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敢干 作者:汪洋-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永行夫妇觉得对不起孩子,就用这两元多钱到市场上买了一只大鹅,因为鹅比较便宜。但后来,这只鹅丢了,儿子还吵着要吃肉。
这个时候,刘永行想,能不能凭自己的能力创造一点财富?于是,他用了10天时间,去搞无线电修理。结果还好,挣了300多元钱,总算把后来的半学期度过了。
后来在创业过程中,他亲自品尝猪饲料的行为感动了他身边所有的人。在他的创业过程中,这是一种职业习惯。他常说:“既然我们要对产品负责,就要了解产品。所以有了新原料,我都要亲自尝一尝,看看是什么口味”。
刚创业时,他4点钟就起床,打扫卫生,蹲在地上,观察小鸡,做记录。常常一蹲就是两个小时,呆在棚子前一动也不动。
他自己特别喜欢通过一件小事来观察一个人,因为他认为,只有那些从小事做起、不断通过实践锻炼能力者才有可能成功。
刘永行说,今天的创业者,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学会把远大的目标分解、简化成具体的一件件事情。因为一个困难一个困难地去克服,比一下子面对一大堆困难要好得多。
也正是刘永行的从小事做起、踏实勤奋的精神,为他后来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创业者千万不要有暴富的心态,那根本就不现实,受原始资本限制,想要做生意的人完全可以拿几千块、几百块从小做起,甚至从摆地摊创业开始,慢慢地积累资本。别以为这是在浪费自己的时光,这可以帮助你积累做生意的经验。等你积累到一定资本了,就可以选择一些稍大点的生意做。谁能知道擦鞋、卖枕头等看似非常小的生意创业,以后就不会变成百万富翁呢,谁说他日后创业的成功不是从小生意做起的呢?其实做小生意就是在创业,有心创业和为创业做准备的人要转变观念,从小做起,从零做起,希望总是有的!
长盛不衰的实干精神
一个人只靠机遇,一样不会有大的成功,惟有坚持实干者,才会有牢靠的立足根基。
一个人不能把握机遇就不会有大的作为,但一个人只靠机遇,一样不会有大的成功,惟有实干者,才会有牢靠的立足根基。
1945年出生于普通农家的鲁冠球,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工人,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初中毕业辍学后,他便创办了一家米面加工厂,因被有关人士指斥为办地下黑工厂而遭关闭,机器被廉价拍卖,他只好出卖刚过世的祖父遗下的三间旧房,得以还清向亲友借贷的3000元欠款。
虽然,这次创业几乎使他倾家荡产,但却使他在当地有了名声。鲁冠球当过铁匠,对农业机械有狂热的爱好。1969年,鲁冠球受宁围公社领导邀请,出掌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开始他的第二次创业。鲁冠球的第二次创业长达10年(从1969年到1979年),靠作坊式生产,拾遗补缺,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他的这种“多角经营”,在一无足够资金、二无人才、三无管理经验的情况下,为他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1979年,鲁冠球调整战略,
第三章 勤奋工作 不断积累财富(7)
放弃次要产品,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万向节。
1980年至1989年,是鲁冠球“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的成长阶段。在这阶段,鲁冠球曾用摆地摊的方式打开市场。1983年,鲁冠球用自家自留地里的2万元苗木做抵押,承包了当时已更名为万向节厂的萧山公社宁围农机修配厂。他在承包的第一年,即超额完成承包任务154万元。三年承包期间,鲁冠球年年超额完成任务。鲁冠球放弃第一期承包奖金44。9万元,全部用于工厂培养人才和建造乡村小学,至1993年,他共放弃承包奖金300余万元。鲁冠球的行为,为他赢得了声誉。
为了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1980年,鲁冠球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将价值43万元不符合标准的万向节,送往废品收购站,因为这次“事故”,万向节厂全体员工半年未发奖金。
鲁冠球的努力得到了回报,1980年底,他的工厂终于在全国万向节厂整顿检查中,以99。4的高分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因此被列入全国仅有的三家万向节定点生产专业厂之一。从1980年至1989年,在钢材平均提价1。3倍,煤平均提价5倍的情况下,鲁冠球的万向节产品价格基本不变,经济效益年均增长达40%以上,职工年收入递增6倍。
1988年,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万向节厂股权。
1990年至1999年是鲁冠球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也是他称之为“企业集团化、经营国际化”的阶段。鲁冠球提出“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运作、国际化市场”的战略方针,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人员结构、资本结构,谋求跨行业、跨国界发展,取得良好效果。1990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农民的希望》为题,发表了对鲁冠球的专访。1991年5月,鲁冠球成为《新闻周刊》封面人物,轰动一时。
1990年,鲁冠球创建万向集团公司,开始向集团化发展。
1993年11月,万向集团所属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7年8月,万向集团生产的万向节正式敲开世界汽车业巨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大门,成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配套产品。
1998年3月,鲁冠球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30多年来,鲁冠球不仅将一个乡镇农机修配厂带成了一个全国闻名的、实力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而且在理论上也颇有建树;被誉为“农民理论家”。
确实,企业家是不能缺乏实干精神的,任何的怠惰都可能导致经济上的损失。没有天生的百万富豪,要想开创一番大事业,就必须亲历亲为,从最基本的做起,经受最艰苦环境的考验。只有这样,你才能经垒上之末,成千尺高台。
三.勤奋创造出辉煌
■谁能珍惜点滴时间,就像一颗颗种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那儿吸取营养那样,惜分惜秒,点滴积累,谁就能成就大业,铸造辉煌。
■人生的许多财富都是平凡的人们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取得的。
■人类的幸福就在于沿着已有的道路不断开拓进取,永不停息。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勤奋就是财富天道酬勤,财富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者手中。
天道酬勤
韦尔奇说:勤劳就是财富。谁能珍惜点滴时间,就像一颗颗种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那儿吸取营养那样,惜分惜秒,点滴积累,谁就能成就大业,铸造辉煌。
人生的许多财富,都是平凡的人们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取得的。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尽管有种种牵累、困难和应尽的职责、义务,但它仍能使人们获得种种最美好的人生经验。对那些执着地开辟新路的人而言,生活总会给他提供足够的努力机会和不断进步的空间。人类的幸福就在于沿着已有的道路不断开拓进取,永不停息。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
人们总是责怪命运的盲目性,其实命运本身还不如人那么具有盲目性。了解实际生活的人都知道:天道酬勤,财富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正如优秀航海家驾驭大风大浪一样。对人类历史的研究表明,在获得巨大财富的过程中,一些最普通的品格,如公共意识、注意力、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等等,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即使是盖世天才也不能小视这些品质的巨大作用,一般的就更不用说了。事实上,正是那些真正的天才相信常人的智慧与毅力的作用,而不相信什么天才。甚至有人把天才定义为公共意识升华的结果。约翰弗斯特认为,天才就是点燃自己的智慧之火;波恩认为,“天才就是勤劳”。
从每一根木头入手
“由‘木’到‘林’,再由‘林’到‘森’,走出创业之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始于垒土。
新高潮集团总裁陶新康干过木工活计,他闯过莽莽林海,他顽强地冲破封闭的旧经济体制,走向市场,实现自我价值。如今,他正和他的上海新高潮集团,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步伐展翅翱翔。现在,新高潮集团以木业生产为主,兼营房地产、宾馆服务等多种行业,在《福布斯》2005中国富豪排行榜上占第70位。
“森”字的写法只有一种,它是由三个“木”组成的,陶新康就是从每一根木头入手,开始他艰难的创业之路的。
第三章 勤奋工作 不断积累财富(8)
陶新康当初仅靠木匠手艺度日,他走村串镇挨家挨户地询问是否有人要打成套家具、油漆家具,或者是修旧家具,并向客户保证自己打出的家具式样新潮,经久耐用,可以延续几代。生意接到后,当时只能称得上是工头的陶新康就得安排人手、测算工时、计划用料、估算工钱。然而最终到手的血汗钞票却只是薄薄的几张。好多次陶新康躺在床上不想动弹,伸手看那满掌的老茧,感叹岁月的艰难。
就这样,苦苦承受着生活的煎熬,年轻的陶新康在开始积累。积累最原始最简单的管理人的经验,积累自己的意志力,当然也靠自己的手艺积累资金。当资金积累到1万元时,他就想让自己心底最初的意念付诸现实。
1986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扑面而来。时年33岁的陶新康感到:一个可以大写自我的时代来临了。考虑到东北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区域,木材资源丰富,又是计划经济“冰封”最深的地区,“市场资源”充沛,于是他暂别上海,一头扎进东北的莽莽原始森林。
一个人单枪匹马到异地他乡闯天下,这实在需要惊人的胆魄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这里冰天雪地,狂风怒吼,野兽出没,最冷时的气温可达摄氏零下40多度。
1988年,陶新康作出大胆决定,承包东北8个林业局。8个林业局各自分散在辽阔的林海雪原之间,如同8枚棋子遥遥相望,挪动每一枚棋子,都要耗费许多时间与精力。
然而要使这8枚棋子走得活、走得合理、走出效益,陶新康别无选择,只有三个字“拼命干”。 陶新康制定工资、资金标准,确立工时、定额、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必要的福利和待遇,桩桩件件安排得妥妥帖帖,使一大帮还不知“市场”为何物的东北汉子不得不对这精明强干的外乡人心悦诚服。
1988年初冬,大雪封山前,一个东北汉子告诉他,260公里外秃帽儿山区有5000立方米东北松积压,林区为了让职工年底发工资,可以过年吃上饺子,愿意以超低价出让。听到这消息,陶新康二话没说,从箱底(那年头东北还没有信用卡、汇票的概念)取出一大包钱,雇了一辆北京吉普车进山。那司机愣了,说:“进山,莫不是要大山里去过年?这条泥路大雪只要下三天,啥车都不能跑了。”
陶新康决心已下。在大山深处,一笔买卖成交了,但是,大雪已经封了山路,5000立方米木材运不出去,陶新康与林场商量了以后决定,由林场联系兄弟单位,货从邻近铁路线的兄弟单位提,运费差价由陶新康支付,但是,陶新康如何下山呢?北京吉普被冻在了大山里。憨厚的东北人说:“在咱这里喝喝酒等过年吧!”
但是,陶新康背了一大袋食品,一步一步地向山下走去。这260公里足足走了9天。
在苦苦承受磨练的同时,陶新康进行了第二次积累,积累丰富的林木知识、管理生产的经验和比前一次更丰厚的资金。陶新康的苦干精神,让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陶新康说:“从小到大,勤奋与吃苦实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只要能把事情做成,没有什么苦是吃不了的。”
邓小平一直强调要实事求是,这话听着简单,真要百分之百地做到并不容易。因为总是会有方方面面的阻力,如果头脑不清晰,态度不坚定,很可能会不知不觉地让步。做企业讲的还是实践,真正有用的经营思路,肯定要从实践中总结出来。
要吃苦中苦
艰辛付出,终于结出了金灿灿的果实,创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神话。
创业的路上,充满艰辛、坎坷。不畏挫折的人才是强者,陈丽华在创业过程中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勇往直前。
陈丽华是正黄旗世家出身,那拉氏的后裔。在紫檀家具的包围中,她在北京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这一经历,或许再加上满族人的基因,对她的影响是惊人的。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她的奶奶和妈妈烧掉了族谱,将家里的紫檀家具上交了一部分,拆掉一部分,其余的则埋在了猪圈旁边的土里。打倒四人帮后,年景渐渐踏实了,已长大成人的陈丽华才把地里埋的东西挖了出来,她惊奇地发现,这些紫檀家具竟然丝毫没有坏,于是又擦又晾,又找木工。先是修老的家具,后来又到处找料或是买点旧的,大改小旧翻新。今天的“中国紫檀之王”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迈出了当时的第一步。
后来她到香港发展,成立了富丽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并且事业大进。一天夜里3点钟,陈丽华把儿子女儿都叫了起来,说:“我脑子里有些想法,咱们现在就开个会。姥姥留下来的东西,咱们都修起来了,文化大革命中糟踏了那么多,想起这些我心里就不舒服。我就感觉民族的东西不能丢。我们尽一点义务留给我们的后辈,让他们了解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了不起的。”
她接着对儿女说:“我想把资金投到做紫檀家具上,你们有意见没有?”孩子说:“我们都听您的。您喜欢您就花吧,我们有机会再做别的生意挣。”就这样,陈丽华重新回到了北京,因为只有这里的皇城仍然飘逸着紫檀的幽香。
第三章 勤奋工作 不断积累财富(9)
陈丽华要按照皇家的定制,按照故宫博物院里家具的式样做。
“要做就做宫廷工艺”,做极品是陈丽华的目标。工匠们招来了,培训工作也在艰难地进行。然而,她最需要的是大量的名贵木材,这些比金子还要贵重难求的紫檀木、乌木、黄花梨、鸡翅木、金丝楠木在哪里呢?
根据记载,在中国明代,由于紫檀备受皇室喜爱,开始大规模采伐,很快便将国内的檀木采光。继而又派官赴南洋采办,到明末清初南洋各地的紫檀木也基本上被采伐殆尽。此时全世界的紫檀木绝大多数汇于中国。清朝末年,为装饰圆明园和宫内太上皇宫殿,为慈禧60大寿和同治、光绪皇帝大婚使用,紫檀木已所剩无几。至袁世凯复辟时又将仅有的紫檀木全部用光。
有幸的是,生长极慢的紫檀历经近400年的繁衍生息,在缅甸,在金三角,在那里的深山老林、人迹罕至、豺狼出没的地方,终于又长了出来。
这些年,陈丽华携带巨款8次率人奔赴缅甸。在金三角她坐过汽车、电瓶车、摩托车,也骑过驴,不会骑就抱着驴脖子,甚至还坐过自行车后座。在山顶上,望着山下比火柴盒还小的汽车,她体会到了“什么可怕?最高时最可怕。”
最险的一次莫过于遇到了“七里蜂”。那也是在缅甸的深山里,当时停下车大家方便一下,遇到了七里蜂,那是一种能追你七里不罢休的马蜂。把他们的车围得整个全成了黑色,蛰的车铛铛铛的已经分不出点儿来。他们关门晚了一点,进来4只马蜂,把大家蛰得脊背和脸当时就肿了。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