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心仪-书梦重温丛书 >

第5章

心仪-书梦重温丛书-第5章

小说: 心仪-书梦重温丛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平民,但大众读者却非常喜欢它们。


{ewc MVIMAGE;MVIMAGE; !99700150_0086_1。bmp}


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诗人。父亲是退役军官。14 岁开始写诗,
19 岁已写出了大部分代表诗作,如《一八三一年六月十一日》等。普希金决
斗而死后,他写了《诗人之死》,因此被流放。他的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当
代英雄》、长诗《童僧》、《恶魔》。1841 年7 月27 日在决斗中被害。他
被公认为普希金的继承者,对俄国文学有重大影响。

莱蒙托夫

他的诗和小说都达到了一个高峰,虽然写作生涯比较短暂。他与普希金、
拜伦、裴多菲、叶赛宁和雪莱有些相似,即同样具有超人的才情又同样地不
幸。他逝去得太早了。他留下的光彩四射的篇章永远照耀着世人,将有一代
又一代人享用它的甘美。

我反复咀嚼他的作品。像《当代英雄》中那个盲童和走私女人的故事,
谁读了都会留在心中一辈子。

像他一类奇怪的生命常引人作各种想象:他是怎么吸取各种知识以形成
自己的技巧?生活究竟用什么方式恩惠了他?还有,在任何一个时代里,难
道都隐隐藏下了类似的非凡人物吗?为什么他的杰出诗章可以永葆青翠欲滴
的新鲜感?


{ewc MVIMAGE;MVIMAGE; !99700150_0088_1。bmp}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父亲是乡村律师和店主。吐温
曾做过排字工人、舵手。以写幽默作品著称。代表作为《汤姆·索亚历险记》
和《哈克贝利·索恩历险记》,后者被誉为“美国文学的起源”。

马克·吐温

海明威把他誉为“美国文学之父”,这不仅说明美国的历史短暂,还标
明了他的伟大的难以超越的地位。在阅读中我们一再地感到他那些著作流露
着一种特别的芬芳。它们的美是更自然也是更永久的。

民间文学给一位作家的滋养起到了某种至为关键的作用。并非随便一个
作家就能得到这种滋养——哪怕他来自民间。有的作家有一种奇怪的排斥
力,使其难以吸收他很容易接触的一些民间营养。

马克·吐温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倚仗了民间文学的力量。这种不可战胜的
力量使一个作家永不褪色,同时又构成了众多作家的源头。他讲的关于密西
西比的故事,哈克·贝利芬的故事,并没有什么现代作家感兴趣的色彩,可
是由于葆有一种原生的美,也就没有任何人能够小视。

他的书即便流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也不会因为陌生而拒绝它。一片土
地与另一片土地沟通起来是非常方便的。而仅仅依靠书本推导复制的东西,
有时干燥晦涩得丝毫不可亲近。


西蒙

这位法国新小说派的代表性作家,对于正在热衷于试验的中国作家当然
是重要的。我承认阅读他非常吃力,但仍能够捕捉到他的弦内弦外之音。如
果我没有误解的话,他当具有很高的技巧和修养,而且是一个耐得住性子的
人。他有极大的勇气。

另一位作家,也是新小说派的重要人物——萨洛特——从形式上看就好
读得多。西蒙的形式太重要了,他是艺术把艺术家逼到绝路之后,奋力挣扎
的一位好汉。我们未来的文学史家也许将用充满同情和怜悯的眼光看着他。

他因为自己的求索而损失的东西很多,有些损失又是致命的,他有时不
得不损失掉内容。

{ewc MVIMAGE;MVIMAGE; !99700150_0091_1。bmp}


西蒙(1913~),法国作家。曾从名师学画。二战参加骑兵团作战,被
俘后逃脱。战后他回故乡,一边经营葡萄种植园,一边从事写作。作品多以
战争为题材,写作中受福克纳、加缪影响很深。代表作为《佛兰德公路》。


波特

她写得很少,可是从事文学的时间又很长。她一生只写了一部长篇、二
十个短篇和不足十部中篇。可是她写下的每一部每一篇都不容忽视。她忠于
自己的艺术,非常看重自己的感悟。我们总是为她的严谨,为她对艺术深深
的投入和巨大的、非凡的艺术成就而充满敬意。

从过去到现在,我们觉得像她一样让人敬重的艺术家并不是特别多。她
专注于每一篇每一部,尽力把它写得完美,写得合乎自己苛刻的要求。为此
她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灰色马,灰色的骑手》、《老人》、《绳》等
小说,都让人对其超绝的技巧感到钦佩。

她是海明威那个时代里又一位不朽的小说家,这个时期给人留下了最深
刻印象的还有福克纳等。

{ewc MVIMAGE;MVIMAGE; !99700150_0093_1。bmp}


波特(1890~1980),美国女作家。16 岁从修女学校出走,当过记者、
演员、歌手、编辑、教员,后专门从事写作。30 岁始发表作品。以中短篇小
说著称,唯一的长篇小说是《愚人船》,创作跨度20 多年。


川端康成

他是我们东方的一位旁若无人的探索者,十分懂得用什么办法去征服西
方人。他的《古都》、《雪国》、《千只鹤》及《伊豆的舞女》一批作品,
都引人入迷。它们像岛国上的真丝织品,细细的,人们唯恐用力接触时会损
伤了它。他强烈地显示着维护着自己很得意的那一切,缓慢地咀嚼享用,并
不怕别人议论。他知道生命的奥秘——自己的和别人的。

比起那些强悍的男人,他显得有点手无缚鸡之力。可是由于他敏感而细
腻地猜悟着、把玩着,直逼人性的深处,尽情地在日本文化的海洋中遨游,
所以没人觉得他是一个弱者。他另有一种强大,这就是他借助的文化的力量、
他瘦小的身躯中包含的自信力。

不过他毕竟只局限在那样的一种境界中,先是清美——正是这种清美使
他不朽——接上就有点腻了。

{ewc MVIMAGE;MVIMAGE; !99700150_0095_1。bmp}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作家。自幼失去父母。22 岁发表小说即
引起文坛重视。以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成名。在艺术上,他受现代派影
响,在思想上,又深受佛教禅宗和虚无主义影响。代表作为《雪国》、《千
只鹤》、《古都》。 1968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 年自杀。


伍尔夫

她有点像离自己很近的女作家曼斯菲尔德,诞生在一个折磨人的时代
里,心比天高。她目睹了经济萧条、战乱,特别是被现实主义大师们搞到了
尽头的艺术。

只有她那么争强好胜、同时又有一副奇特的头脑的人才会搞出那样一批
实验品。它们是《达罗卫夫人》和《到灯塔去》等小说。这是给力求上进的
艺术学徒和有闲的成功者看的,并不奢望送给整个社会。但它们却成了那个
世纪艺术家交出的一份值得珍惜的礼物。

她探索着这个世界,同时也入迷地探索着自己头脑中的秘密。这种交织
一起的艰难而寂寞的工作耗损了她的神经。她不断地追寻一种绝对的真实和
完美,并且在一条至为偏僻的小路上开拓。她把自己的全部都祭了艺术。

{ewc MVIMAGE;MVIMAGE; !99700150_0097_1。bmp}


伍尔夫(1882~1941),英国女作家。生于文学世家。早年写书评,与
许多作家如亨利·詹姆斯、艾略特交往密切。她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创作,擅
用意识流手法,代表作为《到灯塔去》、《海浪》、《达罗卫夫人》等。1941
年3 月28 日自杀。


{ewc MVIMAGE;MVIMAGE; !99700150_0098_1。bmp}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作家。父亲是破产农民。从幼年起就
卖报、卸货,14 岁进工厂当童工,15 岁干非法捕捞买卖,后当水手,还曾冒
险淘金。他完全靠自学写作,获得世界声誉。代表作为《荒野的呼唤》、《马
丁·伊登》、《热爱生命》等。1916 年11 月22 日自杀。

杰克·伦敦

除了一段短暂而又巨大的成功之外,他一直都在挣扎,从未屈服。贫困
使他成为一个独特的人,他懂得一个生存在下层的人要用什么去获得自尊,
要付出怎样的力气。也许从来没有一个作家能把人的拚搏写得那么生动逼
真。他的作品是关于弱者的说明和强者的炫示,是傲立于世的宣言。

他最杰出的作品是一些短篇,再加上《荒野的呼唤》。《雪虎》在前一
个写狗的中篇的高度上稍稍跌落了一下,多少失去了一点神秘莫测的力量。

他特别令人敬佩之处还在于,所有作品——无论是成名前或成名后——
都看不出作者曾为自己的出身而羞愧。他坚定地代表着自己的出身,有着从
不打算遮掩的自豪与傲慢、仇视与抵触。这些特质,既不是出身于中产阶级
的海明威和福克纳所具备的,也不是那些以贫困为耻辱的另一些倒霉汉敢表
达的。


{ewc MVIMAGE;MVIMAGE; !99700150_0100_1。bmp}


欧·亨利(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父亲是医生。亨利曾做过
多种工作,后涉嫌被捕,在狱中开始写作,出狱后专职写作。共创作短篇300
多篇,轰动一时,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被公认为短篇
名手。

欧·亨利

他对不少短篇小说作家产生了长久的影响,也的确写出了为数不少的好
作品,当然是短篇。他有匠人的耐性,同时又具有诗人的情怀。他的作品是
技巧十足的,却又因为自己真切的激动而避免了另一种浮浅。他与大多数技
巧型的作家不同,他能深深地感动。

无论如何,他只是一个机智的、非常聪慧的大文人。


{ewc MVIMAGE;MVIMAGE; !99700150_0102_1。bmp}


汉姆生(1859~1952),挪威作家。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5 岁起独立谋
生。曾两度流落美国。他提倡心理文学,代表作为《牧羊神》、《大地的成
长》等。1920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因拥护纳粹1945 年被捕,后因病获释。

汉姆生

他像哈代一样执着一样厚重,凭着对那片土地的感激打动了一代又一代
的读者;他的魅力同样不会随着风气的变换而失掉。《大地的成长》是按照
古老秩序排列构筑的,也是展示一种古老的情感。人们会在一些最基本的发
现上长久地驻留,从中找到一些未曾变更过的感念。这就是永恒的诗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作品像他着力描叙的土地一样,不断有新的东西
滋长出来。他确立的一切:情感、故事、人物,比其他那些机智灵巧的作家
要持久得多。

任何时候,那些擅长于讲叙老故事和“平淡”故事的人,都往往蕴藏着
强大的力量。


{ewc MVIMAGE;MVIMAGE; !99700150_0104_1。bmp}


艾略特(1888~1965),英国诗人、批评家。出生于美国,先祖是英国
人,祖父创办华盛顿大学,后任校长。母亲是诗人。1914 年起定居英国。代
表作为《荒原》,是他的成名作,被誉为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还有《四个
四重奏》,被认为是他创作的顶峰。1948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艾略特

他在众多的诗人中总是独占一份光荣。他的超人的气魄、瑰丽斑驳的想
象、芜杂而和谐的意绪,都让一代代人视为神奇并诠释不尽。他像一个独行
大侠一样,风卷残云般地从大地上掠过,让后来人望而生畏。

重复他是非常危险的,也是不可能的。他写出了大气磅礴的《荒原》,
又写出了《四个四重奏》。他的劳作和实现的结果向我们昭示了一个人到底
能够作些什么,并让我们更加忠于理想。


{ewc MVIMAGE;MVIMAGE; !99700150_0106_1。bmp}


怀特(1912~),澳大利亚小说家、剧作家。生于英国,二战中曾就职
于情报部门。1948 年回澳大利亚定居。其成名作是小说《人类之树》,代表
作为《风暴眼》。197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怀特

他是澳洲的多产作家。他之前我们极少注意那块土地上的诗人。他那些
大部头的书里,故事应有尽有,而且写得极为放肆。比如《风暴眼》等书,
作者并不顾虑什么,甚至也不担心篇幅太长。结果它们真的有了这些倾向。

怀特很倔强,越是后来越显示了这样的性格。那些好的艺术家,在经历
了一切之后,剩下的最后一件珍宝就是倔强。而那些没出息的所谓艺术家,
只能越来越乖巧、越来越懂事。


{ewc MVIMAGE;MVIMAGE; !99700150_0108_1。bmp}


索因卡(1934~),尼日利亚剧作家、诗人、小说家。在英国攻读文学,
毕业后在伦敦皇家剧院从事戏剧工作,1960 年回国。他把西方戏剧艺术与非
洲传统音乐、舞蹈等结合在一起。后期作品表现手法荒诞。代表作为剧本《路》
和长篇小说《痴心与浊水》。

索因卡

使我难忘的是他的剧本《森林舞蹈》。他的戏剧比他的小说《痴心与浊
水》等更好。它以令人惊奇的丰富多彩、深深植根于民族沃土的非凡气质征
服了我们。我因此感到,艺术家要倾听土地的声音必须屏息静气——当然对
于读者也是这样。

许多单薄的作品主要就是没有传递出土地的声音。土地没有卑贱的,而
感受土地的心灵却有卑劣和高贵之分。索因卡在那个戏剧中充分表达了他对
一片陆地的敬重、和面对生母般的情感。

他的作品如此频繁地出现鬼魂之类而不使人厌烦。这很奇怪。鬼魂的参
与其实是一种假设和言喻,这在古今中外的作品中、特别是在拉美作家手中
反复磨擦过,已经提不起人的胃口。索因卡却成功地找到了一条鬼魂来往的
通道,所以它们出现得再多、再疯狂,都显得自然贴切。


{ewc MVIMAGE;MVIMAGE; !99700150_0108_1。bmp}


托马斯·曼(1875~1955),德国作家。父亲为巨商,母亲有葡萄牙血
统。26 岁发表《布登勃洛克一家》,一举成名,被视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
作。二战前因反对纳粹,被迫流亡国外,1938 年迁居美国。晚年移居瑞士。

其代表作还有《魔山》。 1929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ewcMVIMAGE;MVIMAGE; !99700150_0109_1。bmp} 

托马斯·曼

这是一个使很多天才黯然失色的伟大作家。他在令人难以想象的青年时
代就写出了皇皇巨著:《布登勃洛克一家》。后来这部书成了一些家族小说
的楷模,是那个时期传下来的真正的经典。比起它来,那些现代主义的经典
就显得太牵强、太寒酸了。它具有经典作品才有的庄重感和相应的规模、超
人一等的气质。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后来一连串的杰作。一个强大的生命有着怎样的创造
力、不倦的热情,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他甚至写出了《死于威尼斯》这样的作品,这进一步说明了他是一个超
越时代的作家。作品中特异的品质与思维、无比纯粹的艺术格调,都能引发
别人无穷的想象。

所有的现代主义作家几乎都有隔膜的痛苦、寂寞的孤单,以及由于历史
的短浅和某种缺乏根柢造成的担心,总之都有着程度不同的苦恼——如果能
够更多地听到上一个时代大师们的回声,那将会使他们感到特别的幸福。而
《死于威尼斯》一篇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期望。


米斯特拉尔

那些专注于某一种题材和主题的作家,极少获得她这样的地位和荣誉。
她差不多一生只歌颂爱、爱情。人人都触摸得到的那个大主题在她这儿变得
很实在又很新鲜。它甚至在一开始是非常具体的,这种具体性带来了单纯的
美,并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