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缪塞传 >

第23章

缪塞传-第23章

小说: 缪塞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克塔夫的共鸣,他高喊着“我不爱您,玛丽亚娜,爱您的是赛利奥”结束了该剧,
从而也为缪塞的戏剧创作奠定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缪塞自己后来也不得不承认,《任性的玛丽亚娜》仍然受莎士比亚喜剧中女性
人物形象的影响。

    1827  年,英国剧团在巴黎进行为期一年的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出中,缪塞是忠
实的戏迷,他反复观摩莎土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等一批
剧目,一边仔细揣摩着戏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模仿之余,加上他自己的思想和
非凡的文学天赋,使他的戏剧创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缪塞把任性的玛丽亚娜,置于自己精心设计的矛盾冲突中,赋予她泼辣、机灵
的性格,随着剧情的发展,玛丽亚娜的人物性格逐渐丰满起来,在剧中闪现出特殊
的魅力。

    《任性的玛丽亚娜》在当时的巴黎著名文学刊物《两世界杂志上》发表以后,
引来了一片赞誉之辞。当时,巴黎的年轻人都争相传阅剧本,并亲切称呼,“任性
的玛丽亚娜”、“我们的玛丽亚娜”。年轻的缪塞在戏剧创作上的成就,也引起了
老一辈法国文学家们的注意,像斯丹达等一批前辈作家都在刊物上对《任性的玛丽
亚娜》表示了赞美。

    出于与原先几个剧本相同的原因,缪塞的剧本尽管在文学界赢得了称赞,但剧
院的经理们都并不看好,认为它不具备舞台效果,怕再冒“砸锅”的危险,都拒绝
上演这个剧。一直到《荒唐》上演之后,缪塞的戏剧才陆续又在剧院与观众见面。
法兰西喜剧院于1851  年6 月14  日公演了《任性的玛丽亚娜》。

    演出当晚,缪塞作为法兰西喜剧院的特邀贵宾去观看《任性的玛丽亚娜》的首
次公演。

    夜幕还没有完全笼罩住夏日的巴黎,但街道两旁的煤气灯已放射出光亮,步行
者、马车、汽车一齐向法兰西喜剧院汇集,剧院门口热闹非凡,衣着笔挺的绅士们
挽着衣着妖冶的太太们鱼贯而入,剧院服务生忙不迭地给他们递上一份份印制精美
的剧情简介。

    当缪塞一踏上法兰西喜剧院门前的台阶时,经历过情感上惊涛骇浪的他仍不免
惴惴不安。他清楚地记得,21  年前,也是在这家剧院,他的喜剧《威尼斯之夜》
招来了一片嘘声,只演了一场就宣告失败,自己只得狼狈地逃出剧院。当时,自己
赌咒发誓再也不为剧院写作剧本,现在想来,缪塞就不免觉得当时的誓言过于偏激,
一个剧本如果不能在舞台上与观众见面,赢得鲜花和掌声,它至多也只能算个半成
品。此时的缪塞早已不是当年的毛头小伙,随着一批小说、诗歌、戏剧在杂志上发
表,他在法国文坛上逐渐赢得了一批读者的爱戴和尊重。这一点,给他相当的自信。

    但《任性的玛丽亚娜》毕竟是18  年前写成的剧本,今天是否还具有生命力?
要知道,18  年的时间足以使当时喧嚣一时的巨著成为今日的一堆废纸。

    尽管发表当初,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喜爱,可他们今天对此是否还有新鲜感,今
晚的观众才是《任性的玛丽亚娜》的上帝,他们决定着玛丽亚娜的命运。

    《任性的玛丽亚娜》的上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演出结束,观众长时间热烈鼓
掌,并一齐用有节律的声音呼喊“玛丽亚娜”、“玛丽亚娜”。

    作为剧作家的缪塞和那位法兰西著名的喜剧女演员获得了大量的鲜花和掌声,
不少巴黎少女还给予缪塞阵阵热烈的拥抱和串串多情的香吻。缪塞也不得不走下楼
上的包厢,到舞台上和那位女演员一齐向观众致敬。21  年前,缪塞在这里蒙受的
羞辱,被这空前的荣誉一扫而光。

    1833  年6 月,缪塞与乔治·桑开始了他们之间那一段甜蜜而苦涩的情缘。

    缪塞纤细、敏感、放荡、不驯的性格,乔治·桑对政治的执著和狂热,这些显
著的性格差异无疑为他们的情感生活投下了阴影。但与此同时,炽烈的爱情,如胶
似漆的厮守也激发起了缪塞如泉涌般的创作灵感,他抓住一瞬间的灵感,创作出大
量戏剧,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带来了他戏剧创作的高峰期。

    值得一提的是,他与乔治·桑的相识,他与当时欧洲文坛作家们的交往,以及
他与乔治·桑到意大利的旅居生活,使他更加深刻而全面地了解到法国乃至整个欧
洲大陆发生的深刻变革,作品的社会内涵在他的创作中得到了重视,对社会生活深
层矛盾的揭示得到了表现。

    1832  年8 月9 日,国王路易·菲力浦为了获得比利时这个政治上的盟友,决
定将正当妙龄的路易丝公主远嫁比她年长21  岁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一世。这桩
婚事一时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法国民众对婚事背后的政治交易表示了极大的不
满,同时,也对尊父命远嫁的路易丝公主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和怜悯。据传,国王路
易·菲力浦在公主成行之前,似乎对这桩婚事有愧于心,他与路易丝公主进行了最
后一次谈话,说如果她不愿意,他准备废除婚约。但公主深知此事干系重大,她不
愿为此事让两国反目,从而兵戎相见,还是决定嫁给比利时国王。

    缪塞了解到这桩婚事的前因后果后,为路易丝公主的不幸婚姻唏嘘不已,感慨
万千。于是,他以路易丝公主的婚姻为蓝本,写成了喜剧《方达西奥》,剧本于1833 
年写成,发表在《两世界杂志》1834  年的1 月号上。剧本发表以后,法国舆论一
片哗然,虽然剧情的发生地改在了巴伐利亚和意大利,但细心的读者仍能领会到缪
塞含沙射影的良苦用心,以及他本人对路易丝公主这桩婚事的无限感慨。

    《方达西奥》的主人公方达西奥是慕尼黑城的一位青年,他有点“和自己过不
去,无休止地冥思苦想”,当他得知巴伐利亚国王要把自己的女儿爱尔贝丝嫁给远
在意大利的芒图王之后,他乔装成公主刚刚死去的宠物——宫廷小丑圣若望,潜入
王宫,并通过小丑之口对公主晓之以理,使公主改变了初衷。受窘的芒图王也狼狈
逃走。

    缪塞在这部剧中,巧妙地借用了莎士比亚戏剧中“错中错”的手法。芒图王为
了探清公主的性格,摸清她的底细,决定与自己身边的侍从更换服装,自己扮成侍
从,微服暗访进入巴伐利亚国王的王宫。“侍从”在王宫闹出了种种笑话,一直蒙
在鼓里的巴伐利亚国王大骂“侍从”是一个“蠢货”。而剧中的主人公方达西奥也
扮成小丑圣若望的模样,他丑陋的模样,机智、诙谐的语言很快赢得了公主的欢心。

    缪塞在这个剧本中成功塑造了一个对现实充满愤懑、悲观厌世、爱冥思苦想的
城市青年的形象。

    当方达西奥知道国王的小丑圣若望死了之后,他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装扮
成宫廷小丑,“去看看王室明天演的那出喜剧,而且,还要坐到国王的包厢里”。
他要进宫去阻止这桩婚事,他不能容忍这样的事实:“一位可怜的小公主拼命地挣
扎,眼看就要嫁给一个禽兽,一个外省的乡巴佬,只因为一顶王冠偶然掉在他的脑
袋上,就像埃斯库勒斯的雄鹰落在乌龟壳上一样,一切都安排就绪:花烛点燃了,
新郎撒上了香粉,可怜的少女作了忏悔。

    今天上午,我看见她脸上有两滴晶莹的泪珠,现在已经擦干了。万事俱备了,
只差背诵上两三段虔诚的道德信条,她的不幸生活就算符合规定了。”爱尔贝丝公
主是一位美丽、温顺的姑娘,她把婚姻不幸的痛楚埋在心里,当她的父亲、巴伐利
亚王问她对婚事乐不乐意时,爱尔贝丝回答说:“陛下,这要由您来答复,您乐意,
我就乐意;您不乐意,我就不乐意。”芒图王的到来,爱尔贝丝出嫁的日子一天天
逼近,方达西奥知道爱尔贝丝公主的心情,“嫁给芒图王,的确是一件烦恼的事情”,
为了帮助公主解脱这桩婚事,他装扮成小丑来开导公主。

    ……

    ……

    方达西奥一边在后宫巧言利舌地开导公主,同时,他在巴伐利亚国王的城市里
巧设机关,在城门口用钩子钩去了飞扬跋扈的芒图王的假发,使芒图王在巴伐利亚
国的臣民面前大丢面子,一时龙颜大怒,他认为是巴伐利亚国王故意与自己过不去,
婚约被他的满腔怒火烧成灰烬,负气逃走,两国宣布重开战事。

    婚约解除了,爱尔贝丝公主一身轻松,但她又有了另一种担忧:“若是宣战了,
又要造成多大的灾难哪!”而方达西奥的答复是:“一个把他的假发看得重于一切
的人,你愿意找这样的丈夫吗?公主,若是宣战了,我们的臂膀就有用武之处了,
街头巷尾的懒汉就会穿上军装。我也要操起我的猎枪,如果还没有卖掉的话。我们
要到意大利去兜一圈。您如果有朝一日进芒图城,那将做为名副其实的王后莅临。
我们无需点燃蜡烛迎驾,而是高举我们的利剑。”方达西奥的这番话,彻底解除了
爱尔贝丝公主心中最后一层障碍,她开始用轻松、温柔的心情重新审视面前的这位
“小丑”,并有了依依不舍的感觉。她问方达西奥是否愿意当宫廷的小丑,并答应
帮他还清两万埃居的债。

    临分手前,爱尔贝丝公主交给方达西奥两万埃居,还有一把花园的钥匙,并款
款深情地要求他“再来给我当一阵子小丑,喜欢当多长时间就当多长时间。”1866 
年8 月18  日,法兰西喜剧院首次公演《方达西奥》,这出喜剧再次引起轰动,同
时,也进一步奠定了缪塞在法国剧坛的地位。



 



 

                                扛鼎之作

    1830  年法国“七月革命”胜利后,建立起了一个以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
为国王的“七月王朝”。它是金融贵族的政权,代表银行家、交易所经纪人、铁路
大王、大矿主、大地主等资产阶级中最反动阶层的利益,成为一个“剥削法国国民
财富的股份公司”。

    基佐担任内阁首相以后,是“七月王朝”最反动的时期。这时的法国政府贪污
成风,贿赂盛行,监守自盗,赋税繁重,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
中,于是,反对“七月王朝”的斗争将各个不同的劳动阶级暂时联合起来。在工农
大众反对王朝统治的斗争情绪日益高涨的情况下,资产阶级反对派为了加强自己在
政府中的地位和权力,发起了著名的“宴会运动”。他们常以举办宴会为名,组织
群众性的政治集会,宣传改革选举制度,这个运动也得到了受蒙蔽的群众的广泛响
应。

    敏感、富于激情的缪塞不可能不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他身上本已有之的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使他虽然出身贵族世家,但却对贵族阶层非常反感,甚至厌恶
自己的贵族亲戚身上散发的“令人作呕的陈腐气息”。桀骛不驯的缪塞在学生时代
就漠视宗教,对夏多布里盎鼓吹基督教非常不以为然,他常常用尖刻的语言嘲笑、
攻讦教会人物。应该说,缪塞身上突出地表现着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色彩,他要求
无限制的个性自由和自我放任,对专制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这些都在他戏剧创作
的旺盛时期有着表现,戏剧《罗朗萨丘》的发表把这种表现推到了顶峰。《罗朗萨
丘》被看作是缪塞最“莎士比亚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罗朗萨丘》
确定了缪塞在19  世纪法国戏剧作家中的地位。

    《罗朗萨丘》是缪塞所有戏剧作品中唯一表现重大社会历史题材的作品。作为
一个写出《威尼斯之夜》、《任性的玛丽亚娜》等一系列思想性淡薄的轻松作品的
剧作者,竟有如此严肃的政治感情和深沉的社会意识,确实让当时的法国戏剧界大
吃一惊。人们从《罗朗萨丘》中窥见了这位法国19世纪文坛骄子的另一面。

    《罗朗萨丘》是1834  年缪塞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写成的,同年8 月份两卷在
《两世界评论》杂志上发表。由于剧本中表现出的浓烈的自由主义与崇尚革命的倾
向,使缪塞在世时,剧本一直无法在剧院公演,这是缪塞的一个极大遗憾。直到1896 
年12  月,即缪塞去世39  年之后,《罗朗萨丘》的改编本才得以在巴黎的文艺复
兴剧院上演。后来,这部戏剧又被封存起来,直到1952  年,通过著名电影演员钱
拉·菲力普主演的广播剧,法国民众也才见到了《罗朗萨丘》的真正台本。

    《罗朗萨丘》的题材取自意大利16  世纪真实的历史事件:佛罗伦萨的君主亚
历山大暴虐荒淫,民众怨声载道,1537  年,亚历山大被王室近亲罗朗索刺杀,不
同的只是,罗朗索刺杀暴君后逃到了法国,而剧本中的罗朗索却惨死在当权者的剑
下。剧名“罗朗萨丘”在意大利文中,就是罗朗索的意思。

    当时的佛罗伦萨已经沦为名为“神圣德意志帝国”,实为奥地利王朝的属邦。

    其傀儡君主梅迪西家族的亚历山大公爵是“皇帝与教皇的杂种”。他暴虐无道,
生活荒淫无度,“佛罗伦萨每个市民家中女子的床上都能嗅到他的汗味”,他甘心
充当奥地利皇帝与罗马教皇的走狗。佛罗伦萨的人民对他恨之入骨。

    罗朗索虽然也出身于梅迪西家族,是亚历山大公爵的堂弟,但他忧国忧民,既
明白人民群众之中蕴藏的反暴怒火,也听到共和派的改革呼声。罗朗索怀着一腔炽
热的爱国热忱,他以古罗马的英雄布鲁图斯自命,想以个人的英雄行为来拯救处于
水深火热之中的佛罗伦萨和遭受蹂躏的人民,他梦想刺杀了亚历山大公爵之后在佛
罗伦萨恢复起共和政体。为此,罗朗索费尽心机,进行了长期的密谋:他把自己装
扮成放荡淫逸的无耻之徒,想方设法接近亚历山大公爵,成为公爵身边的弄臣,专
务公爵的玩乐。他针对公爵的喜恶千方百计投其所好,帮助暴君出谋划策,为非作
歹。这样,罗朗索不仅获得了亚历山大公爵的信任,同时又使暴君愈来愈声名狼藉,
罪恶昭彰于天下,自绝于人民。经过罗朗索10  年的苦心经营,人民的不满已达到
极点,怨声载道。




   

    共和派们也聚在一起,图谋举事改革。在这种情况下,饱经屈辱的罗朗索认为
行刺的时机已经成熟,发出了郁积多年的复仇的怒吼,并毅然决然地刺死了恶贯满
盈的亚历山大公爵。然而,罗朗索的英雄举动并没有得到市民、共和派人士的响应,
在他行刺之前,斯特罗兹家族为首的共和派还摆出一副摩拳擦掌,举旗起事的架势。
可当罗朗索刺杀成功、上门找他们一起举事的时候,共和派的代表人物菲力普却摆
出一副悲天怜人的样子,闭门不出。在奥地利王朝与罗马教皇的摆布下,梅迪西家
族的科莫取代了亚历山大的地位,“人民”再一次高呼万岁,有人甚至禁不住当局
巨额悬赏的诱惑,从背后刺死了罗朗索,一群人扑向他,把他推入水中,英雄罗朗
索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据史料记载,罗朗索·德·梅迪西,公元1514  年生于佛罗伦萨,是罗朗一世
的侄孙,他的身世与剧中人极为相似。不过,他刺杀亚历山大之后,逃往法国,并
在法国生活了很长时间,一直到1548  年,他回到意大利威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