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世范-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评析】“轻诈之仆不可蓄”,轻浮之人不可交,势利之人不可用。如何识别这种人呢?要通过他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来判断。言为心声,一个人说什么样的话,怎样说,直接体现他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穿什么样的衣服,直接反映了他的修养和情操。交友、识才、用人不可不明察。
贪生乃人之本性
【原文】飞禽走兽之与人,形性虽殊,而喜聚恶散,贪生畏死,其情则与人同。故离群则向人悲鸣,临庖则向人哀号。为人者既忍而不之顾,反怒其鸣号者有矣。胡不反己以思之?物之有望于人,犹人有望于天也。物之鸣号有诉于人,而人不之恤,则人之处患难、死亡、困苦之际,乃欲仰首叫号,求天之恤耶!大抵人居病患不能支持之时,及处囹圄不能脱去之时,未尝不反复究省平日所为,某者为恶,某者为不是,其所以改悔自新者,指天誓日可表。至病患平宁及脱去罪戾,则不复记省,造罪作恶无异往日。余前所言,若言于经历患难之人,必以为然。犹恐痛定之后不复记省,彼不知患难者,安知不以吾言为迂?
【译述】飞禽走兽与人相比,形状、性情虽然不同,但是喜欢相聚而讨厌离散,贪生怕死却与人一样。所以,离群的飞禽走兽就会向人悲鸣,被人宰杀时,就会向人哀号。作为人不但容忍这种情况,反而厌烦飞禽、走禽的哀鸣。人们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一想,动物在危难时对人寄予了希望,犹如人在危急时刻寄希望于上苍一样。动物哀鸣着,有求于人,而人却不怜悯它,那么当人处于患难、死亡、困苦的时候,却要仰头呼号,祁求上苍的可怜呢!大概人生重病不能支持的时候,当人身陷囹圄不能逃脱的时候,总是要反复追究、反省自己平日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坏的,哪些是错的。这时,他们会指天发誓,要痛改前非,改过自新。但是,一旦病情好转,病痛解除,或者是安然逃脱囹圄,就忘记了发过的誓言,无恶不作又同往日没有什么两样。我上面所说的话,假如是说给经历过磨难的人,一定认为是正确的。但是我还是担心有些人好了伤疤忘了疼。那些没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怎么能知道他们不以为我说的话迂腐呢?
【评析】人与飞禽、走兽等动物同属自然界的一部分,关系本来就非常密切,用“唇亡齿寒”来形容比喻一点也不过分。但是人有许多时候却并不明此理。比如,当动物面临危亡关头,人们并不能以己心体恤“动物的心”,而给予帮助,不但如此,人们反而大肆捕杀动物。君不见人们常说的“好吃不过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飞禽走兽成了人们解馋的美味佳肴,这种作法人们无异是在自杀。因为人与动物同属一个食物链中,一定动物的灭绝,必然导致整个食物链的中断,所以,灭绝动物,也就是灭绝人类自身。对此,凡有理性的人都应保护动物。
孩子宜亲自为养
【原文】有子而不自乳,使他人乳之,前辈已言其非矣。况其间求乳母于未产之前者,使不举己子而乳我子,有子方婴孩,使舍之而乳我子,其己子呱呱而泣,至于饿死者。有因仕宦他处,逼勒牙家诱赚良人之妻,使舍其夫与子而乳我子,因挟以归家,使其一家离散,生前不复相见者。
士夫递相庇护,国家法令有不能禁,彼独不畏于天哉?
【译述】自己生了孩子而不去亲自哺乳,却让别人代为哺乳,这种做法前辈已认为是很不好的事。何况还有人在乳母尚未生产之前就来,使乳母生下孩子后去哺乳别人的孩子。还有的乳母孩子还很小,主家却让她舍弃自己的孩子而哺乳他自己的孩子。而乳母自己的孩子却因为没有奶吃而哭闹不止,有的甚至还会饿死。有的人在异地作官,就逼使专门买卖妇女的牙婆,让她诱骗良家妇女,让她丢下自己的丈夫、儿子来哺乳他的孩子。又挟带乳母回到他的家乡,弄得乳母一家离散,生前不能相见。
对此事,士大夫们总是互相庇护,国家的法令也不能禁止,难道他们就不怕上天制裁吗?
【评析】古语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是把别人的老人当作自己的老人来看待,岂有不孝顺的,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那能不爱护的。上述现象恰恰相反,有钱人只顾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使别人妻、子分离,母亲不能哺育亲生儿子,这种人藐视“爱人”,其实仅仅是狭隘的“爱”,甚至是自私的“爱”。因为,痛惜孩子是父母的天性,难道你的孩子是孩子,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吗?所以说,此等现象天理难容。
狡诈子弟不可用
【原文】族人、邻里、亲戚有狡狯子弟,能恃强凌人,损彼益此,富家多用之以为爪牙,且得目前快意。此曹内既奸巧,外常柔顺,子弟责骂狎玩,常能容忍。为子弟者亦爱之。他日家长既没之后,诱子弟为非者皆此等人也。大抵为家长者必自老练,又其智略能驾驭此曹,故得其力。至于子弟,须贤明如其父兄,则可无虑。中材之人鲜不为其鼓惑,以致败家。唐史有言:“妖禽孽狐,当昼则伏息自如,得夜乃为之祥。”正谓此曹。若平昔延接淳厚刚正之人,虽言语多拂人意,而子弟与之久处,则有身后之益。所谓“快意之事常有损,拂意之事常有益”,凡事皆然,宜广思之。
【译述】在族人、邻居和亲戚们中间,有一些狡猾、市绘的子弟,他们恃强凌人,损人利己。富有人家大多把这种人作为爪牙,并且得到一时的恣情快意。这种人内里奸邪、乖巧,在表面上却又常常顺从主人之意,富家子弟也很喜欢他们。日后,家长死后,引诱其子弟为非作歹的都是这种人。大概做家长的自己必须老练,其智慧、谋略能驾驶这些小人,才能利用他的才能为自己服务。至于做子弟的又必须有像他的父兄一样的贤明,才能没有忧虑。如果仅有中等才能的人,很少不被这些小人蛊惑,最终败家。唐史说:“妖禽狐怪,白天则隐伏休息,入夜就肆行猖狂。”说的正是这类小人。子弟们如果平时交结一些淳朴、厚道、刚强、正直的人,虽然这些人有时说话不一定十分中听,可是与他们相处长久,一定会在日后觉得受益匪浅。这就是所说的“让你顺心如意的事常常对你有害,而让你担心的事却常常会对你有益”。凡事都如此,人们应该广泛思考这个问题。
【评析】“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大凡敢于进逆耳之言的人,大多是耿直、有德行的人,他们说话秉持正义,因而往往不免刺耳,善于听言者应该视为“至宝”,因为此类话有利于成事。相反善进谗媚之言者,大多是见风使舵、缺德的势利小人,他们说话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结果是败事。但不经一堑之人,往往为花言巧语所迷惑,等到吃到苦头后已悔之晚矣。赵高“口蜜腹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后来者要以此为鉴,不要重蹈覆辙,更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成为无心无肺之人。
用人需选忠厚者
【原文】干人有管库者,须常谨其簿书,审见其存。干人有管谷米者,须严其簿书,谨其管钥,兼择谨畏之人,使之看守。干人有贷财本兴贩者,须择其淳厚,爱惜家业,方可付托。盖中产之家,日费之计犹难支吾,况受佣于人,其饥寒之计,岂能周足?中人之性,目见可欲,其心必乱,况下愚之人,见酒食声色之美,安得不动其心?向来财不满其意而充其欲,故内则与骨肉同饥寒,外则视所见如不见。今其财物盈溢于目前,若日日严谨,此心姑寝。主者事势稍宽,则亦何惮而不为?其始也,移用甚微,其心以为可偿,犹未经虑。久而主不之觉,则日增焉,月益焉,积而至于一岁,移用已多,其心虽惴惴,无可奈何,则求以掩覆。至二年三年,侵欺已大彰露,不可掩覆。主人欲峻治之,已近噬脐。故凡委托干人,所宜警此。
【译述】对于管仓库的差役,必须经常检查他的帐本,审查库内所存的东西。
对于管理谷米的差役,必须经常严格地查看他的帐本,留意他手中所掌管的粮仓的钥匙。一定要选择谨慎、老实的人来从事管理工作。一定要选择秉性忠厚、爱惜家财的人做放贷及买卖这种事。因为,具有中等财产的人家,每日的日常花费都难以应付,更何况是爱雇于人的佣人,家里的温饱都没有保证。这样一来,品性居中的人看到自己所需之物,必然为之心动,更不用说那些大贱、愚笨之人了。他们见到吃、喝享乐与美色。怎么能不动心呢?因为,这些人家里的财富从来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和欲望,因此,他只好在家与家人一起忍饥挨饿,在外则对别人的财富视而不见。现在,这么多财物堵满他的眼前,这时,如果主人天天严格要求,小心看管,他也只好暂且遏制贪占之心。如果主家看管不严格,那么他还有什么可怕的而不做呢?开始的时候,只是挪用很少的东西,这时他还觉得日后能够赔偿得起,也未考虑后果。如果时间长了,主人还没有察觉,那么他的胆子就日积月累越来越大。到了一年后,挪用的东西已经很多了。这时,他的心中虽然惴惴不安,但又无法挽回,只得想办法掩盖。过了二、三年,他的欺骗行为已经大暴露,无法掩盖。主人虽然想严惩他,也已经无济于事了。所以,凡是委托找差役的人,都要以此为鉴,选人要慎重。
【评析】谚语有云:“久在河边站,哪能不湿鞋”。如何做到不湿鞋呢?必须看管严。“酒、色、财”人人都爱,但是爱的东西不一定都能得到,要得到也要有一定的正当的渠道,正可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对于受聘的仆人、差役一定要明此理,面对自己管理的钱物做到心弗动、手勿伸。否则,法度无情。对于东家一定要严明法度,完善章规,不给以任何可乘之机,更不能养小疽遗大患,等到既成事实,悔之以晚。
善待佃户
【原文】国家以农为重,盖以衣食之源在此。然人家耕种出于佃人之力,可不以佃人为重!遇其有生育、婚嫁、营造、死亡,当厚周之;耕耘之际,有所假贷,少收其息;水旱之年,察其所亏,早为除减;不可有非理之需;不可有非时之役;不可令子弟及干人私有所扰;不可因其仇者告语增其岁入之租;不可强其称贷,使厚供息;不可见其自有田园,辄起贪图之意。视之爱之,不啻于骨肉。则我衣食之源,悉借其力,俯仰可以无愧作矣。
【译述】国家以农业为本,因为农业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然而有的人家的地全是依靠佃户种的,怎么能不以佃户为重呢?遇到佃户有生育、婚嫁、建筑、丧事,东家就应当宽厚、周全地帮助他们。在耕种的时候,如果他们要求借钱,东家应少收利息。遇有干旱年景,东家要调查佃户欠收多少,早早减免租金。不应该对佃户存有不合理的要求,不应该不合时宜地要求他们服劳役。不能让子弟及手下人骚扰佃户,不能因为佃户的仇家说了佃户的坏话,就增加佃户的年租。不能强迫佃户借款,以求高利。不能见佃户自己有田地就想霸占。作为东家应该对佃户珍视爱护他们,把他们视作自己的亲骨肉。那样的话,我们衣食的来源都靠他们的劳力而来,也就无愧于天地了。
【评析】道曰:“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导之以事,而民不为。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此话说的是要告诉农人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并适当给农人分配财富,这样的话,农人父子兄弟就不会忘记他们自己的本分了,而尽心尽力地耕作了,从而也就满足了人们的衣食之源。对此我们理解为“爱民如子”也未尝不可。反过来说古人所说的“爱民如子”其目的也不过如此。因为“如子”毕竟不是“子”。
妇儿不可私自借贷
【原文】佃仆妇女等,有于人家妇女、小儿处,称“莫令家长知”,而欲重息以生借钱谷,及欲借质物以济急者,皆是有心脱漏,必无还意。而妇女、小儿不令家长知,则不敢取索,终为所负。为家长者,宜常以此喻其家。
【译述】有的佃户、仆人和妇女,瞒着主家的家长,向这家的女人、小孩借钱,声称“不要让家长知道”,并且应诺可以多付利息。借钱谷、借物品以救急时,早已心存赖帐之念。而妇女、小孩借给他们东西,因为是瞒着家长的,所以,也不敢前去索要,终究还是被这些人抵赖了。作为一家之长,应该经常给家人讲这些事,以提醒大家注意。
【评析】借给别人钱物,救人危困本来是一件善举,应该提倡,但是为什么令出现上则家训警示的问题呢?原因有二:一是借钱物者,从借的时候起就准备抵赖,对此一定要明察千万不能借给;二是,有的人专找小孩和妇女借钱,由于他们没有经验,容易上当。正是由于此,人们本应做的善事也就因此而有了推托的理由。其实借别人钱物,心存不还者有之,而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甚至勒紧裤腰带还的也有。对此不能一概而论。
不让生人轻易入宅
【原文】尼姑、道婆、媒婆、牙婆及妇人以买卖、针灸为名者,皆不可令入人家。凡脱漏妇女财物及引诱妇女为不美之事,皆此曹也。
【译述】尼姑、道婆、媒婆、牙婆以及妇人借做买卖和针灸名义上门的,都不能让他们到家中来。大凡拐骗妇女财物以及引诱妇女做越轨行为的事,都是这类人引起的。
【评析】俗语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不认识的人上门,千万不要轻易让其入室。因为,对来者来讲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但对你来讲可能就是无事生事。
兴修水利
【原文】池塘、陂湖、河埭,蓄水以溉田者,须于每年冬月水涸之际,浚之使深,筑之使固。遇天时亢旱,虽不至于大稔,亦不至于全损。今人往往于亢旱之际,常思修治,至收刈之后,则忘之矣。谚所谓“三月思种桑,六月思筑塘”,盖伤人之无远虑如此。
【译述】池塘、湖泊与河坝,都是用以蓄水灌溉田地的,必须在每年的冬季河水干涸的时候,疏浚深挖,加固堤坝。以便遇到天旱的时候,虽然不能获得大丰收,但也不至于绝收。现在的人,往往在大旱的时候,才想到修理水利,旱情过后却又全忘了此事。谚语所说的“三月思种桑,六月思筑塘”,就是感叹人们没有远虑的现象。
【评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修建任何一个水利设施都要准备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不是“一日之功”可能取得。因此,善事者从长计益,早做谋划,等到需要时都已万事大吉,水到渠成。否则“临池掘井”只能贻误时机,悔之晚矣。
修治河渠获利多
【原文】池塘、陂湖、河埭有众享其溉田之利者,田多之家,当相与率倡,令田主出食,佃人出力,遇冬时筑,令多蓄水。及用水之际,远近高下,分水必均,非止利己,又且利人,其利岂不博哉?今人当修筑之际,靳出食力,及用水之际,奋臂交争,有以锄耰相殴至死者。纵不死,亦至坐狱被刑,岂不可伤!然至此者,皆田主悭吝之罪也。
【译述】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