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变革的创造性摧毁--胡鞍钢-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一样了,它应该是市场导向,就其而言是就业导向,但是完全靠就业导向也有问题,因为中国我们还需要文学家、需要哲学家、需要政治家,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所以从长远来看,高等教育有个转型,因为我们的就业市场已经形成了,你的高等教育能不能适应这个市场,同时国家也不放弃〃自身职能〃,因为我们毕竟是一个大国。咱们惭愧地说,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口只有1000多万到2000万最多,那时候我们有孔子、孟子,现在我们都13亿人口了,我们现在发现我们有GDP,我们有很多的外贸,出口额,但是我们没有自己的孔子、孟子,当代的孔子、孟子。所以说将来中国肯定会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中国能不能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文明大国,这就有赖于我们人力资本投资,也有赖于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创造更多的这种人才,最优秀的人才,我想这是一个战略性的决策。
主持人:好,咱们节目马上就要结束了,假如如果让您对21世纪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说最后一句话,您会说哪句话,只能说一句话。
胡鞍钢:我想是一场空前的就业战争,你必须提高你的就业竞争能力。
主持人:好,谢谢您。谢谢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圣凯诺·世纪大讲堂,下周同一时间千万不要错过,谢谢大家。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