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病猫激励成老虎-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健康,使人变得消沉颓废、一蹶不振;或愤愤不平,迁怒于人;或冷漠无情,玩世不恭;或导致心理疾病,精神失常;也有可能轻生自杀,行凶犯罪。青年人大都有远大理想,热情高,但涉世浅、经验少,很容易产生挫折感。而他们的感情又较脆弱,缺乏锻炼,耐力差,遭挫折后很容易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而不能自制和自拔。因此,怎样对待逆境、应付挫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需要用行动做出选择和回答。
要正确认识挫折
每个人都应懂得,在人生道路上和现实生活中,由于高考落榜、招工无名、事业不成、身染顽疾、工作事故、信仰破灭、家庭变故、生离死别、自然灾害以及政治、经济、种族、宗教、伦理、道德、风俗、民情、传统等等各种客观环境的影响,再加之个人诸多主观条件的限制,随时都会遇到大小、轻重不同的挫折。它是社会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能认识到这一点,一旦遇到挫折,思想就会有所准备,不至惊慌失措。同时还应该认识到,一个人一生中经受一些适当的挫折,并不完全是坏事,因挫折可以磨砺人的意志,提高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古人说:“多难兴才”、“人激则奋”就是指的这个道理。反之,一个人如果不经历困难和挫折,一生一帆风顺,就犹如温室里的花卉,经不住人生中的风霜雨雪,很容易被一时挫折所压垮,这样的人就难以成才,难以有所作为。
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
在挫折面前,每个人的承受力往往不尽一致,甚至差别较大。比如,有的人即使接连遭受严重挫折,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拼搏进取;有的人稍遇挫折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甚至自寻短见。实践证明,身体强壮、心胸开阔、常处逆境、意识紧张、有理想、有抱负、有修养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强;相反,体弱多病、心胸狭窄、娇生惯养、感情脆弱、缺乏雄心壮志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则低。对挫折的承受力,虽然与遗传素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后天的教育、修养、实践、经验和锻炼。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觉、有意识的锻炼,去培养提高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
学会应付挫折的技巧
凡是经历磨炼、有修养的人,每逢受到挫折时,大都有一些灵活应变、化险为夷的窍门。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期望法。遇到挫折时,尽量少考虑暂时得失,多想美好的未来,不断激励自己:“振作起来,一切都会过去,将来一定会成功。”
知足法。在挫折面前,要满足已经达到的目标,对一时难以做到的事情不奢望、不强求,同时多看看周围不如自己境况的人。这样,就容易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为将来的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补偿法。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即在某方面的目标受挫时,不灰心气馁,以另一个可能成功的目标来代替,而不致陷入苦恼、忧伤、悲观、绝望的境地。
升华法。在遭受个人婚恋失败、家庭破裂、财产损失、身患病疾等打击之后,化悲痛为力量,发奋图强,去取得学习、工作和事业的成功,这是应付挫折最积极的态度。
总之,困难、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能直面人生、勇于拼搏,人生之船就会战胜惊涛骇浪,驶过激流险滩,到达理想的彼岸。即使是一时的受挫、失败,也终会成为人生之路勇敢的开拓者,事业上的成功者。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脱颖而出的众多年轻优秀人才,他们的成才与成功,实际上就是不断战胜挫折,奋勇开拓进取的结果。
3。学会正确评价自我
个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也就是说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这样才不会出现自负和自卑的心理。一个善于自我激励和激励他人的人总会为自己制定出合理的追求目标,以达到成功的彼岸。一个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从而出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因此,我们应学会了解自我、评价自我。
“以人为镜”,从比较中认识自己
就像用分数来比较知识能力一样,青少年可以通过处世方法、感情方式等方面与同伴的比较,找出自己的位置。这种比较虽然常带有主观色彩,但却是认识自己的常用方法。不过,在比较时,要寻找环境和心理条件相近的人比较,这样才较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
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人人都会通过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而且在乎别人怎样看自己,怎样评价自己。当然他人评价比自己的主观认识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周围人的评价有较大的相似性,则表明你的自我认识能力较好、较成熟,如果客观评价与你自己的评价相差过大,则表明你在自我认知上有偏差,需要调整。然而对待别人的评价,也要有认知上的完整性,不可以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只注意某一方面的评价,应全面听取,综合分析,恰如其分地对自己做出评价和调节。
通过生活经历了解自己
用悲观的方式解释事物,无意识中就丧失斗志。成功和挫折最能反映个人性格或能力上的特点,因此,青少年可以通过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个人的特点,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果你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具有某方面的性格、才能和优势,不妨寻找机会表现一番,从中得到验证。
为了把握住自己,为了将来回忆往事不留下更多的遗憾,请尽早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我。
碰到低潮,自己鼓励自己
当我们碰到低潮时,会不会有人来拍拍我们肩膀,给我们打气呢?
说实话,当你碰到低潮时,看你好戏的人多,真正能为你打气的人少!看不得别人好是人的天性,因此你也不必对人性的这种现象感叹。或许你的老师、长辈会为你打气,但他们也没法子天天拍你肩膀。
所以,我们主张,当你碰到低潮时,要自己鼓励自己!
我们并不否定别人的鼓励作用,事实上,别人的鼓励会让你有“毕竟我不孤单”的感觉,于是生出一股奋起的力量;但是,我要告诉你:
千万别乞求、期望别人的鼓励,因为那只会让你像个可怜虫!而这种鼓励也带有怜悯的意味。
千万别依靠别人的鼓励来产生勇气和力量,因为你未来的路还会有许多坎坷,可不一定每一次你低潮的时候,都会有人来鼓励你的!
所以,要自己鼓励自己,让勇气和力量在自己心中产生,好比开了泉孔,泉水自己源源涌出那般!任何状况,你都可“自己取用”!
不过,人在低潮时,有时连活都不想活了,怎么来“鼓励自己”呢?
因此,遇到低潮时,你第一个要有“活下去”的决心,因为这是自己鼓励自己的先决条件。
之后,你要告诉你自己:我要走过这个低潮,我要做给别人看,向所有人证明我的强韧!换句话说,你要为自己争一口气,不要被别人看轻!
有了这样坚定的信念,接下来就是“做”了,这当中会有挫折、沮丧和“不知何日出头”的漫漫等待,而你也很有可能再度被打倒!
有人在墙上贴满励志标语,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默念;有人找个僻静的地方,痛快地流泪;有人拼命看成功人物的传记;有人借运动来强化意志,忘却沮丧……
方法很多,不一定每个人都适用,但不管你的方法如何,你一定要做到“自己鼓励自己”———人遭逢低潮就有如孤身闯入原始雨林,在这种时候,你不靠自己又要靠谁呢?
能自己鼓励自己的人就算不是一个成功者,但也绝对不会是一个失败者,你还是趁早练得这种“功夫”吧!
4。重塑理想的自我形象
重塑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也是一个善于自我激励者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往往能使我们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对自我的信心,并且鼓励自己大胆地向目标前进。
自我暗示
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将会严重地影响到我们的发展。我们现在的自我意识是基于以往个人的经历及周围的影响而形成的。由于对生活还缺乏深入的了解,也由于生活的环境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我们基于那些以往经历所形成的自我意识很可能是不完备的。我们对自已的把握未必清楚、全面,我们自身的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重新认识自己,去除自我意识中不合理的成分,重塑全新的自我形象。
心理暗示对于自我形象的重塑有重要的意义。适当的自我暗示可以使我们的身心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增强自信,增大成功的可能性。李树荫在他的《成功心理学》中向我们讲述了一位青年的亲身体验:
我从小体弱多病,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快速地奔跑,也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干活,自感事事不如人,慢慢地养成了胆怯、孤僻的性格,从不敢冒险进取。长辈们说:“这孩子长大了不会有什么出息。”父母对我的未来也不抱什么希望,时时迁就我的软弱,说我捡回这条命已经是千幸万幸的事了。
不知是受何种魔力的驱使,在班主任老师告诉我可以不参加期中考试时,我冲口而出的话竟是“我能行!”然而话一出口,我很后悔,因为自文理分班后,我就病倒在床躺了一个多月,课程落了一大截。可现在……有生以来,我第一次被逼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我痛骂自己:“逞什么能,真是疯了!”几次想对老师说不想考了,又难于启齿,只好咬牙拼一场了。苦累过后,那次考试我居然名列第一!
从荒僻的乡村来到繁华的城市,又有了自卑感。开学后不久的一次联欢会上,城市同学大显身手,吹拉弹唱样样行,令我羡慕不已,自愧弗如只能当个观众。不知是谁非要我“露一手”,心慌意乱中,我暗暗对自己吼道:“我能行!”努力镇静下来,鼓足勇气讲了一个民间笑话,没想到同学们笑得前仰后翻,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一次参加诗赛,信心不足。全国性的征诗赛,我一个无名之辈还想得奖不成?我又给自己打气:不参加怎知行不行?尽管如此,抄诗时,手仍然颤抖得难以控制。时隔数月,传来消息,我的诗得了优秀奖。
“我能行!”成了我的座右铭。这句话不同于“芝麻开门”之类的咒语,它实实在在能鼓舞人,给人以自信和勇气,发掘出自身的潜能,并使之有展示的机会。
积极地自我暗示对个人的发展是有利的,同时,消极的自我暗示常常会使我们一味地消沉。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这种作用的存在,失去了许多本该把握住的机会。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能力有限,自己不行,放弃了某次比赛,某次应聘或其他可以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自我暗示何以能对我们的发展起到如此重大的作用呢?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通常无法区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经历而引起的情感变化与由个人的主观想象而引起的情感变化。自我暗示的信息同样可以在大脑中留下一定的印迹,这种印迹的长期作用会促使大脑相信我们确实具备了某种能力,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参加考试或参加比赛前的一段时间你可能会变得特别紧张,心跳加快,手心出汗,但若你稍微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并告诉自己“没关系,我能行”,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你已经完全摆脱了先前的紧张状态,能够非常轻松地对待眼前的考试或比赛了。
在自我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地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同样可能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使你的自我形象变得更加全面。相信你能做得很好,只要相信自己,你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生活中时常有意识地给自己增加必胜的信心,不断地告诫自己,坚持不懈,你定能发现一个充满自信、充满活力、勇于进取的自我。
积极参加实践
要想重塑自我形象,只靠自我暗示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应积极行动起来,在日常生活中逐步磨炼自己,增加对自己的了解和把握。
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常常是不全面的,这就促使我们积极实践努力探索,从多方面发掘自身的潜能,偶然的小事便会使你重新认识自己。
在重塑自我形象的过程中,我们还应经常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成败得失,考察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有经常审视了解自己,我们才不至于在匆忙的工作、生活中迷失自己。
重塑自我形象还要求我们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保持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从书本,从他人,从实践中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只有真正学有所成,才可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时常吸收最新的知识,才不至于被时代、被社会所抛弃。
第三节 寻找自我 激励的良方
1、自我激励十八法
在我们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是选择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我们思想上的这种抉择可能给我们带来激励,也有可能阻滞我们前进。
清晰地规划目标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但塑造自我却不仅限于规划目标。要真正塑造自我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必须奋起行动。莎士比亚说得好:“行动胜过雄辩。”
一旦掌握自我激励,自我塑造的过程也就随即开始。以下方法可以帮你塑造自我,塑造那个你一直梦寐以求的自我。
树立远景目标:迈向自我塑造的第一步,要有一个你每天早晨醒来为之奋斗的目标,它应是你人生的目标。远景目标必须即刻着手建立,而不要往后拖。你随时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做些改变,但不能一刻没有远景目标。
离开舒适区:不断寻求挑战激励自己。提防自己,不要躺倒在舒适区。舒适区只是避风港,不是安乐窝。它只是你心中准备迎接下次挑战之前刻意放松自己和恢复元气的地方。
把握好情绪:人开心的时候,体内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获得阵阵新的动力和力量。但是,不要总想在自身之外寻开心。令你开心的事不在别处,就在你身上。因此,找出自身的情绪高涨期用来不断激励自己。
调高目标: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标不能激发你的想象力,目标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
加强紧迫感:20世纪作者Anais Nin(阿耐斯)曾写道:“沉溺生活的人没有死的恐惧”。自以为长命百岁无益于你享受人生。然而,大多数人对此视而不见,假装自己的生命会绵延无绝。唯有心血来潮的那天,我们才会筹划大事业,将我们的目标和梦想寄托在enis Waitley(丹尼斯)称之为“虚幻岛”的汪洋大海之中。其实,直面死亡未必要等到生命耗尽时的临终一刻。事实上,如果能逼真地想象我们的弥留之际,会物极必反产生一种再生的感觉,这是塑造自我的第一步。
撇开朋友:对于那些不支持你目标的“朋友”,要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