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午时分,朱棣进了金川门,他催促着仪仗、卤簿,他的大辂走得很快,听说皇后病势加剧,他心里很不安。别看平时他拥着更年青美丽的妃子们过着消魂的每一个晚上,但她们只是姿色的吸引,能为他分忧、帮他治理后宫、能母仪天下的只有他相濡以沫的结发之妻呀。
进了宫,下了大辂,征尘未洗的朱棣急匆匆地走在青石板御道上。他埋怨朱高燧说:“太子如此糊涂,你也不明事理,皇后病重,怎么不飞奏于朕!”
朱高燧说,先时没想到这么重。
朱高煦不失时机地进了一句谗言,听说母后病重,太子还天天在东宫里看歌舞呢,并且抬出太子太师丘福来证明,这就有分量多了。
朱棣不信朱高煦的话,就问朱高燧:“有这事吗?”
这哥俩在码头上早已串通一气了,朱高燧立即证实有此事,并且添油加醋,说太子是留守京城的监国,没人敢劝。
朱棣生气地哼了一声。
这时,他看见郑和远远地站在玉石桥上,就问朱高燧:“郑和下西洋回来了?”其实他也急不可耐地等在宫中,等着面奏出使西洋的详情呢。但朱棣急着赶往坤宁宫,暂时顾不上他。
朱高燧说:“回父皇,他本想到北平去找父皇的,因听说父皇马上要回来,就没去。”
别的都在其次,朱棣最关心的是朱允炆的踪迹,一两句话就能问明白,他等不及。便让两个儿子先回避一下,他要问郑和几句话,然后就到坤宁宫去。
朱高煦和朱高燧便先走了。
郑和过来,给朱棣跪下请了安,朱棣要他说说最重要的。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郑和还是多说了几句,他奏报说:“我们这次出使西洋,先后到过占城,经苏门答腊、阿鲁、三佛齐国、满剌加、小葛兰,最远到了古里。到达各国,我们都遵照皇上的旨意向他们颁发了诰、印,赏给冠服,在古里还立了碑,刻了‘刻石于兹,永垂万世’八个字,满剌加王、浡泥王、还有爪哇、古里、苏门答腊、小葛兰、阿鲁各国王都答应一年内来朝贡。”
朱棣说:“好,你是我大明王朝的友好使者,此行扬国威啊。只是今天没时间多听,你改天写成奏折好好奏明,也让大臣们好好听听。”他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些大臣总以为这是劳民伤财的事,连杨士奇都反对下西洋。朱棣认为,大明王朝固然无意占别国寸土,可交往、互通有无,使八方来朝,这有什么不好?
郑和说所到之处,他们都很受款待,所有国家都愿意来朝贡。
朱棣话题一转,问起那件事,这才是朱棣最放心不下的,郑和也知道,他最关心的是朱允炆的下落。
郑和说,他们从苏门答腊一个瞎和尚那得到了线索,说有两个中国和尚从他那里到古里国拉塔寺去了,可古里拉塔寺并没有。后来所到之处都派人秘密访察,还是无结果。
朱棣有些失望,他说,下次还要下西洋,也还要找建文帝。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郑和说:“是。”
朱棣令他先休息些时日,准备详细奏疏。朱棣说他回头令都指挥汪浩督办改造、维修他的三百艘海船,作好再次下西洋的准备。
郑和说:“是。”
朱棣说:“你先去吧,皇后病了,朕还要去看她。”
郑和跪下磕头后离去。
第七部分
斩决之人神奇现身大钟一响鬼神退位(2) 方行子他们赶到山东青州卸石棚寨寨门外时,被挡在了石头砌成的山寨前。程济再三说自己是唐首领的表弟,并且写了一封短简,守门的小头领才答应进去禀报。
在山寨入口处,方行子四人坐在地上耐心等待着。他们显然很受怀疑,十几个把寨门的士兵严密地监视着他们。
望着高有丈余的山寨石墙,但见上面火炮、弩石森严密布,青旗招展,从高墙内传出义军操练之声震耳。
程济说:“没想到他们声势这么大,又这么得人心。”
柳如烟的评价就低得多,他说,也不过是乌合之众而已,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能成什么大事?
方行子说,山东大灾,他们开仓放粮得了人心。这可比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要高明,她推测,此间必有明白人。
柳如烟很不满,千里迢迢来投奔他们,却受冷遇,何苦呢,若干,不如自己扯大旗干。
程济讥讽地说,说得容易,这么长时间了,我们还不是一事无成?
方行子却很通情达理,受人监视、怀疑也是对的,总得通报头领一声啊,谁知道我们是不是官府派来的奸细?
这时,见一群士兵簇拥着孟泉林和景展翼、桂儿出来了。
方行子大惊,柳如烟则如同傻了一般愣在那里。
孟泉林最先跑了过来:“行子?唉呀,柳翰林也来了?真是没有想到,水流千转归大海,我们又在这里相逢了。”
景展翼也怔了好一会,忽然不顾一切地奔过去,抱住柳如烟大哭:“我还以为这一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了呢。”
柳如烟真也恍惚是在梦里,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呀。
程济也大惑不解,他们都看见过苏州知府衙门的告示,说景小姐被抓住正法了。
孟泉林说,连景展翼自己也看到过这样的告示。
方行子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孟泉林说:“一定是地方官被皇上追急了,随便找个替死鬼杀了,向上一报,既邀了功,又交了差。”
程济说:“一定是这样。”
看着景展翼哭得泪人似的,孟泉林说:“好事多磨,行了,九九八十一难都过去了,你又和柳翰林团圆了,别光哭啊。”
景展翼这才带着泪容笑了。因为他还一直拉着柳翰林的手,柳如烟偷看了方行子一眼,想松开,景展翼却拉得很紧,柳如烟又小心翼翼地看了方行子一眼。方行子装看不见,头扭到了别处。
孟泉林这才注意到宫斗,他问:“你们怎么还带个孩子?这孩子是谁呀?”
方行子此时不想公开宫斗的身份,就谎说是在路上拣了个无家可归的孤儿。
孟泉林说:“咱别在这傻站着了,唐头领还在聚义厅等着呢,不过她以为必是奸细,没想到是天赐贤人,该着唐赛儿发迹呀。”
他们向寨里走着,方行子和孟泉林有意落在后面。方行子向他询问这个唐赛儿怎么样?是个杀富济贫的人,还是打家劫舍的人呢,还是有大志想成大业的人?
孟泉林说都不是。这唐赛儿擅长法术,开初以传教方式团聚民众,孟泉林对这些邪术不感兴趣,不过是无路可走,暂在此栖身而已,很难说有什么出息。方行子他们来了就好了,孟泉林觉得如同死水注入了一股活水,也许能别开生面,有所建树。他最关心的是建文帝的下落,他也盼有一面号令四方的旗帜才好发展。他问方行子是否知道?
方行子不能瞒师傅,告诉他朱允炆早已死在西洋了,不过对谁也不要说。她也认为总得有个旗号才好号令天下呀。百姓看重的是皇家正统。
孟泉林叹了口气,建文帝己死,还有什么正统大旗可竖?
方行子指着走在前面的宫斗说:“那不是大旗吗?”
孟泉林一时没懂,他问:“你是什么意思?”
方行子说:“他就是建文皇帝的皇子呀。”
孟泉林眼一亮,说:“这可是及时雨呀,只要打起建文帝皇子的旗号,不怕天下不归心,那就可以大干一场了。”
方行子注意到景展翼不断地与柳如烟亲热、耳语,可柳如烟好像有意保持一定距离似的,还不时地向方行子这里溜一眼。
方行子知道他在想什么,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到了聚义厅,孟泉林把方行子四人一一介绍给唐赛儿,只说了名字。
程济也好几年没与表姐相见了,先寒暄了一阵,便书归正传,程济说他们仰慕唐赛儿杀富济贫的行侠仗义之风,才不远千里投奔,是希望报仇雪恨。随后他把方行子、柳如烟的背景、身世详细地说了,唐赛儿别提有多高兴了,她连连说这是神明助她。
程济惟独没有向唐赛儿暴露宫斗的真实身份,怕她有想法,初次见面也不合时宜。方行子事先关照过程济,不到关键时候不能向山寨的人公开。
第七部分
斩决之人神奇现身大钟一响鬼神退位(3) 永乐大钟铸成了,成了普济寺的镇寺之宝。
一进山门,就可以见到朱棣委托道衍法师监造的永乐大钟。它悬挂在桧柏树丛中,真正的庞然大物,顶天立地。
朱棣率太子和群臣一步入,已经老态龙钟的住持和尚道衍法师亲自带上百个和尚列队永乐大钟前,朱棣等人一到,法号齐鸣,诵经声起,四个大和尚执巨捶撞响了永乐大钟,一下又一下,这钟声有别于任何铁钟、铜钟,它厚重醇和、带有磁性,像乐音一样悦耳,声震十里山谷。
朱棣欣赏地站在巨钟下,他回头问群臣,这口钟是不是前无古人啊?
钟口一丈有余,重达九万二千斤的大钟从未有过,当然是前无古人。
朱高炽说:“不但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
大臣们仰视着永乐大钟上的铭文,密密麻麻,道衍告诉大家,永乐大钟上铭文共二十二万五千九百三十九字,梵文佛教铭文四千二百四十五字。无论重量还是几种文字的铭文数量,都是前所未有的。
人群后,杨士奇悄悄问解缙,他一直不明白,造这么一个近十万斤的大钟是为什么?下西洋是建国威、抚四邦,那还有些道理。
解缙的话竟脱口而出,恐怕只有皇上自己明白,这是一种寄托、一种冥冥中的忏悔和解脱。
杨士奇不解地望着他等下文。太监黄俨装作看钟上的铭文,溜到他二人身旁偷听。
解缙说,杀人太多自然要做噩梦,民间呢,有人烧几张纸送送鬼,有人做点善事以求解脱,皇上的办法是铸这口大钟,钟声一响,鬼神退位。
杨士奇没想到会引出他这样大不敬的话来,忙小声提示地说:“先生慎言。”
黄俨早已听在耳中,欣喜若狂,朱高煦对解缙恨之入骨,正抓不着他的把柄呢。他马上在人群里找到朱高煦,向他耳语,报告了这个喜讯。
朱棣在道衍法师陪同下,来到大雄宝殿前的大鼎前,朱棣亲自上了三炷香,合掌默祷片刻,转过身对三个儿子说:“你们也替皇后向神明祈祷吧,保佑你们母后病体早日痊愈。”
于是先由太子敬香始,朱高煦、朱高燧先后升香,在蒲团上叩头。
朱棣站在白果树下,突然,一条青虫从树枝上滚落下来,恰好落在朱棣的肩上。好多大臣都看到了,互相看看,又都去看李谦。
李谦走过去,想伸手取下青虫。朱棣这才发现自己肩头上蠕动的虫子。李谦已敏捷地拈起青虫掷于地上,刚抬起脚来要踩下去,朱棣大声说“不要踩!”并伸手拉住了李谦。
李谦不解地看着皇上。
朱棣说:“这毕竟是一条生命,虽微小,也有灵性,也有享尽天年的权利,不要伤害。”说罢竟俯下身,复又把青虫轻轻拈起,将它放到树干上,看着它弓起身子爬走,朱棣才露出微笑。
道衍法师说:“皇上太仁慈了,恩及弱小生灵。”
人群后的解缙又对杨士奇说:“怎么样?我没说错吧?杀人与杀虫,孰重孰轻?这不是忏悔是什么?”
这话又被有意偷听的黄俨听去。
大钟落成了,朱棣心猿意马的心也似乎平稳了。他举行今天这个仪式,也是向冥冥中的神祇求助,希望徐皇后病体康复。
朱棣与道衍执手告别上大辂前,洒下几滴清泪来:“法师弃朕而去,朕身边连个可以朝夕就教的人都没有了。”
道衍法师说:“老衲垂垂老矣,已无用处。但愿皇上自重,惜民力,爱民如子,使江山永祚,老衲为皇上日日祈祷。”
朱棣感慨了一回,正要上帝辂,李谦过来说:“山东布政使董明伦派来专使,有火急奏折。”他一闪身,一个信使跪在大辂前叩头后,双手举折过顶:“皇上万岁!山东布政使特差遣小的呈送十万火急奏折。”
李谦接过折子,转呈朱棣,朱棣看过,皱起了眉头,回头看着众大臣说:“你们不是说青州的唐赛儿不过是妖言惑众,是疥癣之疾吗?怎么这把火越扑越烈,把青州卫指挥高凤都打死了?现在弄得山东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三司联合向朝廷告急。”
夏原吉说,这都因山东灾情太重,官府又赈灾不力所致。可派能员、干员力剿,一星火也可呈燎原之势啊。
朱棣决定派安远侯柳升和都指挥刘忠率京军精锐前去围剿,朱棣称大明王朝乃盛世,怎能容得草寇侵州夺府。
夏原吉答应一声:“臣回去就拟旨,尽快发兵齐鲁。”
第七部分
斩决之人神奇现身大钟一响鬼神退位(4) 铁凤离开裘家,被一乘轿子抬到了苏州一所密宅,实际是毗邻沈园的一处竹林掩映的别馆。
这里倒很安静,有丫环照顾起居,饭食也很讲究。
到了晚间,铁凤正焦急间,门开了,纪纲走了进来,一脸淫笑。
铁凤心里格登一下,她已觉得不对劲了。她不动声色地问:“不是要验身吗?什么时候验?”验身当然由宫中女官施行。
纪纲说:“小姐倒着急了?验身还不容易吗?我就是来给小姐验身的呀。”
铁凤更加警惕地站起来,向后退了一步,说:“你想干什么?”
纪纲皮笑肉不笑地说:“你急着想验身,是在做当皇妃的美梦吧?告诉你,你别做这梦了,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先睡了小姐,破了身,你还能进宫去吗?”
果然被铁凤猜中了,她镇定一下自己,并不惧,她说:“你真是狗胆包天了,你替皇上选宫女,你敢趁火打劫?你不怕诛灭九族?”
纪纲说:“若叫皇上知道了,那是要死无葬身之地。可皇上怎么会知道有你这么个人呢?我可以不把你登录在册,根本不上奏啊。”说罢,他竟逼过来,伸手揽住铁凤的腰,伸过头就想亲嘴。
看来,只能靠智慧了,铁凤躲开他说:“你可别后悔呀。”
纪纲怔了一下说:“我后什么悔?”
铁凤说她父亲已经进京城去找她干姐姐去了,关照她入宫后能封上个婕妤、美人什么的,不说十足把握,也差不多,她干姐姐在皇上面前是有面子的。若是人送不进去,皇上问起来,能交上差吗?
纪纲很感突兀,他问:“你干姐是谁?”
铁凤说:“你不会不认识吧?就是不认识,也该听说过吧?就是魏国公的妹妹徐妙锦啊。”
这是铁凤急中生智起用的护身符,纪纲不敢去找徐妙锦对证,那是个连皇上都怵惮三分的有刺的玫瑰,纪纲会没有耳闻?
纪纲很觉丧气,他知道徐妙锦在宫廷内外的特殊地位,连皇上却拿她没办法,这可惹不起。纪纲连忙换了一副面孔说:“我不过跟你开个小小的玩笑,你怎么还认真了?明天我就找两个老妪和女官给小姐来验身的,将来你在后宫得宠了,别忘了我引你进身就行了。”
铁凤冷冷地说:“那要看你对我怎么样了。”她总算松了一口气。
纪纲赔笑脸说:“我不是说了吗?方才不过是开个小玩笑嘛。你进了宫就知道了,我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是皇上的第一亲信,我怎么会对皇上不忠呢?你先歇着吧,我让他们给小姐送水果来。”
纪纲灰溜溜地走出去,沈百万迎上来:“这么快就尝完鲜了?怎么样?比青楼那些烂货有味道吧?该我进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