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创业人生-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成像徐霞客、马可·波罗那样的旅行家和冒险家,去感受大海一望无际的壮阔,体会沙漠高低起伏的雄浑,探索落日下尼罗河畔金字塔的奥秘,追寻云雾中喜马拉雅之巅的神圣。但是他说现在还没有钱,要等到成了百万富翁以后再去做这些事情。我问了他两个问题,一是如果这辈子没有成为百万富翁还去不去旅行?二是如果成为百万富翁的时候已经老得走不动路了还去不去旅行?我告诉他,最好的办法是现在就上路,拿根棍子拿只碗,一路要饭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不能等待的,尤其不能以实现另外一个条件为前提,很多人正是因为陷入了要做这个就必须先做那个的定式思维,最后一辈子在原地转圈,生活再也没有走出过精彩来。
所以,当我们拥有梦想的时候,就要拿出勇气和行动来,穿过岁月的迷雾,让生命展现别样的色彩。”
俞敏洪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而他的梦想,其实开始于他的父亲。
回忆起来,俞敏洪小时候很多丰富多彩的生活,都和他的父亲联系在一起。
俞敏洪的父亲常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破瓦捡回来。久而久之,他们家院子里就攒出了一个碎砖破瓦的山堆,谁都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直到有一天,院子里居然拔地而起了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父亲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和羊赶进小房子里,再把院子打扫干净,这样他家就有了让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里的猪舍。
父亲以他的行动向俞敏洪阐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一块砖头似乎没有什么用,一堆砖头似乎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哪怕你拥有了天下所有的砖头,也只不过是一堆废物,如果你只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却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尽管俞敏洪的父亲是个目不识丁的木工,但他却习惯用最质朴的行动教给儿子一些广博而宏大的道理。此后做事时,俞敏洪一般都会这样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积攒够的。
在《赢在中国》的现场,俞敏洪会关注一个选手的项目是否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哪怕仅仅是一个近期的目标,他认为,兴趣和喜欢不能成为你做一件事情和进入一个行业的理由,而应该有一个更有力、更伟大的东西在前面引导着你,这就是梦想和目标。
在俞敏洪的生命中,有三件事情证明了这种思维的好处。第一件事是俞敏洪的高考,目标明确:要上大学,第一年不行,第二年继续考,第二年失败第三年拼命考,最后终于进了北大;第二件事情是背单词,目标明确:成为中国较好的英语词汇老师之一,于是俞敏洪开始一个一个地背单词,在背过的单词被不断遗忘的痛苦中,父亲捡砖头的形象总能浮在他的眼前,最后他终于背下了两三万个单词;第三件事情就是做新东方,目标明确:要做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俞敏洪给学生上课,平均每天上6到10个小时的课,很多老师退却了,放弃了,而他没有,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新东方这座房子能够建好的希望,一直到今天,他还在努力着。
一个有价值的梦想
无可置疑,有目标的人生将会丰腴充实,目标具有一种导向的力量,更多的人都愿意生活于导向之中,知道目之所及、心之所追求在何方,也正因为目标所具有的导向性,它会将人生引向不同的境界,有多少人,正是被虚妄或渺小的目标所误导,最终让后世的鄙夷淹没。
歌德曾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若要自己的自信不是短浅和盲目的,至少要先相信世界总有一天会给予你一份认可、一个庄严的回报,你的目标是于社会有价值的。俞敏洪强大的心灵支撑也正来源于此,他不止一次提到一个人于社会应有所价值,不止一次提到他坚信他所从事教育培训事业的意义,这种价值,才是坚持下去的理由,才是梦想存在的根基。
在《赢在中国》的比赛现场,俞敏洪多次以“创业项目”是否具有社会意义来对选手做出点评,这不只是对个人事业的一种选择,而且显示着一种眼光和价值观,梦想的确可以有很多种,然而选择的标准却不应是自己的需求,而是社会的认可。
俞敏洪做新东方,它的价值无疑是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他顶着“留学教父”的桂冠,让曾经令中国人望而生畏的TOEFL、GRE考试变成了福特式的生产线,而对于所有参加过新东方培训的人来说,也许对新东方精神的感受会远远超过对学习英语的领悟,不少人对新东方培训的有一个做法印象十分深刻,那就是新东方会自己出钱印刷《新东方精神》,再免费送给学生们人手一册,目前已经有近200多万的学员拿到过这本书。
俞敏洪说,新东方不仅教学生英语,还要教他们做人的胸怀,升华他们的理想、追求和目标。
正因为如此,新东方的课堂既是英语学习的天地,同时也是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讲场;新东方接连举办各种各样免费的公益讲座和活动,服务于青年学子;新东方的老师们会远赴大洋彼岸,向中国留学生宣传中国经济建设的骄傲成就,鼓励他们学成归来,报效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海外各大名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中有70%是新东方弟子,而10多年来,从新东方出国留学,而后又汇入“海归”大潮回国创业的人数更是不可胜计。
教育是重要的,比教育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中的影响。
新东方教育了一批人,影响了一代人。
更多的时候,企业的发展模式往往来自于企业领导人的梦想和价值观,创业的经验可以借鉴,企业的文化气息和价值追求则是由企业家的自身底蕴和终极目标决定的,无法效仿亦无从复制。正如俞敏洪在《赢在中国》所说的那样:“一个企业的天花板就是这个企业的老总,如果老总像个小商人,那企业永远做的是小生意。”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定是其领导人的某种特点决定的,一如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时候,未必就知道自己一定会当共和国的元帅,但他的内心深处必然埋藏有那样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开花结果。栽什么苗就会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那是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一种潜质。
领导人的价值选择将决定企业的用人标准,而企业的用人又将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有人曾经问过俞敏洪,“你选老师的标准是什么?”他说:“英语达标,认同新东方理念,善表达懂幽默,再加一点人文情怀。”俞敏洪是这样的,他要求新东方的老师也这样,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真正教给学生知识和正确的人生指导。
又正如星巴克的老板舒尔茨,也正是被星巴克创始人的价值理念和发自内心的热情所吸引,来到星巴克工作,继而希望把这种价值观也传达给别人。因为价值观,舒尔茨最终不仅成为星巴克的老板,而且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代表生活方式的星巴克咖啡文化。在舒尔茨身边工作的那一群活生生的人,也是满怀热情,追求梦想,敢于尝试的,他们坚持着企业的价值理念,终于成功缔造了一个既“可敬”又“可爱”的星巴克品牌。
新东方也是如此,尽管很可能俞敏洪本人对此并无清晰的认识,这其实也是所有成功品牌背后的隐秘力量:在企业利润的背后一定是人,是一群心怀梦想,坚持某种价值观的人,而这一群人又是被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所选择或吸引的。
这一点在非常看重既得利益的今天,似乎值得所有企业深思。
在中国的富翁里,俞敏洪是第一个教书匠,在中国的教书匠里,俞敏洪是第一个富翁。因此,他与其他成功的企业家有着不一样的气质,新东方也有着其他企业所没有的文化。新东方独特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来源于俞敏洪,来源于他内心深处一种至真、至情、至善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人文情怀,而这,与他曲折的成长经历又是如此的息息相关。他曾说:“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是我生命中一连串铭心刻骨的故事:是在被北大处分后无泪的痛苦,是在被美国大学拒收后无尽的绝望,是在被其他培训机构恐吓后浑身的颤抖,是在被医生抢救过来后撕心裂肺的哭喊;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更是在痛苦之后决不回头的努力,在绝望之后坚忍不拔的追求,在颤抖之后不屈不饶的勇气,在哭喊之后重新积聚的力量。”
南怀瑾曾经这样分析过在艰苦中成长并最终成功的人通常会有的两种情况,他认为,他们“或者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和心理上的变态上还都是次要的现象。或者,刚好相反,那些有气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的经历让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俞敏洪无疑是后者。
正是在种种苦难面前的容忍、控制、激励和思考让俞敏洪身上拥有一种光芒,这种光芒是知甘苦、识冷暖的人文情怀,也是一种博大的理想主义,这使得他人与之相形见绌。为此,在被学生们总结为“激励型”风格的授课和演讲中,他常常用到的例子就是自己的经历,而听他讲述的人们,面对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现实人生教案时,很少有谁能够不深受感染,为之动容。
俞敏洪曾经有过一个对三文鱼一生中经历的种种磨难的描述,并因此总结出生命主线的三个因素:成长、经历和成熟。他说:“我们应该努力成长,不惜一切代价使生命变得成熟,为了成熟我们应该去经历,经历自然、人文、社会和历史,使我们的生命变得完美;我们更需要使命感,活着不仅仅为了活着而已,我们生命的背后有使命存在,这一使命也许各不相同,但从终极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一致的,是为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在和谐自然的世界中更加幸福地生活。中国的富人习惯了自私贪婪的生活方式,在自己优哉游哉的时候有几人还想着身边底层的人们,更不要说子孙后代了。”
这是三文鱼的一生,经历苦难,拥有梦想,并始终身负使命的一生。
也是俞敏洪的一生。
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
俞敏洪相信,生命的体验应当比结局珍贵,他用三文鱼炼狱一般的磨难过程来形容有价值的人生应有的过程:成长是必须,是无可选择的既定命运,而经历却是扩充,是丰富,是在既定命运之下做主动的选择,而成熟则是积累后的质变,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
同样,俞敏洪自己也正是这样一直行进在勇敢经历,充分体验,并寻求升华的路上,他所走的这条路,仍漫漫其修远兮,他从不认为这已是最终的结局。
就算是现在,新东方已经从当时只有十几名学员的学校,发展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外语培训机构,不仅如此,新东方占据了目前北京大约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达35万人次,并在上海、广州、武汉、天津、南京、扬州、西安、深圳、多伦多等地设立了分校。而此时的俞敏洪却说:“现在新东方做大了,自己所面对的困难反而越来越多了,放眼看去,我开始明白,只要新东方存在着、发展着,我所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将会无穷无尽。多少次痛苦万分时,我下定决心要放弃新东方,希望离新东方越远越好,但是,我知道自己不能离开,我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走出生活的困窘,更应该勇敢面对工作上的压力和困难。”
从普通话说不好的农村孩子到一名出色的英文教师;从自己出国遭拒数次到帮助无数人出国;从被北大开除的教师到一名校长;从曾经拎着糨糊桶在电线杆上刷小广告,到如今操盘一个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的集团公司,然后是将它做上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俞敏洪仍然相信困难和痛苦将无穷无尽,自己始终不能停止步伐,这一切的一切恰正如俞敏洪自己所言:“人生是一个过程。”
的确,人生也只是一个过程,然而经历了这个过程却就是拥有了财富,无论是实际意义上的,还是比喻意义上的财富,这种财富让人生没有倦怠和后悔,正如诗人郭小川所说:“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所有人都有一天会老去,当回忆被熠熠闪光的东西充实,我们也就是胜利者。
仿佛那些真正成功的企业家,都走过了从一个懵懂的自然人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的必由之路,这条路就是他们的修炼之路,在这过程中,惶恐和不安几乎成为他们共同的挥之不去的感受,最终唯有战胜困惑的人得以轻松走下去,企业家也必须经受住这种人生与企业的双重逆境,没有被这逆境打倒,反而勇敢地站起来了,此后,才会明白强大与渺小,懂得尊重和责任。
俞敏洪如何走过了这条修炼之路?
如果我们暂且抛开俞敏洪头上的所有光环,留下的也许是中国培训产业一个永恒的标志性符号,而如果我们对他所有的事迹、业绩和成就进行挑拣,剩下来的将是——作为教书匠俞敏洪与作为富商大贾的俞敏洪。
这两重身份,决定了俞敏洪与更多商人的不同,也决定了他所经历的将是历史决定的角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从某种意义上讲,新东方的成功是历史搭建了一个舞台,俞敏洪自己勇敢地冲了上去。有人说新东方的奇迹不可复制,的确如此,在现在的培训行业里想重新走出一个俞敏洪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经历,竟然不可复制,有人说,俞敏洪是拼命三郎——完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向来的一个夙愿:知行合一。
当古老华夏商潮滚滚向前,将无数人裹挟着冲浪人生的商业体验即赚钱神话的时候,俞敏洪以白手起家、*智力资本成家、最后在国际商业资本的融合中成为资本大玩家。熟稔教学规律的老师和急需通过考试的学生们的相遇与相知,创造了一个外语培训的标本式“企业”:先是*自己学生的学费来实现“企业”运转,再是引来国际资本的投资热浪,“双面神”、“两栖人”成了俞敏洪的本质属性,用他自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来形容最贴切:“一个老师,一个有奋斗精神的人。”
1991年,北大教师俞敏洪辞职,走进自己曾经代过课的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离开北大后俞敏洪到一家名为“东方”的民办学校打工。
两年以后的冬天,俞敏洪再次炒掉老板,从来都不是一个“乖孩子”和“好学生”的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从此不再任人摆布,开始了自主创业的漫漫长路。和所有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初期的遭遇相仿,新东方早期的发展也是超乎想象的艰难:那些冬天漏风、夏天闷热的教室,仅有的几名老师,时不时地来自其他培训班的威胁,以及俞敏洪永远刻骨铭心的时刻——在寒风中拎着糨糊桶往电线杆儿上刷小广告……
当时,他在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