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您的孩子出类拔萃-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4、走近善良教育
众所周知,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能够深刻地反思这段历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爱护动物
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
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有条件的还须作好‘饲养记录”。
孩子们正式入学后,他们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其中优秀的篇会被教师推荐为范文在壁报上发表。报上发表。
此外,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也是德国小学生热衷的活动。
德国的中小学还普遍开展有关“善待生命”的讨论或作文比赛。
一个13岁的男孩以充满爱怜的笔调,记录了他为一只小鸟医治创伤,后来又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过程,文章荣获了该校“善待生命作文赛”的第一名。
相反,虐待小动物的孩子轻则须接受批评或训导,重则可能受到大人的惩罚,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能被送去作心理治疗,因为这是比学习成绩滑坡更为重要的“品德问题”。
德国人在这方面绝非小题大做——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已有这样的共识: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倾向。
同情弱者
同情、帮助弱小者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在成人社会的倡导、鼓励下,孩子们帮助盲人、老人过马路早已蔚然成风,为身体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法兰克福有一个孩子粗暴地将上门乞食的流浪者驱赶出门,全家人特意为此召开了家庭会议。
大人们严肃、耐心地启发孩子:流浪者尽管穿着邋遢,同样享有人的尊严。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仰慕强者也许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灵的体现。
后来,孩子建议邀请此受辱的流浪者来家做客,大人们则毫无保留地支持。
宽容待人
“宽容待人”被德国人普遍认定为一个人“善良品质”的一方面。
一个叫雪丽的7岁小女孩在自己的生日晚会上遭到好友梅芙的无端抢白而感到大丢面子,因而试图报复以泄心头之恨。 但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她通过和梅芙谈心了解到:当时梅芙喂养的小兔子突然死去,心情十分沮丧,故难免“出言不逊”。在经过一番“将心比心”后,雪丽原谅了梅芙,两个小伙伴的友谊更深厚了。
唾弃暴力
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时,德国人还十分重视“反面教员”的作用。对那些中小学校校园里出现的恃强凌弱的听谓“小霸王”,校方的反对态度非常鲜明。
据悉,凡经2次记过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即果断地予以开除,接着再由“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管教。对于影视节目中频频出现的暴力镜头,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十分注意引导孩子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德国制造的武器之精良举墩闻名,但德国人并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特别是男孩)与玩具枪炮、坦克为伴。 因为德国研究者已找到了越来越多证据证实:小时如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长大后难保能成为和平人士。一些联邦议员也指出:让德国男童少与玩具枪炮为伴是“明智。之举。也许,还能预防德国重蹈历史覆辙!
65、爸爸听了我的话
【关键语】
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生活的优美环境,也热爱我们身边或大或小,或强或弱的生灵。
德国整个国家犹如一个清洁、美丽的大花园。之所以如此,一是得益于大自然的恩赐,二是缘于坚持从娃娃抓起的环保教育。
法兰克福一名6岁的一年级新生奥茨刚到学校注册报到,就领到了一套教科书和一册环保记事本。记事本封面一片绿翠.上面印有森林、草原、草地和田野,就像在德国高速公路两旁常可以见到的风景一样。
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不是供写字或做作业的练习本,也不是一般的日记本,更不是一本普通的画册,是环保记事本。老师还说,记事本是用废纸和垃圾生产的“再生纸”制成的,不用耗费大量木材——而这又意味着不必砍伐宝贵的森林。
环保记事本的设计很精心别致,扉页之后的每一页的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风光照片:在阳光下闪着白光的庄严雪山、干净得发亮的河流、静谧神秘的月夜、撒腿飞奔的鹿群……
编者意在告诉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生活的优美环境,也热爱我们身边或大或小、或强或弱的生灵。
一周下来,奥茨小朋友的环保记事本上就有了如下的记录:
周一,我为濒临灭绝的灰鹤捐了一马克的零花钱;
周二,夜里睡觉忘了关灯,浪费了大量的电,真不应该;
周三,上图画课时连撕了3张白纸,老师说,造纸要消耗木材和大量的水,我感到惭愧;
周四,我发现妈妈只为洗我两件内衣就开动洗衣机,浪费水、电,妈妈接受我的建议,等衣服积多些时洗;
周五,哥哥得知开赛车会排放污染环境的有毒废气,就想出了弥补的办法——每人每年额外种20棵树,哥哥真聪明;
周六,爸爸准备开车去超市购物,后来听了我的话改乘公交车,既节约了汽油,又减少了汽车废气的排放;
周日,我丢垃圾时发现没有分类,于是不顾臭味将垃圾分类后才丢人垃圾箱。
比奥茨小朋友做得好的还有,邻桌的当娜竟成功地设计出一种煮鸡蛋可节约1/3能源的新方法一将生鸡蛋置人少量冷水里煮,待水一开即切掉电源,利用余热把鸡蛋煮熟。费格小朋友更聪明:设计了一种“环保收支簿”。上面记载着,本周已超额用电28度,故我和弟弟都保证下周只收看3天的电视,并停止玩电子游戏。
66、叔叔,请收下杯子
【关键语】
孩子们诚实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行,使我感动,盛怒的火气顿时烟消云散。
迈克尔念小学五年级,是我外甥的同班同学。他听到外甥叫“uncle”,他也顽皮地叫我“Uncle Deng”。说起来和他是“不打不相识”,还挺有趣的呢!
那是一个天气非常燥热的下午,我正坐在临街窗户的方桌前,一边吃着一杯冰淇淋解暑,一边欣赏一本介绍立体派与未来派绘画的精制版画册。
“嘭!”地一声,一只球破窗而人,击碎瓷杯,飞溅出来的冰淇淋把我弄成了一个抽象派的大花脸!
我气得刚被冰淇淋降温的头上又冒出了炽热的怒火,把“花脸”探出窗外,搜索目标,准备嘴巴“开火”。
一群男孩子在玩打捧球,有一个手提木棒的壮男孩,惶惑不安地对我说:“对不起,打碎了杯子?喔,由我赔给你。”另一个瘦男孩却说:“不对!是我扔球没有扔好,是我的错,我赔!”迈克尔一挥手,嚷道:“是我没有打准,我赔!”
孩子们诚实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行,使我感动,盛怒的火气顿时烟消云散,我把肇事的小球扔还给他们,并大声说:“杯子不要赔了。不过我希望你们换一个地方玩球好吗?”
“OK!”迈克尔又一挥手,小伙伴们立刻跟随着他,跑到对面的草坪上去玩了。
就这样“不打不相识”,我认识了这个名叫“迈克尔”的小老外。
几天后,我打开信箱,信件没有一封,却发现有一个瓷杯,还附了一封短信,上面写着:
亲爱的Uncle Deng:
请收下杯子吧!上面有中国山水,我想您一定喜欢。请原谅我的过失。
迈克尔
我怀疑不解:瓷杯怎么会像变魔术似的“飞”进我锁住的信箱里呢?我问小外甥,方才知道迈克尔一心想赔杯子,但他没有钱,又不愿意告诉爸妈,讨钱买杯子,于是他去替一位老人照顾狗,赚到一些钱买杯子,从中国人开的小商店里挑选并买回有中国风格的瓷杯。原想请我的外甥转交,外甥知道我不会收下,就摇头不肯代劳。后来,迈克尔灵机一动,等邮差开锁分信时,缠住人家“磨菇”来“蘑菇”去,最终达到目的。
67、到社区做义工
美国中小学的寒假时间很短,一般只有10天时问,但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寒假来完成他们的义务服务工作。
据统计,美国12岁以上的青少年有60%以上的人参加过各种义务服务活动,如在当地的流浪者收留中心为无家可归的人做饭,或油漆陈旧的建筑物等。
有的学生喜欢远走中美洲国家做义工,但更多的青少年则愿意选择家乡作为义务服务的场所。加州16岁的中学生汤姆就在当地一家医院进行义务服务,他有时在问讯台接听电话,有时帮着把手术后的病人推回病房,每星期工作16个小时。
菜斯顿医院的管理人员说,他们那里的义工25%是由青少年完成的,医院已离不开他们的帮助了。
由于美国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作出规定,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前必须完成规定时间的社区服务,否则不能毕业。因此,寒假成了学生们做义工的大好时机。做义工是没有任何报酬的,但专家们认为,做义工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是一种极好的培养公德心的机会。
68、尝一尝饥饿的滋味
尽管活动是象征性的,但孩子们已意识到世界饥饿人口之多,以及通过体验饥饿体味到了世界仍然充满了不平等。
在美国的不少中小学校校园甚至幼儿园里,吃忆苦饭非常流行,其宗旨据说主要是为帮助孩子懂得珍惜粮食,学会同情穷人,并或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国际知识。
马里兰州的温顿小学校最近为全体学生组办了一次为期3天的“要饭”课,按规定,由少数学生担任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负责发饭,而其他大多数学生则扮演流浪汉、乞丐或穷人。
在这3天内,每每到了就餐时间,扮演不同角色的孩子们便各就各位“体验”生活。只见“工作人员”仔细地将饭菜分发给每个“无家可归者”,而“要饭者”则就地坐下大吃起来。
尽管这种“生活体验”课的形式十分活泼,但孩子们的神情却相当严肃,因为他们都郑重其事地把它看作是一次宝贵的“生活体验”,而并不把它当作一场闹着玩的游戏。
再看看“无家可归者”要来的饭菜,分量明显不够,而且面包制作得十分粗糙,至于菜,也只有水煮的土豆块加2片肥猪肉(因美国人普遍不吃肥肉,故价格十分低廉)。
在孩子们用餐时,有一名教师则在一旁提醒说,在100年前,美国无家可归者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要比今天高出l倍之多.即便目前在美国,仍有至少100万无家可归者,至于在全世界,至少还有2亿人靠要饭为生——这些人平时吃的饭菜,大多比这顿午餐更差。教师的话语引起了孩子们深深的思索。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绝大多数不愿担任“工作人员”而宁可扮演“无家可归者”,因而实际上那些“工作人员”往往只得由教师指定某些学生担当。不难想象,长达3天的“要饭”让孩子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有的反映说乏力、头晕,有的感觉注意力难以集中,有的说“十分想念”家里“丰盛可口”的饭菜,还有的说终于“领略”到了“饥饿”究竟是什么滋味。
旧金山市的斯迪夫中学组织的“体验饥饿”活动,则吸引了该校75名11一14岁孩子的积极参与。
那天中午放学后,参加活动的每个学生均由自家抽取一张就餐券——要是券上写着“15”这个数字,那就意味着他属于占世界总人口15%的“富人”,也就是说他可以享受到一顿丰盛的午餐,而且还可享受到殷勤的服务;要是券上写着“25”,那就意味着他属于占世界人口25%的“温饱型”,即可以吃到分量尚足的米饭、少量鱼和豆子;而要是抽到的就餐券上写有“60”,那么他就代表了占世界人口60%的“穷人”,因此那顿午餐就只能吃少许没有放油的土豆,而且还得耐心地排队等候领取属于自家的那一份。
该校校长介绍说,这些孩子通过抽签分成了3组,其比例恰恰与世界人口的“饥饿格局”大致相同。尽管活动是象征性的,但孩子们已意识到世界饥饿人口之多,以及通过体验饥饿体味到了世界仍然充满了不平等.
果然,参加过“体验饥饿”活动的孩子,便再也不会浪费粮食,还向学校的“粮食银行”捐赠了自己节约下来的多余食品或零用钱——这些由孩子捐赠的食品和金钱有的分发给了国内慈善机构,有的还送到了遥远、贫困的非洲大陆。
第五辑 体魄:爱孩子就让他多运动
“爱孩子就让他们运动”,这是西班牙家长爱孩子的方式,他们把运动等同于吃饭。在这方面美国家长丝毫不逊色,他们重视孩子的体育运动,就好象我们中国人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样。
69、家长问题:我的孩子长得像棵豆芽菜
我女儿本来是个很健康活泼的女孩子,每顿可以吃两大碗饭。到了初二以后,因为功课压力大,白天上课,晚上回到家就是埋头做作业,星期天除了学校补课,也总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
现在孩子厌食,一顿能吃个半碗饭我们就很高兴了,同学们都叫她豆芽菜。我们给孩子买很多营养品,可还是没用。看着孩子那么消瘦,我们实在心疼。
专家评语:
很简单,每天晚上带孩子出去散步半个小时;每周带孩子出去一次户外活动,爬山、游泳、打羽毛球,什么都行。
70、一出生就开始锻炼
近年来,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智商、情商和财商,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开始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即提高其体育锻炼的热心程度以及运动水平。
美国人普遍认为孩子参加锻炼越早,体商提高越快,长大后更可能成为体育爱护者或体育能人。因此,美国孩子一出生便开始了锻炼。
在春、夏、秋季。出生仅2周的婴儿会被抱到户外,在树荫或柔和的阳光下享受日光浴,每次约15分钟,每日1…2次,并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增加次数、延长时间,其间妈妈还会轻柔地摇动宝宝的小手、手臂、肩膀和腿。
这类户外活动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大自然,有机会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等自然因素的刺激,从而促进孩子的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育。
让孩子做主
美国家长给予孩子自行选择参与哪种游戏或运动项目的权利,不包办强迫,尤其不勉强孩子参加家长喜爱或选择的项目。
鼓励孩子结交运动高手
体育运动往往是群体活动,因而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与培养他的体商有着有机的联系。因此,美国父母会特别鼓励孩子结交更多爱运动、体能好的小伙伴,以便在后者的带动下提高其参与锻炼的主动性。
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统计显示,在家长不爱运动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往往是个“懒虫”。所以,在美国有这么一个口号:“为了孩子能爱好锻炼,您自己也必须爱好锻炼。”
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
一些孩子并非天生不爱运动,只是因肥胖、手脚笨拙、反映迟钝或身材矮小等原因导致强烈的自卑心理。对此,美国父母会及时开导孩子,努力让他们明白“重在参与”的道理,不必过分看中运动表现或运动成绩。如有必要,还会聘请心理专家协助。
鼓励孩子多接触和体育有关的信息
如要求孩子留意报上和电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