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赵云-周思源-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赵云-周思源
主讲人简介:
周思源,1938年4月生,浙江杭州市人。1957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
主要从事小说创作、《红楼梦》及古代小说研究,现、当代文艺批评、中国文化研究。著有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文明太后》,《红楼梦魅力探秘》、《红楼梦创作方法论》,论文主要有:《质疑康雍乾“盛世”》、《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大观园为什么没有原型》、《论鲁迅对的评价》。
内容简介:
在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赵云被罗贯中写成了一个近于完美的人物,自古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奇怪的是,历代读者不但接纳了赵云,而且深深地喜爱着这样一个人物。罗贯中老先生在作品中为什么偏爱赵云?史书中赵云的原型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重读“三国”我们又会有哪些新的感悟?
赵云,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刻画的人物,堪称全书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赵云是除关羽、张飞之外最早追随刘备的人物,以至于人们几乎把他加到了桃园结义的兄弟之中,在有的京戏里干脆就让他成了“四将军”。从古至今,不少评论家对赵云忠义的评价甚至超过了关羽和张飞。那么,在《三国演义》中,是如何描写赵云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罗贯中演绎的故事跟史实会不会有很大的出入?赵云有勇有谋,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综观蜀汉集团的历史,在众多武将中,其他人都不曾象赵云那样,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这又是赵云见识过人之处。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在功业上不能冠冕群雄,却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赵云的宽厚仁德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全文:
(用当代视角,审视三国纷争;用史家眼光,论说是非成败。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正说三国人物。在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赵云被罗贯中写成了一个近乎于完美的人物,自古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奇怪的是,历代读者不但接纳了赵云,而且深深地喜爱着这样一个人物。罗贯中先生在作品中为什么偏爱赵云,史书中赵云的原型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重读“三国”,我们又会有哪些新的感悟?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走进《百家讲坛》,和我们一起客观解读三国人物——赵云。)
《三国演义》当中,有两个人物是按照完人来塑造的,文的就是诸葛亮,武的就是赵云。常山赵子龙是《三国演义》数以百计的人物中最得人心者之一,有许多人都说,我最喜欢的人就是赵云。确实,赵云武艺超群,品德高尚,稳重多谋,他是作为一个儒将的艺术典型和完人来塑造的。也许有人会说,赵云不是有一次打了败仗还受了降级处分吗?怎么能算是完人呢?任何一个人一生都不可能不犯错误,所谓完人,并不是永远不犯错误,要看两条:一、
性质,二、
态度。赵云确实打过败仗,而且受了降级处分。那是哪年的事情呢?是蜀汉建兴6年,就是公元228年。那时候已经是后主阿斗了——刘禅。也就是失街亭的那次战役。这次战役,诸葛亮事先放风,他说我要由斜谷道,这个斜谷道在现在陕西西南部的箕谷一直到现在陕西的眉县,长470里
。
诸葛亮就故意放风,我的主力要出斜谷道。他派了两员大将,就是赵云为首,邓芝作为他的副将,实际上是带领了少数的兵力,假装这是主力,以此来吸引曹魏的主力迎战。而诸葛亮自己带了蜀汉的主力,他准备绕道迂回到背后包抄曹魏的主力,他是这样一个战术。结果呢,由于赵云和邓芝的部队人数太少,而曹魏的兵力太强大,因此寡不敌众,赵云没有完成任务。因为这470里,要打通这条道很不容易,结果他没有能够出斜谷。他的部队被打散了。打散了以后,他很快就把部队集中起来,固守箕谷,把它固守住了。结果整个战役失败是由于街亭失守,导致了这个战役失败。赵云之所以受处分,是情有可原。因为兵力悬殊,他没有完成出斜谷的任务。所以他受处分令人同情,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诸葛亮军纪严明,令人敬佩。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这件事情,赵云有记载的败绩,就是这么一件。并不影响对赵云这个人的整体评价。从各方面讲,赵云依然不失为一个完人形象。
(赵云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刻画的人物,堪称全书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赵云是除关羽、张飞之外,最早追随刘备的人物,以至于人们几乎把他加到了桃园结义的兄弟之中。在有的京戏里,干脆就让他成了“四将军”。从古至今,不少评论家对赵云忠义的评价甚至超过了关羽和张飞。那么,在《三国演义》中,是如何描写赵云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罗贯中演绎的故事跟史实会不会有很大的出入呢?)
史料与演绎中的赵云
赵云在当阳救阿斗,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当时,刘备由于带着十几万百姓,他行动缓慢,后来队伍整个被打散了。三千多军马只剩下一百余骑,一人一马为一骑,剩一百多个骑兵了。当时《三国志》上是这么写的,它说:有人言云已北去者。但是到底谁说没写。有人对刘备说,我看见赵云往北去了。往北去就是投奔曹操了,投降了。刘备一听生气了,就拿起手里的戟打那个人。它说,子龙不弃我走也。赵子龙绝对不会背弃我。过了一会儿果然赵云就来了。从这个细节上,我们可以看出两条:第一,刘备非常信任赵云,赵云值得信任;另外还有一条,历史上的刘备性子也是比较急的,我们以前不是说过,鞭打督邮实际上是刘备不是张飞。这个地方也是,一听说赵云的坏话,他拿起戟就打他。这个细节挪到《三国演义》来以后,做了些改动。
刘备不打人了,那么当时是谁说这个话呢?是糜芳。糜芳身受重伤,踉踉跄跄而来,报告刘备说,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也。他已经投奔曹操了,跑到曹操那儿去了。刘备说,子龙跟我是故交,我们是老朋友,他怎么肯背叛我呢?结果张飞头脑简单,张飞说,他现在看见咱们势单力薄,也许就投降曹操去了,为了图富贵,他投降曹操肯定能够得富贵,升官发财。刘备说,子龙从我于患难,他是在我患难时候投奔我的,不是我发达的时候,我地位很高的时候投奔我的。所以他说子龙是心如铁石,他对我是非常坚定的,忠心耿耿,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结果糜芳不是受伤了吗?他说,我亲眼看见他投西北去,西北都是曹操大军,我亲眼看见他去了。张飞说,等我亲自去寻他。我见了他,一枪把他刺死。刘备说,你错怪赵云了。这个地方能看得出来,刘备确实是知人善任。可张飞不听啊,张飞就带了二十余骑找赵云去了。见了赵云要杀他,到哪去了呢?到了长坂桥。
实际上赵云当时军队被打散以后,他找不到甘夫人和阿斗。他就说,我好歹,我无论如何一定要把主母和小主人找回来。哪怕我死在疆场上,我也要把他找到。所以赵云这个忠心耿耿,正是广大读者最敬重他的地方。《三国演义》写这个故事写得非常细致,这个地方就显出这个作家的水平来了。就是他的情节安排非常合理。我们想赵云当时是单人独骑,胸前还揣着一个阿斗,你本事再大,在这数以万计的曹兵当中,你怎么可能连杀曹军名将五十余员。罗贯中在这个地方,有一笔交代写得非常细致。赵云到处冲杀的时候,有人告诉曹操,说这就是常山赵子龙。因为曹操问:这是谁?那么厉害。常山赵子龙!曹操马上下令:传令!不许杀死赵云,一定要活捉!行了,这下你就不能放箭了。你一个对一个,几个对一个打,谁也打不过赵云,所以都被赵云刺死了。
要不是曹操下令不许放箭,必须活捉,甭说一个赵云,十个一百个早就被乱箭射穿了。所以这些地方就显出《三国演义》为什么是四大名著之一。这些细节都安排得非常地合理,具有情节的合理性。所以赵云才能够活着出来。在这个地方,毛宗岗有一个点评非常有意思,他说,以一个英雄的赵云,救一个无用的刘禅,还真不如不救呢。但是从来豪杰不遇时,英雄豪杰往往赶不上好时候,赶不上好的社会环境。而庸人到是多厚福。“以一英雄之赵云,救一无用之刘禅,诚不如不救矣。然从来豪杰不遇时”英雄豪杰往往赶不上好时候,赶不上好的社会环境。“庸人多厚福”这个阿斗早年是平庸,晚年是昏庸,他有福气。毛宗岗说的,你看他爸爸刘备,刘备是能力、智力都比阿斗强多了,可是刚当皇上没多久死了。而阿斗当了四十二年皇帝,享尽了福。所以毛宗岗说,还真不如当年赵云不救他。
(《三国演义》中,赵云从来不像关羽那样傲慢自负,也不像张飞那样鲁莽粗心,他总是胆大心细,兢兢业业,这一特点同他的英武盖世,忠直谦虚等美德相结合,使赵云成为《三国演义》的武将形象系列中性格最完美的人物。罗贯中是如何让赵云这个近乎于完美的人物能够立得起来又稳得住的呢?)
罗贯中妙笔生花树赵云
《三国演义》写赵云,如果我们注意一下,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只要是赵云跟别人在一块儿打仗,如果是敌方的将领,必定死于赵云枪下,或者是落荒而逃。如果是自己这一方的,那么,甭管他多大本事,他总有那么一点不如赵云。比如说,关羽。关羽没有和赵云在一起有重大的场面。关羽犯的错误不小,他丢失荆州。因为他骄傲自满又不能团结部下。比如黄忠,黄忠这个老将确实很不简单,但是黄忠在连胜了几次以后,在《三国演义》七十一回,他就有一点骄傲自满,丧失警惕了。结果呢,陷入困境。是赵云带着极少数的兵马,把已经陷入绝境的黄忠救了回来。至于袁术、袁绍、曹操、孙权手下那些大将,只要跟赵云交手,那都不是对手。而且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刘备和诸葛亮凡是有最重要的任务都交给赵云。
比如刘备甘露寺招亲,这是一招险棋,你不去不行,不招不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弄好了孙刘两家就成亲戚了,共同抗曹。但是一旦被杀,或者被扣为人质,这个风险可了不得。因此诸葛亮他说,此事非子龙不可。就派赵云护驾,给他三条锦囊妙计。最后,果然赵云不辱使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这是看得出来,诸葛亮对赵云是极度信任。关键时刻启用赵云。刘备对赵云也非常信任。夺取荆州以后,关羽是镇守荆州,在北边要防止曹操,张飞有时候带兵出征,刘备就让赵云当流营马司。这个留营司马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部司令兼公安局长。咱大本营可不能乱了,当时有一个情况,就是刘备招亲以后,孙夫人从东吴带了一些官吏和士兵过来,就是她的亲兵,她的警卫,肯定是从东吴带来的她熟悉的。
这个孙夫人根据《三国志》上的记载,孙夫人在兄弟姐妹里比较小,她是孙权的妹妹,可能从小比较娇惯,又是老夫少妻,看来刘备有点怕老婆。孙夫人手下的官兵在荆州仗着是孙夫人的亲信横行不法。刘备又惹不起夫人,何况这个夫人她哥哥,(刘备)这个大舅子又是东吴的君主,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夫妻关系,还影响外交关系。但是不处理又不成,怎么办呢?刘备就把这个进退两难的活交给赵云,不仅让他管理这个城市,而且宫中的事情也让他管。因为他知道赵云治军严格。在这个当中,孙权趁刘备西征,去打益州的时候,他就派人写信,让他妹妹回去,说是母亲病了。当时《三国志》里面记载了这个事情。孙夫人就私自把阿斗带走了,结果呢,赵云和张飞就用小船追赶上去以后,把她截住了,(阿斗)夺回来了。《三国志》上面这个记载到《三国演义》里面做了一个重要的改动,就是把孙夫人的形象改好了。就是〈三国志〉里面孙夫人有点骄横,而且她私自带走阿斗是她自己的主意。
在〈三国演义〉里面淡化了她的这些毛病和她私自带走(阿斗)的这种私心。是孙权说国太病危,因此孙夫人是做一个孝顺女儿的形象出面的。当然了,当时赵云要把阿斗夺回来,孙夫人也是坚决不干,那段描写是非常精彩的。写赵云怎么追赶,先是在岸上追赶,然后发现一条渔船,跳上渔船,请艄公马上用小船追赶。到了大船旁边,赵云把长枪撂在船上,就带了一把青缸剑,啪一下,纵身一跳,跳上那个船。当时,孙尚香是让她手下的婢女,那些婢女都是有武功的,来夺阿斗,来推他。赵云的政策掌握得非常好,他又不能杀,他只能推等等那些细节都很经得起琢磨,写出赵云这个人是非常地有头脑。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考虑到政策,考虑到不要伤害孙刘两家的关系,而且他头脑里面很清楚,这是主母,这是刘备的夫人,我们不能随便地冒犯她,但是阿斗绝不能让她带走,写得非常细致。
(赵云有勇有谋,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纵观蜀汉集团的历史,在众多武将中,其他人都不曾像赵云那样,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这又是赵云见识过人之处。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在功业上不能冠冕群雄,却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赵云的宽厚仁德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
品格高洁的——赵云
赵云这个人还有一条非常好,这和三国很多其他名将相比简直是独一无二,就是他心中装着老百姓,决不与民争利。刘备夺取荆州以后,占领了成都,当时(刘备)就讨论,准备把成都的许多土地和房子分赐诸将。你想,赵云这么高的地位,他肯定能分到非常大的宅院,肯定能分到很多最好的土地。但是赵云提出反对,他说这样对百姓不利,而且他举汉武帝的时候大将霍去病的一句名言,他说:匈奴未灭,无用家为。有的本子上是何以家为。就是匈奴还没有消灭,我们怎么可能回家呢?我们要安一个家,有很漂亮很大的房子有什么用呢?他说,现在的国贼不是匈奴,是曹贼。等天下太平了,我们都解甲归田,“各返桑梓”每个人都回老家不用打仗了,“归耕本土”回到我们老家的土地上,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去,这样才合适。
然后他底下还说,“益州人民”,因为我们不是刚夺取益州还在打仗了吗,“处罹兵革”刚刚遭受战乱,田宅都应该归还,让他们能够安居复业,恢复他们原来的职业,该种地的种地,该做买卖的做买卖。他说然后才可以征兵、抽税,然后才可以做。他底下讲了一句非常好,他说,“得其欢心”,这样才能得到益州老百姓的拥戴。赵云不与民争利,他提这个意见可是得罪人的。多少大臣、武将,谁不想分个大宅子,多分几百顷土地。赵云力排众议,得民心最重要,不能与民争利。
结果刘备就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