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1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

第4章

1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第4章

小说: 1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以前通过著书和论文,曾再三再四地要使西方的读者注意到这个历史事实。我希望这样做能有助于使现代西方人动摇并抛弃一个滑稽透顶的错误信念——现代西欧文明在各个方面都超过了其他文明而达到了顶峰。这是我毕生努力的一部分。
池田对于博士诚挚的努力,我怀着崇敬之意。刚才我所说的无著、天亲等佛教学者除了提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五个感觉的意识和综合司理这些器官作用的第六识以外,还提出了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
第七“末那识”也称作“思量识”,指进行深刻思考的理性意识。笛卡儿倡导的“我思故我在”大概就包含在其中。所谓第八“阿赖耶识”足指内藏的、冷静思索人类生命法则的精神的作用。
后来,在公元六世纪中国出现的天台宗(智顗)提出在第八“阿
18
。。第一编第一章人类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赖耶识”更深的内层存在心的实体,这是产生一切精神作用的本源。这就是第九识“阿摩罗识”(根本净识),天台的佛教理论即由此展开的。如上所述,佛法自古以来就试图超越意识性的自我的领域,阐明生命的根底。
汤因比确实,这些人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相信,即使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精神的意识性表层部分,如果不把它认为是不可分的整个精神的一部分,也不能完全、真切地加以理解。
在这不可分的整个精神中,如果对潜在意识的深层没有知觉,放置不管,那么它总要左右意识的表层部分。我们发掘这种潜在意识的深层——至少是发掘其上层部分,并将其置于意识之上,这是有价值的工作。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认识意识之下的深层,避免在无意识中受其支配,相反倒可以驾驭它。
印度的佛教哲学家天亲也好,中国的佛教哲学家智颉也好,我想他们都是动用自己的这种意识来洞察潜在意识的下层部分的。这里使用(下层部分的)“下”这个表示空间的术语也许不恰当,很容易引起误解。但我们在描述心的现象时,只有比喻性的表示空间的用语才是我们具有的唯一语汇。
我还相信,处于人类精神的意识之下的渊底的终扳层,实际上与横亘整个宇宙底流的“终极之存在”正相吻合。
池田诚如您所说,所谓第九识“根本净识”就是每个生命的本源实体,同时也和宇宙生命融为一体。前边也谈到过,博士所说的“终极的精神之存在”可以认为就等于佛法所谓宇宙的森罗万象之根源的大生命——宇宙生命。
汤因比在近代西方,开始研究人类心理的工作,比起现象世界中无生物领域和物理领域的研究工作来,还只是近期的事情。
为了研究各种现象的物理性一面面创造出的西方科学方法,在其自身的领域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但是由于过于迷信这
19
展望二十一世纪
些方法,所以当研究各种现象的心理性一面的工作好容易刚刚起步的时候,他们就把这套科学方法毫不迟疑地直接照搬过来了。
如我们刚才谈到的,在印度,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早于欧洲人两千四百年就已开始心理方面的研究。而且,他们不是先打好研究物理现象的基础,获得成功之后再着手心理研究的。我觉得,印度这种不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作法更有前途。
西方这种沿着物理学的老路研究心理学的尝试,有可能把西方的心理学引进由错误的类推而导致的危险。心理现象的研究倒不如采用印度的方法,采取符合研究对象的心理本质的独立路线。
这样会更接近真理吧。
池田确实如此。处于人类精神的意识之下的深层的生命与露于表面的意识现象不同,是超越时间和空间范畴的。所以,想用时间、空间的尺度来计测生命的尝试,很不容易接近这个生命自身的本质。这是显而易见的。
比起从表面上的意识现象的研究来推测深层心理,还是印度式的、内观式的方法更有可能导致正确的认识——这种主张是十分有说服力的。
关于心理学的方法,近年又有新动向,出现丁一些更新式的设想,要超出历来的心理学范畴,进一步向前探索。其中之一是超心理学,它研究的是远隔感应、远隔认知、透视、精神牲的远隔操作、预知等所谓“超常现象”。其中有不少例子充分经受住了诚实的科学家们的检验。然面也有一些不能不说是明显的欺骗。还有一些例子,我想也无需特别说是超常功能,只需通过研究无意识层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解释。您以为如何?
汤因比确实,在描绘和观察心理现象这种近代西方的实验中,有许多是骗人的把戏。这大概是因为心理研究比物理研究容易骗人吧。
20
第一编第一章人类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但是我相信,大多数的研究者和观察者都是怀着诚意从事这项工作的。即使有时候他们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欠缺说服力,也还是诚心诚意的吧。我想,不仅近代西方对潜在意识的探究是这样,印度的瑜伽和西伯利亚的黄教也是如此。
池田事实上,除去那些由骗局制造的不合适的事例,也还是有些事例必须用特异现象来解释。从这一意义来说,我觉得不能一概否定超心理学。以前曾被称为欺诈、不科学的催眠术,如今已经成为心理疗法的有力武器,这便是一个实例。但是,我们在接受超心理学说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加以严格的检验,这是无需多说的。
比这种超心理学更进一步,有所谓探索灵魂存在的心灵论。这已经和实证性的科学方法全然不同,应该说已是一种信仰。
博士对这些人类心理的研究是如何考虑的呢?
汤因比我相信,凡可以观察的现象都是常态现象。作为超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那些被称之为超常理象的东西,我看实际上也不过是些常态现象。只是这一类东西或是极稀有的现象,或是虽属常见,但在西方一直被忽视了的现象。
我本人过去曾亲眼见过精神感应的事例,那确实是真的。据我想像,一切生命恐怕都是以精神感应的方法互相交感而生存的。而且我想,就人类来说,在语言被发明以后,恐怕不单靠说和写,通过精神感应的方法互相也可以交流信息的吧。
池田有关超常现象的结论当然要下得慎重些。过于赞美这种现象是神秘而超能力的,就会给产生错误认识和欺骗行为创造条件,进而还会堵塞正确认识这种现象的道路和进一步进行研究的余地。相反,如果过于固执地排斥它,就的人类能力或可能性的危险。
博士说:“超常现象本来就是常态现象。”
展望二十一世纪
理学等得到的结果,一般还是理解为超常现象。不过总有一天,当发现了因果之间的联系时,人们就会逐渐作为常态现象来理解了吧。像动物的归巢本能和候鸟的迁徙等自然界中许多的超能力,现在都已经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我想,只要细心慎重地观察和实验下去,超常现象也同样可以得到说明的。
再有,人类现在多以语言为媒介传递思想。但也有不用语言手段传递的方法。东方有这样一个特色,正像“以心传心”这句话所说的,东方人一直很重视精神和精神不通过任何媒介来交流信息的现象。这大概就是博士所说的用精神感应传递信息的一种吧。
这种,人类生来具有的隐蔽能力,也会由于研究方法的错误或者由于遭到轻视,没有得到发挥就夭折了,这种情况恐怕为数不少吧。其原因就在于,和理性相比较,不仅超常现象,就是直觉所具有的功能也还没有得到正常的评价。如果直觉产生的推测不幸出现了错误,人们就会夸大这个错误,马上就急于排斥直觉。甚至在还不清楚这种推测的方法和过程时,就马上下结论说是不科学的。
这种性急的作法否定了直觉的立场。而且,作为其反动,一旦陷人理性万能主义,甚至有丧失人类直觉能力的危险。深层意识具有超越理性的非常敏锐而又精确的机能,但是人类随着文化的发达,似乎削弱了这种本来的能力。这其中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化补充了这些深层意识的能力,使得这些能力即或欠缺也过得去口另一个是人类的意识——尤其是理性——的发达,压制了深层意识。
汤因比一般来说,当一种新的能力开始补充旧的能力时,旧能力就有退化的倾向。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事情。为什么呢?当然,新能力确实可以更有成效地完成旧能力的某一部分功能,还可以发挥旧能力没有发挥过或者要发挥而发挥不了的新功能。可
22
第一编第一章人类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是,新的能力恐怕不可能全面地代替旧能力的作用。
例如,在已经能够读写的各民族中,出现了记忆力减退的现象。而收音机和电视机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被应用后,读和写的能力似乎又有衰退的趋势。同样,人类具有了自我意识的结果,尽管带来了理性和文化,但我想,人类的潜在意识有一部分也因此而退化了。
我们在交通、通讯技术领域内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运河被铁路、铁路被高速公路、船舶被飞机、邮件被电话夺走了各自的功能。但是这些新的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旧手段的机能。
无论在物质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所谓进步,都是建筑在我们无法忍受的损失之上的。
5.理性与直觉
池田科学的理性用归纳法探究事物,直觉则用演绎法把握事物。我想这二者是互为补充,相互完善的关系。因为理性必须有直觉的活动作前提,而直觉所把握了的事物又需通过理性加以纠正或明确。理性不断经过锻练,可以启迪直觉智能。
再有,理性的作用是将复杂的对象分解为单纯的构成因素。
与此相反,直觉可以说是将对象作为整体来认识,并直接探索其内部的本质。这样,二者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但实际上是人类睿智的两个方而。两者相辅相成来不断提高人性。这种认识您以为如何?
汤因比人类凭知觉获得的材料(既知事项)成为科学假说中的素材。所谓假说,就是对这样累积起来的素材加以假定的说明。
因此,假说需要验证来证实。验证的手段有两个,每个都必须能适用。其一是用理性来检验,即要看这个假说是否能与其他各种假
23
展望二十一世纪
说相容。进一步说,虽然一般来看是暂定的,但已被公认的整个知识体系是否会与这项假说产生矛盾。其二是将这个假说和以这个假说为基础而衍生的一系列现象互相验证。要看这个假说能否完善地说明这一系列现象,其中是否会有互相抵触之处。
但是无论怎么看,假说的正确性都不会得到肯定性的证明。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尽管我们要努力网罗一系列现象,但还是无法确证需要检验的现象都收集齐全了。有时也许我们会发现,一些现象尽管在将来的某个时候自然要归入某个系列,可在那之前我们却从未加以观察过。而且,这种新观察到的现象说不定和以往已被认可的假说有矛盾。这种棘手的情况哪怕只有一件,就足以使对一系列现象所做的假设性解释失去说服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假说的根源呢?我们提出某种假说,并不是出自知觉获得的材料。假说不是材料本身,而是对材料的说明。
假说也不是根据理性提出的。我们的理性的作用只是研究或批评假说,而不能产生假说。理性是在其作用的对象——假说出现之后,才开始括动的。理性和知觉都是在精神的意识水平线上起看作用。
使我们提出假说的是直觉。直觉从潜在意识的深层涌现出来,融人意识之中。意识本身只是单纯从潜在意识接受直觉,既不能产生直觉,也不能创造直觉。理性和直觉都是非创造性的,人类精神的创造性活动来自直觉,其根源是潜在意识。
池田您这番话是对人类精神的创造性活动所作的非常明快的说明。科学也好,宗教也好,在创造者们身上出现的那种可称之为伟大的精神飞跃的现象,其源泉就是直觉。理性本身不能创造什么,要创造性地洞察事物现象,就必须依赖直觉智能。
只是由于直觉多为主观性的,所以稍有偏差,就很容易自以为是。因此,直觉所感受到的东西究竟正确与否,必须经过理性认识
24
第一编第一章人类是怎样的一种存在的检验。但是,我们从这里再进一步说,理性和直觉互为补充、相互完善这个认识的规范,再明确点儿说是“直觉的理性”、“理性的
直觉”这种东西,不是很值得探求吗?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比如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或者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其发现本身固然都是凭伟大天才的直觉智能完成的,但作为获得成功的前提,他们是动用了一切理性的能力进行了思索的。这种直觉与那种没有任何理性的前提性的努力,而偶然灵机一动的直觉,我以为是决不能相提并论的。
凭直觉获得的真理,对第三者来说,还是有待日后验证的假说。但是对付出了全部理性的努力,凭直觉智能穷其究竟的人来说,这已经不单纯是假说了吧。我想,这里起作用的直觉不是简单的偶然性的,一定是可以称为“理性的直觉”的这种东西。
汤因比因为知觉和理性都是在意识的水平线上起作用,所以人们可以据此相互比较记录,了解各种各样的人在感觉什么,在怎样推理。这样,大家对某一现象就可以得到一致的解释,得出一致的思考结论。我们将这种一致的解释和结论称为客观性。这意思就是说,不能是只属于某个个人特有的,因之和别的解释结论不同的私人见解和思想,必须对一切人都有共同性。但是,如果把“存在即其本身”所真实准确地反映在人类智力上的东西称作客观性的话,那么刚才所说的意识性思维的共同内容是否果真具有这种意义上的客观性呢?我们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手段。或许这些共同的内容不过是集体的幻觉而已。
在直觉中有一种主观性的东西,是属于某一个特有的。这种个人性的直觉或许是别人不能理解接受的。事实上,这种直觉也不见得对所有的人都是不言自明的。但是也还会有些人能改变思想而接受这个直觉的吧。科学家和诗人,宗教方面的先觉,他们的个人直觉就属于这一类。
25
展望二十一世纪
不过,据以前的研究成果表明,潜在意识是由几个清楚的精神层构成的。在个人性的直觉的水平线以下还有一层,潜在意识似乎就是在这里创造出了C…G.荣格命名为“原始意象”一类的神话。这个“原始意象”与意识水平线上的理智活动相同,是万人共同的东西。
同一个“原始意象”反映到许多不同的民族仪式和民间故事中而显现出来。它还变按时间和场所,出现在由代表各种文明的人写成的构思精巧的戏曲和小说里。由于“原始意象”具有强有力的心能,所以具有强制力。有时候它会压倒意识性的人类意志,使人们采取违背本米意图的行动。
池田荣格所谓的“原始意象”可以认为和所谓“集体精神”是一样的东西吧。就是说,自人类出现以来的所有遗产,作为人类共同的东西被继承,并深深地潜藏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宗教包含着这样的潜在意识层,并要进而探求其内部的真实的存在。因此,宗教很多都是直觉的世界。然而宗教若仅仅强调直观,就会陷入独断。
我想,宗教的直觉智能也是承受了理性之光才得以在现实中存在的。刚才我说的必须是理性的直觉,也包含这种意思。同样,在科学上如果以为只要有理性就可以了,那就会失之偏颇。理性必须要有直觉智能的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