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月球是宇宙飞船 >

第9章

月球是宇宙飞船-第9章

小说: 月球是宇宙飞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联主张“月球——宇宙飞船”假说的学者指出,现已发现在月海岩石中含有大量金属成分,其中有钛、锆、铬以及具有很强金属性和耐高温性的钇和铍。
  5,月球内部的重力集中之谜 在神秘的月海上存在着无法解释的质量“浓缩”现象,这种奇怪现象只发生在平坦而呈圆形的地区,这部分区域比月面其他区域具有更强的重力。瓦欣和谢尔巴科夫说,是月海下面存在的物质造成了强大的重力,“在月海下面贮存着大量物品以及类似金属质水泥的加固,修理用的物资。有充分理由说明,是月海下面的高密度物质增强了这一区域的重力”。


日期:2009…06…24 22:04:59

  毫无疑问,乍一听到这种假说,一般人差不多都会认为提出这种假说的人也许是头脑发昏。但是这种假说中暗含着大量的可能因素,所以笔者不希望人们漫不经心地将它担之千里之外。
  先做一点具体的叙述吧。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些科学家就相信这种“神经错乱”的假说,在宇航员将月球岩石标本带回地球之前,一些参与过“阿波罗计划”的科学家就声称地球上也有同样的岩石。而曾在美国航空航天局供职的迪恩.查普曼博士和他的朋友们是后来才知道的。他认为,要是在字航员们带回月球岩石标本之前很久,就认定地球上存在着同样的岩石,这种人简直是愚不可及。查普曼发表了这样的见解:在遥远的月球地质时代,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撞击了月球并在月球上形成了远古陨石坑。今天,从澳大利亚到东南亚散布着一种黑色的玻璃状熔融矿物。必须提一句,查普曼决非只是一个天文爱好者,他不仅是航空技术专家还是一位宇宙学家。实际上他还是用来保护重返大气层的字宙飞船的控热系统设计人。包括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吉恩.西迈卡尔博士在内的一些科学家基本上都赞同查普曼的看法。查普曼博士认为地球上到处都有月球岩石的碎片。巨大的陨石撞击了月面,并击碎了月面岩石。巨大的冲击使大量月面岩石碎片摆脱了月球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的束缚,漂浮在太空,其中一部分被地球所吸引落向地面。在人类进行月球科学探测之前、美国航空航天局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找到从月球

  上“崩落”的岩石。美国休斯敦载人飞船飞行控制中心的休.霍顿博士称之为“月球收获行动”。这一行动的中心地带在美国中西部岩石遍布的荒漠。一位莫名其妙的老农问调查人员:“你们到底在找什么呢?”调查人员回答:“啊,是叫做月球岩石这么个东西。”老农脸上现出一种神秘的微笑:“在你的脑壳里已经找到了吧?”他的反应与初次听说苏联科学家的假说的人没什么两样,他是在嘲笑调查人员的脑袋象岩石一样硬,冥顽不灵。但是闭目塞听,对任何说明真象的证框都充耳不闻的人肯定会放过当代难得一遇的科学发现。

  一些祈愿通过“阿波罗”飞船的登月飞行也许能够揭开那些多得令人目眩的字宙之谜的科学家,给我们的只是“适当”和“有分寸”的答案。“阿波罗计划”不但没使这些待揭之谜减少反而使它们增多了。令世人嘱目的是,摆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和世界各国科学家面前的月球之谜,已由苏联科学家的假说做了初步解释。

日期:2009…06…24 22:06:40

  1950年,一位名叫西戈.加斯巴克的美国实业家在一份科幻杂志上以“对未来的预测”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透露了英国太阳系协会莱斯利.谢法特博士的一个设想——有可能将一顾巨大的小行星改造成为一艘千古不朽的“诺亚方舟”。在这艘巨大的“诺亚方舟”内,居住着所有人类,他们在恒星际进行旅行并繁衍后代。
  著名的美国科普读物和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就人类的未来做了进一步阐述。他说,将来的人类会在银河系中繁衍子孙,不过这将是在今天仍困扰着人类的宇宙之谜被揭开之后。终有一天我们的太阳会燃烧殆尽变成一颗超新星,人类如果不到宇宙中去寻找一块新的乐土,便面临着覆灭的命运。“最现实的考虑是,当科学发展到我们今天根本无法想象的程度时,人类便有可能建造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在这艘飞船上人类可以自给自足。它会象小行星那样在字宙间徘徊,去寻找一个能够定居的星球。”阿西莫夫说,这样巨大的字宙飞船可以利用一个小行星来建造。人类在宇宙间穷年累世旅行的过程中,也许会找到这么一个适合自己居住的行星。人类也会与其他智慧生物在宇宙中不期而遇。


日期:2009…06…24 22:11:47

  我们现在想就下面一些疑点做一番思考:
  ●美国航空航天局把“为什么月球会成为地球的卫星”列为最大的疑问。
  ●正如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说,月球的起源及其成为地球卫星的原因,无论如何都解释不通。这是为什么呢?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曾说过,要是解释月球并不存在倒很容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当代科学家由于无法解释月球的起源,反而提出月球并不存在等等看法?

  ●科学家中有人认为月球是自然造就的宇宙中的“赘物”,作为地球的卫星,它的个头过大了。这是为什么?
  ●现在几乎成为定论的“自然俘获说”即使对一般科学家来说也难以自圆其说。
  ●甚至天体力学方面的权威科学家也认为,地球引力要吸引来月球这样的庞然大物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这是为什么?
  ●月球的运行轨道是正确无误的,可是却无法说明它如何自然而然地成了地球的卫星,原因何在?
  ●在天文学家中有人说,是某种未知的力让月球进入地球轨道,那么“某种未知的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月球围绕地球旋转的轨道面与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完全相同,处在会发生月食的位置上?
  ●月球所处的位置令人难以置信地正确,然而用“月球——宇宙飞船”假说以外的理论却难以解释,这是为什么?
  ●根据天体力学知识和月球探测计划得到的实际研究成果说明,月球是被“操纵着”进入地球轨道的。
  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要就这些疑问一一做出证明。


日期:2009…06…24 22:22:13

  ,“月球辜负了人们对它的一切期待,实际上它并不是地球的卫星”。他的理由是,如果月球的确是亩然形成的地球卫星,那么它的寿命当然应当与地球不相上下。阿西莫夫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由——一个力学上的问题,用他的话说就是由于“拔河的双方差别悬殊”所以月球不应是地球的卫星。
  “太阳对月球的影响要大过地球数倍”,考虑到月球与地球、月球与太阳间的距离及大小的关系,那么月球当初被太阳吸引过去的可能性应当大得多。

日期:2009…06…24 22:23:49

  从地球眺望月球,看上去它与太阳大小一样,当然实际大小还要把距离计算在内。月球的直径为2160英里(3476公里),而太阳的直径为864000英里(139.2万公里),也就是说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换句话说,月球直径是太阳的1/400。但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9300万英里(14960万公里),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只有23。9万英里(38.4401万公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刚好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望去太阳与月球的大小相仿。能明确说明这一现象的便是日食。阿西莫夫把这种现象解释为“偶然的一致”。他在《宇宙、时间及其他》一书中写道:“无论如问都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当发生日食时,月球和太阳会如此准确无误地重合,我只能把它视为‘天文学的事故’,由于月球完全遮住了太阳,一时白昼竟返回了黑夜,满天星汉灿烂。虽然为时不久,但我们可以乘此时机观测太阳明亮的日冕。”

  阿西莫夫是如何看待这种对天文学研究来说是“幸运”的事呢?他说:“太阳和月球如此吻合,用天文学原理是无法想象的。只是由于偶然的巧合使地球人类得到了这一‘恩惠’。”

日期:2009…06…24 22:25:30

  从地球上望去太阳与月球大小完全相同不能归于偶然性。就月球是被地球“俘获”而言,如果借用阿西莫夫的话来说就是:“就算这是偶然发生的,但未免过于离奇了。”
  这件事的确太离奇了,但对“月球——宇宙飞船”假说来说,不管是月球轨道也好还是什么其他现象也好,都证明这个假说“并非偶然”。如果承认“月球——宇宙飞船”假说,那么所有的月球之谜便真相大白。如果某种智慧生物“操纵”着月球飞船并决定了月球的运行轨道的话,那么解释这一切便毫不费事了,也就是说,月球是由某种智慧生物送入轨道的。

  美国西部大学的一位物理学家确信月球是一般宇宙飞船,“外星人看上去就象在给地球人类发出信号:‘喂,看着这里,月球并不仅仅是月球!’”

日期:2009…06…24 22:31:05

  尽管有如此众多的证据,“正统派”的科学家们仍然固守过去的假说,正如我们指出的,虽然除了“月球——宇宙飞船”假说之外的其他解释全都不能自圆其说,可是在由全世界的月球研究者参加的第五届月球科第五届月球科学研讨会上,他们还是堂而皇之地提出了月球被地球引力“诱拐”而来的“俘获说”。他们置天体力学方面存在的疑问不顾,采纳了“俘获说”。

  “俘获说”是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科学家们提出来的,他们觉得与其因那些难解之谜绞尽脑汁,不如将它们撇开不管。在“阿波罗计划”正式实施之前,哈洛德.尤里博士就说过:“无论采纳哪一种假说都离谱太远。”即使到他辞世之前这种看法也未改变,“什么是真实的呢,我不知道,不过对所有的假说进行推敲后我发现,它们全都是似是而非的东西。”

  即使一些科学家异口回声地解释说,徘徊于宇宙空间的月球是被地球引力吸附过来的,月球留在现在的运行轨道上仍是毫无道理可言。如果就算地球引力“俘获”了月球,那么它应当沿一条比现在更圆的轨道运行。我们只好认为正如苏联科学家所说,月球“被操纵着”。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威廉.罗伊.谢尔顿就与月球有关的各种假说,在《征服月球》一书中阐述了令人瞩目的看法:“为了将月球维持在现在的轨道上,承认有某种因素正使月球就范是重要的,因为‘阿波罗’宇宙飞船在距地面100英里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要90分钟旋转一周的话,它就必须每小时飞行18000英里。与此相同,某种因素也必须准确地让月球以一定的高度和速度运行,只要保持一定的方向和速度,它就不会偏离地球轨道。看一下人类当初如何使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轨道就明白了,不过人造卫星虽要保持一定的速度、高度和方向,由于它不会脱离轨道,所以不见得一定要微妙的地球引力与离心力间保持平衡。”

  那么究竟是何种力量使月球进入地球轨道的呢?如果我们能够证明月球是有两层金属壳体、中空的卫星的话,那么用前面提到的“月球——宇宙飞船”假说就很容易解释了,而且对于月球运行轨道就不会有任何疑问了。谢尔顿还指出:“过去在讨论月球的起源问题时,科学家们几乎费尽了心机,但问题仍旧是问题。他们对月球准确地选择了这么一条运行轨道感到无法理解——肯定存在某种因素,它使月球以现在的高度和速度运行。

  问题就在于找到这个因素。”
  如果按照苏联科学家的假说“套用”,谢尔顿所说的
  “某种因素”就明确了。事实上只要将问题——“某种因素究竟是什么”改为根据瓦欣和谢尔巴科夫的严密假说解释的——“使月球进入地球轨道的究竟是哪一天体的什么人”就可以了。谢尔顿在《征服月球》一书中的结束语中说:“天文学家、其他学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现正研究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两者相差悬殊的构成和使月球按目前轨道运行的‘某种因素’,而这正是具有重要意义、最应了解的月球之谜。”笔者确信两位苏联科学家已揭开了这一宇宙之谜,我们越是反复推敲证明“月球——宇宙飞船”假说的各种证据,便可更坚定我们的信心,但是也应当让大家明白这一点:即使我们对反对这一假说的解释进行反复推敲、揣摸,也不得不确信,月球被斌与了“原动力”并被“操纵”着进入了地球的轨道


日期:2009…06…24 22:36:07

  ●为什么英国皇家天文学会负责月面研究的权威科学家得出结论说:“有某种迹象表明月面20至30英里以下是空洞?”
  ●为什么才干出众的致力于月球研究的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自然形成的卫星不应当是中空的呢?难道我们就不能说明月球的空洞是人为的吗?
  ●为什么美国航空航天局从事月球研究的科学家在“阿波罗计划”之前的研究得出结论说,看上去月球的运动方式象是一个中空的球体?
  ●引力场研究未能证实月球是中空的吗?为什么其结果令人吃惊?
  ●宇航员带回的月球岩石是怎样说明月球是中空的呢?

  ●人为造成月震时(通过登月舱和火箭等进行),为什么巨大的轰响持续了4个小时之久?这个事实真的说明月球是一个中空的球体吗?
  ●美国航空航天局也许知道月球内部是一个巨大的空洞,他们之所以秘密地进行调查是由于掌握了某些证据吗?
  ●月球的旋转运动是怎样说明月球内部是中空的呢?
  ●对月球研究表明,月球密度最大的地方在月球靠近月面的地方,我们能否认吗?这一科学证据没能引出“月球—宇宙飞船”假说吗?

日期:2009…06…24 23:00:19

  如果直径50—100英里的陨石冲击月面的话,由于其能量相当于几百万吨级的核弹爆炸,所以会在月面造成一个深坑。猛烈撞击月球的陨石应当在月面撞击一个深达几十英里的深坑,然而在月面上找不到这种深坑的痕迹。甚至一些态度保守的科学家也认为,如果是直径10英里以上的陨石(比撞击过地球的陨石大得多)的话,会在月面造成一个深度比直径大四五倍的深坑,月面上最深的环形山是加加林环形山,其直径是186英里,深度不到4英里。一般环形山都象克拉比乌斯环形山那样,直径146英里,深二三英里,足可把瑞士和卢森堡这详的小国装进去。本来月球应当存在许多深达几十英里的坑,但实际上一个也没有


日期:2009…06…25 11:13:31

  据俄罗斯媒体10月31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前高级雇员肯·约翰斯顿在10月30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抛出惊人消息,称美国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登陆时曾发现人类活动留下的古遗迹以及一种此前未知的万有引力控制技术,而这些封藏40年的秘密很可能是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真正原因。 
  正式公布的照片被“动过手脚” 
  约翰斯顿曾在NASA工作23年,他参与了无数太空项目并与众多飞赴太空的宇航员一起工作过。他与另外4名宇航员还曾在阿波罗系列载人月球探测器的登月舱中进行过地面测试。 
  在“阿波罗1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