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婚恋的性学分析-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伦理目标。
在肉体与精神两方面性爱快乐以及浪漫与日常生活的相结合中,浪漫爱成为一种热情的承诺。浪漫爱需要两个人之间有某种高度的自尊,因此,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这种爱是很稀少的。带有浪漫包装的情欲和性行为并不等于浪漫爱。浪漫爱不会是“永恒的”,而且并不一定会涉及婚姻子女,甚至也不一定涉及“排他性”。
仅仅是“爱”并不够,两个相爱的人并不能保障他们可以创造一种愉快的有报答的关系,也不能保障他们的成熟和智慧。“爱”不会自动地教会他们掌握沟通的技巧、解决冲突的方法或将自己的爱与自己生存的其他方面整合在一起的艺术。“爱”也不会产生自尊,而没有这种自尊,爱本身也不可能幸存。
为什么要有浪漫爱?因为人们有某些心理需求。一是需求伴侣,可以对之尊敬、赞美和评价,并且可以以多种方式和多元层面进行相互交流。这种对伴侣的追求,来自对“亲密性”的考量,几乎任何人都想同另一个人分享情感亲密的经验。人们都需要去评价和寻觅他们可以关心、可以产生兴奋和从之受到鼓舞的人。如果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人们往往会感到消沉。二是心理视觉原因,即人们相互心理上的可见性是浪漫爱的核心。这种可见性并非是直观的,而是通过另一个人的心灵意识来检验心理的自我。也就是说,在成功的浪漫爱中,存在着一种由伴侣存在和个性所产生的惟一魅力。因此,在双方之间有一种可见性的惟一经历。
哲学家罗伯特·所罗门的《爱的情感、神话和隐喻》一书,把浪漫爱看作是“性的、相互作用的、个人的和分享的爱”。即:(1)这种爱从本质上必须是涉及性的一种热情的形式,但并不能归结为仅仅是“性”,也不能理解为它只会发生在异性之间;(2)这种爱把相互作用看作是必要的;(3)这种爱涉及到特定的人,但所谓特定的人是否可以多于一个是悬而未决的问题;(4)这种爱分享“认同性”,是一种面对面的沟通,而非仅是相互的快感或单纯的功利,它不只为寻求伴侣。
罗尔夫·约翰逊认为浪漫爱不是爱的一个分类,而是“一个以爱作为根本成分的复杂的心理现象。造成所谓浪漫爱的其他成分还有被爱欲、情感和赞扬”。这四个成分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叫浪漫爱。
美国浪漫爱的理论原型(2)
作为第一个成分的“爱”具有五个特征:其一,被爱者有独立于爱者的权力和需要,因此这种爱并非只为占有;其二,这种爱需要仁慈;其三,这种爱不是一种情感或心情,而是一种代表被爱者采取行动的意向;其四,在对美的反应或对苦难的同情中,这种爱可以自发地产生,或当一个人选择去爱自己本来并不自发喜欢的另一个人时,这种爱也可以被企求;其五,这种爱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作为第二个成分的“被爱欲”意思是获得对方爱的给予,也就是说“我爱你,但我需要你也爱我”。
第三个成分“情感”是一种以高度“热能”为特征的普通心理现象。同时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并非不可能,但容易感到困惑和倦累。因此,情感越强,由此产生的排他性也就越大。在一个人对对方有情感化要求的浪漫爱中,情感经常造成爱与恨的交错。
第四个成分“赞扬”是浪漫爱的必要属性,例如爱的一方对另一方的美貌、魅力、智慧、才能,甚至对某种特别说话或行动的方式进行赞扬。
理查德·理查兹指出“浪漫”一词太多歧义,它可以指一个历史时期、一种文学样式、一种经历类型或一种人格特征。因此他主张用“高度信任的关系”来代替“浪漫爱”一词。这种关系建立在诚实、亲密、尊重和正直的基础上。
最近50年来,性爱关系的模式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更替: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们重视清楚分明的性角色和对今后幸福的祈盼;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强调性自由,把家庭看作是某种压迫,主张“照感觉去做”;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则信奉“老子天下第一”的性爱观念。所有这些模式都不可能产生性爱关系的真正和谐。因此,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性爱关系。这种关系与传统关系有九点不同:(1)双方相互独立,能够独自有效地生活;(2)双方能够并愿意共同应付痛苦、失望、拒绝及各种负面或令人不快的情绪,而且没有必要为了保护自己来隐瞒真理;(3)双方力图学习新的观念、价值和行为;(4)双方互相尊重,不应利用因亲密关系而知情的东西来伤害对方;(5)双方在肉体和情感上互相渗入,并且在发展相互的关系上有一种高度的承诺;(6)双方主动关心对方的舒心和快乐,并对对方的需求随时做出回应;(7)双方不应期望对方调和一种高的价值;(8)双方知道并接受各自都不是完美的;(9)双方深信互相爱慕和亲密。
通常学者们把性行为分为下列十种:自然的与非自然的,即以是否按照生物学和生理学的规律为标准;生殖的与反生殖的,即以是否适合再造下一代的目的为标准;正常的与非正常的,即以是否符合心理学的公认原则为标准;道德的与非道德的,即以是否恪守传统的伦理约束为标准;合法的与不合法的,即以是否遵守既定的法律规范为标准。
有的学者把浪漫爱看作是全面呈现正面效应的性爱行为,认为它是自然的、生殖的、正常的、道德的和合法的;有的学者把其看作是部分正面、部分负面的,认为它可以是自然的、正常的,但却是反生殖的、不道德的或不合法的;也有的学者将之视为可以存在于全盘的负面范畴之中,认为它可以是不自然的、反生殖的、不正常的、不道德的和不合法的;还有的学者认为以上所有十种划分,通通是主观人为的偏见。
美国人的浪漫技巧
学者们的理论与社会上人们的实际行为是全然两码事。
人们经常有的一个偏见认为,浪漫爱即是用某种浪漫色彩或情调包装过的性关系,或在生理和心理上以某种熟练性技巧和丰富性经验来获取性快感的性行为。
在美国,由于特定的性文化熏陶,人们大都注意浪漫性爱的外在形式,而不注意其真正的内涵。甚至很多人把“浪漫性交”与浪漫爱情混为一谈。
通常美国人会用下列技巧性的方式来表现浪漫:(1)随时给情人送一张按摩、美容或修指甲的礼卷;(2)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写下自己与情人的浪漫,在某一特定纪念日时,拿出来给她或他看;(3)把自己的近照偷偷地放到情人的钱包里;(4)在某一块游戏拼板上写一封示爱的信,然后混在一起送给意中人;(5)在情人经常可以接触到的某处,如浴室、冰箱、方向盘旁或停车间的工具箱里悄然放上一束花,或是往她或他的工作单位或学校送一捧花。(6)给情人寄一封表示爱的短信,但不署名或只写“你的暗恋者”,如果被问及,就说不知道此事;(7)同情人不打伞,在某夏日的蒙蒙细雨中(但决不能在雷阵雨中)漫步;(8)每天找任何一种理由至少赞美一次同情人的爱;(9)试着为情人写一首爱情诗或编一曲爱情的歌;(10)与情人烛光晚餐甚至烛光早餐;(11)与情人共洗泡泡浴;(12)预先买下戏票、球票、音乐会票等,但不告诉对方到底要去干什么,只让其在那段时间内不要安排别的事;(13)两人同骑一辆双人自行车;(14)两人共做晚餐;(15)建立一个“做爱基金储钱罐”,即每次做爱之后在里面存一个美元。
在美国,类似以上这些方式的浪漫技巧比比皆是,如有两本最热门的畅销书,一本叫《101种方式说“我爱你”》,还有一本叫《浪漫的1001种方式》。
好莱坞的“浪漫爱”模式(1)
好莱坞的影片大致可分动作片和艺术片两类。表现性爱关系的方式在这两类影片中有所不同。
一般说来在动作片中的性爱都是“英雄”或“反面英雄”加“美女”或“性感女郎”。故事大都老套路,无非都是“英雄救美”或“美助英雄”。一般都是快节奏的挑逗、调情,然后马上上床了事。
最典型的要数表现“007”的詹姆斯·邦的片子,有人粗算了一下,自从这个英雄搬上银幕以来,已同一百多个女郎上过床。
而在所谓艺术片中的性爱刻画则不像这么简单,而是着重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有人做过研究,如果电影中表现的是一对正经夫妻的性爱,观众就会觉得乏味,一点也提不起胃口。但倘若表现的是非婚配的偷情或某种不符常规的性行为,而且涉及的双方有着大跨度的反差,如地位、身份、年龄、贫富、相貌的强烈殊异,再加上诡异的情景、强烈的气氛和多角关系的交杂,就会使观众兴奋异常,甚至心跳和脉搏都会加速。
由于在美国一对一的婚前性行为已被普遍认可,因此观众并不觉得一定有什么刺激,而婚外恋或其他被传统伦理不认可的性行为却受观众的青睐。于是,某种带叛逆特征的性关系和行为变成了“浪漫爱”的主题。主要可以分为下列几种:(1)少男少女偷尝禁果;(2)婚外的偷情;(3)老少之间的恋情;(4)贫富之间的恋情;(5)贵贱之间的恋情;(6)善恶之间的恋情;(7)康残之间的恋情;(8)多角之间的恋情;(9)路途偶遇而一见钟情;(10)爱情中的两难选择;(11)爱情中的各种误会;(12)弄假成真的恋情;(13)为爱情而做的各种牺牲;(14)爱情中的灵异现象与精神分析。
以上这些模式大都被用“烂”了。为了票房价值,好莱坞一方面总是企图在表现浪漫爱的题材上有所标新立异式的突破,另一方面则努力将一些老掉牙的模式重新包装,加以新的时空背景。
以近十多年来一些在美国影坛较有影响的片子为例。
《漂亮姑娘》和《离开拉斯维加斯》描写男主人公与妓女的爱恋故事。
《毕业生》讲的是一位大学毕业生经不住准丈母娘的勾引,同她上了床,但后来又得到未婚妻的谅解而破镜重圆。
《人鬼情未了》表现了人与鬼之间的情缘未了。
《无辜计划》从另一个视角提出了浪漫爱的伦理问题。一对十分恩爱的夫妇,因贫穷而无法购买自己的房子,甚至付不了账单。正在这时一位风度翩翩的亿万富翁闯入了他们的生活,他看上了那位妻子,竟提出只要同她睡一觉,就给他们100万美元。于是,丈夫和妻子陷入了生平未有的两难抉择。
《七年之痒》揭示了一个或许是人人心里皆有,而人人嘴里皆无的问题,就是夫妻在步入婚礼的殿堂之后,经过蜜月甜年,原有的好奇心、新鲜感和浪漫情调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却是生活中的不断摩擦、误解、冲突甚至怨恨。于是心内开始痒痒起来,便有了向外寻求新的刺激和慰藉的念头。产生这种心态的周期,大约为7年,故称为“七年之痒”,这个新词不胫而走,成了社会流行的口头禅,以至于后来又有了“六年之痒”、“五年之痒”……甚至“数月之痒”的更新延伸之词。
《廊桥遗梦》以一位已婚村妇与一位外来摄影师的邂逅,以及随后的数夜风流为线索展开了催人泪下的悲剧情节。
《可怜上帝的孩子》叙述了一所聋哑学校的一名聋哑女生与她的男教师之间的恋情。
《壮志凌云》里的男主角从战场回来后,发现老婆偷汉子,失望之下离家出走,路遇一名未婚怀孕的女学生。她请求他帮忙,假装充作其未婚夫,以应付家人和亲友的怪罪。他答应了,最后假戏真做,双双堕入了爱情。
《钢琴课》刻划了一位视钢琴如命的女钢琴师,因有地位的丈夫并不了解她的心境,而如何同一名保护了其钢琴的当地土人发生了性爱的故事。
《难忘巴黎》中的女主角,被恋人甩了,她搭机从洛杉矶飞往巴黎,要把他找回来。飞行途中,她结识了邻座的小伙子。小伙子得知姑娘连旧恋人的确切地址都不知道,便决定陪她一同寻找。找的日子里,两人都发觉,对方才是自己要找的恋人。
《西雅图不眠夜》是青年男女旅途相识发生的爱情故事,导演连亲吻拥抱以至上床的镜头都没拍,据说是为了表现“纯情”。上片后,“纯情”出乎意料地动人,还挺卖座。
《天使之城》是自《人鬼情未了》以来又一部讲灵界与人界的男女之爱。
1997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英国病人》最典型地揭示了浪漫爱中的伦理冲突。影片中的那个主人公“匈牙利伯爵”一连犯了道德选择的三个“大忌”:首先是不顾婚姻的约束,与已婚女子通奸;其次是不顾友情,与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的妻子通奸;再次是不顾社会正义,为了救护情人,竟将重要的地图出卖给纳粹德军,造成抗德义士和无辜百姓的牺牲。这部影片鼓吹的是“浪漫爱至上”或“惟浪漫爱主义”的理念,也就是说,为了爱情,可以不受任何善恶、是非、伦理、正义的约束,或者说为了爱情可以牺牲世上的一切。
《同有所获》的男女主角都同时获得1998年奥斯卡金像奖。这部影片把博爱、友谊、浪漫爱以及对动物的爱结合起来刻划,显得很亲切、诙谐和感人。
好莱坞的“浪漫爱”模式(2)
获1998年奥斯卡十一项奖、风靡全球的《泰坦尼克》把一个“老掉牙”的爱情模式——一个富家姑娘与一个穷画家小伙子之间火花似的浪漫故事,放进一个历史真实的沉船灾难事件中。影片利用全部现代电影科技手段、形象艺术审美手法及观众本来就对所发生历史灾难事件的强烈好奇,把“生与死”这一永恒的主题渲染得淋漓尽致。
从银幕杀夫到现实杀夫(1)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女权运动越来越兴起,女性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后果就是,传统的两性关系受到强大的挑战,同时引起更多的社会问题。有人惊呼,男女之间正展开着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战争”。
当然好莱坞绝不会放过这样一类耸人听闻的题材。20世纪80年代有两部影片最有代表性:一部是《与敌同眠》,另一部是《燃烧的床榻》。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们是好莱坞“反浪漫爱”的模式。
《与敌同眠》的女主人公嫁给了一个英俊而富有的男人,他几乎能给她物质上所要求的一切,如豪华的游艇和海滨别墅等,但同时又把她当成了私人占有的“财产”。不能说这个男人不“爱”她,他简直把她当作惟一关注的对象,当她同别的男人有点接触,甚至只说了几句话,便遭殴打。一般东方女人能找到这样的男人正是梦寐以求的,完全可以终身有靠,即便受到他的掌控,皮肉受一点苦又算得了什么。然而,这种“爱”,却使影片中的这个女人无法忍受。于是,她巧妙地布置了一个意外落海死亡的假象,趁机逃离了那个男人。但不久,这个男人还是发现了这场“骗局”,终于追踪到她。影片的结局是,她开枪打死了他。
同样,《燃烧的床榻》的女主人公在其丈夫的百般虐待下,终于忍无可忍,最后趁其熟睡之时,用汽油浇满在床上,然后一把火将其烧成灰烬。
这类影片后来又出了一些。
其中《朵洛瑞斯·克莱伯恩》很细致地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