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永乐大帝 >

第52章

永乐大帝-第52章

小说: 永乐大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寝宫外戒备森严。朱棣正在与亲信作最后的谋划。
  朱棣在危难关头,显得比谁都沉稳、镇定,只要官军不冲进来就好办,按张信所说,朱棣分析,他们第一步一定是要开列一个燕王府属官的名单,先把这些人逮捕。
  袁珙点点头,这也成了本朝的规矩了。削前面那几个藩时,也是同样的手段。
  朱棣说,这叫擒贼先擒王,他也要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只要把徐辉祖、张昺、谢贵几个掌兵符的抓了,群龙无首,他就是有几十万大军也不堪一击了。
  徐王妃说,这几个人怎么可能束手就擒呢?
  朱棣说:“这几个人都是有勇无谋的人,有点韬略的是那个景清,他又不主事。你们放心,按我说的做,到时候等着喝庆功酒吧。”
  人们见朱棣这样有把握,便也都放心了。
  燕王府密室里与会的人刚散,徐王妃对朱棣说:“你先睡一会吧。一个时辰后,你不还要接见燕王府属官吗?”
  朱棣怎么能睡得着?睡得着也不能睡。今天恐怕是个好多人不能安眠的日子。王妃大哥、张昺、谢贵、景清这些人运筹帷幄,十几万大军,谁能入睡?远在南京的幼冲皇帝,盼着抓到朱棣的捷报,岂能安枕?
  徐王妃说,好在从现在起,他就可以结束疯人的游戏了。
  朱棣说:“好戏还在后头啊。”
  李谦进来说:“启禀王妃,你妹妹来了,指名道姓要见殿下。拦也拦不住。”
  徐王妃说:“她又来添什么乱?”她转身对朱棣说:“你走吧,我来应付她,你在这,她不管轻重地乱说一气,你又不能发作,你也难堪。”
  朱棣却说:“没关系,我听听她说什么。”
  李谦便拉开门,放徐妙锦进来了。徐妙锦没有吵闹,她站在地中间,愣愣地看着燕王朱棣和姐姐,忽然鼻子一酸,哭了起来。
  朱棣很动感情地说:“别哭,小妹,对不起你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有话慢慢说。”
  徐妙锦一时哽咽难言。
  朱棣说:“你不会再失去自由了,我也不必再装疯了。也许,用不了到明天,燕王府就会夷为平地了,玉石俱焚,夷灭九族,但我相信,你是燕王府里唯一幸免的人,如果真有这一天,小妹,请你千万别记恨姐夫、姐姐和你外甥们的仇,你从小在这里长大,我们对你纵有千日不好,还会有一日之好吧?到了我们断头那一天,你帮我们收收尸,我们在九泉之下也记着小妹的好处了。”说到这里,朱棣也涕泗滂沱了。
  这一说徐妙锦哭得更伤心了,她哭,徐王妃也跟着哭,后来姐俩抱在一起哭。
  徐妙锦忽然给朱棣和徐王妃跪下了,她说:“是我害了你们哪。”
  朱棣说:“你别这么说。快起来。”
  徐妙锦哭着说:“我必须告诉你们一个惊人的消息。方才,有几个侠客潜入府中到我宫里去了,他们是大哥派来接我的。他们告诉我,明天朝廷大军将包围燕王府,燕王府会被杀个鸡犬不留,他们怕我被你们害了……我不相信这是真的……”
  朱棣平静地然告诉她,他们说的是真的。
  徐妙锦说:“你已经知道了?”
  朱棣点点头。
  徐妙锦说:“现在没办法挽回了吗?”
  朱棣说:“小妹,你这不是小孩子话吗?”
  徐妙锦又问:“姐夫、姐姐,我不相信你们真的要反叛朝廷,你装疯真的是为了反叛吗?”
  朱棣说:“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说什么都晚了。”
  徐妙锦说:“我现在就出府去见大哥,我不让他们血洗燕王府。但你得告诉我,你写血书,表白你不反朝廷。”
  徐王妃说:“傻妹妹,现在是骑在虎背上,想下也下不来了。这种事,不是你姐姐和你大哥的恩恩怨怨,我现在告诉你,即便我们像绵羊一样驯服,也是今天一样的结局,你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
  徐妙锦说:“你们不敢写血书,就是心里有鬼。”
  朱棣冷笑一下,抽出宝剑,在手指上抹了一下,立刻浸出血来。他从窗户帷子上割下一角,铺在案上,写了“朱棣忠于太祖高皇帝”一行血书。
  朱棣是留了伏笔的,血书上写的是忠于朱元璋,可没说忠于朱允炆。徐妙锦毕竟幼稚,没看出来,她收起血书,激动地说:“有了这血书,就安全了,我来主持公道。”
  徐王妃苦笑说:“孩子话!现在,别说是血书,就是把燕王人头献上,朝廷那些奸臣也不会放过我们呀。”
  徐妙锦说:“这太不公平了,他们为什么跟你们这样过不去呢?”
  徐王妃说:“都是因为燕王太强了,出头的椽子必先烂啊。”
  徐妙锦又自责不已地说:“这不等于是我出卖了你们,把你们推入火坑了吗?是我害了你们呵。”
  徐王妃也觉得妹妹夹在中间怪可怜的,就让她马上离开燕王府走人,她派人送徐妙锦出府。这样,燕王府真有被血洗那一天,她这个单纯幼稚的妹妹还能在大哥的羽翼下幸免于难。
  朱棣说:“这样最好。我们不怪你,你别留在这里看刀光剑影了。”
  却不料徐妙锦说:“我不走了,我跟你们在一起,既然是我对不起你们,我本应当陪你们一起死。”
  徐王妃又抱住她哭起来。
  第四部分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疯人的戏从此结束(5)     东大殿台阶上下,武士林立,殿外长廊上,用巨型大缸盛油的灯火突突地冒着黑烟,大殿里里外外灯光如昼,燕王府迎来一个不寻常的奇异夜晚。
  文东武西,大殿里肃穆地按班站满了燕王府属臣,前面,朱高炽三兄弟,还有朱能、张玉都站在最前列,柳如烟也在其中,他虽知朱棣末日已到,他还是得回到燕王府来,也许能起点作用。连长史葛诚也在队列中。只有道衍和袁珙这一僧一道站在旁侧。殿上太监也按部就班站定。人们都用眼神交流着彼此的疑问,谁也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
  钟声响了,嗡嗡震荡,随后净鞭三响,殿上太监郑和高声唱诺:“燕王殿下升帐喽……”
  大多数属臣全都惊呆了,只有柳如烟和朱棣的几个亲信显得泰然自若。自从他疯了,大多数属官谁也没见过呀,今天怎么会升帐?就在大家猜疑的当儿,藩王的全副仪仗从大殿两侧徐行而出,在罗伞下,朱棣穿着藩王大装健步上殿。他没有马上落座,炯炯的目光环视大殿,没等属官们跪拜,朱棣潇洒地摆摆手,说:“各位,久违了!”
  人们这才被唤醒,纷纷跪倒,喊出了“燕王千岁、千千岁!”的呼喊。
  随后起立,人人脸上是喜悦和振奋的神色。
  只有葛诚和身旁的卢振显得心事重重,交换了一个不祥的眼神。
  朱棣坐下,双手扶案,说:“我告诉各位一个好消息,得神人相助,我服了神医的两剂药,药到病除,那些恨不得我马上死掉的人,只好向隅而泣了。我将要带领诸位立大业、同享富贵,愿与诸君共勉。”直到这时,他也不能承认自己是装疯卖傻。
  朱能大喊:“愿为殿下效力!”
  张玉高呼:“愿为殿下驱遣,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类似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响彻东大殿上空。
  朱棣摆手,东大殿院庭归于静寂。朱棣慷慨陈词道:“我乃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受封燕王以来,守边讨元,屡立功勋,天道酬勤,得太祖奖赏,一向奉公守法,惟知报效朝廷。但幼主继位后,奸臣当道,横起大祸,杀戮兄弟,变古乱常,我父皇母后艰难所创之业,即将毁于一旦,我虽一再退让,仍然步步相逼,欲置我于死地,如各位不信,请随我去城上一看,我们还有生路吗?”
  朱棣说完,带头向外走,众属臣跟随而出。
  朱棣带领着属臣们陆续登上了端礼门城楼。望一眼城门外,人人都怵目惊心。城下火把一片,人喊马嘶,骑兵来往奔突,再往远处看,也到处是军队。
  朱棣对属官们说:“你们都看到了吧?这就是一个为国辛劳的藩王的下场,太祖高皇帝如在天有灵,能不痛心吗?各位说,我该怎么办?”
  张玉带头喊:“不能让奸臣祸国,打到南京去,诛杀奸臣正国纲。”很多人附和,激昂愤慨地呼喊。
  朱棣忽然哭了起来,这一哭,城楼上又静下来。
  朱棣说:“诸位的心是好的,一片至诚。我不忍心因为我一人连累了大家,更不该因我挑起战端,把天下投入到兵燹火海之中。我一个人生死事小,只要大家知道我朱棣忠于太祖高皇帝之心就行了,我想来想去,唯有一个办法,你们把我绑起来,推出端礼门,交给他们,如能从此免去燕王府和北平全城百姓的劫难,我虽粉身碎骨心也甘。”说到此处,朱棣又一次痛哭流涕。
  很多属官被他感动了,纷纷跪倒在城楼上,大家一齐痛哭。
  朱能说:“不能这样啊,殿下,天下还有公理吗?”
  张玉说:“殿下有何罪,不能这样屈辱啊。”
  有人甚至喊出来:“反了,我们跟随殿下反了。”
  呼喊声直上云霄,以至于惊动了城下驰骋的骑兵,都举火把往城楼上照。
  朱棣突然想起一件事来,他命令朱高煦,马上带人去把张信一家老小接到府里来。他悔不该放她母子出去,如他们遭遇不测,岂不是朱棣的罪过?
  朱高煦面有难色:“这时候怕不方便吧?”
  “什么时候方便?”朱棣火了,“他有难,我能扔下不管吗?他不顾个人身家性命,冒死来报信,我不伸手救他,够朋友吗?有人味吗?”
  朱高煦说:“我不是说见死不救,我是说他不会有危险,谁看见他来告密了?”
  朱棣说:“有人冒充他的轿夫,这几个人可能就是那几个侠客,他们还能认不出张信来吗?即便没事,接过来又有何妨?”
  朱高煦这才说:“我去就是了。”
  城楼一角,道衍和袁珙这一僧一道远离众官,显得冷静而又悠闲。
  道衍说:“袁道长相面是准的,燕王殿下帝王之才显露得多么充分,绝不亚于太祖皇帝。”
  袁珙说:“看面相是看不出才干的。更看不出人心。”
  两个人都会意地笑了。
  第四部分
  朱棣起兵是非曲直激怒官军血洗王府(1)     既是写给皇上看的,也是写给天下臣民看的,同时也是写给史家看的,自然就是给后人看的。几百年、几千年后,人们在评论朱棣起兵的是非曲直时,它就是一个蓝本。指使放暗箭的人会查处自己吗?官军不被激怒,岂能血洗燕王府?不血洗,燕王岂能名正言顺起兵“靖难”?
  方行子和孟泉林倒是顺利地逃出了燕王府,但一直没有等到铁凤,方行子心急如焚,他们沿着护城河外的大墙走着、寻找着,他们已经走了几个来回了,孟泉林觉得铁凤是凶多吉少了。
  怎么也得把铁凤救出来呀,方行子说,不然她回去怎么向姑父、姑母交待,她很后悔,真不该把她带出来。
  孟泉林决定再进去一回。说着他从肩上解下三脚钩。
  方行子看着包围燕王府的军队正源源而来,就说:“明天就拿下燕王府了,就别进去冒险了。”更何况,他们有重要情报要禀告徐辉祖,便来到了魏国公府。
  方行子和孟泉林禀告了铁凤下落不明后,显得很颓丧,徐辉祖安慰他们说,这不怪他们,铁凤落入燕王府,他想不至于有生命之忧,她没有致对方死命的威胁,朱棣不会对她怎么着。这一两天,燕王府也就寿终正寝了,那时候无须解救,她也就没危险了。
  孟泉林说,国公爷的妹妹,虽被软禁,也没危险,她本人又不愿一起出来,他们也没相强。
  徐辉祖说:“朱棣更不敢轻易对她怎么样了,总还有王妃的面子啊。”停了一下,他皱着眉头问:“你们看得仔细吗?半夜深更进燕王府的会是张信吗?”
  方行子说:“我们并不认识他,灯笼上也没字,看那派头像。”
  徐辉祖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想起来了,必是张信无疑。”他听人说过,去年他母亲得了急症,都快装棺材了,后来朱棣领袁道长赶来,救了老太太一命。除了他这种关系,别人谁会在这时候去燕王府呢,那不是飞蛾扑火吗?
  方行子说:“对呀,躲还躲不及呢。这样看来,一定是他,去告密了。”
  徐辉祖说:“这是非常时期,一点疏忽,都会铸成大错。”他霍地站了起来,说:“点亲兵,马上去张信家。”
  徐辉祖亲自带兵连夜包围了张信府,他身后跟着孟泉林和方行子。徐辉祖在张府门前下了马,站在紧闭的黑漆大门外,他在等张昺到来,处置这种事情,没有北平布政使在场不合适。
  不一会,张昺骑马来了。张昺先报告那边情况,包围燕王府已完成,就等徐大人下令了,他留谢贵在那里指挥,他得到信就赶来了。
  徐辉祖说:“你来了,就好了,咱们进去。”
  张昺质疑道:“下官还是不敢轻信,张信即使想报恩,也不至于把身家性命都搭上吧?”
  徐辉祖说:“也难说呀,可先不用武,就你我二人去见他,看他怎么应答,再随机应变吧。”他回头令方行子:“叫门。”
  方行子抓住门环拍得山响,却久无人应。
  孟泉林一纵,跃上门楼,向里张望一会说,张府根本没人,院子里空空如也,早搬走了。
  徐辉祖大惊,与张昺交换了一个眼色,他一挥手,孟泉林跳下门楼,从里面打开门,徐辉祖带人一拥而入。只见院子里门窗紧闭,看样子时间紧,来不及搬,家具、衣物都在,门窗却用木板钉死了,院子里碎纸、草屑到处都是。
  “跑了?真的跑了?”张昺说,“真是作贼心虚呀。”
  还是来晚了,徐辉祖判断,一定是朱棣把他接走了。
  直到这时,才看见一个跛腿的老态龙钟的看门人从耳房里出来,怔怔地看着来人。
  徐辉祖问:“人呢?张大人呢?”
  跛脚老头耳朵也背,不管你喊多大声,他都侧着头,手遮着耳朵,“啊啊”地拚命喊。
  徐辉祖转身向外走,张昺问:“燕王府那里什么时候动手?”
  徐辉祖说:“马上。”
  张昺说:“遵命!”
  第四部分
  朱棣起兵是非曲直激怒官军血洗王府(2)     朱高炽正挥汗如雨地写着什么,两个宫女在他身后不停地扇扇子,汗水不住地滴到了纸上,打湿了墨迹。
  朱棣轻轻地走进来。朱高炽发现了,忙站了起来。朱棣从宫女手中接过面巾,亲自替他擦去脸上的汗水,笑笑,问他写好了没有?
  朱高炽说:“差不多了。”这是他奉父王之命给当今皇帝朱允炆写的一封公开信,是朱棣的得意之笔。
  朱棣让他别小看了这封信,这虽是写给建文皇帝的,却是给天下臣民看的,也是给史家看的,自然也是给后世人看的,几百年后、几千年后,人们在评论朱棣起兵的是非曲直时,这文章就显得重要了。
  朱高炽倒没有想到这么多,他只是据父王指示的要点写出来以正视听罢了。
  朱棣拿起文稿来看着,逐一品评:“这三句好,封建诸子,巩固宗社,为磐石计,这是正名,那建文帝削藩就是背叛先皇。这两句也必要,所谓臣谋不轨,纯系诬辞,这才能告世人,这是硬加给我的虚妄之词,我是无辜的。这段大讲君臣大分,骨肉至亲也好,建文帝不也大讲仁孝吗?我更奉仁孝为上,这叫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朱棣很满意,朱高炽平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