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尤文化中的艳欲主义:爱欲正见 >

第7章

尤文化中的艳欲主义:爱欲正见-第7章

小说: 尤文化中的艳欲主义:爱欲正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行为准则是:他应当〃杀生〃,〃说谎话〃,〃取所不与〃,〃追逐别人的妻子〃, 与女人一起沉醉于〃不净〃之中,他可以不从事任何仪式或打禅入定,不躲避任何性行为:他享受一切女人无所畏缩。他说〃我将救渡众生〃,但究极而言,根本没有任何众生,这不过是般若经的话头而已。他不爱也不恨任何人,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他不去礼拜木头、石头、粘土做的任何天神,因为他是自己的神灵。在与女性修行者的性爱中,他和她变成了佛陀和度母,这种状态也被描述为,性仪式实践者在类似于昏迷的状态中想象他再生于度母的子宫,杀死佛陀并取代了他的位置。在密教的性仪式中,一切禁忌都被抛弃了,因为对无知的世人来说它是罪恶的行为,但对密教修行者来说则是善行和美德。对吃肉、喝酒的行为也当如是观之。这种思想对佛教后来的另一支派别禅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禅宗所谓逢佛杀佛、逢父母杀父母,其要义与左道五摩是一致的。

  佛教密宗即金刚乘追求的理想是般若(男性本原)与方便(女性本原)的圆满结合即般若方便状态(Prajnopaya)。事实上,密教并不否认爱欲的危害性,但是,它似乎承认,当爱欲被瑜伽所控制而变成一种有意的修行时,它就能成功地用于解脱。因此,不仅仅是性欲,而且是人类的所有愿望,包括那些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来是邪恶的欲望,金刚乘为了修行者的圆满和救度,都设法通过一种嬗变而对它们加以利用。早期佛教和正统佛教都竭力批判贪欲、瞋恚、愚痴即佛家所谓的〃三毒〃以及〃三毒〃的派生形式如忿恨、畏怖等。但密教却不遗余力地要为三毒恢复名誉,初看起来,这确实有点令人惊讶。但密教却认为,三毒的功能在于,对付一切有害的影响,以毒攻毒,不仅可以使人进行自我保护,而且是最为有效的修行方式。实际上,在印度正统文化中也存在着这些现象,比如,湿婆、难近母、阎摩等形象常常是面目狰狞,这对佛教密宗金刚畏怖神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金刚一般都呈忿怒和令人恐惧的面貌,其作怪相的面部点缀着令人望而生畏的獠牙,使人想起捣乱佛陀修行的摩罗及魔军的丑恶面目,各种恐怖神形态各异,三只眼睛象征着能看穿三界的智慧;散披的头发和被砍下的头颅向人们提示的是,虚妄与欲念已被刀砍断,象征死亡的骨髓取代珠宝成为重要的饰物,所有的因缘均已断绝之时恰恰是功德圆满之日。

  阿旃陀壁画中描写饮酒的场景。公元5世纪左右。
第25节:神灵诸相(1)


  第三部分 神灵诸相

  1,无影无形的爱神

  《梨俱吠陀》的《创世颂歌》中说,卡姆即〃欲〃也就是后来的爱神,是原始浑沌中最先产生的,世界诞生于〃欲〃:〃那时无生无死,无天无地,只有黑暗中的黑暗和汪洋中的汪洋。不知在什么时候也不知在什么地方,'欲'蠢蠢而生。〃这里的〃欲〃主要是原始宇宙意志或说是〃欲望〃的人格化,是世界〃心灵的第一颗种子〃,所以,《阿达婆吠陀》也称爱神为〃先生〃(意谓〃最先出生的〃):万物始于〃欲〃。显然,这里的〃卡姆〃并不是专指〃爱神〃,而是一个浑身充满了欲望的精灵,不过,爱神的产生毕竟与这则神话故事有关,爱神是由原始的宇宙之〃欲〃演化成的,正像〃欲〃是最先自我产生的一样,爱神在印度神话中也是没有父母而自我生成的。

  在印度远古即吠陀时代,卡姆作为欲望的化身,其意义主要表现于创世和生殖,古印度人将宇宙的创造类比于人类的生殖活动,所以爱神被奉为最古老的神明。可以说这时的卡姆神还不是爱神,只是在史诗和往世书时代,卡姆才真正演化成爱神,这时的他手拿甘蔗做成的弓,弓弦是由蜜蜂堆成的,弓箭是用花朵编成的,并随时准备将箭从恋人们的五官射入恋人们的心灵,春天是他的好友,天国的少女陪伴着他。他有很多别名:欲望、怀念、生于心灵的神、无形体之神、沉醉、死亡之神等。

  作为爱神,卡姆本来也是有其血肉之躯的,但后来却没有了身躯,变成了无形体之神,这其中有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说是众神的世界被魔鬼多罗迦扰乱了,但众神又奈何不了多罗迦,只有湿婆大神与雪山神女婆尔娃蒂结合生出的战神才能战胜多罗迦,但湿婆却在雪山之巅打坐苦行,如何才能使湿婆对婆尔娃蒂产生爱慕之情呢?婆尔娃蒂想方设法吸引湿婆,但湿婆始终沉醉于苦行之中,不为婆尔娃蒂所动。众神派爱神前往帮助婆尔娃蒂。爱神来到雪山,春色伴随着爱神也匆匆而至,荒秃不毛的雪山之巅一下子就变得春意盎然、鸟语花香了,溪流潺潺在诉说着爱情,小鹿欢天喜地跳动着舞步,大象的心中也荡漾起春情,悠悠的身姿使它的身体显得也不那么笨重了。迦梨陀娑的戏剧《鸠摩罗出世》第三章形象地描写到爱神的到来给雪山上的一切有生之物所带来的春情蜜意:

  黑蜂在情侣的陪伴下嗡嗡地采着花蜜,黑鹿用鹿茸抚摸着母鹿,母鹿睡眼惺忪地享受着甜蜜的爱抚。雌象捧一口充满莲花香味的清水表达它对雄象的爱意。……甚至是树木也从它们的恋人蔓藤那里得到了浓浓的爱意:蔓藤开满了鲜红的花朵,以它柔软的身体欢欣地拥抱着大树。

  显然,这里的景物描写充满了性爱的暗示,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景之中,湿婆大神依然结跏趺坐,如无浪的大海一般宁静。正当爱神无计可施时,婆尔娃蒂来到了湿婆跟前,爱神抓住机会,举弓搭箭。湿婆突然感到内心一阵激动,抬头看了看含情脉脉的婆尔娃蒂,爱神之箭从来都是百发百中,世间哪有生灵能够躲避过爱神射出去的神箭?但这一次,爱神在湿婆大神的神力面前却遭到了灾难。湿婆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情欲,向周围环视了一下,发现爱神正瞄准他,挽弓欲射,于是他愤怒地从智慧之眼(位于额头上的第三只眼睛)中喷射出火焰,瞬息之间,爱神便被湿婆的智慧之眼烧成了灰烬。后来,只是在妻子拉蒂(意谓〃享乐〃)的恳求下,爱神才得以复活,但湿婆复活的只是爱神的精神,并没有将他的身体复活,所以从此以后,爱神便成了无形体之神。经历了此番磨难之后,雪山神女婆尔娃蒂改变了主意,不再以女性之美来吸引湿婆了,她在雪山之巅的另一个山头学着湿婆的样子开始了苦行,最后终于感动了湿婆大神。
第26节:神灵诸相(2)


  在印度宗教和神话中,爱神只是一个不怎么惹眼的小神,但在梵语文学中则倍受青睐,在民间他更是深受普罗大众喜爱的神灵。

  印度古代最大众化的节日是庆祝爱神的节日即春节。在春节里,人们跳舞、唱歌、举办各种音乐和艺术活动,尽情游戏打闹,节日的欢闹气氛使人们都不再顾及上下等级之间的差异,在大街小巷互相涂抹红砂粉,泼洒红粉水,随意打骂嬉闹,因此,春节也可以说是印度古代的狂欢节。说不清从什么时代,原本属于爱神的春节逐步演变成了印度现在的霍利节,其庆祝爱神的原始意义已经被淡忘了,人们沉醉其中的只是狂欢,互相涂抹红粉、泼洒红水。红色,其原初的意义可能是生育的象征,但即使在最初的阶段,它的这种意义便已经被狂欢所取代了。在当代印度,霍利节是印度最重要的节日,人们已经忘记了这个节日是从爱神节中演化而来,不过,名称虽然变了,但其内容和实质却一如既往:广泛而盛大的狂欢,有点类似于我们的春节,只是其狂欢色彩更为浓烈,人们在言语和行为上也显得无拘无束、且有点放纵。 

  《欲经》中提到的与爱神相关的节日还有妖精节,这也是一个尽情欢乐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在夜晚进行,因为在这个节日中,人们到处都会碰到〃妖精〃,所以要时时打着灯笼。与暗夜里进行的妖精节相对,八月十五时要举行满月节,这也是一个与爱神相关的狂欢节日。

  《大众的节日》,约公元17世纪,

  拉吉斯坦细密画中刻画的欢庆霍利日的男男女女们。

  2,偷情的天神因陀罗

  在吠陀时代,因陀罗是至高无上的天帝,但到了史诗和往世书时代,他却逐步演变成了〃通奸〃的别名。天神因陀罗与美女阿诃厘耶的故事是印度神话中最著名的人神相爱的故事之一:天帝因陀罗化作阿诃厘耶的丈夫,与阿诃厘耶做爱。

  早在吠陀祭祀中,就出现了这样的召唤天神因陀罗的颂词:〃阿诃厘耶的恋人……自称乔达摩的人。〃 这种颂词是固定不变且经常重复的,这说明阿诃厘耶和因陀罗的故事早在印度远古时代就已流传开来。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说,天神因陀罗之所以会在战斗中被魔王罗波那俘虏,正是他以前所犯罪过的必然报应。创造世界万物的生主大梵天如此讲述了这个故事:

  众神之王,从前我创造了众生,众生的相貌和特点都完全一样,为了区别于众生,我专门创造了集众美于一身的阿诃厘耶,一个光彩照人的女子,并把她送给了仙人乔达摩,众神之王因陀罗迷恋阿诃厘耶的美貌,便趁乔达摩离家外出的时候,化装成仙人的样子去勾引阿诃厘耶,阿诃厘耶认出了因陀罗,但出于对神王的好奇与渴望,便与他颠鸾倒凤,真个销魂了一番。结果被乔达摩仙人发现,因陀罗和阿诃厘耶双双受到仙人的诅咒。从此,世上的美貌便不再为阿诃厘耶一人所有。

  《阿诃厘耶的解救》,描绘罗摩将阿诃厘耶从乔达摩的咒语中解救出来的情景。

  笈多王朝时代的雕塑,约公元5世纪,现在印度德里国家博物馆。

  在蚁垤的《罗摩衍那》中,阿诃利耶是一个淫荡的、道德败坏的女人,而在《甘班罗摩衍那》即由印度泰米尔语大诗人甘班(公元12世纪)创作的《罗摩衍那》中,阿诃利耶却被描写成一位无辜的、品行端正的女人,只是在无意之中失身于因陀罗。
第27节:神灵诸相(3)


  天神因陀罗与阿诃利耶的故事在印度有各种变本和各种说法,其中的关键在于阿诃利耶是否愿意与因陀罗通奸,由此延伸到另一个问题是阿诃利耶是否意识到因陀罗的伪装,也就是说她是在知情还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下了通奸的罪行,有的故事歌颂了阿诃利耶或是对她寄予了同情,有的则对她进行了谴责。

  《故事海》中对这个故事是如此描写的:

  从前,有位大仙人,名叫乔答摩,通晓过去、现在和未来。他的妻子名叫阿诃利耶,美貌胜过天女。有一天,因陀罗迷上了她的美貌,悄悄向她求欢,因为统治者常常依仗权势,头脑发昏,恣意妄为。而愚蠢淫荡的阿诃利耶表示同意。乔答摩仙人凭借神力,得知此事,便来到那里。因陀罗出于恐惧,立刻幻化为一只猫。乔答摩问阿诃利耶:〃谁在这里?〃她用方言,按实际情况回答道:〃这里有只猫。〃仙人笑着说:〃果然是你的情人。〃(方言中的〃猫〃与梵语中〃我的情人〃发音相同。)于是,仙人诅咒她。鉴于她说的也是实话,所以,这个诅咒是有期限的:〃品行不端的女人啊!你将长时间变成石头,直到看见在林中游荡的罗摩。〃乔答摩同时也诅咒因陀罗:〃你的身上会有一千个脑袋。在你看到工巧神创造的天女提罗多摩后,这一千个脑袋会变成一千只眼睛。〃诅咒完毕,仙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前去修炼苦行。阿诃利耶变成坚硬的石头,因陀罗的身上长满脑袋。道德败坏不正是耻辱的原因吗?

  印度文学中对阿诃利耶故事的改编的热情似乎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这反映出这个故事本身还是挺耐人寻味的。在印度泰卢固语文学中,阿诃利耶与因陀罗的通奸别开生面地变成了浪漫的爱情故事:

  因为天女们各有瑕疵,造物主大梵天便创造出阿诃厘耶作为完美无缺的女性之美的典范。万神之王因陀罗在阿诃厘耶一被创造出来就深深地爱上了她,但大梵天却将她许配给干瘪的老仙人乔达摩作了妻子。她经常思念因陀罗,尤其喜欢听人们在祭祀中咏唱的对他的颂歌,她也时常真诚地为因陀罗献上自己的贡品。日夜思念因陀罗的阿诃厘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充满万般风情的性爱能手以博得因陀罗的垂青。

  因陀罗也思念阿诃厘耶,不久他便来到乔达摩的净修林中来看望阿诃厘耶,他趁她的丈夫不在家时与她调情说爱,如此,他不断地往返于天国和净修林之间,对阿诃厘耶的激情使他觉得妻子因陀罗尼索然无味。

  一天晚上,乔达摩看书看累了,躺在树下,阿诃厘耶亲切地为他按摸着脚,但他却将阿诃厘耶推开了,沉浸于自己的苦修之中,阿诃厘耶伤心地走开了,心想,要是因陀罗的话,他一定会理解我的内心感情的。因陀罗知道这些后也很伤心,他迫不及待地想与阿诃厘耶幽会,这样,他便将自己变成了一只公鸡,天不亮就在乔达摩的净修林里高声啼叫。听到公鸡的叫声,乔达摩醒了,起床之后,他按照印度人的习惯,到恒河去进行沐浴。

  因陀罗很快便由公鸡变成了乔达摩的样子,然后出现在阿诃厘耶面前,想与她做爱。阿诃厘耶心中产生狐疑:〃此人一定是乔装打扮的因陀罗来占有我了,他不是我的丈夫。〃因陀罗看到阿诃厘耶在犹豫,便对她说:〃只有傻瓜才会放弃享受快乐,青春一去不复还,对于追求爱情的人来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做爱都没有罪过。〃阿诃厘耶知道眼前的人就是她日夜思念的因陀罗,是来拥抱她的,她激动地想看到他的真身而不是他装扮成的乔达摩,于是就说:〃我那仙人从来未曾对我显示过这般爱情,你不是我的丈夫,我不知道你是谁,你若是强迫我、不让我看到你的真身,我便无法忍受。〃因陀罗现出了他的真身,恳求着她。阿诃厘耶深受感动,把他拥抱在自己的怀里。他们热烈地做爱。

第28节:神灵诸相(4)


  因陀罗和阿诃厘耶沉醉在美好的感觉之中忘记了一切,不知道乔达摩已经回来了。乔达摩发现了一切,他在极度的愤怒中,诅咒了因陀罗,也诅咒他的妻子阿诃厘耶将变成了一块没有感情的石头。

  阿诃厘耶因乔达摩的诅咒而变成了一块石头。很多年之后,当罗摩大神的脚踩上这块石头之后,这块石头才又恢复成为阿诃厘耶。往事如烟,乔达摩与阿诃厘耶和解了,经过了一番磨难,两人相亲相爱,沉浸在生活的无限快乐之中。

  《欲经》在谈论人的偷情心理和行为时,就引用了因陀罗与阿诃厘耶的故事说,天神尚且渴望偷情,何况凡人?看来,是天神因陀罗为人间偷情男女做了榜样,开了个好头。

  3,少女们的恋人阿耆尼

  阿耆尼的字面意思就是〃火〃,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梨俱吠陀》以颂神的笔调来赞美火,所以阿耆尼便成了火神。火神在古印度人的心目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梨俱吠陀》中共有200多首诗是献给火神阿耆尼的。从这些诗作来看,大致上说,火神阿耆尼有三种身份:作为闪耀着的太阳的光,他生在天空;作为闪电,他生于雨中;而在地上,他是因人们摩擦两块木板而产生的,因而有诗吟道:〃阿耆尼是世上少见的儿子。他生吞了自己的两个母亲。〃这里的两个母亲显然是指木板。又有诗吟道:〃十个不知疲倦的少女引来了阿耆尼这个孩童。〃这里〃十个少女〃指人的十根手指。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