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长寿通道 >

第27章

长寿通道-第27章

小说: 长寿通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大圣人相比?怎能比他们活的寿命更长呢?因而形成了一个心理暗示,就是这两个年
龄是平民百姓的年龄“坎儿”。因而自命菲薄的平民百姓觉得自己不能与大圣人相提并
论。到了这个年龄的“坎儿”,就担心自己迈不过去。这就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成为
一种世俗的“忌讳”。其实,这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下绊子而已。 

不过,这种由于盲目迷信而产生的禁忌心理,多年来也的确让人不假思索地接受它
的影响,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它的危害常常表现为消极的联想和由此而滋生的忧虑情绪。
有的老年人身体不好,一想到自己的年龄接近“七十三”或者“八十四”了,就会感到
精神紧张,产生一系列的忧虑和不安,引起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加剧,还会影响到人体自
身的免疫力逐渐降低,使得本来就有病的身体更为衰弱,甚至会真的过不了这个“坎儿”。
这并不说明“七十三”和“八十四”这两个年龄的危险性,而是足以证明这种禁忌的心
理暗示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 

其实,要解除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必须认清禁忌的虚假性。尽管许多禁忌流传很
广泛,但是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譬如,西方世界一直 把“13”和“星期五” 在同一
天视为最大的禁忌,最为不吉利的一天。可是2001年7月13日我国被世界奥林匹克组
织一致通过举办2008年奥运会,就是在这样“13”和“星期五”重合的一天。西方世
界认为是最禁忌的日子,却是我们的最盛大的节日。由此看来,禁忌带有地域性,而地
域性的本身就说明它是人们自我束缚的结果。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禁忌就应该是放之四
海而皆准的,在五大洲拥有“免签证”的绿色通道。难道事实是这样的吗? 

看来,对禁忌说句不客气的话,这是“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注意禁忌,实
际上是自寻烦恼。不信这个邪,就不会被它束缚住手脚。法国大文学家雨果在40岁时
患上严重的心脏病,人们认为这颗文学巨星就要陨落了。可是雨果不被心脏病的禁忌所
左右,坚持治疗和身体锻炼,终于得以康复,在他60岁时创作了文学巨著《悲惨世界》,80岁时还创作了戏剧《笃尔克玛》。原河北省省长李尔重在71岁离休时开始创作8卷
本达500万字的长篇小说《新战争与和平》。在创作的过程中他患了胰腺癌,做了手术
后继续写作,终于夙愿以偿。如果像雨果和李尔重这样的老人迷信人们禁忌的“七十三、
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能有这样的作为吗?人的健康和寿命总的来说是把握在自
己手里的,像禁忌之类的负面影响是人生前进的绊脚石,只有摒弃它,藐视它,丢弃这


个“包袱”,才能轻装上阵,在长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远…… 

朋友雅集贵如财 

据报载,美国密西根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对百余名老人的调查发现,有将近1/4的退
休老人,尽管他们的生活水准并不高,但由于每人都有十来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互吐衷
肠;使得他们都没有孤独感,觉得比退休前生活得更幸福。 

这则消息说明退休后的老年人广交朋友的必要性。一般的退休老人都是把自己封闭
在家里,很少与外界联系。这样做或许能够享受到儿女的亲情,但是,正如儿女不能代
替老伴一样,亲情也是不能替代友情的。因此有人说退休后朋友比财富还珍贵。 

的确,老年人广交朋友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首先是可以解除精神上的苦闷,尤其
是刚退休不久的老同志,正处于由工作环境到家居生活转轨的过程中,往往产生一种失
落感和孤独感。而这种不良情绪又不便于同儿女们诉说,淤积于怀,就会久蓄成疾。如
果此时有知心的老朋友能听你倾诉苦闷和困惑,帮助你解开封闭的心锁,就能使你愉快
地面对退休后的新生活。 

即使你适应了退休生活之后,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仍然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有
的也是不便于向儿女们讲的。如果你能向老朋友宣泄一下,就释放了心中的块垒,感到
轻松、愉快。俗话说:“有钱难买心头快。”心理负担解除了,自然心神愉悦,胸襟开阔,
能促进身心健康的。 

其次是可以扩大视野,增加生活的乐趣,减轻思想压力。退休老人的朋友聚会,一
般不负载功利性,不是为了某个目的去拜访朋友的。彼此见面往往是天南地北地神聊,
互通信息,随机议论。你知道得多就多说一些,我知道得少就洗耳恭听。朋友间对社会
上的一些看不惯的事,丑恶的事,大加挞伐;对自家的窝心事,朋友们也帮助品评议论。
既排解了胸中的郁闷,也开阔了眼界,听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消息,还在轻松愉快地神
聊中明白了许多事理。 

再次是可以互相启发,互相砥砺,促进上进。任何人在认识上都难免产生误区,老
人更这样。老人在交友的过程中,互通信息,彼此交流思想,就容易避免这种认识上的
误区,端正思想认识,防止狭隘的观念产生。同时还能启发认识,激发上进心。有个老
朋友好写作,但时常为反复誊写稿子而犯愁。在老友们聊天时听说某位朋友用电脑写作,
受到启发,也学着敲起了键盘。还有个老同志总想去自助旅游,但无缘结伴,始终未能
成行。在一次与朋友的小聚时,有的朋友也有这样的想法,彼此一拍即合,结伴游访了
大半个中国。 

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论经济收入多还是少,相比之下都不如身体健康和精神愉快重
要。而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精神愉快的举措,除了家庭和睦、饮食营养、健身锻炼之外,
恐怕就是朋友的友情了。有了朋友的友情,能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困惑和恶劣的心境;
能够开阔视野,排解不良情绪;还能够激发雄心,促进上进。诚然,这些宝贵的东西的


获得,是金钱难以买到的。怪不得美国密西根大学的调查结论宣称,“老年人的朋友比
财富还重要”。 

忘年友谊可忘年 

刘工是个乐观、热情的退休工程师,虽说他已经年逾60,却仍然显得很年轻,很
活跃,一点也不像60多岁的人。在与人们谈起他的“年轻”秘诀时,他说:“没有别的,
我从来不想我是个老人,总是爱和年轻人混在一起。”无独有偶,在国外也有先例。 据
说意大利前总统佩尔蒂尼在接任总统时已经年届80,可是他仍然显得思维清晰,富于
朝气,对一些新新事物很感兴趣,特别是非常关注青少年人的要求,爱和青少年人打交
道。在他6年的任期中就接见了18万青少年来访者。实际上这位总统也是在和青少年
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在思想、性格上受到青少年人的影响的。 

老年人与年龄小于自己的晚辈人的交往被称作“忘年交”。这种“忘年交”的益处
就在于“忘年友谊可忘年”。谓予不信可看下面的分解: 

其一,思想能够被注入活力。老年人退休后与社会的接触面逐渐缩小,接触的新鲜
事物也越来越少,再加上我们的媒体缺少正反面的对比性报道,往往使得长期居家的老
人对社会的迅猛变化了解不多,或者不够全面,因而使他们的思想更加封闭,思维更加
单一化。如果能与青少年人有更多的接触,一方面能够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新的信息,
另一方面还能受到青少年人思维敏捷、见解锐利、新潮意识和无拘无束的鼓舞。从而为
趋于老化的思维注入新的活力,改变对一些新事物的固执看法,与时俱进地跟上时代的
步伐。 

其二,能延缓心理年龄的老化。人的生理年龄时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的;而心
理年龄则与人的心态息息相关。有的老人心态健康,性格豁达,就显得比同龄人要年轻
许多。如果老年人能与青少年人多交往,经常谈心,就容易受到对方的影响,吸取对方
的长处,使得自己忘却年龄,“不知老之将至”,思维、心理、性格,甚至语言都会从青
少年人那里获得新的营养和朝气,从而使得自己年老而心未老,信心百倍地迈向新的未
来。 

其三,有助于身体的健康。人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系统是人体一切活动的最高司令部。
人老了,大脑和身体的其他器官一样,也会出现衰老的现象,也就是大脑细胞发生老化。
而朝气蓬勃的心态能使人焕发精神,促进大脑细胞获得更多的氧气,激活大脑细胞,减
少死亡数量,这就相应地提高了身体各个脏器组织的的运作水准,延缓人的衰老。由此
看老,老年人经常与青少年人接触,可以从青少年人那里获得积极进取的积极心态,富
于朝气的活力,使得自己也变得年轻起来。这种心态能够使老人保持较为健全的思维能
力,动作敏捷稳健,说话底气十足,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接受兴趣,使之成为“年轻的
老人”,有助于延年益寿。 

但也要看到,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面剑。老年人在与青少年人交往时,也要有所心


理的防范。有的青少年人出于某种功利性的目的,来拥抱老人这棵大树,可是一旦他的
目的达到了,就扬长而去。这并非是蛊惑人心,的确是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有位老
人在与一个后辈人交往时,被骗去了钱财而不知所终;还有位老人为扶持一位青年文学
爱好者,谆谆教诲,尽心竭力,可是在这位青年功成名就时,却一口从不提起老人对他
的指导与帮助。有鉴于此,老人们在与后辈人打交道时,不要出于热情有求不应,而应
该逐步深化,在看清了后辈人的人品和动机后,再分亲疏。这就可以防范居心叵测的人
钻老人的空子。 

幽默风趣常开怀 

俗话说:“一个小丑进城,胜似十个医生。”这句话虽说有点夸张,可也风趣地说明
幽默对于人身健康的积极作用。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个犹太人,常常遭到人们的戏弄和非礼。在一次晚会上,一个旅
行家不怀好意地向海涅讲述着他环球旅行的故事。“我发现了一个小岛,很然我惊奇,”
他煞有介事地对海涅说,“你猜猜看,这个岛上的什么事让我非常惊奇?”他见海涅无
从回答,就故作惊讶地说:“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面对这个旅行家对他的人格侮辱,虽说十分气愤,却也表情非常平静,不动声
色地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只有我和你一块到这个小岛上去,就可以让人不惊
奇了。” 海涅的回答,针锋相对,柔中有刚,既让对方无话可说,也反击了对方的侮辱
行为,而且还不失礼貌。当然持有这种处世接物态度的人,肯定是心地大度,头脑灵活
的人。 

严格地说,幽默是运用美和丑的强烈对照,借助于温和的态度或含蓄的手法,营造
的一种喜剧情境。它具有滑稽、讽刺、诙谐、风趣等意义。它是生活中的“除忧剂”,
生命活力的“滑润剂”,人际关系的“协调剂”,自我调侃、自我排忧的“滋润剂”。在
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烦恼,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愉快的事,甚至会有误
解、纠纷、失意、挫折、诬陷,等等。当你遇到这些人生的“卡壳”时,人们常常劝告
你,要豁达以待,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如果你选择了幽默,就能够在生活的大海里寻找
到你的“救生圈”。这是因为:幽默能使你紧张的心理得到放松,释放被压抑的情绪,
摆脱窘迫的场面,减轻焦虑和忧愁,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和心理的负担,从而避免盲目
和鲁莽,对事情作出妥善的处理。这种幽默的作用常常能够化险为夷,淡化生活中的紧
张情绪。据传在一次祝捷的酒会上,一位服务小姐在斟酒时不慎把酒滴在身边的一位十
分严厉的将军的秃头顶上。小姐吓得目瞪口呆,其他在场的人也不敢出声,以为将军一
定会狠狠地批评她。可是这位将军却幽默地说:“小姐,你以为这样可以让我重新长出
头发来吗?”几句幽默的话语打破了僵局,缓解了矛盾,皆大欢喜,其乐融融。 

伟大作家鲁迅是一位富于冷幽默的人,他的幽默让人发笑,也令人深思。1932年
的夏天,鲁迅的侄女周晔(周建人之女)在与伯父聊天时问他:“您的鼻子怎么比我爸


爸的又矮又扁呢?”鲁迅不苟言笑地回答说:“我原来的鼻子与你爸爸是一样的,因为
我的生活环境比较黑暗,经常碰壁,把鼻子碰矮、碰扁了。” 几句幽默的回答饶有风趣,
把讽刺的矛头直指黑暗的旧势力,读来令人开怀解颐。 

我国历来就很重视幽默的保健作用,认为幽默能够促使人笑逐颜开,使得人的大脑
皮质得以休息,血液循环加快,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大,从而促进人的新陈代谢,调整
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提高防病和抗病的能力。 

我国古代有一位巡按大人,受到同僚的排挤,胸中郁闷,精神压抑,就请一位名医
为他诊治。名医切脉后一本正经地说:“尔乃月经不调也!”巡按闻后捧腹大笑不已,正
想斥责这个郎中不辨男女,胡乱诊治。恰在此时他顿感呼吸顺畅,胸中抑郁之气荡然无
存,长久抑郁倏然烟消云散,身心顿感轻松。原来名医的幽默诊治发挥了作用,排解了
他胸中的郁闷,促进了身心的康复。 

按现代医学的观点,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快乐中枢”,在接受了幽默的信息后,
会呈现出兴奋状态,使人产生一种“生物——化学的暴风雨”,激活人体的机能,起到
心理按摩的作用,使得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忘却忧愁,排遣抑郁,拓宽心境,摆脱窘
境,和缓气氛,避免不良信息的干扰。因此,可以说幽默是一种笑对人生的特效良药,
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 

幽默对于老年人也是很需要的。特别是老年人与外界的交往较少,遇到一些事情需
要进行自我的调适,以求得心理的平衡。这就更需要充分运用幽默这种手段来保护自己。
因此,老年人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对生活要超脱豁达,积极乐观;对自己要绝对自信,
对他人要宽容平和。这是幽默的思想基础。其实,幽默是高度自信的产物,因为自信才
敢于自嘲,才能用自嘲的形式来进行幽默的批评或反击,以解脱自己的烦恼。此其一。 

其二,多读书,广泛涉猎各种报刊,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化素质,开阔眼界。同时
也要多听相声,看小品。这样,听的,看得多了,遇事就容易引发幽默的联想,自觉或
不自觉地捕捉到幽默的闪光的一瞬,促使自己开怀大笑,仿效他人的幽默行为来解脱自
己。 

其三,学点阿Q精神。阿Q精神的实质就是能够巧妙地进行自我解脱、自我调侃和
自我安慰。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用阿Q精神去对付,就会觉得心里坦然,吃得香,
睡得着,无忧无虑,即使是乌云压顶,也会从中看到自己的胜利,自己的优势。总觉得
自己是胜利者。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多一份幽默,就少一份痛苦;多一份幽默就少一份
矛盾和冲突。一个幽默风趣敞开怀的老人,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保持青春的老人。 

观棋不语免纠纷 

有句古语说:“观棋不语真君子。”这就说明自古以来观棋的第三者支招会给自己和
下棋者带来麻烦。尽管古人早有警示,但在生活中这类事似乎是已经见怪不怪了。殊不
知最近在河北石家庄市却有两位老人因此而对簿公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