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爸爸的私房故事-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和杰克从学校借很多漫画和食谱回家。相信如果在中国人的学校,老师如果让孩子从图书馆借食谱回家,家长恐怕早就跑到学校跟老师急了。
另外,学校鼓励学生尽量多利用图书馆,或者国际学校会在每个学期,邀请许多作家到学校来访问、签名会等等。他们把作家的地位看成和流行乐的明星一样。他们的主要思想,就是希望小孩从小找到读书乐趣,进而养成习惯。因为阅读有利于儿童智慧的开发和知识的积累。
另外,国际学校为了鼓励小朋友们多看书,学校每年会有所谓的“书本挑战赛”(Battle of the books)的活动,动员每一个孩子在短短的一两个月里念上十几本书。许多老师,甚至校长,还会在学期内和学生约法三章,宣称如果全班或全校,在特定学期看了多少书之后,老师或校长就会当众学狗叫,或做一件令孩子们开心的事,牺牲很大,但效果很好。
在国内和国外出差,可以从机场乘客的阅读习惯,来比较出不同教育体制下的差别。国外,尤其北美的机场里看书的人比较普遍,几乎随时都可以看到人手一本。书店也多,当然他们的购买力也强。国内这几年进步飞快,人均所得提高,书店和看书人口也逐渐增加,但人均购书量和看书量应该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记得我1994年刚来北京做事的时候,北京机场内的书店几乎没有,有的也只是几个卖旧杂志的摊子。所以很少在机场看到有人在看书,吃方便面和玩“锄大地”纸牌游戏的人反而还多一些。多读书,其实也算是一种国力的象征,不管是个人、企业或国家,都代表终身学习的努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恩尼和杰克刚开始时,对书的性质喜好差异很大。恩尼借过很多漫画书,看的书类型较接近。杰克则是无所不包,从国家地理杂志、科学实验教材、园艺花草到家庭食谱什么都有,而且看的速度惊人。我记得最新的哈利波特英文版刚出来时,我们从机场刚买完给他,三天内他就已经把七百多页的原文书全看完了。
杰克还有另外一项本领,就是在众小孩玩游戏时,一阵嘻闹当中,他还可以坐怀不乱,照样看他的书。同时,杰克在假日早晨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书坐在被窝里看,直到他哥哥醒来,两人才开始玩。
在我们家,除了看书,在其他的亲子时间活动中,看戏也是大项目。看戏包括看电影和看表演。看电影包括在家看HBO电影频道、看碟,或到电影院看大银幕。看表演则是舞台表演或演唱会。一般,除了陪他们看他们喜欢的影片如动画、著名电影如魔戒、哈利波特之类的儿童片之外,我们也会主动去挑些有意义的片子和他们一起看。我们和社区的邻居或朋友也会就适合孩子们欣赏的片子作交流。但是,关键就是什么才算是有意义。
有意义指的一般就是含有特定的目的。例如,我们觉得影帝杰克尼克拉斯的《愤怒管理》(Anger Management)这部片对我们家的杰克会很有帮助。因为杰克有时候一发起脾气,就可能会失去理智。我们希望他能从中学点东西,学习控制自己的脾气。对恩尼,我们希望帮他找到一个心目中的英雄,而这个英雄也要符合父母的角度,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希望恩尼是个又能学习、又能玩的允文允武的现代青少年。所以,需要找个银幕英雄是这种形象的。后来,我们终于找到Finding Forester这部片。他们两兄弟看这部片,至少看不下五次,心里留下的烙印,应该希望是那个家在纽约贫民区出身但出淤泥而不染、篮球一流、写作一流的黑人青少年吉姆华乐斯。此外,适合大人的电影,也可以是孩子喜欢的题材。例如得金球奖的那部描述那个在海上长大的孤儿1900(国内翻译为《海上钢琴师》)的精彩电影,电影中男主角1900出神入化的钢琴造诣,还有那段他和黑人爵士之王的钢琴决斗,绝对会让孩子看完电影之后更加热爱钢琴。效果比跟他们说贝多芬或莫扎特的故事来得更酷,更贴近生活。
但是,为了让他们死心塌地的愿意看,也得有好的方法。首先,我们会在饭桌上先做做思想工作,介绍影片大纲,还有为什么我们觉得这些片很酷。同时也“测试”一下他们的反应。有的时候还直接讲道理,告诉他们为什么我们希望他们看这部特定的片。看电影在我青少年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和学习来源。自然,我能理解它的重要性,并且看重影片的教育效果。我们小时候从电影中知道忠孝节义,现代的孩子从合适的影片中学到更多的自信、创造力、幽默感、同情心和无数的知识信息。当然,不合适的影片也会带来反效果,让孩子加速接触不必要的东西例如暴力。所以,父母绝对是要负起责任,扮演好把关的角色。
和孩子们一起看表演,也是一种能迅速为亲子关系加分和寓教于乐的好招。不管是在国内,或到国外旅游,我们都会注意是否有合适的表演可以看。在美国有个顶顶大名的“蓝人剧团”(Blue Men Show),绝对是最值得带孩子们去欣赏和参加的表演。为什么是“参加”而不只是“看”呢?因为,这个在美国五个大都市同时表演的团体,成员们把全身涂抹成蓝色,连一句台词都没有,一句歌都不唱,却常常会有惊人之举。他们无边无际的创造力,令孩子兴奋不已。同时,他们也随时和台下的观众互动,让观众变演员,“高”到最高潮。看的观众有很多小学生和中学生,他们最喜欢最后结束的时候,全场所有观众一起玩卫生巾的那种氛围。接近两个小时的表演里,几乎有一个多小时是在笑和惊叹他们的创意中度过的。
此外,如果有机会,和孩子们去看他们崇拜的歌星的演唱会,也是一种难得的亲子体验。我们去年带恩尼和杰克,在上海参加了周杰伦的现场演唱会。这是我们事先的约定,是对他们成绩的鼓励。周杰伦是儿子们的偶像,我们全家开车出游,周杰伦的碟一定是必备的旅行物品。
那一次,我和老婆穿着厚厚的大衣,戴着低低的帽子。深怕被发现有两个中年人想混入这个全是年轻人、青少年的聚会。那种偷偷摸摸的心理,让我想起一个关于韩国最著名年轻人的夜店朱丽安娜的故事。我有几个台湾和香港的“五年级”(台湾术语指六几年出生的人)的朋友去韩国出差的时候决定慕名而去参观朱丽安娜。朱丽安娜据说是个人如果长的不够帅,不够美,打扮不够酷,或年纪不符全都不让进的一个地方。朋友们为了怕被门卫认出已经不再是二十几,还特别整理了一番,从脚武装到牙齿。但还是在五十米开外,就被门卫认出,并当场被训斥了一顿。朱丽安娜的门卫权力很大,可以决定谁进谁不准进。所以,韩国年轻人对门卫非常恭敬。我的五年级朋友们不甘受辱,最后决定使出杀手锏,找到朱丽安娜所在酒店的秘密通道,再穿爬过无数安全门,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进到朱丽安娜。过程艰辛,还花了不少美元打通相关环节。但据说牺牲得很值得。
我和老婆比较幸运,至少,周杰伦的演唱会里,他并没有叫他的黑人保镖站在入口处把关。而我们也不需要从脚武装到牙齿或花钱打通关节。毕竟,还是自己同胞友善。
少年足球赛
尽善尽美做好每一件事
足球在国内是全民运动。这一点,中国和欧洲是比较接轨的。在台湾,我记得足球,好像只有在大学的运动选修课时玩过几回。不像棒球、篮球或者台球(台湾说成撞球)那么普及和疯狂。
我们刚到上海时,很快就发现,足球是上海各国际学校之间和外国的驻沪人员中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上海的各个国际学校会举办学校间的足球联谊。而在上海,几乎正常学期的每一个周末,都会有足球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AKS。AKS代表上海儿童活动组织,他们举办的活动除了足球,还有网球及其他适合孩子的假日活动,几乎都是孩子的父母亲们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的专门为孩子举办的各类活动。少年足球赛是规模最大的。
刚开始我们也考虑很久,该不该帮孩子们报名参加这项定期活动,让恩尼和杰克在固定的周末,有机会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对我来说,虽然好不容易周末回到上海,如果还要陪孩子去踢球,当观众,真是挺难熬的一段时间。但很快的,发现陪孩子去踢球,去当他们的拉拉队,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亲子活动。这样的时间安排,并不是白白浪费。
上海的少年足球比赛水平非常高。我第一次见识他们的比赛时,真把自己吓了一跳。起先,帮恩尼和杰克报名之后,我总以为不过就是场定期的儿童嘉年华会。以为孩子们每周固定时间聚一聚,跑一跑,出出汗,结束后吃点东西,喝点饮料什么的,然后回家,皆大欢喜。结果不然,那些欧洲来的孩子们,令人怀疑他们为什么球可以踢得那么好。同样的小学一年级,为什么可以把球从一边的球门踢到另一边的球门,而且是天生般的,在处理球时,特别有概念。而我们家的恩尼和杰克刚开始却只能跑跑龙套,东奔西窜,勉强踢几下。
此外,总会碰到很多的热心家长,有的客串球队教练,牺牲自己平常和周末的时间,教孩子踢球和组织球队训练。有的负责联络比赛事情,比赛时帮孩子参谋,还要在比赛当天自掏腰包,买饮料给同一队的孩子们喝。而中国孩子的家长一般都比较保守,经常只是扮演出钱买饮料的角色,而不是出宝贵时间的角色。老外的父母比较多会夫妻一起来,陪自己的孩子玩,当他们的观众,或默默地为他们加油。碰到孩子输了球,就安慰他们,一点也不会责备孩子。反之,中国的父母,较少夫妻同时在场的。常常老爸是缺席的那个,或者即使来了,也是那个手机没离开过耳朵的那个大忙人。人在心不在。
球场上,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民族风格。日本小孩的球队纪律严明,教练也最严肃。总觉得他们的球队风格就像日本室内设计的风格一样,是很多条条框框的组合。欧美的家长比较随兴,让孩子尽情发挥,而不去干扰他们或给他们太多的压力。其实,这和欧美的教育思想有关。他们认为即使让孩子从挫折中或失败中学习,都是磨练孩子心理承受力,让孩子成长的好方法。经历挫折才能使孩子在将来更能迎接挑战。因此,欧美孩子的父母常常就是把定期的球赛当成与其他孩子们的父母之间的见面、联谊的好机会。利用机会聊聊天什么的,特别轻松。赢了球固然好,输了球对孩子也是一种学习。而中国的父母,竞争性特别强。常常是那种在比赛中间,会超越教练,站在场边高声呐喊,指挥孩子下命令的紧张大师。刚开始,很不幸,我也是这样的人。老婆跟我说过N次,我还不自觉。直到有一次在北京国贸商场的溜冰场,看外国小孩对中国小孩的冰上曲棍球比赛,才恍然大悟。那些在场边当教练的中国父母,实在给孩子太多太多不必要的压力了,也给观众很不好的印象。好像子女上场只是为了进球、赢得比赛。其实,有那么严重吗?这只不过是场孩子的游戏罢了。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无法免于与孩子们一起面对挫折。足球赛几次之后,恩尼和杰克老是停留在跑龙套的阶段。他们在比赛中因为技术较生疏,一场比赛只有一部分时间能够上场,老是作预备队,或者说坐冷板凳。他们有时候也会因为球队赢球而特别高兴,当然也会因为球队输球而难过一整天。陪孩子踢球,这是必经的事。我和老婆商量,我们也一起和孩子们商量,要怎么做,才可以改变这种毫无影响力的球局。恩尼和杰克同意我们的建议,既然要玩,就应该尽全力,争取自己也能掌握球赛的结局,为球队作贡献。所以,我们就帮他们兄弟找了一个足球私人教练,每周一到两次,到我们社区的运动场教他们踢球的基本功。
说来好笑,我们家请过的家教,绝大多数都是和学校课业学习无关的。但是我们认为,孩子只要有心想在一个项目或一特定领域认真地学,即使是钓鱼我们也会找最会钓鱼的人教他们。我记得前华盛顿邮报的发行人凯瑟琳?葛雷姆在她的自传中提到,小时候的家教还包含学做风筝的家教。我想她的父母的想法就是希望她不管做什么,都能尽善尽美地做好。而我们更关心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够经历过那个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样做肯定可以帮他们建立自信心,将来面对更大的挑战,他们也会觉得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有方法来学习和克服的。而关键就是决心、好的学习对象,再加上不断地努力。
几个月之后,真的应验古人说的,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恩尼和杰克的足球教练是一个很严谨的上海年轻人。我们觉得他在训练恩尼和杰克时毫不留情。两个小孩每次都累坏了。一会儿练盘球过一棵棵大树,一会儿练抽球,练习从不同的脚部位发力。我总觉得他像少林寺的老师傅,把练基本功的恩尼和杰克整得够呛。杰克还因为练头顶球,而把脖子弄伤住了院。令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这一两年的特训期虽然短,目的并非想培养出一个足球运动员什么的。如同先前说的,只是增强孩子自信心的一个计划。他们最后在球赛玩得更开心。杰克的队拿了他们那个级别的冠军,而恩尼的队最后也进了前三名。后来在所属的球队陆陆续续拿到很好的名次之后,他们的很多队友也离开了上海。所以他们没有再继续参加上海的定期少年足球赛。时间上他们开始其他的学习,而由于许多好友也不在了,再玩,就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足球,他们认为玩够了。虽然不再参加少年足球赛,他们还是经常在学校自己进行班级间的挑战,或参加上海地区外国学校之间的友谊赛。
我相信那一段足球集训,不只帮他们日后在自己的学校比赛取得好成绩,也帮他们赢来更多同学的尊重和对自己的自信心。再说,弄伤脖子,也不过如此,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作为父亲的我,很高兴陪伴儿子们经历这些令人回味的往事。
花园钓虾场
学会选择 懂得放弃
我的朋友之中,有很多人是高尔夫的爱好者。我也算是一个吧,球已经打了十一年,早就过了那种狂热期。有的时候打球,我也总是想把打球和陪孩子这两件事弄在一起。所以让恩尼和杰克很小就开始学打高尔夫球,偶尔也让他们陪我去玩几个小时。在上海打高尔夫球受制于天气,冬天大概有四到五个月是无法打球的季节。春天和秋天是上海最美的时候,当
然很多好玩的事情也发生在多事的春秋之际。
我们在上海的家有个花园,花园里有个小池塘。前年房子重新装修时,我们希望在花园中加点水景,在小溪流或池塘之间考虑了半天,最后儿子帮我们拍板决定弄个章鱼状的小水塘。
家里的池塘很有意思,是一个小型的生态观察站。夏天的时候,有很多不请自来的青蛙会到这里来开演唱会。因此也引来了社区的野猫到我们家参观。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介绍过猫是一个社区里的最大杀手,每年很多鸟和小动物都会葬身在猫爪之下。所以,为了青蛙的安全,我们在池塘的设计上就必须考虑,让猫没有靠近的机会。
我们家池塘里的水生植物可都是我费尽心机,花了好几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