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0冬季小儿调补宜对症
近年来,小儿冬季调补受到专家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中医认为,对某些瘦弱的小儿来说,冬季滋补药物确实可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但是,中医反复强调,冬季小儿用滋补药应根据不同对象加以选择。例如,小儿有湿热症,应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使之热湿化,否则会引起胃纳更差等副作用。小儿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也就是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易紊乱。脾虚小儿常见消瘦、食欲低下、面色萎黄、大便不调等,可选用健脾和胃的中药或食品,如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等,同时可加些运脾化湿的药,如苍术、陈皮、砂仁等。血虚在小儿时期也不少见,表现为面色苍白、疲乏、夜睡不安、纳差、舌质淡等,可用补气养血的药或食品,如黄芪、当归、首乌、鸡血藤、仙鹤草、桂圆、红枣、乌骨鸡等。肾虚的小儿常见遗尿、怕冷、手足不温或面色潮红、便秘等,给予补肾阳或肾阴的药或食品,如补骨脂、菟丝子、核桃仁、甲鱼、熟地等。
41冬季受孕妇女宜补阳光
冬季受孕妇女宜补阳光。其科学依据为:
有专家认为,一年四季的变化,对人类受孕、怀孕和生育有着明显的影响,春天是人类最佳的受孕季节。科学家们通过对650位试验人工受精的妇女进行了4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接受日照时间的长短与受孕的成功率以及胚胎的健康有直接关系。
专家指出,从季节方面比较,春天受孕的成功率最高,其次是夏天和冬天,秋天最低。其原因是春天正是白天明显变长、阳光充足的季节。所以,冬季受孕妇女宜补阳光。
冬季常见病的防治
42冬季宜注意瘙痒是疾病的信号
冬季气候寒冷,有些瘙痒,特别是明显的、持续性或复发性瘙痒,是各种疾病的信号,绝不能掉以轻心。例如,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的病人,常发生阵发性瘙痒;部分慢性肾炎患者,进入尿毒症期可出现全身性皮肤瘙痒;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约有1%~8%发生瘙痒;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易受细菌和真菌感染,也易致皮肤瘙痒。
此外,平时无痒史而突发顽固性的全身瘙痒,皮肤表面一般看不到有任何变化,用药物无效,应警惕癌症的可能性,特别是淋巴系统肿瘤,以及各种白血病、肺癌、食道癌,均有全身性瘙痒症状。
43冬季抗寒防病三宜
第一,宜常喝姜枣汤。用10枚大枣、5片生姜,加水适量,煎浓汤,晚上经常喝,可以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减少患感冒及其他疾患。
第二,宜在床头摆放橘子或薄荷油。床头摆放一些橘子,可以预防鼻炎,睡前剥几瓣橘子吃,能化痰止咳。薄荷气味四散,有止头痛、鼻炎的功效。
第三,宜夜卧桑菊枕。以碎桑叶和菊花作为枕芯,可使人头脑清醒,防止感冒,患感冒的人也容易早愈。
冬季儿童宜防病毒疹
44冬季儿童宜防病毒疹
冬季气候寒冷,由于许多儿童的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患上病毒感染性疾病。除了全身症状外,不少患儿还同时伴有皮肤发疹,称为“病毒疹”。病毒疹是因感染病毒而引起的皮肤发疹的总称。因此,冬季儿童宜防病毒疹。
病毒疹的皮疹多为红斑、丘疹,有痒痛感。其特点是发病一般较急,常常伴有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有合并腹泻及食欲不振的现象。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患者大多数为婴幼儿,这应引起家长们的普遍重视。
皮疹的出现可能是内脏器官病毒感染的最早体征。所以,还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其他系统的症状,特别是胃、肠、心脏等脏器。如果出现胸闷、心率快、头痛、呕吐等症状,就应该及时上医院检查。经过仔细全面的检查,就会抓住造成病毒疹的“元凶”,以求达到彻底的治疗。
如果病毒疹的其他症状不明显,一般持续5~7天自愈。如同时伴有发热、咽痛等,可煎服诸如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贯众、蝉蜕之类的中药。一边对症治疗,一边观察,直至痊愈。如果症状加重,则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45入冬宜防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在很多鼠体内繁殖,并在鼠群中传播。病理研究表明,它是通过两种途径传染给人类的:一是叮咬鼠类的小虫(如螨、蜱),又叮咬人体,把病毒带入人体;二是含出血热病毒的鼠屎污染了人类的破损皮肤。
每年4~7月,人类的生产劳动很频繁,与田野里的鼠接触增多,病人也增多。到了冬天,田野里的鼠类为了觅食,向居民点靠拢,病人再次增多。这就是流行性出血热每年流行的双峰。因此,有关专家提醒,入冬宜防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的特点是:起病急,有突然发病、头疼、腰痛、眼眶痛、皮肤和黏膜充血、皮疹等症状。3~5天后,病人的体温下降,病情反而加重。随后出现低血压、休克、少尿及肾功能损伤;尿中有大量蛋白、红细胞、管型,还有膜状物。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一般说来,患者过了低血压、休克、少尿这一时期,进入多尿期后,可恢复健康。对出血热的治疗强调“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就近治疗,不可随意搬运,以免加重病情。
冬季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宜采取哪些措施呢?
第一,灭鼠、防鼠是消灭出血热的关键性措施。可于本病流行之前,大力开展灭鼠活动。
第二,大搞环境卫生,清除杂草,除害灭病,保持室内通风干燥、清洁。村民应人畜分居,尽可能不居住厨房、粮仓等鼠类常出入之处。
第三,在流行此病的地区工作时,将衣服的领口、袖口和裤管扎紧,防止螨类进入衣内;必要时应涂防护药膏。
第四,药物内服。在流行此病的季节里,运用中药内服以保护易感人群。①出血热预防片:陕西中医学院郭谦亨等,采用玄参、生地、丹皮、板蓝根、五味子等清热凉血、解毒活血、滋阴之品,创制成“出血热预防片”,于每年10~12月发病高峰内投药预防,共9次,每次服药3天,间隔7天,每天服药2次,每次5片。经对照试验,证明本方确有良好的预防作用。②复方螃其菊汤(片):螃其菊10克,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各15克(亦可按比例制成片剂),煎汤取汁,每日服用1剂,于5~6月或10~12月份投药,服用5天,停5天。据报道亦有良好防病效果。
46冬季保健宜防“低体温症”
每年有成千的人因体温过低而致残或死亡,这是由于人们低估了寒冬的危险。冻伤专家说:“许多病例出现在中等寒冷的温度下。”特别容易受害的是幼儿,因他们身体损失热量的速度比成年人快。还有老年人、经常营养不足的人、因服药改变了身体对温度反应的人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者、特别瘦长者、节食者、酗酒者,均易患“低体温症”。
那么,冬季如何预防“低体温症”呢?
第一,适当饮食。节制饮食的人和特别瘦的人,比一般人容易发生低体温。因为,他们体内缺少由脂肪细胞提供的“隔热层”,所以应携带高热量的快餐。
第二,防止脱水。这一点在锻炼时特别重要。出汗和呼吸损失了体液,减少了血容量,而“脑子和心脏不能在缺氧的血液下充分活动”。专家们建议:“在进行户外活动之前,要饮足量的液体和热饮料。”
第三,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使血管扩张、皮肤充血,会造成温暖的错觉,但同时却使体内重要器官缺血,体温迅速下降。
第四,重视药物的影响。有些药物,如控制血压的药物、抗抑郁药、某些心脏病药物,均可影响人体对外界低温的反应。应向医生们询问,你正在服用的药中有哪些潜在的危险性。
第五,穿适当的衣服。许多野营者在冬季出现体温过低,这是因为“他们外出时穿得太少”。专家们认为,到山区要注意带足够保暖的衣服和供取暖的火灶,以防万一。准备衣服有三条原则:轻便、宽松、多层次。一件薄的挡风、宽松、多层次的外衣,足以抵挡寒风,但又不影响透气,而且可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需特别注意的是,人体的热量可经颈部散发掉,因此,冬季帽子与围巾必不可少。专家们还建议,带上防水的连指手套,从而形成一个充满热气的口袋;下穿不太紧的衬裤和防风罩裤。
第六,保持干燥。水分蒸发时,由于吸收热量,使人体迅速发冷。要设法穿轻些,行走慢一些,以减少蒸发。虽穿防水外套,但仍应使身体透气,汗液蒸发。如果人体受湿,要避免风吹,因为风寒是致命的。
47冬季宜防脑中风
医学气象研究表明,人类与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外界气候的变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我国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对11万人群中3年脑出血发病率进行了连续电子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与脑出血关系较为密切的是低气温、高气压并偏向低气温,即气温愈低气压愈高,脑出血发病率越高。脑出血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初春。
研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秋末、冬季和初春气温低,温度变化大,寒冷能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致使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小动脉血管收缩、血压增高,易致脑中小动脉血管破裂出血;而且寒冷还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浓度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易造成脑血栓形成。所以,研究人员指出,冬季宜防脑中风。
48秋冬之交高血压患者宜防“心梗”
秋冬之交,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往往要比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所以,高血压病人宜防“心梗”。
秋冬之交,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做好自我保健工作。预防“心梗”的主要措施是:一是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二是应防止进食过饱,晚餐以八分饱为宜;三是晨起喝杯白开水,以稀释血液;四是日间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冬季老年人宜防哪些隐性疾病
49冬季老年人宜防哪些隐性疾病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中外医学专家已找出了许多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原因,明确地提出,冬季老年人宜防如下几种隐性疾病:
第一,隐性肺癌。隐性肺癌是指那些在痰或支气管分泌物中查到癌细胞,但胸部X线透视、照片均无异常,亦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早期肺癌。这是因为肺癌病变太小,多数为原位癌或微小浸润癌。另外,由于癌灶多为中心性,容易被肺门阴影所遮盖,不易引起梗阻,也无继发炎症或肺不张等改变。
第二,隐性胆结石。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肥胖妇女;平时饮食习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血中甘油三酯偏高,常伴有动脉硬化或糖尿病。结石在胆囊内长期刺激黏膜而引起的慢性炎症,可引发胆道梗阻、感染,少数病人会发生胆囊癌。
第三,隐性溃疡病。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较差,这是患有溃疡病而不感疼痛的原因之一。老年人胃酸分泌偏低,对溃疡面刺激性轻,也不易感到明显疼痛,当患有其他疾病时,会将胃痛症状掩盖,因而没有节律性腹痛。
第四,隐性冠心病。约有30%的冠心病人没有症状,只有在做心电图检查时,才会发现心脏异常变化。这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发生早、病程长,冠状动脉闭塞、硬化变形,即使病变存在,自己也全然不知。
第五,隐性肾炎。大部分起病隐匿,病程漫长,临床症状少。其主要表现只有尿的异常,而且多数是在诊断其他疾病或体格检查时,偶然发现有尿的异常,然后才确诊的。这种肾炎可在20~30年内处于稳定状态,保持较好的肾功能,但在感染、过度劳累、药物损伤后,病情可突然加重,就此迁延不愈。
50冬天老年人宜防骨折的发生
冬天,由于天寒地冻,路面滑,老年人外出,如不小心,跌倒后极易发生骨折。
那么,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呢?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进入老年期,肌肉、关节、骨骼都会发生变化。肌肉的重量逐渐减小,肌纤维萎缩,肌肉的伸展性、弹性、兴奋性也减弱,容易发生疲劳。老年人新陈代谢率减慢,骨头含钙量减少;加上性激素因性腺功能减退而分泌减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分泌甲状旁腺素增多,导致骨头大量脱钙,引起骨质疏松。同时,老年人的关节等重要部位,常因骨质增生、关节变形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长年磨损,发生纤维化而变得僵硬、不灵活。这样,老年人站立不稳,行动不便,步履蹒跚,稍有不慎,跌倒后就易造成骨折。
老年人最易发生的是股骨颈囊内骨折,这种骨折是跌跤后臀部先着地所致。猛烈的冲击使股骨颈发生断裂,骨折断端移位,在髋胯部会产生剧烈疼痛,不能站立行走。平卧在床上,发生骨折的伤腿比另一侧健肢缩短3~6厘米。有时骨折断端向上嵌入,病人仍然走路、跛行,但很疼痛。
除此之外,老人跌倒后,还可见股骨粗隆间骨折、科雷氏骨折、腕部骨折、肋骨或脊柱骨折等。老年人不管发生哪一种骨折,都会造成痛苦,甚至遗留残疾。因此,冬天老年人宜防骨折的发生。
51冬季宜防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是中老年人极为常见的一种骨关节周围病变。其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多见于50岁左右的人,故又名“五十肩”,中医还称之为“肩痹”、“肩凝症”、“漏肩风”。本病常与冬季感受风寒、外伤等因素有关,一般由肩关节周围的滑液囊、韧带、肌肉、肌腱或神经的病变所引起。因此,冬季宜防肩关节周围炎。
那么,冬季如何做好肩关节周围炎的预防和家庭调养呢?
第一,防止寒邪的侵袭。冬季天气寒冷,肩关节周围易发炎,应注意防寒保暖,在寒冷的阴雨天尤其要注意肩部的保暖。
第二,中药辨证食疗。身体阳气不足的人,容易生寒,即所谓“阳虚生外寒”。阳虚的人又容易受自然界寒邪的侵袭,有这样体质的人应该经常服用一些补气壮阳之品,以驱寒邪,如当归、生姜炖羊肉、附子炖狗肉以及中药辨证治疗。
第三,劳动和运动都要适当,注意防止肩关节扭伤。扭伤后应及时治疗,服药、理疗、按摩,不使淤血阻塞经脉,以防本病发生。
第四,局部推拿。这是通过在肩部施行一些简便易行的推拿手法,达到改善病部血运、促进炎症吸收、解除肌肉痉挛、松解关节粘连、恢复关节功能等效果的调养疗法。包括揉捏肩周、掐拨病部等手法。
第五,物理疗法。这是本病的一种辅助疗法。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关节营养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在冬季及气候转冷的时候,本疗法对病肩疼痛、僵硬等症状的缓解有明显效果。物理调养疗法很多,可根据自己家中的条件选用。如用电热肩(褥)、红外线灯泡烘烤病肩,具有祛风除湿、散寒利节的作用;还可用中草药汤汁熏洗病肩,用坎离砂、热敷袋热敷病肩等,每日1~2次,若与推拿配合使用,则疗效更显。
第六,医疗锻炼。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调养疗法,又是一种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