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

第2章

温室黄瓜栽培技术-第2章

小说: 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喷药:撤去小拱棚棚膜后,立即用600倍“天达-2116”(壮苗专用型)+3000倍天达裕丰(或700倍克露、或500倍杀毒矾、或600倍甲霜灵锰锌)+1000倍18%霜速净药液细致喷洒幼苗,提高幼苗抗逆性,防止病菌感染,诱发病害。
  5、浇水、切块、断根:喷药后随即灌透水,后立即切块,切块要切深、切透。切块的同时进行黄瓜苗断根。断根要强调在7-10天内断完,以便防止黄瓜根茎增粗,伤口过大。断根自接口下0。3厘米处切断,为了防止断根重新愈合长在一起,还须再从地面处把黄瓜的根茎切除。断根后如果发生萎蔫现象。可适当遮荫,以提高成活率。嫁接后如果砧木苗萌发新芽,要及时清除,防止影响接穗生长。 



黄瓜嫁接后不行断根,黑籽南瓜和黄瓜的2条根都保留是否可以? 
  绝对不行!嫁接之后,黄瓜根必须切除!否则,则黑籽南瓜根会生长不良,接口愈合不好,起不到嫁接换根的作用;黄瓜根留下来还会感染枯萎病,造成植株大量死亡 



温室栽培越冬黄瓜,嫁接为什么要在室外新搭的拱棚里进行操作?为什么不能直接在温室里嫁接? 
  越冬黄瓜栽培,为追求春节前高价位产量,一般须9月中下旬育苗,嫁接时正处在9月下、10月初,此时气温尚高,白天必须大口通气,否则室内温度高达40多度,嫁接无法进行。若通气,室内湿度低,嫁接苗成活率低;而且温室内夜间温度降不下来,一般都在20度以上,瓜苗徒长,不利于幼苗健壮;花芽分化多呈雄花,不利于丰产和以后的管理。而在拱棚内进行嫁接,易于温度调控,利于培育壮苗。
  再者,此时正是温室内整地施肥、高温焖室的良好时机,如果在温室内进行嫁接,2者相互矛盾,育苗会误了焖室,焖室会推迟育苗,互受影响,对2者都不利。而在室外打拱棚进行嫁接,可以枪时间,做倒2者兼顾,不误农时,都能在最有利的时期内完成。 



一般农民家庭,多没有恒温箱,用什么方法可以保障在30℃左右的条件下催芽? 
  可自制“简易恒温箱”进行催芽。找一个30×30×50厘米3的纸箱(可根据种子数量调整纸箱大小),去掉顶部底面,制成一个封闭严密的敞口高纸盒,后在离纸盒顶部开口处10厘米左右高处,同高度水平方向穿入三根铁丝,铁丝间距10厘米左右,拉紧固定,上面平放一块略小于纸箱横截面的纸板或三合板,板上密密地扎上直径1厘米左右的孔洞,洞距2厘米左右,纸板上平铺洁净湿棉布,纸板下面正中位置吊—枚30瓦(W)左右的灯炮。箱口以被子封严。
  催芽之前需先调节温度,使之稳定在28—32℃之间,温度高于32℃时,可改换小号灯炮,或改被子覆盖为毛巾被等薄物覆盖,若温度低于28℃,可提高灯炮的瓦(W)数,或增加覆盖厚度。仔细观察1—2小时,待温度确实稳定在28—32℃,不在变动时,方可放入种子,催芽。
  种子须薄薄地平摊于箱内纸板上面的湿布上,再以洁净湿布覆盖。催芽过程中,每天须用30℃的清水冲洗种子1—2次,洗后用洁净湿布展净种皮表面水分,继续催芽。只要注意调整好温度,此方法催芽,种子发芽速度快,发芽整齐。 



温室栽培黄瓜应怎样进行土肥水管理? 
  土肥水管理是一个既复杂又十分机动灵活的问题。具体操作时,必须针对温室栽培的生态特点,实行以有机肥料为主的原则,结合土壤种类、土壤的肥力水平、土壤的酸碱度、土壤中各种肥料元素的含有量,以及计划使用肥料的种类、肥效成分含量和黄瓜本身的生长发育状况、生育阶段、需肥、需水规律来制订具体的土肥水管理方案,确定如何松土、施肥和浇水。
  首先要结合深翻整地施足基肥,深翻30-40厘米,并分层(表层、底层)进行,以保持原有土层。结合深翻,每667米2温室,底层土壤内要施入优质圈肥10001500千克,掺加麦糠、或铡碎的玉米秸草400500千克。
  表层(20-25厘米)熟土层需施入优质圈肥20002500千克,或鸡粪1500—2000千克,并要结合土壤的具体肥力状况掺加适量的化学肥料。一般的土壤肥力,可掺加饼肥150200千克、钙镁磷肥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二者须掺入足量的有机肥料中,发酵10—15天后,方可使用)。深翻之后灌透水。数天之后,土壤显干时,再次将20-25厘米耕作层(表层)耕翻,结合翻地和土壤中各种肥料元素的含量状况,确定磷钾肥、氮肥、微肥的使用量。一般情况下,每667米2温室可增施硫酸钾4060千克、硫酸锌1。5千克、硼砂1。5千克。若土壤偏碱性可撒施石膏粉100150千克。高温焖室后,结合定植,穴内撒施有机生物菌肥50—100千克。
  第二、结合深翻,对底层土壤喷洒“免深耕”土壤调理剂200—250毫升,改良深层土壤,使之疏松通透,促进根系发达,为丰产打好基础。
  第三、定植后要结合瓜苗生长发育状况、生育时期、季节变化确定如何追肥和浇水。浇水要做到三看,即看秧、看地、看天气决定是否浇水。
  一看秧苗,温室内栽培黄瓜,日照短、温差大,雌花分化多,多是生殖生长表现扁强。在水分管理上一般不需蹲苗,要以促到底,以获取高额产量。定植后5-7天,需浇1次缓苗水,要浇透浇足,以利瓜苗加速生长,深扎瓜根。
   缓苗水浇后2-3天,掀开地膜,再次耧锄瓜垄,做到锄深、锄细,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以利瓜苗形成发达的根系。锄后覆严地膜。
   对少量小苗、弱苗可浇施0。2%的尿素+600倍抗旱壮苗专用型“天达—2116”,以利幼苗整齐均匀。瓜秧长至5-6片叶时再次浇小水,促进瓜秧快长。
  根瓜坐稳后浇一次大水,结合浇水追施催瓜肥。每667米2温室冲施腐熟粪稀500千克左右,或腐熟饼肥50千克左右。以后要根据瓜秧生育状况确定是否浇水。瓜秧生长点叶色嫩绿、明亮,叶色浅于下部叶片,表明水分充足;生长点叶色黑绿或浓绿,明显深于下部叶片,表明是缺水;新发卷须的基角大于45度,是缺水,基角小于45度是水分充足;瓜条顺直,无尖嘴现象是水分充足,反之是缺水。缺水时,须及时补水。
  二要看地,黄瓜喜湿、怕涝、不耐旱,既要求土壤持水量达到85%以上,又不能出现积水涝渍,因而应小水勤浇,只要用手攥土不成湿团,掉地散块就需浇水,否则会影响结瓜,并出现弯瓜和尖嘴瓜现象。土质不同浇水也应不同,砂质土壤,不保肥不保保水,浇水量应小,间隔时间应短;粘质土、壤土保肥保水能力强,水量可稍大些,间隔时间可长些。
  三要看天,黄瓜浇水需选晴天清晨进行,力争在上午10点前浇完。下午和阴天决不可浇水,否则会引起地温下降、室内湿度增高,并诱发霜霉病。具体掌握上:结瓜后,每10天左右浇一次水;冬至到立春可适当控制浇水,15天左右浇灌一次;若遇连续阴天,可延长到20天以上不浇水。惊蛰之后天气回暖,浇水应逐渐增多,由7天左右一次增加到5天左右一次;谷雨后可增加到3天左右一次,浇水量逐渐增大。浇水时,9时以前要开启风口,通风排湿,10点左右关闭风口,提高温度达30℃35℃,以高温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加速地表残留水分蒸发,15时左右再次开口通风,排除湿气,降低室内湿度,以防止诱发霜霉病。
  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合速效磷钾肥。追肥要根据黄瓜的生育情况、生长季节结合浇水进行。
  一、要着重追施有机肥,严禁单纯追施化肥。追施有机肥料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结合浇水在小沟内冲施腐熟饼肥,每沟0。5-1千克,或粪稀每沟5千克。饼肥要事先发酵,加水搅拌成稀汤,待沟内水浇到4/5时,随水流入沟内。第二种方法是在每条大沟(宽行)内撒施腐熟圈肥30-60千克(优质鸡粪30千克、或其他圈肥50-60千克),后掘翻、掺匀、浇水、覆严地膜。
  注意!在大沟内撒施有机肥料,必须在晴天上午开启风口进行,做到撒粪、翻掘、浇水、覆盖地膜同步操作,完成一沟,再进行第二沟。严禁沟内撒粪后,不能立即翻掘入土、浇水压肥、覆盖地膜,造成氨气挥发,毒害瓜秧;
  二、要结合生育周期进行追肥,生育前期一般不追肥,待根瓜坐稳后追施第一次肥料,采收第一批瓜后追施第二次肥,进入采瓜盛期后,应增加追肥次数和数量。结瓜后期可减少追肥或不追施肥料。
  三、要根据瓜秧生长状况决定追肥,瓜秧长势较强,生长点部位新发叶片较大,叶缘呈刺状、缺刻明显,叶色明亮,黄绿色,说明肥水较足。生长点新发叶片小、圆、缺刻不明显,生长速度慢是缺肥。瓜条生长速度快,化瓜少,瓜色明亮,瓜条顺直,说明肥料较足。瓜色发暗,瓜条弯曲,多出现细腰、尖嘴瓜现象,瓜条生长速度慢,化瓜多,是明显缺肥,应及时追肥,并适当增加追肥量。
  四、追肥要结合季节进行,冬至前10天左右,必须大沟追施足量有机肥料,因冬至后天气进入严寒季节,温度降低,特别是地温降低更为显著,根系活性受抑制,加之设施的通气量减少,室内二氧化碳缺乏,光合产量明显降低。此时追施足量有机肥料,既可发酵散热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又可补充室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大幅度提高春节前高价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为追求早春2-4月份产量,在立春时可再次在大沟内追施一次有机肥料。
  五、要经常揭膜松土,黄瓜根浅,喜湿怕涝,要求土壤透气性良好,土壤缺氧会引起根系老化、死亡,因而在管理当中应勤锄、勤耕,保持土壤有良好的透气性。通常每15-20天应揭开地膜松1次土,并深刨瓜沟,促进土壤气体交换,排除土壤中有害气体,增加土壤氧气含量,减缓根系老化和死根现象发生,延长根系寿命。揭膜应选晴天上午进行,揭开后立即松土、翻刨瓜沟,打碎整细土壤,并在下午两点钟之前覆严地膜,以利于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温室栽培黄瓜应该怎样进行瓜秧管理? 
  在节能日光温室中栽培黄瓜,为了减少支架的遮荫、提高光合效率,要实行吊秧管理。吊秧还可以方便落蔓、摘除老叶等技术操作。黄瓜定植以后,应及时摘除嫁接夹,瓜秧开始伸蔓时,在每行瓜秧上空的钢丝上系结吊瓜线绕吊瓜秧。吊瓜线每株黄瓜系缚一根,长5-6米,下端以大环扣系缚于瓜秧基部,上部多余部分先缠绕成线球,再以活结系于上部系吊瓜线用的钢丝上。瓜秧伸长后,使瓜秧成“S”形松松缠缚于吊瓜线上,注意要让同行内的瓜秧生长点,呈北高南低排成一条线,其高度不可超过温室空间的2/3。若生长点超过温室空间2/3时,应及时落秧,落秧要在晴天下午进行,以防止上午瓜秧脆嫩,操作时被损伤。落秧时,须先摘除基部老叶,再解开吊瓜线的活结,轻轻放落吊瓜线,让瓜秧缓慢下落,然后释放线球,放长吊瓜线,重新系结于钢丝上。落下的瓜秧要按直径30厘米左右成圆弧形,松松地放于畦垄上。以后,须适时、及时的反复进行,维持生长点合理高度和良好的群体结构,一直延长生长、结瓜至翌年8月份左右。
  黄瓜基部老叶寿命超过50天则失去光合效能,应及时摘除,以防止叶片过多,光照条件恶化,和减少因老化叶片消耗养分而造成化瓜。摘叶,要在晴天上午进行,要少量多次,每次每株摘除老叶或病残叶2-3片,使每株瓜秧有叶的节数维持在1315节。侧枝可在其雌花以上留下一叶摘心,让其结瓜。
  卷须、雄花摘除与否,经笔者试验,不摘除者其产量略高于摘除者,产量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不行摘除,以节约用工。如果要摘除必须在晴天上午进行,只摘除幼嫩卷须和未开放的幼嫩雄花。
 

黄瓜花打顶(顶头花)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样预防花打顶现象发生? 
  黄瓜植株顶端(生长点)着生多枚雌花,茎节缩短、变细,叶片明显变小,植株矮化、停止生长,对这种现象瓜农称之谓“花打顶”、或“顶头花”。
  “花打顶”现象在节能温室黄瓜栽培中,发生极为频繁。黄瓜植株一旦形成“花打顶”,因雌花数量过多,营养竞争激烈,大多数雌花都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难以生长成成龄瓜,既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发育,引起植株更加衰弱,同时还会引起大量化瓜,造成产量急剧下降,大幅度减产。如不能及时调整,恢复营养生长旺势,不但产量上不去,而且植株的生命周期也会大大缩短。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温室栽培黄瓜,多在9月底开始播种育苗,幼苗发育时期,处于短日照、低夜温、昼夜温差大的环境条件之下。这样的外界环境极有利于黄瓜雌花芽的分化。进入冬季后,日照时间更短,夜温更低,雌花数量越来越多,几乎节节都有雌花,甚至每节多枚雌花,大量雌花的生长发育,必然要消耗大量的有机营养物质(光合产物),营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就会供应不足,植株逐渐衰弱,最后形成“花打顶”。
  2、管理措施不当加速了“花打顶”的形成,不少菜农不了解黄瓜花芽分化的规律,为了追求高产,在晚秋或初冬期间,采用乙烯利处理黄瓜幼苗,促其多分化雌花,他们片面认为:分化雌花多就会结瓜多、产量高。结果适得其反,发生了“花打顶”,还不知是什么原因。黄瓜植株“花打顶”之后,生长必然衰弱,病害随之严重发生,防不胜防,只好拔秧。
  对于这种现象的发生,多数瓜农认为是病害造成的,没有认识到自己管理上的不当,结果年复一年,依然如故,重复着低产高投入的恶性循环。
  3、传统的温室“干、冷”型管理技术,必然促成花打顶!直到目前,绝大多数菜农在温室黄瓜栽培的管理上,仍然采用传统的“干、冷”型管理技术,他们按照露地环境条件下的栽培理论进行管理,室内温度控制在28℃上下,25℃就开始通风,室内温度控制在28℃以下,地温提不起来,夜间室内温度必然低,雌花必然多,生长势会越来越弱,其连锁反映,病害必然发生严重。为了控治病害发生,又更严格地控制室内湿度,极少浇水。黄瓜缺水,生长会更加衰弱,形成恶性循环。如此管理,岂有不“花打顶”之理。
预防花打顶的发生:
  首先应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注意苗龄不可过长,30—35天内移栽,严防育苗时间太长,造成秧苗老化。
  第二、必须改变“干、冷”型管理方法,提高室内温度,加强水肥管理,维持植株的健壮强旺的生长势。
  第三、黄瓜的生长发育主要在上半夜进行,为促进营养生长壮旺,须适当提高前半夜的室内温度,不论是苗期还是开花、结瓜期,前半夜的室内温度都应维持在1618℃之间,如果发现生长点雌花数量明显增多时,要把上半夜室内温度提高至1820℃,以便促进植株营养生长壮旺。室内的夜间温度主要依靠土壤散热和室内保温来维持,因此,提温应该从提高白天温度入手,白天室内温度应提高至3234℃,并要在温室外面增设保温层,尽力改善温室的保温性能。
  第四、要提前采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