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第一间谍奇书间书 作者:朱蓬甲-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范增是秦末著名政治家,居巢(今安徽巢湖)人。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范增先是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劝说项梁立楚王的后裔为楚怀王,以此招揽人心,号召天下百姓。项梁死后,范增又跟随项羽,成为项羽的重要谋士。项羽的手下猛将如林,但真正有战略头脑的谋士只有范增一人,因此项羽非常敬重他,尊称他为〃亚父〃。
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进行到了最激烈的时刻。刘邦抵挡不住项羽的猛攻,被楚军围困在荥阳城内达一年之久,外援和粮草通道也被断绝了。刘邦在万般无奈之下,决定向项羽求和,但项羽不许。此时,陈平开始实施他的计谋。陈平先建议刘邦从仓库中拨出四万斤黄金,买通了楚军的一些将领,让这些人到处散布谣言:〃在项王的部下里,范增和钟离昧的功劳最大,但他们却不能裂土称王。如今两人已和汉王约定好了,将共同消灭项羽,分割项羽的国土。〃这些谣言传到项羽耳朵里,起初他一笑置之,但怎奈〃众口铄金〃,最后不由得他不疑心。结果,项羽逐渐怀疑起了钟离昧,以后有重大的事情就不再跟钟离昧商量了。而且,他对范增也怀疑起来,君臣之间开始有隙。
第40节:第二章用间之要在于用心(21)
陈平为了彻底除掉范增,孤立项羽,进一步设计嫁祸于范增。有一次,项羽的使者来到刘邦的营中谈判,陈平知道机会来了,于是让侍者准备好许多精致的餐具,要精心招待使者。使者进屋后,被请到了上座,被大鱼大肉盛情款待,还有美女歌舞助兴。陈平故意再三询问范增的起居近况,大赞范增,并附耳低声问:〃亚父有什么吩咐没有?〃使者疑惑地问道:〃我们是霸王派来的,不是亚父派来的。〃陈平一听,故作吃惊地说:〃哎呀,我还以为你们是亚父派来的呢!〃说罢,立刻叫仆人撤去上等酒席,把使者领到另一间简陋客房,改用粗茶淡饭招待他们。陈平故意装出很不高兴的样子,拂袖而去。
使者哪里受得了这番羞辱?于是大为气愤,回去后把到楚营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全告诉了项羽,项羽更加确信范增私通汉王了。此时,范增正好向项羽建议加紧攻城,但是项羽拒不听从。聪明的范增早就知道了外面说他私通汉王的谣言,现在终于感觉到项羽已不再信任他。于是没过几天,他便向项羽辞行说:〃天下大事已基本定了,希望大王好自为之,请大王恩准我回家吧!〃项羽没有任何挽留之意,只是派人护送他回家去了。范增一肚子气说不出来,不久就一病不起,死去了。项羽手下唯一有眼光的能臣终于被陈平施计除掉了,项羽因此失去了左臂右膀。最后,在楚汉战争中项羽终于败下阵来。
(三)间助
间助,若张孟谈之于韩、魏是也。
间助,是离间对方首领人物的助手、合作者、胁从者的一种间谍活动方法。如同张孟谈离间韩国、魏国的关系。
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战争中更是如此,战争中共同作战的双方,或者私下都有利益分配的协议,或者是强者逼迫弱者与其合作。他们表面上同心同德,而实际上各有各的打算,貌合神离。己方抓住这个切入点,游说其中容易动摇的一方,就可以达到使对方合作破裂的目的,然后分而攻之,逐个击破。
【智谋故事一】张孟谈智解晋阳之围
春秋末年,晋国朝纲混乱,国家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哀公成了个摆设。而四卿中又属智伯的实力最为强大,他独揽朝政大权,其他三卿赵无恤、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以晋哀公的名义要求三卿向国君捐赠土地,实际却是中饱私囊,把土地划到自己名下。魏桓子和韩康子害怕智伯发兵攻打他们,迫不得已都给了土地。而当智伯找到赵无恤要他割地时,赵无恤竟毅然拒绝了智伯的要求,说:〃土地是祖先的产业,哪能随便给人?〃智伯非常愤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韩康子和魏桓子,让他们发兵和自己一起攻打赵无恤。
赵无恤料到智伯必定不会放过他,便赶紧找来谋臣张孟谈商议对策。张孟谈建议说:〃不如先到晋阳去暂避锋芒。晋阳城楼坚固,仓廪充实,治理清明,百姓皆无二心,易于抵抗。〃赵无恤于是率军北趋四百里,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到了晋阳才发现,虽然晋阳城墙坚固,但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又说:〃这里的围墙是用楛木和铜柱修建而成的,可以把它们挖下来,正好用来制造弓箭和武器。〃赵无恤便照此行事。
公元前454年,智伯率领智、魏、韩三家联军攻打晋阳,猛攻三个月,昼夜激战,仍是攻克不下。于是改用围城之计,一围就是三年。之后智伯又想出了水淹晋阳的计谋,令人挖筑河床,引晋水入城。时值雨季,山洪顺流而下,顷刻间晋阳就成了一片汪洋。老百姓只得到树上搭草棚居住,苦不堪言,而且城里的粮食快要吃完了,很多人又冻又饿,军心开始动摇了。晋阳眼看要保不住了。
危急之时,赵无恤又向张孟谈问计,张孟谈便说:〃魏、韩两卿是被迫的,我去向他们说明利害,让他们反戈,然后我们三家联合起来共同消灭智伯。〃
当天夜晚,张孟谈双手划着门板,潜到魏、韩营中,对魏桓子和韩康子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今天如果智伯灭了我们赵氏,接下来,不就轮到你们了吗?〃经过张孟谈一阵游说,又加上魏、韩本来就对智伯不满,于是魏桓子、韩康子两人答应和赵联合,杀了智伯,事后平分智伯的领地。于是第二天夜里,韩、魏两家就杀了守堤士兵,让晋水倒灌到军营里,水势凶猛。智伯从梦中醒来,看到如此变故,不由得惊慌失措,连忙往干燥的高处跑去,谁知道魏、韩两家把守了一切干燥的高地。智军受到魏、韩两军的夹击,赵军也从城内划着木筏冲杀出来。拼杀了一夜,只见智军哭天喊地,死伤不计其数,智伯也被活捉。
第41节:第二章用间之要在于用心(22)
晋阳之围就这样被张孟谈的离间计解除了。从此,晋国形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智谋故事二】烛之武退秦兵
公元前630年9月,晋、秦两路大军包围了郑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
当大军兵临新郑城下,郑文公登上城楼眺望,不由吓得手脚发软,只见一片刀剑林立,密密麻麻,延绵数百里。
郑文公召集众大臣商议退兵之策。
有臣奏道:〃晋秦两国合兵势不可挡,但是秦国同郑国两国既然没有宿怨,这次出兵必然是应晋国的约请,倘若能说服秦国退兵,那么晋国势孤力单,就不足为惧了。〃
〃这倒是个好主意。〃郑文公听罢眉头舒展,但随即沉吟道:〃可是派谁到秦营去游说呢?〃
一位大臣提议:〃派年过七旬、忠贞爱国的老臣烛之武,他年高而睿智,必定能说退秦兵。〃
郑文公于是请来烛之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去劝退秦兵。烛之武义不容辞地答应下来了。天色一黑,郑文公就让烛之武坐进大箩筐,让士兵一点一点地慢慢把他吊下了城外。
烛之武颤巍巍地拄着拐棍摸向了秦军兵营。见到了秦军守营士兵,说道:〃老夫是郑国大夫烛之武,特来求见秦国国君。〃说完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守营士兵见老者气度不凡,不敢马虎,连忙向上通报。
当秦穆公闻讯赶到时,烛之武便声泪俱下地号啕大哭。秦穆公叫随行的士兵把松明火把凑近照亮,只见一位白胡子老头老泪纵横,便问道:〃你有什么事就说吧,哭什么哭。〃
烛之武抽泣着说:〃我……我是郑国人……眼看着要亡国了能不哭吗?……〃
秦穆公看着烛之武那副悲哀的样子,不由得起了恻隐之心。但仅凭这一点他是根本不可能收兵的。于是他说:〃你要哭就在城里哭好了,跑到我们兵营前来哭什么?〃
烛之武索性放声哀号起来:〃老夫哭郑国,也哭秦国啊!我为秦国哀叹啊!〃
秦穆公怒道:〃大胆!秦国有什么好哀叹的?小心我斩了你!〃
烛之武这才切入正题说:〃请恕老臣直言,秦晋两国合攻新郑,郑国的灭亡已成定局,如果郑国的灭亡有益于秦国,老臣又哪敢多嘴?可惜郑国的灭亡对秦国非但无益,反而有损。您何苦远道而来,劳师动众,听任晋国的驱使,却落个得不偿失的结果呢?〃
最后两句话正好触到了秦穆公的痛处,他便问道:〃秦国怎么会无益而有损呢?〃
〃这不是明摆着吗,郑国在晋国的东边,秦国在晋国的西边,秦国与郑国相距千里,中间隔着一个晋国,郑国一旦灭亡了,尺寸之土都归晋国所有,秦国连边都沾不上啊!〃
〃这倒是真的!〃秦穆公被烛之武这么一点明,恍然大悟,觉得郑国灭亡对秦国果然无益。
〃不但无益,还有损呢!〃烛之武继续说道,〃秦晋两国毗邻,旗鼓相当,势均力敌,晋国变强就等于秦国变弱。晋国今天向东灭了郑国,说不定哪天就会向西灭了秦国。晋国得到了郑国的土地,实际上就等于削弱了秦国,你这样费力攻打,何苦来着?〃
〃我先前怎么就没想到呢?〃秦穆公茅塞顿开,连连点头。
〃再说,多年来秦国对晋国有大恩大德,又何曾见晋国报答过一丁点?我们郑国的国君可不像晋国的国君那样忘恩负义,如果你真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就马上撤兵回去,往后你们秦国的使者若往东边去执行公务,经过郑国,我们国君一定力尽东道之谊,凡是使者往返的一切费用,都由郑国承担。〃
秦穆公听烛之武说得合情合理,当即答应撤兵,还派人送烛之武回城。
东方渐明,秦穆公把烛之武讲的话琢磨了一遍又一遍,越想越觉得有理,要是晋国灭了郑国,对自己实在不利。为了不让晋国得逞,他便只留下三名将军,带领二千人马,帮助郑国守城。然后自己悄悄拔营西撤,班师回去了。
这件事让晋国知道了,大臣们非常气恼,建议火速追击秦兵,但晋文公害怕扩大同秦国之间的矛盾,没有答应。由于秦军已撤,晋军势单,还担心楚国发兵来救郑国,不几天,也退兵回了晋国。
制作:superstone
更多精彩请登录 forum。minisoyo
第42节:第二章用间之要在于用心(23)
郑国的一场兵灾,多亏了爱国老臣烛之武,总算化险为夷。
【智谋故事三】美国心理作战组的心理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成立了一个心理作战组,该组织在配合盟军主力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个心理作战组用传单和广播的形式,离间德意同盟,使意大利士兵军心涣散,都认为自己成了德国的受害者。
在盟军进攻西西里岛时,美国心理作战组及时进行了瓦解意大利士兵斗志的活动。他们把印好的传单放进大炮中,让美国炮兵发射到敌军据点。传单告诉意大利人:纳粹分子要把他们热爱的意大利变成战场;他们已被利用,处境危险。同时,这些传单又是〃投降书〃。意大利官兵,只要拿着这些传单来投降盟军,就可以保证他们在盟军后方获得充足的食品和人身安全。随着这个心理作战小组发出的传单日益增多,意大利士兵开始集体投降了。他们数十人或数百人一同奔向盟军,每人手中都举着一张传单作为安全通行证。
这种传单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突尼西亚战役末期,阿拉伯人甚至把传单拿到黑市专门卖给意大利人和德国人作为〃投降书〃。盟军巴顿将军下令在他的阵地前方投放传单,以便瓦解意大利军队的士气。一位心理作战组的人员说:〃我们拯救了许多美国士兵的生命,因为战场上多一个举着小册子来投降的敌人,就等于减少了一个在前线射击我们弟兄的敌人。〃
美国心理作战组还利用广播来向意大利人宣传德国人的负面形象。他们揭露希特勒大本营中的内幕,播放营中丑陋逸事和风流韵事,尤其是后者。他们在广播中还穿插一些美国、英国和苏联士兵的幽默而尖刻的笑话,使意大利士兵相信这就是本国电台。那些风流韵事经过添油加醋夜复一夜地散布出去,意大利听众被潜移默化,以至认为正在跟他们国家合作的这帮人是一群流氓,而自己的士兵们却在为祖国奋斗、流血。
这些广播成了攻城的重磅炮弹,在盟军进攻西西里岛的战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趣味故事链接】王猛离间苻坚和慕容垂
十六国时期,前秦出了一个用间高手,他就是王猛。王猛,字景略,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人。王猛自幼家贫如洗,为了糊口,小小年纪就以贩卖畚箕为生。后来他勤奋读书,逐渐成长为一位英俊魁伟、雄心勃勃的青年,且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谋略。
后来王猛到前秦当丞相,为前秦开疆拓土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当时北方政权割据,天下三分,除了前秦外,潼关以东是慕容氏的燕国,长江流域是东晋的地盘,三方都豪杰云集。前秦的主要谋臣是人称〃诸葛再世〃的王猛,东晋有超级枭雄桓温和一代名士谢安,燕国则有大名鼎鼎的慕容垂。后来在枋头之战中,东晋不可一世的桓温被燕国慕容垂的骑兵打得一败涂地,桓温赖以起家的精兵几乎损失殆尽。慕容垂则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名扬天下。
因为慕容垂英雄了得,在燕国内部受到许多人的猜忌。慕容垂万般无奈,最后率领全家逃离燕国,投奔关中的苻坚。前秦皇帝苻坚盛情款待了慕容垂和他的全家,并决心重用他。此时的王猛突然感到了威胁,担心自己在苻坚面前失宠。在万般忌妒之下,他产生了借苻坚之手除掉慕容垂的念头。但是,苻坚算得上是一代英主,用人不疑,慕容垂也精明能干,离间他们绝非易事。
经过观察,王猛决定利用慕容垂新附、立足未稳之机,离间他和苻坚的关系。有一次,在率军征伐燕国之前,王猛向苻坚请求以慕容垂的长子慕容令为参军。出发的前夜,慕容垂为王猛设宴饯行,同时提醒王猛在军中多照顾他的儿子。王猛和慕容垂喝酒谈心,喝到尽兴时竟然称兄道弟起来。最后王猛说,我要远走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相赠,不如把自己生平最爱的一方镇纸送给你,留作纪念。慕容垂很感动,也把自己的家传金刀送给了王猛。
工于心计的王猛得到了金刀,想了个妙策。王猛先重金收买了一个叫金熙的小卒,让他拿着金刀跑到慕容令的帐中,假传他父亲的话说:〃我们父子之所以投奔秦国,无非是避祸而已。如今王猛心胸狭隘,数次想排挤我们;苻坚表面上对我们礼让有加,但其心实在难测。我最近听说燕国皇帝对我们似乎颇有悔意,因情况紧急,我现在已经逃亡上路了,你也要赶快走。由于事起仓促,来不及写信,特派人传口信,以金刀为证。〃慕容令虽然有所怀疑,但有父亲的金刀为证,于是只好收下。最后,慕容令连夜投奔燕国去了。
第43节:第二章用间之要在于用心(24)
王猛得知慕容令出逃了,便上报朝廷,说慕容父子要反叛。慕容垂闻讯,来不及辩解,也仓促出逃,结果被追兵赶上,押回了长安。苻坚居然赦免了慕容垂,还安慰他说,你儿子心存故国,本身无可厚非,我只是遗憾他不能为我效力。于是慕容垂躲过一劫,但因为这个事情,他在苻坚心中的形象多少有所改变。而慕容令跑到燕国后,发现父亲根本没来,燕国对他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