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梁高僧传 >

第10章

梁高僧传-第10章

小说: 梁高僧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涅盘》前分十卷。
  当时沙门惠嵩、道朗,独步河西,当昙无谶译出经典后,极表推崇,进而把它翻译为汉文,惠嵩担任笔受,僧俗二界数百人,反复诘难,昙无谶临机阐释,清辩若流,并且十分富有文采,文辞华丽、严谨。惠嵩、道朗又请他译出诸经,再译《大集》、《大云》、《悲华》、《地持》、《优婆塞戒》、《金光明》、《海龙王》、菩萨戒本》等六十余万言。谶以《涅盘经》本,品数未足,又到外国寻找,适值其母亡故,就留在家中服丧。服丧毕,又于于阗寻得《涅盘经》中分,把它带回了姑臧译出。俊又遣使于于阗寻得《涅盘经》后分,于是绩译为三十三卷。于后凉玄始三年(公元四一四年)开始翻译,至玄始十年(公元四二一年)十月二十三日,三部分才全部译完,是年亦即宋武永初二年。昙无谶曰:「此经梵本三万五千偈,于此地减百万言,今所译出者,只有一万余偈。」
  昙无谶曾经告诉沮渠蒙逊曰:「有鬼入村落,必有灾疫。」蒙逊不信,以亲自看见为验证。昙无谶即加以咒术,使蒙真见到鬼,极感恐惧。昙无谶曰:「应该诚心斋戒,用神咒驱逐之。」乃诵咒三日,然后对蒙逊曰:「鬼已离去。」当时境内有亲见鬼者说:「见到数百疫鬼,竞相奔走而去。」自此之后,境内始得安宁,此乃谶之力也。蒙逊更加敬重他。
  到承玄二年(公元四二九年) ,蒙逊率军渡河计伐乞伏暮末于枹罕,以太子兴国为前驱,结果为末军所败,兴国被擒。后乞伏失守,暮末与兴国一起为赫连勃勃所俘,后被吐谷浑所破,兴国则为乱军所杀。蒙逊大怒,言自己事佛无好报应,即下令沙汰沙门,五十岁以下的和尚,都命令他们还俗,蒙逊原先为其母造一丈六石像,其时石像泪涕俱下,加上昙无谶极力谏劝,蒙逊才改心悔过。
  当时,北魏拓跋焘听说昙无谶有道术,则遣使迎请,并告诉蒙逊:「若不让昙无谶去北魏,就派兵攻北凉。」昙无谶在蒙逊处时间已久,不忍让他离开。后又派太常高平公李顺,封蒙逊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凉州、西域诸军事、凉州牧凉王,加九锡之礼。又命蒙逊曰:「听说你处有昙无谶法师,博学多才,如鸠摩罗什;秘咒神验,如佛图澄。朕欲弘扬佛法,可把昙无谶速速送来。」
  蒙逊与李顺设宴于新乐门,蒙逊对李顺说:「西蕃老臣蒙逊,奉事朝廷,不敢有所违失,而天子轻信佞言,使我处境甚是艰难。前次致书求送昙无谶,而今又求催逼。昙无谶是我之师父,我准备与之死在一块,并不婉惜残年。人生一死,还有什么呢!」
  李顺说:「你对朝廷之忠诚,乃路人皆知,先前遣爱子入朝,朝廷甚是钦敬你之忠诚、功绩,故特殊礼嘉奖。今日你若因一西域僧人,使以前功绩尽弃;不忍一时之忿恨,而损害了以往之美誉,这如何对得起朝廷之信任与厚待呢?私下以为你这么做不可取,现今皇上襟怀之开阔,乃弘文所知道的。」弘文者,即是蒙逊派遣去北魏的使者。
  蒙逊曰:「太常口若苏秦,怕是心口不一吧!」蒙逊既舍不得把昙无谶送去北魏,又慑于北魏之强催逼,到蒙逊义和三年(公元四三三年)三月,昙无谶请求西行再寻找《涅盘》后分,蒙逊误以为他欲离开自己而去,乃密谋害他,但表面上替他准备了许多干粮、珠宝。
  临行之日,昙无谶乃流泪告诉众人:「我业报将到,众圣所不能救。以本有之志愿,义不容停。」等他出发之后,蒙逊即派刺客于路上杀害他,世寿四十九,是年即宋元嘉十年(公元四三三年)。僧俗二界,全都嗟叹。后来,蒙逊左右常白天出现鬼神,以剑刺杀蒙逊。到四月,蒙逊染疾而亡。
  起初,昙无谶在姑臧时,有张掖沙门道进,欲从昙无谶受戒。到昙无谶处所求他授戒,昙无谶要他至心忏悔。道进于是七天七夜竭诚悔过,到了第八天请求昙无谶受戒,昙无谶忽然发怒。道进自己就想:也许我的业障未消,故法师动怒。就刻苦三年,既禅且定。后即于定中,见释迦牟尼佛与诸菩萨为他授戒。那天晚上,同住的十多人,都在梦中看到道进所说的情形。道进准备去昙无谶处,把此情况告诉昙无谶,末走几步,昙无谶忽然惊起,唱道:「呈哉!善哉!已感戒矣,我当为你作证。」就于佛像前为道进说戒相。当时沙门道朗,振誉关西,在道进感戒那天晚上,也作同样的梦。乃自卑戒腊,求做道进之法弟。于是,从道进受戒者达一千多人。至今还传授此戒,这都是昙无谶遗留下来的规矩。
  有《别记》称:「《菩萨地持经》,应是伊波勒菩萨传来此土。」后来果然是昙无谶所传译,众人都以为昙无谶乃非凡之辈。
  蒙逊有堂弟沮渠安阳侯,为人强毅开朗,各种典籍,多所涉猎。因昙无谶到河西弘扬佛法,安阳侯乃锐意佛典,奉持五戒,所读经典,很快就能背诵,常以为好学多闻,乃是多闻菩萨之盛业。年轻时,曾度越流沙,到于阗国去,在瞿摩帝大寺,遇到印度僧人佛驮斯那,向他请教佛法义理。斯那本来修习大乘,天才秀发,诵偈达半亿之多,对禅法尤为精通,所以当时印度诸国,都称他为人中狮子。安阳侯从他学《禅秘要治病经》。因是梵本,读来朗朗上口。回国途中,于高昌得《观世音》、《弥勒》二观经各一卷,回到河西后,即把《禅要》译为汉语。
  在北魏吞并了西凉后,则南奔到刘宋,潜心隐遁,不涉世务,常游各地寺塔,以居士自卑。先译出《弥勒》、《观音》二观经,丹阳尹孟觊,看到译本后,大加赞赏。后来,竹园寺比丘尼慧浚,又请他译出《禅要》。安阳侯既久已通习,故下笔如神,十多天时间,译出五卷。不久,又于钟山定林寺译出《佛母般泥洹经》一卷。安阳侯无有妻室子女,淡泊名利,以法为侣,宣扬佛教,所以僧俗二界,都很崇敬他。后来患疾而终。
  昙无谶所译众经,至元嘉年间才传到建业,道场寺慧观法师,立志重寻《涅盘经》后分,乃请求宋太祖资助,派遣沙门道普,带领书吏十人,西行寻经。到长广郡,船破伤足,因感染得疾而亡。道普临终叹道:「《涅盘经》后分,与汉地无缘矣。」  
  道普本高昌人,游历过西域诸国,供养佛像,头顶佛钵,四方寺塔,无不瞻仰,善梵文,懂多国语言,游历西域的事迹,另有传记。
原典
  昙无忏,或云昙摩谶,或云昙无谶,盖取梵音不同也。其本中天竺人,六岁遭父忧①,随母佣织(左翕右毛)(左登右毛)为业。见沙门达摩耶舍,此云法明,道俗所崇,丰于利养,其母羡之,故以谶为其弟子。
  十岁,同学数人读呪,聪敏出羣,诵经日得万余言。初学小乘,兼览五明诸论,讲说精辩,莫能酬抗。后遇白头禅师,共谶论议。习业既毕,交诤十旬。谶虽攻难锋起,而禅师终不肯屈。谶服其精理,乃谓禅师曰:「颇有经典,可得见不?」禅师即授以树皮《涅盘经》本。谶寻读惊悟,方自惭恨,以为坎井之识,久迷大方。于是集众悔过,遂专业大乘。
  至年二十,诵大小乘经二百余万言。谶从兄善能调象骑,杀王所乘白耳大象,王怒诛之,令曰:「敢有视者,夷三族。」亲属莫敢往者,谶哭而葬之。王怒,欲诛谶。谶曰:「王以法故杀之,我以亲而葬之,并不违大义,何为见怒?」傍人为之寒心,其神色自若。王奇其志气,遂留供养之。
  谶明解呪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呪师。后随王入山,王渴须水不能得,谶乃密呪石出水,因赞曰:「大王惠泽所感,遂使枯石生泉。」邻国闻者皆叹王德。于时雨泽甚调,百姓称咏。王悦其道术,深加优宠。
  顷之,王意稍歇,待之渐薄,谶以久处致厌,乃辞往罽宾。斋《大涅盘》前分十卷,并《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等。彼国多学小乘,不信涅盘,乃东适龟兹。顷之,复进到姑臧②,止于传舍。虑失经本,枕之而寝。有人牵之在地,谶惊觉,谓是盗者,如此三夕。闻空中语曰:「此如来解脱之藏,何以枕之?」谶乃惭悟,别置高处。夜有盗之者,数过提举,竟不能动。明旦谶持经去,不以为重。盗者见之,谓是圣人,悉来拜谢。
  时河西王沮渠蒙逊,借据凉土,自称为王。闻谶名,呼与相见,接待甚厚。蒙逊素奉大法,志在弘通,欲请出经本。谶以未参土言,又无传译,恐言舛于理,不许即翻。于是学语三年,方译写初分十卷。
  时沙门惠嵩、道朋,独步河西,值其宣出经藏,深相推重,转易梵文,嵩公笔受。道俗数百人,疑难纵横,谶临机释滞,清辩若流,兼富于文藻,辞制华密。嵩、朗等更请广出诸经,次译《大集》、《大云》、《悲华》、《地持》、《优婆塞戒》、《金光明》、《海龙王》、《菩萨戒本》等,六十余万言。谶以《涅盘经》本,品数未足,还外国究寻。值其母亡,遂留岁余。后于于阗,更得经本中分,复还姑臧译之。后又遣使于阗,寻得后分,于是续译为三十三卷。以伪玄始三年,初就翻译,至玄始十年十月二十三日,三袠方竟。即宋武永初二年也。谶云:「此经梵本三万五千偈,于此方减百万言,今所出者止一万余偈。」
  谶尝告蒙逊云:「有鬼入聚落,必多灾疫。」逊不信,欲躬见为验。谶即以术加逊,逊见而骇怖。谶曰:「宜洁诚斋戒,神呪驱之。」乃读呪三日,谓逊曰:「鬼已去矣。」时境首有见鬼者,云:「见数百疫鬼奔骤而逝。」境内获安,谶之力也。逊益加敬事。
  至逊伪承玄二年,蒙逊济河伐乞伏③暮末于枹罕,以世子兴国为前驱,为末军所败,兴国擒焉。后乞伏失守,暮末与兴国俱获于赫连勃勃,后为吐谷浑所破,兴国遂为乱兵所杀。逊大怒,谓事佛无应,即欲遣斥沙门,五十已下皆令罢道。蒙逊先为母造丈六石像,像遂泣涕流泪,谶又格言致谏,逊乃改心而悔焉。
  时魏虏拓跋焘,闻谶有道术,遗使迎请,且告逊曰:「若不遣谶,便即加兵。」逊既事谶日久,未忍听去。后又遗伪太常高平公李顺,策拜蒙逊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凉州西域诸军事、太傅骠骑大将军、凉州牧凉王,加九锡之礼。又命逊曰:「闻彼有昙摩谶法师,博通多识,罗什之流;秘呪神验,澄公之匹。朕思欲讲道,可驰驿送之。」
  逊与李顺燕于新乐门上。逊谓顺曰:「西蕃老臣蒙逊,奉事朝廷,不敢违失,而天子信纳佞言,苟见蹙迫,前遣表求留昙无谶,而今使来徵索,此是门师,当与之俱死,实不惜残年,人生一死,讵觉几时。」
  顺曰:「王款诚先著遣爱子入侍,朝廷钦王忠绩,故显嘉殊礼。而王以一胡道人,亏山岳之功,不忍一朝之忿,损由来之美。岂朝廷相待之厚,窃为大王不取。主上虚襟之至,弘文所知。」弘文者,逊所遣聘魏之使也。
  逊曰:「太常口美如苏秦,恐情不副辞耳。」逊既吝谶不遣,又迫魏之强,至逊义和三年三月,谶因请西行,更寻《涅盘》后分。逊忿其欲去,乃密图害谶。伪以资粮发遣,厚赠宝货。
  临发之日,谶乃流涕告众曰:「谶业对将至,众圣不能救矣,以本有心誓,义不容停」比发,逊果遣刺客于路害之,春秋四十九。是岁宋元嘉十年也。黑白远近,成共嗟焉。既而逊左右,常白日见鬼神,以剑击逊。至四月,逊寝疾而亡。
  初谶在姑臧,有张掖沙门道进,欲从谶受菩萨戒。谶云:「且悔过。」乃竭诚七日七夜,至第八日,诣谶求受,谶忽大怒。进更思惟,但是我业障未消耳。乃戮力三年,且禅且定,即于定中,见释迦文佛与诸大士授己戒法。其夕同止十余人,皆感梦如进所见。进欲诣谶说之,未至数十步,谶惊起,唱言:「善哉!善哉!已感戒矣,吾当更为汝作证。」次第于佛像前为说戒相。时沙门道朋,振誉关西,当进感戒之夕,朋亦通梦,乃自卑戒腊,求为法弟,于是从进受者千有余人。传授此法,迄至于今,皆谶之余则。
  有《别记》云:「《菩萨地持经》,应是伊波勒菩萨传来此土。」后果是谶所传译,疑谶或非凡也。
  蒙逊有从弟沮渠安阳侯者,为人强志疏通,涉猎书记。因谶入河西,弘阐佛法,安阳乃锐意内典,奉持五禁,所读众经,即能讽诵,常以为务学多闻,大士之盛业。少时,尝度流沙,至于阗国,于瞿摩帝大寺,遇天竺法师佛驮斯那,谘问道义。斯那本学大乘,天才秀发,诵半亿偈,明了禅法,故西方诸国,号为人中师子。安阳从受《禅秘要治病经》。因其梵本,口诵通利。既而东归,于高昌得《观世音》、《弥勒》二观经各一卷,及还河西,即译出《禅要》,转为晋文。
  及伪魏吞并西凉,乃南奔于宋。晦志卑身,不交世务,常游止塔寺,以居士自卑。初出《弥勒》、《观音》二观经,丹阳尹孟觊,见而善之,深加赏接。后竹园寺慧浚尼,复请出禅经。安阳既通习积久,临笔无滞。旬有七日,出为五卷。顷之,又于钟山定林寺,译出《佛母般泥洹经》 一卷。安阳居绝妻孥,无欲荣利,从容法侣,宣通正法。是以黑白咸敬而嘉焉,后遘疾而终。
  谶所出诸经,至元嘉中方传建业。道场慧观法师,志欲重寻《涅盘》后分,乃启宋太祖资给,遣沙门道普,将书吏十人,西行寻经。至长广郡,舶破伤足,因疾而卒。道普临终,叹曰:「《涅盘》后分,与宋地无缘矣。」
  普本高昌④人,经游西域,徧历诸国,供养尊影,顶戴佛钵,四塔道树,足迹形像,无不瞻觌。善能梵书,备诸国语,游履异域,别有大传。
  注释
  ①忧:忧子有多解,或指忧愁,或指因劳成疾,或指父母之丧,此指父丧。
  ②姑臧:古县名,地处河西走廊要冲,位于今甘肃武威县,十六国时之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均以此地为都。
  ③乞伏:鲜卑族的一支,东晋太原十年(公元三八五年)首领乞伏国仁据枹罕自立,国号西秦。
  ④高昌:古地名,位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之哈喇和卓地区,汉时称四师前国,晋时称高昌郡,曾一度独立为高昌国,后为唐太宗征服,称西州。

宋江陵辛寺释法显
译文
  释法显,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襄垣)人。本有三兄,都童年夭折。其父恐祸及法显,三岁时便把他剃度为沙弥,但仍住在俗家。过了几年,得了一场大病,差点死去,所以又把法显送回寺院。到寺院第三天后,病就痊愈了,从此法显再也不肯回家居住了。其母难得看到他,就在寺旁建造了一个小房子,以便于去探视他。
  十岁时,其父去世,叔父以其母寡难以独立,逼法显还俗。法显曰:「本来我就不是因为有父才出家,而是为了远离尘俗才入道修行的。」其叔父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乃作罢。过了不久,其母又去世,法显料理好丧事后,又回到寺里。曾与同学数十人到田中刈稻,当时有饥饿之盗贼欲夺其稻谷,众沙弥都恐惧而逃,只有法显自己留在田里,对贼说:「如果你们需要谷子充饥,请随意拿取。但你们过去不行布施,故导致今生饥贫,现在又要抢劫他人的东西,只怕你们来世更惨,我真为你们惭愧、担忧。」说罢就坦然自在地回到寺里。众盗贼听了法显一番话后,下敢把稻谷拿走就逃离了,众僧数百人,无下赞叹佩服法显。
  法显受大戒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