪,打到沟边,打过了桥,扭到岭上去了,闹腾得一片茅草哗哗响。人们更为惊讶的是,这几个石头居然都流出一种黄黄的血,留在地上和草叶上。它们在岭上都尸分数块的时候,只有一两块碎石有气无力偶尔勃动挣扎一下,所有石块的断面血涌如泉,汇集成流,从岭上汩汩往下曲折延绵足有半里路,最后黄了整整一个藕塘。

  人们把石臼和石磨的碎尸收捡起来,远远地分开,用来填了水田里的滂眼。石磨填了本义家的三斗丘,石臼填了茂公丘,这才了难。

  老班子后来说,这是主家结了仇,他们的石头怨气贯彻,也会结仇。往后冤家们最好小心点,没事的时候莫把自己的东西随处乱放。

  自那次以后,本义虽然时不时还是粗门大嗓骂茂公,但再不走茂公家门前过了,也不来茂公丘了。茂公的婆娘和两个儿子最终人了社,但他们家入社的一头牛,本义说什么也不要,拉到街上卖了。还有一张犁和一张耙,本义也不敢留下,派人把它们挑到铁锚里回炉。

  我听了哈哈大笑,不相信真有这样的事情。

  “我也不相信,他们神讲。没有文化。”复查笑了笑,翻过身去,“不过,你放心落意睡吧。”

  他给我一条背脊,没有任何动静,不知是睡了,还是没有睡着——抑或是睡着了但还在暗暗地耳听八方、我也张着耳朵,听自己的呼吸,听茂公丘有小水泡冒出泥浆的声音。 

 

  

  发音gang,指稀粥。马桥是个缺粮的穷山村,“吃浆”是个经常用到的词。

  《诗经。小雅》言:“或以其酒,不以其浆”,浆用来泛指比酒低一等的饮料,比如加水浸泡的粟米。《汉书七二的宣传》载“浆酒霍肉”一语,意思是生活的豪侈,把酒当作浆,把肉当作霍(豆叶)了。可见浆从来就是专属于穷人的食饮之物。

  初到马桥的知青。容易把吃gang听成“吃干”,误解成相反的意思。其实,这里凡j的发音总是用g代替,比如“江”也是发音为gang。吃浆有时候听起来也像“吃江”。青黄不接的时候,家家的锅里都是水多而粮少,附会成“吃江”,其实也未尝不可。 

 
汉奸
  

  茂公的大儿子叫盐早,总是在队里做一些重工夫,挑牛栏粪,打石头,烧炭等等。起屋的时候他就抛土砖,出丧的时候他就抬棺材,累得下巴总是塔拉着,合不上去,腿杆上的青筋暴成球,很是吓人。因了这个缘故,他再热的天也要套上补丁叠补丁的长裤,盖住难看的腿。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他老祖娘还在的时候。他老祖娘是个蛊婆,就是传说中的乡野毒妇,把蛇蝎做成的剧毒药粉,藏在指甲缝中,晴投仇人或陌路人的饮食以谋取他人性命。这些人投蛊,一般是为了复仇,也有折他人性取命以增一己阳寿的说法。人们说,盐早的祖娘是合作化以后才当上蛊婆的,想必是对贫下中农有阶级仇恨,一条老命也不肯与共产党善罢甘休。本义的娘多年前死了,本义一直怀疑是这个老妖婆下的蛊,怀恨直到如今。

  那一天,盐早家的茅屋被风吹塌了,央求村里人去帮着修整。我也去帮着和泥。

  我看见那位名声赫赫的老妇慈眉善目,上灶下烧火,并无人们传说的恶毒气象,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

  一上午就把茅屋修整好了。人们带着各自的工具回家。盐早追在后面大声说:“如何不吃饭呢?如何不吃饭就走呢?哪有这样的道理!”

  我早就闻到了灶房里飘出的肉香,也觉得众人走得没有道理。后来听复查说,人们岂止是不愿在他家吃饭,连他家的茶碗也不敢碰的。谁都记得他家有一个老蛊婆。

  我伸伸舌头,快步溜回家。

  一会儿,盐早挨门挨户再次来央求大家去吃饭,也推开了我们的房门。他气呼呼地抢先扑通跪下,先砸出咚咚咚三个清脆的叩头、“你们是要我投河么?是要我吊颈么?三是五帝到如今,没有白做事不吃饭的规矩。你们踩我盐早一屋人的脸,我今天就不活了,就死在这里。”

  我们吓得连忙把他拉扯起来,说我们家里做了饭,本就没打算去吃、再说我们也没出多少力,吃起来不好意思。

  他急得满头大汗,忙了半天没有拉动一个人,差点要哭了。“我晓得,我晓得,你们是不放心,不放心那个老的…”

  “没有的事,没有的事,你乱猜什么Z”

  “你们信不过那个老的,未必也信不过我?要我拿刀子来剜出脔心肝肺给你们看看?好,你们不放心,就莫吃。我小哥正在涮锅重做!你们哪个不放心,去看着她做。这一次我不让那个老的拢边!…”

  “盐早,你这是何苦?”

  “你们大人大量,给我留条活路风”他说着又扑通跪下去,脑袋往地上捣蒜似的砸。

  他把帮了工的人—一求遍,最后砸得额头流血,还是没有把人们请回去。如他所说,他真地把原来准备的三桌饭菜全部撤掉了,倒进水沟里,让他姐姐重新淘米借肉做了三桌——这已是下午出工的时分。他的祖娘早已被他一绳子捆起来,远远地离开了锅灶,缚在村口的一棵大枫树下示众。我好奇地去看过一眼。那个老太婆只穿了一只鞋,似睡非睡,眼睛斜斜地看着右上方的某一个点,没有牙齿的嘴巴张合着,有气无力地发出一些含混不清的声音。她已经湿了裤子,散发出臭味。一些娃崽不无恐惧地远远看着她。

  他家的地坪里重新摆上了几桌饭菜,还是空空的没有什么人影。我看见盐早的姐姐坐在桌边抹眼泪。

  最后,我们知青忍不住嘴馋,也不大信邪。有人带头,几个男的去那里各自享用了几块牛肉。其中一位满嘴流油偷偷地说,都差点不记得肉是什么模样了,管他蛊不蛊,做个饱死鬼也好。

  大概就是因为这一次的赏脸。盐早后来对我们特别感激。我们几乎没有自己打过柴,都是他按时挑来的。他特别能负重。在我的印象中,他肩上差不多没有空着的时候,不是有一担牛栏粪,就是有一担柴,或者整整~架拖泥带水的打谷机。他的肩冬天不能空着,夏天不能空着。晴天不能空着,雨天不能空港。他的肩上如果没有扛着什么东西,就是一种反常和别扭,是没有壳子的蜗牛,让人着不顺眼。是一种残疾,让他重心不稳,一开步就会摔跟头——他没有扛东西的时候确实踉踉跄跄,经常踢得脚趾头血翻翻的。

  假如他是担棉花,棉花多得遮住了人影。远看就像两堆雪山自动地在路上跳跃前行,十分奇异。

  有一次我和他去送粮谷,回来的路上他居然在两只空筐里各放了一大块石头。

  他说不这样压一压,走起路来没有个势。果然,他一旦肩上的扁担压弯了,担子就与身子紧密融为一体,唰唰唰的全身肌肉都有了舞蹈的书奏,脚步有了弹性,一跃一跃地很快就在前面的路上消失,全然不似他刚才担着空筐时的模样;脸色灰白,脚步又碎又乱。

  他也是个汉奸。我后来才知道,在马桥人的语言里,他的父亲是汉奸,他也逃不掉汉奸的身分。他自己也是这样看的。知青刚来的时候,见他牛栏粪挑得多,劳动干劲大,曾经理所当然地推举他当劳动模范,他一愣,急急地摇手,“醒呵,我是个汉奸,如何当得了那个!”

  知青吓了一跳。

  马桥人觉得,上面来的政策要求区分敌人与敌人的子弟,实在是多此一举。大概出于同样的逻辑,本义当了党支部书记,他的婆娘去供销社买肉,其他妇人就嫉妒地说:“她是个书记,人家还敢短她的秤?”本义的娃崽在学校里不好好读书,老师居然也这样来训斥:“你是个书记,还在课堂里讲小话!屙尿!”

  盐早后来成了“牛哑哑”,也就是哑巴。他以前并不哑,只是不大说话而已。

  作为一个汉奸,加上家里还有一个蛊婆,他脑门上生出皱纹了,还没有找到婆娘、据说他姐姐曾经瞒着他,给他说了一个瞎眼女子,到圆房的时候,他黑着一张脸,硬是不进房,在外面整整担了一晚的塘泥。第二天、第三天……还是如此。可怜的盲女在空空新房里哭了三个夜晚。最后,姐姐只得把盲女送回家,还赔上一百斤谷,算是退婚。姐姐咒他心狠,他就说,他是个汉奸,莫害了人家。

  他姐姐远嫁平江县,每次回娘家看看,看到盐早衣没有一件好的,锅里总是半锅冷浆,没有一丝热气。从队上分来几十斤包谷,还得省下来留给正在读书的小弟盐午(参见词条“怪器”)带到学校去搭餐,姐姐眼睛就红红的没有干过。他们穷得从来没有更多的被子,姐姐每次回娘家总是与弟弟合挤一床。有一个夜晚下着大雨,姐姐半夜醒来,发现脚那头已经空了,盐早弓着身子坐在床头,根本没有睡,黑暗里发出猫一样抽泣的、声音。姐姐问他为什么、盐早不答话,走到灶房里去搓草绳。姐姐也抽泣了,走到灶房里,哆嗦的手伸出去,总算拉住了弟弟的手。说你要是忍不住,就莫把我当家里人,就当作作不认得的人,好歹……也让你会一尝女人的滋味。

  她的头发散乱,内衣已经解开了,玉白的乳房朝弟弟惊愕的目光迎上去。“你就在我身上来吧,我不怪你。”

  他猛地把手抽回,退了一步。

  “我不怪你。”姐姐的手伸向自己的裤带,“我们反正已经不是人。”

  他逃命个似地窜出门,脚步声在风雨里消失。

  他跑到父母的坟前,大哭了一场。第二天早上回家,姐姐已经走了。留下了煮熟的一碗红薯,还有几件褂子洗好也补好了,放在床上。

  她后来再没有回过娘家。

  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盐早更加不愿意开口说话了,似乎已经割掉了舌头。

  人家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人家不叫他干了,他就去一旁蹲着,直到没有人向他发出命令了,默默地回家。日久天长,他几乎真成了一个哑巴。一次,全公杜的分子们都被叫去修路,他也照例参加。他在工地上发现自己的耙头不见了,急得满脸通红地到处寻找。看押他们的民兵警惕地问他,窜来窜去搞什么克?他只是嗷嗷地叫。

  民兵以为他支吾其词耍花招,觉得有必要查个清楚,把步枪哗啦一声对准了他的胸口,“说,老实说,搞什么鬼?”

  他的额头冒汗,脸一直红到耳根和颈口,僵硬的面部肌肉拉歪了半边,一次次抖动如簧,每抖动一次,眼睛就随着睁大一次,嘴巴——那只被旁人焦心期待着的嘴巴早已大张,空空地扩张许久,竟没有一个字吐出来。

  “你讲呵!”旁边有人急得也出了汗。

  他气喘吁吁,再一次作出努力,五官互相狠狠地扭杀着折磨着,总算爆出了一个音:“哇——耙!”

  “耙什么?”

  他两眼发直,没有说出第二个字。

  “你哑巴了么?”民兵更加恼火。

  他腮旁的肌肉一阵阵地余跳。

  “他是个哑巴,”旁边有人为他说情,“他是金口玉牙,前一世都把话讲完了。”

  “不说话?”民兵回头跟一瞪,“说毛主席万岁!”

  盐早急得更加嗷嗷叫,举起一个大姆指,又做振臂高呼的动作,以示万岁的意思。但民兵不放过,定要他说出来。这一天,他脸上挨了几巴掌,身上挨了几脚,还是没有完整地说出这句话。憋到最后,总算喊出了一个“毛”字。

  民兵见他真哑,罚他多担五担土,权且算了。

  盐早的哑巴身分就是从这次正式确定的。当哑巴当然没什么不好,话多伤元气,祸从口出,不说话就少了很多是非,至少本义不再怀疑他背地里说坏话,说反动话,就少了些戒心。队上需要一个人打农药的时候,本义甚至还想到他,说这个蛊婆养的兴许不怕毒,变了个牛哑哑也不要找人讲话,不好热闹,让他一个人去单打鼓独行船。

  大滂冲的田犯性冷,以前不大生虫子的。照当地人的说法,虫子都是柴油机用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