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乱谈三国网络文集-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便是武艺一流的吕布在客观军事中的作用。这也是武艺超群的吕布总被称为家将的一个原因。更何况他虽勇而不忠于主,无人善待之,其能何在?他虽猛而不纳贤言,无人善扶之,其能又何在?他的一身武艺只能受凡夫之敬仰,何奈我只一嗤鼻。朗朗乾坤其容小人所逞强,此人必自取灭亡。 三国时期有不好英雄豪杰,这些天地男儿的鲜明事迹证明着古往今来中华儿女的千古美德。他们必将流芳百世,铭记人心。相形之下,三国时期的恶义行径更显得丑陋无比,三国时期不乏无仁无义之辈,也不乏无不忠不孝之徒,更有不少无德无谋之人,但像吕布这样无仁无义不忠不孝无德无谋集一身实为罕见。再看看同时期成事的诸侯,曹魏聚贤能而征天下,刘备施仁义而建蜀汉,孙权任奇才而保江东。吕布在他们面前犹如牛毛比泰山,荧光比日月。若有人称其为英雄,上述三位何言而论?只看一个人的主观意识,或者只看一个人的客观结果都太片面了,评论一个人应从主客一致,意识导致结果,结果体现意识。断章取义实不可取。
“荆州城”在哪里
在《三国演义》中,“荆州”是全书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地名。罗贯中围绕荆州的争夺,编织了一系列生动奇妙的情节(包括刘表镇荆州、曹操得荆州、刘备孙权 争荆州、刘备“借荆州”、吕蒙袭荆州等),使之成为全书最脍炙人口的部分。然 而,《演义》中与荆州有关的地理错误,也是全书中最为突出的。例如,书中多次 出现“荆州城”,就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读者常常会问:这个“荆州城”究竟 在哪里?
在历史上,东汉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 陵郡、长沙郡。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 于是荆州共辖九郡,这就是后世称“荆襄九郡”的来历。赤壁之战后,曹、刘、孙 三家共分荆州:曹操占据南阳、襄阳、南郡三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桂阳 、武陵、长沙四郡,孙权则占据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 ,夺得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 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部分“借”给刘备,于 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荆州治所,即荆州州府所在地,东汉末年曾几经变化。荆 州治所原在汉寿(今湖南常德东北);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任荆州刺史, 移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建安十四年(209年),刘琦病死,刘备领荆州牧, 驻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借荆州”后,又移治江陵(今属湖北),关羽镇守 荆州,仍以江陵为驻所。从“借荆州”起,江陵既是荆州治所,又是南郡治所。
《三国演义》叙述有关荆州的故事时,已是刘表任荆州刺史之后。因此,在赤 壁大战之前,所谓“荆州城”,实际上是指襄阳;而在赤壁大战之后,所谓“荆州 城”,实际上是指江陵;此外,并无单独的“荆州城”。罗贯中不明于此,误以为 有单独的“荆州城”,并老是把荆州、南郡、江陵这三个地理概念混淆不清。第3 4回写蔡瑁趁“襄阳会”之机谋害刘备,事先对刘表说“请主公一行”,似乎刘表 不在襄阳。第40回写刘表死后,蔡瑁立刘琮为主,“命治中邓义、别驾刘先守荆 州;蔡夫人自与刘琮前赴襄阳驻扎……就葬刘表之柩于襄阳城东汉阳之原”。其实 ,这里的“荆州”乃是江陵(第42回写曹操兵至江陵,邓义、刘先率军民出城投 降,即为明证)。蔡夫人、刘琮本来就随刘表驻襄阳,怎么又“前赴襄阳”?从哪 里“前赴襄阳”?这是因为作者把刘表的荆州治所襄阳与后来刘备的荆州治所江陵 搅作一团,以致叙述混乱。第75回写吕蒙袭取荆州时,也出现了明显的错误。史 实是:吕蒙逆长江而上,奇袭关羽设置的“江边屯侯”(沿江侦视警戒的部队)之 后,直趋公安,招降守将士仁(《演义》误为“傅士仁”);随即又进逼荆州治所 江陵,麋芳亦降(麋芳以南郡太守身份驻守江陵)。而《演义》却写成吕蒙巧夺烽 火台后,首先袭取“荆州”,然后到公安招降士仁,再由士仁往南郡说降麋芳。那 么,这个“荆州”在哪儿?它与公安、江陵的方位关系如何?作者根本无法回答。 读者只要一对照地图,马上就会感到这一部分描写被搅成了一笔糊涂账。这并非罗 贯中有意进行艺术虚构,而是因未解“荆州”府先驻襄阳后移江陵而产生的“技术性错误”。
为什么只有关羽可以镇守荆州,赵云不可。
1用人角度的必然性: 看关羽:关羽与刘备的关系虽然不是兄弟,但是关系之好。确实存在。 这点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就可以看出一斑。假如你是刘备,你面对这样的选择你会选谁?你也不知道关羽在后来会有那么样的大失败。不是吗。你要说刘备该会看人。但是这是现实,不是游戏。马有失蹄。人必然有错误。
看赵云:赵云,说其忠义,刘备不得不承认。但是赵云论威名没有关羽大。论行军打仗没有关羽强。论功劳,没有关羽大。要说服众,平人心。关羽在荆州的名气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所以赵云不可为帅。镇扎荆州要地。
2战略角度的必然性: 刘备入川只有两路。陆路。水路。水路绝对不行。刘备政权刚扎稳荆州。而守荆州,水兵不可缺。而再组织一只攻击型强大的水军伐川。对于刘备来说无疑于痴人说梦。那么只有一条路。而这样的功劳是绝对只有刘备可以。因为刘备要的是平蜀川,建立其根据地。试问,古往今来,打根据地的有几个是将领干的?别的不说。高祖立关中。虽然是封的。但是平三秦。却是高祖挂名打出来的。这是一个人心是否归属的问题。 在这样的必然情况下。我们来看看关羽与赵云当时的职务和官爵。
关羽:有汉寿侯的爵位(虽然是空的。但是那是一种表示。一个将领兵和一个侯领兵对于军队的士气那是显而易见的)若说名气威望当时的刘备阵营中谁能超过关羽?而水战,我不多说。关羽的水战,大家有目共睹。操习水兵,看过三国志的朋友都知道。到荆州后,水兵的主脑只有刘崎和关羽。所以说战略角度上,兵对将的认可,关羽和赵云的选择中。关羽又胜了。
赵云:大家都知道其在河北事袁绍,公孙瓒。
袁绍的兵:步兵强悍。河北之地地形我不多说。大家都明白其地只有步兵可以称雄。 公孙瓒的兵:骑兵,我不多说了。“白马将军”镇乌丸。公孙瓒的骑兵早已名响塞外。 所以说,陆军和骑兵的选择方面。赵云不用说有种强势和经验。所以入川援刘。必他赵云不可。
3东吴,曹操势力与两人的微妙关系。 关羽: 曹操:曹操爱关羽才,不忍杀他。所以出兵的话也不会尽全力。况且曹操在私人感情方面上也会因此产生微妙的反应。 曹军士兵: 破袁绍大军与白马。关羽在曹军将领中的威慑力方面。赵云是不可能于其相比的。这在对曹作战中。将是一个大大的心理优势。 曹军将领:看看当时曹军负责荆州的军事将领我们就知道其中奥妙。 夏侯敦:被关羽所败过。 曹仁:被关羽所败过。 吴军:吴地百姓对于关羽的景仰比各地百姓都来的容易。因其地多出奸诈凶横之辈。
但说孙坚,孙策。这两位霸王干的事情。大家就会明白其中奥妙。 关羽性格傲上不欺下。这正好适合了江南人对英雄的评价。其在吴军的威信也是很高。从后来孙权欲与关羽连亲变可以看出。 赵云:赵云在刘备的帐前一向是充当的为近卫军的角色。这点和许楮的角色很象。这对于统令荆州兵是万万不可的。大家看看荆州兵在曹军中的地位变可看出。所以赵云在这方面不可为镇守之人。而这也恰恰使赵云在将来汉中王成立后为什么官只到“前将军”。连个太守都没有当上的原因。因为赵云可以说是刘备的保镖。属于精卫。兵少但是实际权限大的很。但是拿警卫军统令受荆州。可能吗?不可能。
以下还有很多条可以阐述赵云与关羽在镇守方面的不可能,换作话说,我如果是刘备的话,别说让赵云一人独挑大担镇守荆州我想都没有想过。更别说,让赵云守荆州了。
荆州方面关羽和赵云的选择,别说换刘备,就是换曹操,孙权。也只有选关羽弃赵云一途。 很多方面,刘备不是诸葛亮,不会以才论位。所以诸葛亮在后期的执政生涯在朝野的权利虽然大,但是人缘不是很好。
从关羽的性格看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在世人心目中是一个武艺高强、豪气干云的英雄形象,罗贯中在“拥刘反曹”思想的支配下,对蜀汉人物给予了更多笔墨,关羽尤其是这样。然而,关羽的诸多英雄事迹却难以掩盖其性格中致命的弱点,这也成为其不管是在“五虎上将”中还是“桃园三结义”中第一个悲剧收场的必然。
总结关羽性格中的弱点,可以归结为八个字:刚愎自用、目空一切。这一点可以从下面几件事中窥见一斑。
在刘备夺取荆州向西川进攻时,把守卫荆州的重任交给了关羽。当时诸葛亮问关羽,如果北面曹操来攻,如何应对。关羽说,我去挡住他。诸葛亮又问,如果曹操和孙权一起来攻,怎么办。关羽说,我分兵挡住他们。这一回答将关羽目空一切、恃才傲物的个性显露无遗。诸葛亮一听,赶忙说,这样的话,荆州就危险了,我有八个字,你一定要牢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关羽后来是否是按照诸葛亮这八个字来做的呢,当然不是,如果是,就不会有白衣渡江、败走麦城了,此是后话。(见《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
刘备取得汉中后,称汉中王,封“五虎上将”。消息传到荆州,关羽问,“五虎上将”除了自己还有谁,别人告诉他,有张飞,他说,那是我兄弟,应该;有赵云,他说,那是我哥们,应该;有马超,他说,那是名门之后,应该;有黄忠,他不高兴了,“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在这里,关羽居功自傲、盛气凌人的性格就充分显示了出来。(见《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
孙权想与刘备结成联盟,共破曹操,就派很有面子的诸葛瑾前来向关羽求亲,为孙权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却很不给面子,“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诸葛瑾抱头鼠窜,回去向孙权如实汇报,孙权大怒,与众臣商议取荆州之策,自此,关羽的悲剧大幕拉开。(见《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
纵观一部三国史,关羽每次出手,都是大手笔,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这些大手笔使关羽成为这部经典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人物,再加上民间的演绎,使关羽成为世人敬仰的对象,被称为“武圣人”。可是其性格中的弱点让他在三国最鼎盛的时期先他人而去,令人可叹,可以看出,其性格中的弱点使其悲剧性结局成为必然。
三国毁于关羽之手
每当人们提起三国中的武圣关羽的大名时,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云长的终肝义胆,超群武艺,堂堂相貌……在众多三国人物之中,也只有关公被后世尊为神来供奉。本人对关羽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以他作为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之首。然而,用客观的眼光来评价这位神明之时,我不得不承认关公有许多性格缺憾。正所谓人无完人!
关羽一生战绩卓著,自桃源结义,随大哥征黄巾,温酒斩华雄,虎牢战吕布,徐州斩车胄,白马斩颜良,延津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白河智用水,华容释曹操,长沙释黄忠,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征樊城刮骨疗毒……如此之多的战功足以使他成为三国中的超一流战将,又饱读春秋史书、兵法战册,他的忠义形象又使他成为后人尊崇的神,但关羽的一次疏忽大意而导致的重大失败―――大意失荆州,手中青龙偃月刀,胯下追风赤兔马,驰骋疆场所给人们带来的快感,却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而给人的伤痛。 诸葛亮并不畏孟德,仲达,但害怕的却是云长。作为己方势力的中坚,反而比敌方势力的强大更加使孔明感到畏惧,这的确很耐人寻味。 诸葛亮怕他什么?怕他身在曹营心在汉?非也!怕他武艺不精,难以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非也!怕他成府不深难以统率三军,不堪军国大任?亦非也! 到底孔明怕他什么? 孔明怕的是关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怕的是骄傲自大,破坏孙刘联盟,使自己的《隆中对》毁于一旦。然而孙刘联合抗曹是孔明三国鼎立的根本大计,此计不成,蜀国难保,自己的殷殷心血也会随之付诸东流。 刘备攻打西川之时,所带的军师庞统虽也是三国当中数一数二的智囊军师,但也不及孔明,黄忠、魏延虽也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却也不及关、张、赵,刘备这么做也是因为想到如征西川不成,却也有牢固的荆州根基作为家底。后来落凤坡凤雏辞世,刘备不得已派关平去召集孔明、翼德、子龙前去助战,已有让云长守荆州之意。孔明临行之时,怕关羽无法达成固守荆州的任务,对关羽言道:“云长念桃园结义之情,可竭力保守此地。责任非轻,公宜勉之。”并交割印绶,“这干系都在将军身上。”云长到:“大丈夫即领重任,除死方休。”孔明见他说出“死”字,心中不悦,想要不给,其言已出。孔明问:“若曹操引兵来犯,若何?”云长道:“以力拒之。”孔明又问:“若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云长道:“分兵拒之。”孔明道:“若如此,荆州危矣。我有八个字,将军牢记,可保荆州―――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说道底,诸葛亮怕关羽搞不好和东吴的关系。荆州与东吴接壤,又是一块“借”而未还的有争议的地方。关羽作为此处的守将,最难处理的就是保住荆州与维护孙刘联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诸葛亮的原则就是既不伤害孙刘联盟,又能常“借”荆州不还。但诸葛亮怕关羽不能遵照这个原则。 诸葛亮识人很准,虽有挥泪斩马谡的失误,但这也不足以掩盖孔明这个优点。他深知关羽其人,识小义而未必识大义,尽小忠而可能害大忠。 关公素以忠义闻名于世,而他所忠义的是桃园之义。对天下大义不能说不明,有时却犯些错误。否则他不会阻挠刘备去三顾茅庐,也不会刁难军师初用兵。只知道孔明避而不见使大哥丢面子,却不知如果没有孔明将会失去争夺天下的机会。 关羽降曹,曹操厚待与他,关羽是知恩必报之人,华容释曹操,虽是诸葛亮知关羽义气,有意让他守华容而还曹操人情,但关羽对曹操还是存有旧情的。曹操在三国之中,算是会用人的第一高手,无数奇人义士无不聚其麾下,为之效命。关羽虽重桃园之情,却也被曹操打动一二。后联吴抗曹之时,对关羽来说,似乎有联疏抗亲之举,此关羽必不屑为之。 却说为何留关羽守荆州,这也是必然。荆州重地,非至亲之人,文武双全者不能守。刘备至亲惟关、张二人,关张之中,二弟显然比三弟更为合适。 也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