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心仪-书梦重温丛书 >

第11章

心仪-书梦重温丛书-第11章

小说: 心仪-书梦重温丛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巨变的记述。可是这记述的间隙又被一些难以改变的男欢女爱所充填。记录
不厌其烦,玩赏饶有兴致,在不断重复的一个个场景中,滋生出无限意味。
无边的欢爱,无数的短诗:它或出自白居易,或出自日本和歌。书中仅引用
的白居易诗大约就有一百多处。第一帖中即引用《长恨歌》,使人马上捕捉
到那种悲凄哀婉的基调。

只有一个女子的记录才会如此细腻多情,娓娓道来。在人生的寒夜,这
该是最好的读物。它的平缓丰富、斑驳陆离、宫廷生活,都使之产生出奇妙
的吸引力、难以摆脱的磁性。书写者的初衷也许非常简单;她想必没有现代
人的企图,声名利禄何等遥远。她起码没想将这一叠文字凝成一方敲门的砖
块。


写作仅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她的生活,她灵魂的安慰。

一部无为而有为之书就这样完成了,以至成为一种不朽。在文字的、精
神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无为”之书都闪射着夺人的光芒。它们是那样不
可取代。一个纯粹的人,守住了一种品格的人,才会留下这样的文字。动机
与结果就发生着这样微妙的连结。

这会深深启迪我们:任何一个诗人,后人仍然还是没法离开他的品格和
资质去谈论他的吟哦。我们或许可以嘲笑“为自己而吟哦”这个提法,可是
那些淳美的诗人难道不是在“为自己”吗?他发出了声音,这只是他灵魂的
回响。这是他生命之舞的伴奏,他将在这伴奏中走完自己的全部旅程。他可
以咏唱大千世界,可以指点万物,但这一切都将淹没于他的灵魂之水中。

世界上只要存在着无为而有为之书,那么就必定存在着有为而无为之
书。博大的目的,攻讦的强烈和喉舌的锋利,也同样可以锻造出刚劲有力之
歌。但这也必须是一个纯粹的诗人所为。苟且和投机者即便依仗才华,也未
必能写下有为之书——想象会被强烈的主观愿望给压迫,天才的火花被窒
息,自然之声由于用力屏气而失声走调、嘶哑变质。。

多么不可思议的长篇巨著,伟大历史和风俗的画卷。人情世故、自然景
物,何等真实生动。宫廷中的行幸、游猎、饮宴、画展、诗会、午乐、讲经、
礼佛以及花花色色的庆典,都讲述得惟妙惟肖,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慨。我们
仿佛看到了百花盛开的春季、满目凄凉的秋天、凛冽的北风、风雪狂作的冬
日、繁花树木、高山大川、鸟禽虫鱼,黄昏、正午、清晨,一切都在眼前闪
回、跃动。一个作者要有多么强烈的人生趣味,怎样丰富的情怀,才会有如
此动人的记录和如此迷人的吟唱。我们相信,作为一个纤纤女子,紫式部即
便在艺术形式本身大概也无意惊动世人,无意争夺名头,无意开创什么、标
志什么。她在这些方面也同样是“无为”的。可也就是这种“无为”,却留
下了一部结构严谨、情节曲折的大书。

全书共分三大部,五十四帖,百余万字。故事情节从开头到结尾共经历
了四代天皇、七十余年。它规模庞大、场面隆重,堪称皇皇巨著。在结构上,
各帖的相对独立性与全书的统一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全篇是散文与韵文的结
合、长篇与短篇的结合。每一帖看去都是独立的短篇,但又绝不是一部短篇
的汇集。从全书的角度看,它们和谐统一,属于一个艺术整体。整个篇章那
么通俗优美、绵密细致、含蓄光润,像一块泛着润泽的紫玉,令人爱不释手。

它在日本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页。也许在整个11 世纪初的
世界文学之林,很难有哪一部书可以与之匹敌。它产生的影响是如此深远,
缠绵的柔情和浓郁的抒情气息,几乎影响了后世所有的日本文学。

它是东方一块瑰宝。


无望的爱

也许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它来自无望的爱。

那是一种坚持、遥视、自我注视。。为了这种情感,他将把自己的内心
世界修葺得无比完善。他在日夜不停地滋生一种温柔,那涓涓细流不停地流
淌、浇灌、滋润——为了那个想念、那个不能到达却每时每刻都在抚摸着的
心愿。那是一道永远不能抵达之岸。这一世俗尺度所无法测量的距离囊括了
一切的美好和诗意。这种距离感不是一个凡夫俗子随便即可拥有的。也许一
个人就在这种无望之中,催生和焕发出人性当中最有希望的部分。这种爱并
非抽象,它那么具体。可是具体当中又融化了那么多美好的综合。

她的一举一动都留在了他的视野里、他的心窗内。他们之间不通讯息,
没有联系;可是她的所有行踪都牵动他的视线。一种独特而和谐的完美旋律,
在他的灵魂深处奏起。

为了她,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激。这感激那么深长、久远,回味不尽。
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试图从很早以前寻找这依恋的根须。那数不清的童年
记忆、童话般的环境,都帮助他诠释眼前这不可思议的奇迹。她的身影、甚
至是若有若无的呼吸之声,都让他隐隐地感到和看到。

就为了接近和实现,以至于忘掉这美好的心愿,不停地劳作;他可以奋
不顾身。他所有的自语都弥散着无法言喻的美。他歌咏生命的活力、它的来
路与归宿、它的难言的隐秘、它的青春的光彩。

人类有时也寄希望于“无望之爱”——这微妙不可言喻的情愫。这是人
生中的一次远航,一次面向遥远之地的奇特航行。这航行也因为那奇特的目
的而变得生气勃勃、情绪饱满、有声有色。这种爱怜由无声之声加以表述,
混合着纯粹的稚想、淡淡的哀愁,和一丝过来人的恳切与淳朴。人们挨近着
那种美好的感觉,内心里的交谈和倾诉日夜不息,诗意升华游动,空中的五
彩云霞负载了浮升的灵魂——他企图在这更为开阔的俯视中看到她繁忙、勇
捷、无畏而美丽的身影。

那高高挽起的发髻啊,那多情而刚毅的目光啊,那传奇般的行踪啊。

诗人叶芝一直热恋着爱尔兰那个英勇的女人毛特·岗,直到脸上刻满了
皱纹,仍在为爱而吟唱。这是一场漫长的、锲而不舍的内心的追赶。他把自
己的声音送达她的耳廓,她用奇特的方式回应了他。他那几句令人潸然泪下
的吟咏使世人永志不忘。“为这无望的爱饶恕我吧。/我虽已年满四十八岁,
/却无儿无女,两手空空,仅有书一本。。”

谁来饶恕?诗人从来都不是一个被饶恕者被怜悯者。后人只会从这吟唱
里听到至为淳美的灵魂之声。这是人类所能滋生的最为美好的情感。这种完
美的、自我修葺的心愿可以击败一切丑恶,可以抵御一切毁谤、坎坷和艰辛。
这种不朽的情感才可以使人类永生。渺小的生物热衷于贪婪的攫取,在如愿
以偿的咀嚼中获得苟活的满足,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经历那种陡峭的情感经
历,没有那样的韧性、情怀和魄力。任何贪婪只是一场失败,一场永远不可
再生的腐朽之物。

他们的身影都消逝了,可是他们的行踪长镌在了大地上。

大地——多少人,多少咏唱,多少记录,让人眼花缭乱,却远没有他们
的魅力。

我们不可能知道更多的关于他们的故事了,只凝视这几行关于爱的、无


望的吟唱。一颗灵魂散发出独特的芬芳,它不同于茉莉、幽兰和丁香的浓烈。
这芬芳的气息让人深深地沉浸和颤栗,最终也难以飘逝。看着他沉重的面容,
还有那双直到最后也不会浑浊的眼睛——它在注视后来者、未曾谋面者,传
达着自己的深爱,送来上一个世纪的关怀。

我们应该握住他温热的手掌,让它牵引我们,让我们感知它的柔软。是
这双柔软的、独一无二的手,抚摸过那个世纪的炽热和忧愁。

我们至今仍在倾听。他的声音在大洋两岸响起,送来一片新的光明。在
闹市和荒凉之境,特别是在那条河旁,当豌豆花儿如期开放,我们又有机会
在花椒树下展放那一本薄薄诗集的时候,立刻又感受了那对目光的抚摸。真
正的爱是无边的。

曾经有一位北中国学生在信中直言袒露:她久久凝视着诗人的像片,在
那开阔的额头印上了自己的亲吻——辽阔的土地上有这样的女孩!爱是一种
能力。请不要伤害这种情感,不要惊扰它。

这也是一种无望的爱。

它显得纯粹,有着坚实的、晶莹的质地。我们差不多能够想象那种情形,
那种无始无终的循环往复的情感。它傲然地飞翔、游动、寻找。它们将在人
的未知之地,在神奇的角落里悄悄会合。

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伸出的那双温暖的手掌,正抚摸大洋彼岸20 世纪里
一个稚嫩的孩子。他们都因为一场无望的爱而泪水涟涟、双唇颤抖。他们都
没有出声,都使用目光和手掌。他们在承受和接受。

多么美好,生命的奥秘,生命的力量。它的全部都被这一则两不相干的
故事给悄悄包容了。它可以是叶芝,是毛特·岗,是东北阔土上那个美丽女
孩,也可以是其他,是星斗和兰花,是彩云。。


后记

将这本小书名之为“心仪”是大致准确的。读者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
对所谈到的艺术家虽然并非一概“心仪已久”,但也大多心向往之。

我在《域外作家小记》的引言中说过,做为一个写作者,我们这一代人
至少在阅读方面是非常有福的,今天可以饱览如此之多的名篇佳作,得以窥
见长达几个世纪中的伟大艺术家的姿容。的确,这是时代给予人的特殊恩惠。
但我想,如果不仅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去对待这一机遇,那么其幸福感可能
更大也更为强烈。

人生失去阅读伟大艺术、理解伟大人物的机缘是十分可惜的。人生失去
了这种能力就更可悲。显然,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将获得巨大的、特异的幸福。
我们总是为了使自己能够始终拥有、并不断获得和保持这一能力而努力不
息。

我在引言中还谈到写出自己这些阅读悟想所具有的危险性。其“危险”
当然远非世俗意义上的,而是指面对一些微妙难言的情愫、面对一些特异心
灵的时刻,这种“感悟”的轻率、失真,这种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偏狭和尴尬,
等等。

法国诗人里尔克在当年曾被另一个比他更年轻的诗人、同时也是他的一
个忠诚读者誉为“旷百世而一遇”的非凡人物:“一个伟大的人、旷百世而
一遇的人说话的地方,小人物必须沉默。”

本书中为数不少的艺术家,也正可以称为“旷百世而一遇”的人物。这
是显而易见的。在他们“说话的地方”,我们当然最好还是“沉默”。

是的,沉默;不过有时我觉得仅仅是“沉默”还不够,还需要进而表达
出心头的一点什么——这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心灵,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够安
宁。只是后来,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表达又变为朋友间兴奋与欣
悦的交流。

我有时真无法表述自己对艺术和艺术家那种特异的、深长的挚爱。我只
能一遍遍地抚摸他们的著作;在午夜,在一个人的时刻,我特别满足于倾听
这抚摸的声音。这本书的名字如改为“抚摸”,也是同样地贴切啊。

当然,书中所写到的作家也不全是我“最喜欢”的。但他们却无一例外
地曾使我产生过深切的感触。有许多时候,我还想写出更多这一类文字,只
是觉得自己尚无时间和能力。我于是想在将来,在某一天,我一定会全部写
出沉浸其中时的那些难以言喻的感受。那些诗人的名单可以开列很长很长,
他们早就应该归在“心仪”的行列之中。于是在这篇后记结束时,我即把涌
入脑际的诗人的名字附录于后。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独自构成了旷远博大、绚丽迷人的世界。我长久
地感念着他们。

他们是——

〔西班牙〕塞万提斯

〔英国〕吉卜林

〔美国〕梅尔维尔

〔墨西哥〕胡安·鲁尔福

〔俄罗斯〕玛·茨维塔耶娃

〔俄罗斯〕阿赫马托娃


〔美国〕霍桑
〔美国〕雷蒙·卡弗
〔黎巴嫩〕纪伯伦
〔美国〕亨利·詹姆斯
〔法国〕福楼拜
〔法国〕波德莱尔
〔法国〕马拉美
〔法国〕莫泊桑
〔法国〕梅里美
〔英国〕康拉德
〔英国〕爱·摩·福斯特
〔法国〕卢梭
〔阿根廷〕胡·科塔萨尔
〔德国〕格拉斯
〔法国〕马丁·杜加尔
〔美国〕庞德
〔英国〕戈尔丁
〔俄罗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美国〕海勒
〔美国〕塞林格
〔英国〕格雷厄姆·格林
〔美国〕梅勒
〔德国〕海因里希·伯尔
〔英国〕奥尔德斯·赫胥黎
〔法国〕保尔·瓦雷里
〔新西兰〕曼斯菲尔德
〔英国〕伊迪丝·西特韦尔
〔英国〕奥登
〔法国〕安德烈·马尔罗
〔英国〕乔治·奥威尔
〔法国〕莫里亚克
〔美国〕辛格
〔法国〕加缪
〔英国〕拜伦
〔英国〕彭斯
〔法国〕左拉
〔英国〕司各特
〔美国〕惠特曼
〔英国〕奥斯丁
〔美国〕欧文·斯通
〔英国〕莎士比亚
〔英国〕狄更斯
〔意大利〕但丁
〔俄罗斯〕肖洛霍夫
〔德国〕亨利希·曼


〔俄罗斯〕蒲宁
〔墨西哥〕帕斯
〔乌克兰〕谢甫琴科
〔爱尔兰〕萨缪尔·贝克特
〔瑞典〕斯特林堡
〔英国〕金斯利·艾米斯
〔法国〕纪德
〔法国〕玛格丽特·杜拉
〔墨西哥〕富恩特斯
〔丹麦〕克尔恺郭尔
〔古巴〕卡彭铁尔
〔英国〕斯威夫特
〔法国〕罗伯—格里耶
〔法国〕尤内斯库
〔英国〕济慈
〔法国〕斯汤达
〔波兰〕显克微支
〔西班牙〕希梅内斯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