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两性风暴 >

第2章

两性风暴-第2章

小说: 两性风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因是,她讨厌丈夫的肉体,觉得跟他做爱是一件恶心的事。 
  她用怕再怀孕来做借口,逃避跟丈夫做爱。借口是假的。其实,当她生了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医生便告诉她,她以后不可能再怀孕的了。 
  可是,当她跟她的年轻情人做爱的时候,她觉得整个人骤然活起来,好像蓓蕾开花似的。她不但欣赏她的情人的肉体,而且乐意让她的情人尽情地欣赏她自己的裸体。 
  牧师太太跟她的大学生情人都心里明白,他们的爱恋是不可能永远延续下去的。终于,由男的做主动,两人快刀斩乱麻,结束了一场热恋。 
  牧师太太回到丈夫的身边,在人前扮演一对夫妇,但在私生活中,两人彼此折磨对方,各自过着空虚、寂寞的日子,就这样完结了他们不幸福的一生。 
  以现代的观点来分析,这个真实的悲剧婚姻,问题症结在于牧师太太和她的丈夫之间完全没有性的共鸣;而她和她的情人之间却存有很强烈的性化学作用。 
  总的来说,一见钟情虽然不能担保爱情的长久,但一男一女之间若缺少了性的共鸣,他们只适合做普通的朋友;如果勉强成为情侣或者结成夫妻,他们的关系是注定不会美满的。   
  恋爱和婚姻的不等式   
  恋爱和婚姻是两件不同的事,各有其功能、快乐和意义。 
  谈恋爱是罗曼蒂克的事情,一对情侣飘然于现实领域之外,无牵无挂、无忧无虑、无束无缚。 
  婚姻是一个社会契约,契约的内容包括生育子女、家庭关系、财产公有权、社会地位的合法性等。一对夫妻在结婚的时候宣誓遵守这个社会契约,于是开始一种天天在一起摩肩擦背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现实生活中,夫妻双方需要不断地互相谅解、宽容、妥协、让步。如果一对情侣在结婚后做不到这些心理适应和自我约束,那就是爱情梦幻曲消灭的开始。 
  现在让我们细看一下恋爱和婚姻的差别。 
  谈恋爱的时候,男女不住在一起,也不是每天见面。两人有兴趣、有时间才约会见面,约会时所做的事情均是逍遥自在的享受,如去跳舞、听音乐、吃晚餐、坐咖啡店,四目相投地柔声细语说情话。在月色明媚的晚上,两人手牵手地在海边散步,看着那道浮荡在海面上的月光银河,仿佛是通到月亮去的桥梁。此时此境,两人有同感:爱情是多么的美丽!如果结了婚,两人永远在一起,那不是美境长存吗! 
  可是,两人一旦结了婚,情形就完全变了。 
  谈恋爱的时候,两人见面总是心情愉快,大家客客气气的。结了婚以后,两人就忘记了客气的礼貌。先生在办公室里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把怒气带回家,发泄在太太的身上。太太也变了,谈恋爱时的那个温柔娇笑的女子不知在什么时候摇身一变,居然变成为一个整天挑剔、抱怨、发牢骚的啰唆妇人。 
  谈恋爱的时候,两人之间没有金钱的纠葛,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结了婚以后,家庭经济是夫妻必须面对的最现实的一点,夫妻因金钱发生争执是很普通的事情。假如两人中的一个对金钱斤斤计较,而另一个花钱如流水;生性不在乎金钱,那么金钱就更是夫妻吵架频频的导火线。 
  谈恋爱的时候,两人约会时总是打扮得漂漂亮亮,整整齐齐,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摆出来让对方看。结了婚以后,两人天天朝夕相对,在家里就不再注重外表。于是往往会有类似下面的事情发生:太太在一个晚上,看着那个只穿内衣内裤、光腿赤臂、半坐半卧地躺在沙发上,一边看足球一边用手指挖鼻孔的先生,心里忽然感觉到,他仿佛是一个陌生人,一点也不像以前谈恋爱时的那个衣冠楚楚的男士。同样的,先生可能在一个早上醒过来,转头看到枕边躺着一个蓬头散发的女人,不禁惊叹,太太和以前谈恋爱时的那个仪容雅观的淑女判若两人。 
  太太也会发现,以前的如意郎君有极不如意的一面。先生在家里一点家务都不帮手。太太下班回来已经够累的,但还有做不完的家务在等着她去清理。每当她洗先生的脏衣服和脏袜子的时候,不禁自问:以前谈恋爱时的罗曼蒂克气氛到哪里去了! 
  最后,还要提非常重要的一点:性的关系。 
  谈恋爱的时候,做爱是一种从容不迫、悠闲自在、情调浪漫的行为,把一个下午或整个晚上的时间都全部用来享受床上的甜蜜。结婚以后,性爱慢慢失去它的新鲜感,有如天天喝同样的汤,吃同样的菜似的;做爱的热度降低,平淡得与例行公事无异。再加上,夫妻两人工作回来,大家已经觉得疲倦,家里又似乎有百事缠身,先生忙着搞电脑,对平淡如例行公事般的那件性爱之事就搁置一旁,等明天再说吧。这样,一天推一天,在不知不觉间,做爱的次数减少,从每天一次减为一星期两次,从一星期两次减为一星期一次,然后变成一月两次,再变成一月一次…… 
  更糟糕的是,一对头脑保守的情侣在谈恋爱的时候以压抑性欲为荣,在结婚前绝对不发生性关系,在性爱方面,彼此毫无认识,只对婚后的性生活存着美好的憧憬。在结了婚以后才发觉,两人在性生活中实在合不来。女的因为得不到性的满足而对男的感到失望;男的对女的那种冰冷无趣的床上反应也感到失望。婚前对性的美好憧憬只不过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而已。 
  性生活的不协调会使婚姻中的许多问题激烈化。夫妻两人好像身上附了炸药般,一触即爆,在日常生活中小事批评,大事责骂,争吵不休,舌战不停。 
  在这种情形之下,夫妻像两个用竹竿子挑着篮子的人那样,竹竿两头的篮子的轻重失去平衡,盛载享受和快乐的那个越来越空洞,盛放责任和苦恼的那个越来越沉重;于是,夫妻两人跌跌撞撞地在婚姻路上往前走。 
  以上所描写的就是爱情梦幻曲的消失过程。 
  所以,恋爱和婚姻是两件迥然不同的事情:恋爱是犹如浪漫的度假;婚姻则是需要努力的事业。   
  婚姻之外的爱与性(1)   
  世界上有好些人是故意把爱与性放置于婚姻之外。 
  这样做的人,其动机大致可分为三种。 
  有的人是因为尝试过婚姻的苦味,不愿再踏进婚姻之门。 
  另外一些人是因为有先见之明,知道婚姻不适合自己,于是绕道婚姻之外而行。 
  更有少数的人,幸遇到一生至爱的人,但同时了解到,自己所至爱的人是不愿意受到婚姻的束缚,视婚姻为枷锁。若要用婚姻的枷锁把他捕捉起来,他会振翼飞走。于是为了把至爱的人留在身边,就采取南辕北辙的爱的方式,给予他最大的自由,让他觉得他的逗留是甘心情愿的,而不是受到强迫、哀求、要挟的。 
  在此文中,集中讨论那些故意把爱与性放置于婚姻之外的爱情。 
  自愿选择没有婚姻的爱与性的人往往是女人,性格很坚强的女人。她们的爱的动机其实是相当伟大的。但与单纯直率的如火如荼的恋爱相比,这种爱情的本质就复杂多了,是多种性质不同的爱的混合;男女双方的爱的深度不一致,一方的爱比另一方的更深;其间的性欲爱恋也不会达到如火如荼的热度。 
  要具体了解这种很特别的爱的内涵,必须用实例来体验。所以在这里选择两个实例,把它们分称为:无条件的爱和平行的爱。 
  无条件的爱 
  好莱坞的著名女演员凯瑟琳·赫本,不是一个美人,也不是一个性感肉弹,但她有的是天才、智慧、勇气和坚强的性格,曾经四度荣获好莱坞金像奖。她把自己的事业成功归功于她的出身背景。 
  由于她出身于一个有高深教育背景的富裕家庭,背后有万贯家财支持她,使她能够不用为钱而低头,不用听任别人的摆布;她胆敢对制片商苛求好的剧本,对不适合她的角色说一个“不”字。 
  凯瑟琳在爱情方面也是这一贯作风。她不结婚,只有拾得起、放得下的情人,把全副心血放在追求事业之上。 
  可是,到了她33岁的那一年,一切都改变了。在那一年她跟性格男明星斯宾塞·崔士(1900…1967)在一部电影里搭档做男女主角。在此后的25年,她和斯宾塞不但是银幕上的老搭档,而且在私生活里也是一对忠心、恩爱的情人。 
  在他们25年无婚姻的爱情中,凯瑟琳以无条件的爱去爱斯宾塞。 
  斯宾塞是一个已婚的男人,而且是一个婚姻观念保守的天主教徒,他只愿意跟他的妻子分居,但不愿意正式离婚。凯瑟琳不但不强迫斯宾塞离婚,而且不要求同居。她买下斯宾塞的屋子隔壁的那栋房子,一对情人隔邻而居。因为思想极为独立的凯瑟琳认为,若要保存他们的爱情的纯真和持久性,两人之间绝对不可有钱的拖累,也不可太过于侵犯对方的私人生活。至于生小孩子这回事情,她也认为是多余的。 
  斯宾塞素有贪杯中物的恶习,但凯瑟琳接纳他的一切缺点。 
  在对外界和事业上一向是个强女人的凯瑟琳,在她和斯宾塞的关系中,她自动地扮演柔顺、服从、侍奉的角色。斯宾塞希望她做什么事情,她便兴高采烈地去做;凡是斯宾塞喜欢的事情,她都毫不迟疑地去做;斯宾塞的一切愿望,她都自告奋勇地去完成。 
  后来,斯宾塞患了癌症,凯瑟琳悉心照料她的老情人。她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屋子里,每天送吃的过去给斯宾塞,照顾他、陪伴他。当斯宾塞去世后,她把全副精神和精力投入工作中,从而忘记她的哀伤。 
  凯瑟琳对她这段一生最好的爱情的结论是:“替斯宾塞做事情和侍候他是我的快乐和荣誉。” 
  曾有记者问她:“那斯宾塞对你的看法如何?” 
  凯瑟琳的回答真是不平凡:“啊,这个我可不知道。我从来没有问过他!” 
  从她的回答中可窥见,她对斯宾塞只有一个要求,让她爱他。除此之外,她真的别无条件,连斯宾塞对她的看法如何,她也不在乎。 
  现在,且让我们深入分析这段不但伟大,而且极为独特的爱情。 
  在当年的好莱坞,斯宾塞是众所周知的沙文主义男人,他在遇到凯瑟琳之前,曾经明言,他最讨厌的是喜欢穿长裤、像男人似的女子;而凯瑟琳正好是一个男性化打扮的女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俗不赞成女人穿男装长裤,但不为世俗束缚的凯瑟琳在日常生活中偏爱穿长裤,动作举止也缺女性味。 
  当斯宾塞第一次和凯瑟琳见面的时候,他对她的第一个印象并不好。他转过身来,对身边的另一个男人低声说:“这个女人的指甲好脏!” 
  那么,斯宾塞为何会爱上一个与他的理想女性形象相反的女人,而且爱情能够持续25年之久而不破裂。 
  斯宾塞对凯瑟琳的爱是日久生情、志同道合,甚至是带有依赖性的爱。 
  像凯瑟琳这样一个性格独立、富有才华、事业成功的女子竟然能对他事事顺从,处处为他着想,不批评他,不改变他,只讨好他和崇拜他。这样的爱对他的沙文主义的男性自尊心是一剂谄媚的补药。 
  凯瑟琳跟他在银幕上合作,并没有抢去他的风头,压倒他的锋芒,反而把他的内在的天才召唤出来。所以他们的合作没有变成恶性的竞争,而是两个人的演技交相辉映,双方都获得自我丰富感,故此对他们的爱情有良性的帮助。   
  婚姻之外的爱与性(2)   
  最重要的是,凯瑟琳并没有要求在他们的爱情四周筑上一道婚姻藩篱。这样,斯宾塞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由身,但他却能尽情享受一个有才有智的女人的无条件、无要求、只奉承、只给予的爱。这是一个很舒服、很满意的生存境域。久而久之,他对凯瑟琳的爱产生依赖性,跟长期服用安眠药而上瘾差不多。 
  对这段被好莱坞美称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爱情之一的恋爱,可以下这么一个总评语:在这段没有婚姻的爱里,当然是爱与性并有,但爱的成分比性的成分为重;而且是,女的对男的爱比男的对女的爱要深切得多。 
  平行线的爱 
  这个爱情故事的女主角把她那段极为不平凡的婚外情自称为“平行的爱”。 
  她还对平行的爱下了大致如此的定义:平行的爱是两个互相爱恋的情人,像两个独立的个体,平行地往前移动,他们之间有真挚的友谊,深切的了解,两人能分享世间一切的美好事物;但情人之间没有占有对方的欲望。两条平行线不受到金银财物的横切,也没有家事家务的交叉。 
  这个爱情故事值得我们体会一下。 
  爱情故事的女主角是嘉伦·璧森(1885…1962)。她是丹麦的一双文学国宝之一(安徒生是另外的一位)。可是,嘉伦·璧森是在她50岁之后才成为作家,她的文学作品均是先用英文写,先在美国出版,然后从大西洋的彼岸再回到丹麦来。她那些文体美丽,内容富有想像力、神秘感和人生智慧的作品已被永远保存在国际文学宝库中,成为后世国际学者研究的一门科目。 
  她在非洲找到她一生最好的爱情,发生的时间是在她结婚之后和成为作家之前。 
  她28岁那年,跟一位瑞典的男爵结婚,但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她爱的本是男爵的孪生兄弟,但她所爱的那个对她感情漠然,她不爱的那个倒是愿意跟她结婚,两人移民到非洲去种植咖啡。 
  于是,嘉伦在1913年到了非洲。她用她自己家庭的财产在非洲东部(今天的肯尼亚)买了一个咖啡园,但她的男爵丈夫很快地便对经营咖啡园失去兴趣,改行做狩猎导游,带领那些专程到非洲来打猎的富有白种人去狩猎狮子、豹子、大象等野兽,只偶然回咖啡园小住;而且他在外面有很多的女人,包括当地的黑种土女和他狩猎顾客的太太们。 
  嘉伦对她丈夫在外面的放荡不羁的性生活似乎并不在意。丈夫给了她男爵夫人的名誉和地位,满足了出身平民的嘉伦的虚荣心。但是,这对没有爱、没有共同兴趣的夫妻之间仍然有性的关系,因为嘉伦从她丈夫那里传染上了梅毒,曾返回丹麦医治。但嘉伦没有要求跟丈夫离婚,一对夫妻过着平行线似的生活。嘉伦以男爵夫人的身份独自经营她的咖啡园,她的男爵丈夫在外地流浪狩猎。夫妻两人偶尔才见个面。 
  这样,5年的光阴过去了。在这5年中,嘉伦常常听到当地的白种人朋友谈论一位在非洲居住的英国贵族,众人把这位男士亲热地简称为丹尼斯。丹尼斯是一位英国伯爵的儿子,他比嘉伦早一年到达非洲定居,从事生意交易和当狩猎导游。 
  丹尼斯长得英俊非凡,身材高高大大,态度幽雅,脸上带着柔情万分的表情。他聪明、多才多艺、能文能武、英勇能干,跟嘉伦的丈夫同被当代人称誉为当年非洲最佳的两个白人狩猎者。在社交上,他谈笑风生、幽默风趣,却又喜欢讥世嘲俗,认识他的人都爱慕和崇拜他。 
  在嘉伦33岁那年,她在一个晚餐宴会上首次遇见丹尼斯。嘉伦对这位她久仰大名的英国贵族一见钟情。她觉得她仿佛被爱神的铁锤重重地打了一记似的,爱的火花顿时飞溅,这是她自己对首遇丹尼斯的感受的形容。当时她心里只有一个愿望:能再见到丹尼斯。 
  一个月之后,嘉伦在她的咖啡园举行一个打猎宴会。丹尼斯是被邀请的客人之一。宴会后,他独留在嘉伦那里过夜。第二天早晨,嘉伦开车把他送回城里去,两人共进午餐,长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