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金庸传奇 >

第4章

金庸传奇-第4章

小说: 金庸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桥,桥上到处扔着一捆一捆的干草,十分杂乱。她在桥上,在我前面四五步左右;片刻之前,我和她都不在这桥上。……

我记得这一切,也记得那个女孩,她走路的样子,她一身穿着。刚开始,我在她后面五六步远,顷刻间我就到了她身旁——我既没有走动也没有滑行,就这样到了她身旁,移动是不顾空间的。我注意到了这一点,却不惊奇,看来这是一种自然的过程。

我在她身旁。我搂着她的腰,把她拉拢一点,因为我爱她。我虽然不认识她,但觉得我的行为是自然而正当的,我毫不疑惑。她不惊讶,不为难,也没有生气,而是搂着我的腰,抬头望着我,脸上露出愉快的欢迎表情。

十年之后,我在另一个梦中找到了她。我又是十七岁,她依然是十五岁。……

十年前,她很美丽,现在依然美丽,那少女的活泼、温柔和天真,仍然如旧。以前,一双蓝眼睛,一头柔软的金发;现在是黑头发,深褐色的眼睛。这种不同,我注意到了,但这并不说明变化。对我来说,她确实依然是从前的她。我没有问一问那座木桥是怎么回事,也未必去想过吧。我们生活在一个单纯、自然、美丽的世界里。这里发生的一切事都是自然的,适当的,不受意外的事的干扰,也不受任何惊奇的干扰,所以不必作解释,对解释之类也不感兴趣。

在我认识我的梦乡恋人的这四十四年当中,一般两年梦见她一次,多是几瞥。尽管她非常喜欢打扮,头发和眼睛变得叫人不敢认,但我一眼就能认出来。她总是十五岁,样子像是十五岁,动作也像是十五岁;我总是十七岁,连一天也没有长大过。在我眼里,她是个真人而不是虚构的,温柔而天真,跟她交往是我一生最美好最令人舒畅的经历之一。   

小龙女遭到尹志平奸污的情节,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这样冰清玉洁的女孩,怎能有如此遭遇。这个情节引起的心灵震撼有点像《红楼梦》中妙玉的结局。妙玉在小说的前半部,洁身自好,连一般人喝过的茶杯都要扔掉,像一朵高洁的莲花,像深谷的幽兰。但是,在小说后半部,她却为强人所污,不知所终。

读者读到此,作者写到此,大约都是怀着无可名状的悲哀的。美在生活中无法持久,脆弱如嫩枝,大风一吹就折断。美丽的一切都如镜中花,如水中月,如梦如幻。

也有读者认为后来小龙女不该复出。其实,小龙女复出与不复出又有何妨,不论怎样,她只能是我们心中的小小秘密,永远藏在我们心中的最深处,像深藏着一个梦,一段最珍贵的往事一样。

郭襄也代表着一个梦,一个带着人间烟火气息的梦。

郭襄也是一身仙气,却是人间仙气,而非仙女下凡。

她在书中的最后几章才出现,似乎可有可无,但如果少了她,全书将大为减色。

她无疑是《神雕侠侣》中最为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之一。

小龙女令人倾倒,但她清淡绝俗,几欲透明,只可远观,不可近摩;但郭襄却小小年纪,已是明丽俊美,颇具超逸不群之气,令人触之可亲,可爱非常。

她和杨过几成隔代之人,却有相同的神韵。她外号叫“小东邪”,和黄药师、杨过等同为“邪派人物”。杨过古怪孤僻、出人意表的性格,与我行我素的小东邪的气质正好相合。

我们正为郭靖和黄蓉伤感呢,生了一个郭芙,千娇万宠,宠出一个“大头佛”。郭芙空有黄蓉的美貌,却没有郭靖的质朴、坚忍与敦厚,娇生惯养,不知天高地厚,到处闯祸不说,更缺乏一点宽容与善良。不仅在一怒之下砍掉了杨过的手臂,还不分青红皂白地用银针刺伤了正在疗毒的小龙女,致使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经历了那么多的劫难与曲折。所以在书中,作为一个还算重要的人物,郭芙并不讨人喜欢。

而和郭襄一胞双胎的郭破虏,倒是承袭了父亲的憨厚鲁钝,但孩子心性却一直未减,亦只能算是一个笨头笨脑的孩子。

好在还有一个郭襄脱颖而出。有人曾去推想作音塑造这个人物的用意,也许是意欲和郭芙作一对照,也许是不想伤了郭靖和黄蓉之心,使他们的三个儿女中毕竟有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

其实更主要的是,金庸希望在腥风血雨,杀气冲天的武林世界中把握一个纯真的形象,一个可亲可爱可叹的少女。这在金庸的人格理想中占着相当大的比重。他把郭襄刻画成作品中最浑璞去琢的一个人物,代表着一切未知,代表着光明与希望,自有其深意在。

郭襄对杨过芳心可可的复杂情愫,也是作品中最动人的篇章。合郭靖、黄蓉之美成来起来的她,从小就倾慕“神雕大侠”。一旦碰上了,又发觉他们之间的生命气质是如此的相同,不禁让她大喜过望,追随不舍。

她喜欢杨过,但又不仅是因为儿女之情,更多是因为英雄崇拜情结以及性情相近的缘故。她是那么盼望杨过和小龙女重聚,胸襟坦荡,绝不藏私。

及至杨过露了真面目,并在她生辰那天“送了她三份大礼”:

一是歼灭了两千蒙古大军;

二是火烧蒙古军粮;

三是送了达尔去揭穿霍都王子想当丐帮帮主的奸计。

本来,这是杨过总归要做的事,但小姑娘偏偏认为杨过是为她而做的,是给她的生日贺礼。一念至此,从今而后,海阔天空,山长水远,除了杨过,还有谁能占住她的心呢?杨过终于和妻子团聚了,并携手远飘,归隐林泉。郭襄祝福他们,自己却终身不嫁,乃至做了峨嵋派的开山祖师,连男徒弟也不收。

她太予人好感了,惹得不少读者热泪盈眶,为她的真情所感,固执地认为郭襄才真正是杨过的佳偶。

然而,谁知道呢?情之为何物,也真如生死之谜,浑然而不可尽解。倒是郭襄成了许多有心人眼中的绝顶人物,都说她是一个可爱至极的小姑娘。

读多了金庸的作品,你就会发现,金庸笔下的男主角,几乎个个都为数名美女环绕,而他们也都左右逢源。女孩们也几乎人人都对这些英雄大侠们芳心涌动,情深意长。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红楼梦》,想起了此书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中,贾母关于才子佳人的一番话:

“这些书就是一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得这么坏,还说是佳人,编得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乡绅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绝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他的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像个佳人?就是满腹文章,造出这样事来,也算不得佳人了。比如一个男人家,满腹的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就看他是个才子,不入贼情一案了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堵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就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奶妈丫环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是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头?你们自己想想,那些人都是管做什么的,可是前言不搭后语不是?”   

中国传统戏曲就是这种模式的,贾母站在她那个阶层说的话,见仁见智,但她所指出的现象,在那个时代的文艺作品中倒是普遍的事实。《西厢记》、《牡丹亭》不就是这样的素材吗?大家闺秀因为家规严谨,根本不知外头的世界怎样,一旦碰上了一个男子,不管这男子来历如何,都会堕入情网。她们爱的也许并不一定是男子本身,她们爱的其实是能恋爱的那种感觉。

金庸看来也未能摆脱此种俗套,只不过才子佳人在他笔下变成了英雄美人。那些小姑娘们跟旧戏曲里的小姐一样,没有见过多少男人,一旦见到一个好样的,便总是情愫暗生,芳心自许,以至弄出了许多“故事”。

并不因为她们是闯荡江湖的女中豪杰,就有很远大的志向。她们的最高理想,也不过是和如意郎君携手并肩行走江湖而已。

即使聪慧于如黄蓉,也只不过是因为爱郭靖才走上救国救民的侠之道路。用她的话说是“我原知难免有此一日……罢罢罢,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由此可见,郭靖是完全主动的、自觉地走上襄阳抗战之路的,而黄蓉的思想境界却未必有这么高,她只不过是为了爱人——即“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的中国妇女传统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着猴子满山走的心态。在什么都说了算的背后,黄蓉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倒成了个“跟跟派”。

到了杨过这里,更是全书少女们惟一的情人了。他勇猛刚烈、风流洒脱、机智多变、重义豪爽,加上年轻漂亮、武功过人,又甜嘴滑舌、情深款款。虽然对小龙女忠贞不二,但有意无意又处处留情,牵引着一个又一个少女的心扉。

一句“媳妇儿”,就叫陆无双听得又羞涩又欢喜,从此就把杨过的一生系在心上了。

一曲高歌吟唱,程英等于恋爱过了。虽然她和杨过没有说过几句话,然而在婉转吟和之中,他们互通了心曲。对于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来说,还有什么样的恋爱比这更刻骨铭心呢?

一个复杂的眼神,让在绝情谷长大的公孙绿萼不但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又让她憧憬着爱情的美好,并为此牺牲了性命。

还有郭芙、郭襄……

这一个个“故事”,就构成了《神雕侠侣》的经脉,让它成了一部集情之大成之作。

………………………………………………





情为何物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日暮雪,双影向谁去?   

这是金代元好问的词。

情是何物?是金庸写武侠小说的独特标记,在读他的作品的许多章节时,我们似乎都听到李莫愁唱出来的缠绵悱恻、愁思难解、哀怨莫明的歌声。

确实,古往今来,宇宙苍茫,在人生的舞台上,多少男女,世世代代扮演着悲欢离合的角色。不论是低微如市井小民、引车卖浆者之流,抑或是名门子弟、英雄豪杰,能够参透儿女私情的,毕竟是少之又少,即使是只想洞察“情”之为何物,恐怕也是难上加难。绝大多数生灵,一世在情海中打滚,又爱又恨,又贪又悔,弄出了多少的事端,把个红尘天下搅闹得沸沸扬扬,熙熙攘攘,到头来,一抔黄土,不知掩盖了多少风流。

情是何物?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它的内涵和外延不知令到多少智者凡人殚精竭虑地去领悟。即使是今天,欧美最前卫的科学家绞尽心力,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甚至从脑电波、内分泌、第六感官等玄妙的生理学、心理学方面去寻找答案,也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当一个人情动之际,行为与性格上的改变却是明显可见的,人格上的种种特性也因此表露无遗。应该说,在情动之时观察一个人是最佳时刻。它可以让文静的变得豪放,疯狂的变得温柔,冷漠的变得激情,好的变不好,不好的变好。就如一支魔术棍,轻轻一转,就变出一个五彩缤纷,酸甜苦辣的世界。

金庸正是由此去写爱情,去展示他领略爱情的本事的。这是他超越前人与难倒后人的地方:既不“犹抱琵琶半遮面”,更没有沦落到“只谈风月”的模式。为了从爱情中揭示人的本质,还原人的真实,以及由此为主线去构思作品,金庸经常把爱情中的神妙因素轻轻拾起,略为安插,就使人生中不少原成定局的形势,又呈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从而有了新的转机和改变,有了新的解释和说法,也有了新的出路和结局。

金庸在描述人物的爱情纠葛时,是这样安详淡定,既含蓄又精美,只寥寥数语,轻挥几笔,人物情态即跃然纸上,活灵活现,或娇羞迷人,或憨态可掬,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也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正如有人指出的,他不与爱情中的各种变化迂回周折地打交道,而只是跟“爱情”这张名片点头认识,说得很形象。但也正因为这一不寻常的写法,使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独具一格,与众不同,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至情至性,始终不渝,确实是金庸小说最重要的一翼。对许多读者来说,它甚至比武林豪侠的刀光剑影、武打搏杀更耐人寻味,比湖光山色、古道斜阳的绝好风光更有吸引力。如果没有了爱情的恩恩怨怨,纠缠不休,没有了这些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那么,相信金庸的许多作品就不会有如今的魅力。

《神雕侠侣》,文如其名,写的就是两对侠侣的感情轨迹。若没有杨过、小龙女的生死之恋,郭靖、黄蓉的伉俪情深;若没有李莫愁、公孙绿萼、郭芙等人爱情路上的坷坎与绝望,那么,小说的欣赏价值肯定会大打折扣,剩下的几条筋骨,又能精彩到哪里去?“死守襄阳”固然表明了郭靖的忠勇,“点化慈恩”固然衬托出黄蓉的机智,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等高手固然令人乐见其能,但皆可以看作是《神雕侠侣》中的枝杈,不是主线。这些内容在《射雕英雄传》里或许还是重要情节,到了《神雕侠侣》则还不如尹志平的痴情又可恶的性格来得吸引,更不如郭襄情窦初开的小女儿神态娇憨可爱、栩栩如生,读来滋味无穷。

爱情确实是金庸小说的一大根基,而他借爱情而生发出去,从中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他笔下的人物色彩更丰润,性格更完整,从而也使作品具有不可否认的文学价值。

《神雕侠侣》中的杨过,相比起郭靖来,侠途和情路都没有那么顺当与自然。杨过就很小处在不正不邪的境地中,性格也不似郭靖平正厚实。他和小龙女的相恋,就更是波折重重。他和小龙女有师徒情份,在当时的礼教社会中,师徒相爱是被视为大逆不道的,所以即使玲珑剔透,并非墨守常规者如黄蓉,对他们都分别曾有劝诫。再加上郭靖很希望他做自己的大女婿,尽管他和郭芙一直见面就吵,相逢就闹,最后郭芙还斩断了他一支手臂。

当然,最难过的一关还是在小龙女那里,一是她认为自己年纪比杨过大,二是她已被尹志平在无可抗拒之下夺去了贞操,更感到配不上杨过,有心让他和郭芙成双成对,而主动避离,使得事情更加复杂。但杨过一直痴心不改,等到两人真正相处了,波折厄运又接踵而至:小龙女在重阳宫中受伤命危,等到小龙女稍稍好转,杨过却又中了情花之毒,最后,为了救杨过,小龙女在绝情谷跳下深渊自杀。

杨过赶到绝情谷,已不见小龙女芳踪,因为见山壁上有小龙女的手书,写道:“十六年后,在此重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而苦等了十六年,好不容易约期已至,他果然早早就在山谷旁等着了,但:

小龙女始终没有来,他便如一具石像般在山顶上呆了一夜,直到红日东升。四下里小鸟啾鸣,花香浮动,春意正浓。他心中却如一片寒冰,似有一个声音在耳际不住响动:“傻子!她早死了,在十六年之前早就死了。她自知中毒难愈,你决计不肯独活,因此图了自尽,却骗你等她十六年。傻子,她待你如此情意深重,你怎么到今日还不明白她的心意?”他就如行尸走肉般地跑下山,一日一夜不饮不食,但觉唇燥舌焦,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