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局长打听了出殡的日子,提了大堆的祭品前往吊孝。路上,听人说,死的原来不是李厅长的老娘,而是李厅长本人。张局长擦干酝酿了许久的眼泪,调头回家。
有人问:“老张,你不是来参加追悼会的吗?怎么回去了?”
张局长回答说:“我以为死的是李厅长的老娘,没想到是他自己,他本人都死了,我做给谁看啊?”
听到这个故事几年了,我每次想起来都笑话这个张局长,但某天忽然想到,应该嘲笑的可能不应该是张局长,倒应该是那个死掉了的李厅长。所谓“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那些为了减肥死掉的男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扎起自己的腹部,还不是为了讨好有断袖之癖的楚王?
我不相信有那么多的人都是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的性取向到楚王那里争宠,俗话说得好:还不是为了混口饭吃。或者为了捧上个金饭碗。
同样,李厅长差可拟作楚王,既然有人愿意在他妈死的时候做出悲痛的样子,肯定也是因为他被部下奉承惯了,拿他妈做文章也怪不得人。
倒是活着的人应该受到点儿震撼,别人的“哀”很可能是做出来,想让人真“伤”是不可能了,自己可得分辨清楚喽。
其实,以追悼会这类的事做幌子去为自己追求利益,张局长当然不是第一个。三国年间的孔明就干过不只一次。鲁迅曾经作打油诗讽刺这样的人: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三分钟,各自想拳经。
歪解
哀而不伤:指参加追悼会时,竭尽全力做出悲痛的样子,其实一点儿不伤心。
例句
王美美嫁了个八十岁的百万富翁,丈夫死的时候,她哀而不伤。(注:此王美美为虚拟人物,与现实中同姓名者无关。)
/* 90 */
狐假虎威 王小山
出处
《太平御览·尹文子》:虎求百兽食之,得狐,狐曰:“子无食我也……”
正解
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吓唬人,欺负人。
歪批
十年来,IT界,尤其是国际互联网上上演了无数的童话,或许杨致远的童话不是最大的一个,却也颇有传奇色彩。
一九九四年,杨致远建立了一个网页,网页中包括他的中文姓名、他的高尔夫球成绩,和他最喜欢的网站名单。大约六个月之后,他和一个叫大卫的朋友想出了“雅虎”的点子,这是个网站,人们可以上来找寻他们有兴趣的其他网站。一九九五年,杨致远筹集了大约一百万美元来实现“雅虎”。
杨致远对“雅虎”的构想是:它之于网际网络,正如电话簿之于电话系统。
“雅虎”网站(yahoo)就这么建立了起来,它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成功甚至早于“贝索斯”的“亚马逊”。到了2000年,“雅虎”网站的页读数(Pageviews)已经超过了两千五百万,杨致远也成了亿万富翁,并入选了《upside》专刊号评选出的全美最有影响力的一百名科技精英。
“雅虎”网站的宣传语是:DO YOU YAHOO?(你“雅虎”了吗?)很像希特勒的征兵口号——你参加党卫军了吗?
一九九八年二月,一个留美归国的博士,后来注定总能吸引媒体目光的张朝阳建立了“搜狐”网站(sohoo),其运作方式和构想与“雅虎”一模一样,连域名都很相似。不同的是宣传语:中国人的网络神探。“搜狐”强调了中国的概念,他们的野心显然没有“雅虎”那么大。不过“搜狐”模仿“雅虎”模式是业内人所公认的,他们的模式叫做“搜索引擎”。
为了向世人表白:“搜狐”不是“雅虎”,“搜狐”网后来更改了域名,变成了(sohu)。2001年,张朝阳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明日领袖”之一。2002年7月12日,“搜狐”成功地登录了那“死大个”(NASDAQ),兵发美国金融市场圈钱去者。
好景不长啊,搜索引擎的后起之秀“狗哥”(google)出台了,技术更新,搜索范围更大,结果更令人满意。所以,“雅虎”现在以做新闻为主,而“搜狐”呢,也改做企业服务了。
歪解
杨致远做出了“雅虎”,张朝阳照猫画虎地做“搜狐”,就叫狐假虎威。
例句
王朔写了本《看上去很美》,你就写《看上去很丑》,怎么跟张朝阳似的狐假虎威啊?
/* 91 */
面不改色 王小山
出处
秦简夫《宜秋山赵礼让肥》:好是奇怪,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啊,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正解
形容遇到危难时从容镇静。
歪批
我上学的时候,在东北。当时那里化浓妆的风气很重,经常在大街上走的女孩至少半数的打扮像极了蒲松龄笔下的角色。她们的脸都被厚厚的白粉所遮盖,眼圈或像熊猫,或像是被谁打了重重的一拳,总之,都显得不大正常。
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现在的女孩子们化妆已经相当讲究,各种我叫不出名字的化妆品柜台总是被一脸快乐的她们所包围——可无论如何,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我想知道一个女孩的真实面目已经成为了奢望。
有人说,女人在早晨化妆前最难看,当然有道理。十七世纪时,后来被培根出卖了的艾塞克斯公爵本是女王的情人,但正因为有一次在女王尚未化妆时闯进了她的卧室而引起女王的不满,最后走向了绞刑架。
看来,想要活命的男人还真得小心了。
一位女性专栏作家讲过一个段子,说她的女友结婚后,一定要比丈夫晚睡并且早起。晚睡是为了卸妆,早起呢,是为了化妆。她的意思是,一定要看让丈夫看到自己最美丽的一面,不肯暴露一点点儿缺陷。我实在同情那个丈夫,估计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话,他丈夫到死也见不着自己老婆的真正相貌了。
这可能真的只是一个故事,编出来的而已,否则的话,男的睡到半夜不小心醒了或者要上厕所怎么办?摸黑去不开灯吗?抑或是夫妻不同床共枕吧?
女作家毕淑敏在《素面朝天》中写道:“见一位化过妆的女友洗面,红的水黑的水蜿蜒而下,仿佛洪水冲刷过水土流失的山峦。那个真实的她,像在蛋壳里窒息得过久的鸡雏,渐渐苏醒过来。我觉得这个眉目清晰的女人,才是我真正的朋友。片刻前被颜色包裹的那个形象,是一个虚伪的陌生人。”
这说的也是相同的道理。
至于我本人,更喜欢不化妆的女孩。
歪解
有的女人化妆不小心,化得面红耳赤、面目全非、面目可憎、面无人色,和这些人比起来,那些从来不化妆的就可以称为面不改色了。
例句
我觉得你长得很漂亮,完全有面不改色的资本,你自己觉得呢?
/* 92 */
风雨晦明 王小山
出处
风雨:《诗经·郑风·风雨》;晦明:《国语·楚语上》。地有高下,天有晦明。又作“晦明风雨”。明·朱之瑜《朱舜水集·与奥村庸礼书二十二首》:淡水之交,始终如一。晦明风雨,未之或改。
正解
比喻时局、环境的险恶和顺利,多用于交谊受到考验的情况下。
歪批
金庸的小说中,韦小宝的形象争议最大。即使在金庸本人嘴里,韦小宝也是变来变去的。
最初,金庸写了《韦小宝这小家伙》一文,这样评述自己对韦小宝的态度:“事实上,我写《鹿鼎记》写了五分之一,便已把韦小宝这小家伙当作了好朋友。”
那时,金庸对韦小宝是喜爱的,谁会把自己不喜爱的人当作朋友呢?
后来,大约2001年吧,在广州中山大学的一次演讲中,金庸却说了这样的话:“大家要学习郭靖,不要学韦小宝。”
时间到了2003年,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金庸又提起了韦小宝。说真的想过最终让韦小宝七个老婆逐个离他而去,因“这厮实不应可享尽齐人之福”,“小朋友读到会不好”。
就这样,两三个起落,韦小宝在金庸嘴里便从天堂跌到了地狱,至于从前金庸说过的韦小宝的“义气”之类在现在他当然不会提起了。
其实,韦小宝还是那个韦小宝,贪玩好色,但义薄云天。不过金庸的处境不同了,自然和韦小宝生分了。
从前的金庸,也是一江湖人物,为了增加报纸的销售量,不得已操刀玩起了武侠小说,自然和同为江湖人物的韦小宝多亲多近。而现在,金庸靠近了主流,处了庙堂之高,抛弃个把从前的朋友在他看来实在没什么不正常的。
从这一点上说,金庸现在的性格和另外一个江湖人物宋江有一些相似。那就是,当着水浒好汉的面绝对不会打开自己的木枷,一旦四下无人,自然落得个轻松自在了。
他这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不打紧,可苦了韦小宝了。如果韦小宝泉下有知,当和七个老婆抱头痛哭一场吧。
歪解
小说中,韦小宝代替皇帝出家做了和尚,法号晦明。做了晦明长老后,在少林寺呼风唤雨,泡妞打架,搞得不成体统,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风雨晦明。
例句
鲁达在五台山出家,但从来不守清规,把一座寺庙搅得风雨晦明。
/* 93 */
虚己纳物 王小山
出处
《韩诗外传》:君子盛德而卑,旁行不流,应物而不穷。
正解
虚心听取并接受众人意见。
歪批
我听说——听说而已,别找我求证,谁要找我我就说自己瞎编的——某市一个市长,姑且姓赵吧(这是跟鲁迅学的,赵是百家姓的第一个,随便用一下,不是跟谁过不去),为人果断,廉洁奉公,正大光明。他每天早晨四点起床开始工作,真的是夜不能寐,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闻鸡起舞,为他所在的城市操碎了心。
那座城市,从前别人形容卫生情况是脏乱差,城市建设则是低矮洼,并且工业农业产值都十分有限,市民收入很低。前几任市长政绩不佳,并没给城市带来什么好的变化。赵市长上任后,经过仔细论证考察,最后决定从整顿市容市貌入手,首先在精神上让全市人民振奋起来。
说干就干,赵市长是一个从不含糊的人,他带头定计划,跑投资,上项目,不到两年,果然整座城市都变了样,全市百姓没人不夸他们的好市长。
说起赵市长的清廉,百姓们都有几个故事可讲。比如有一次,市里要上一个项目,中标的公司老总对市长自然千恩万谢,并带了点儿“意思”送到了赵市长家里。赵市长让他打开,说:“我看看,你都送了些什么玩意?”老总忙不迭地打开提包,原来里面是一扎扎的百元大钞。赵市长说:“你乖乖地给我带回去,全市都是我的,你也不想想,你这点儿钱我能看得上眼吗?”说得那老总灰溜溜地跑了,他带来的意思也变成了不好意思。
还有一次,有人直接把钱送到了办公室,赵市长看了看,对门外喊道:“叫保安来,把这个行贿的人给我赶出去。”
摊上这样的市长,老百姓能不欢呼雀跃吗?后来,一次酒酣,赵市长对来访的朋友说:“我现在要追求的是政绩,钱,我早就捞够了。”原来,赵市长以前在另外一个城市做市长,那个城市里的百姓对他可是骂不绝口的。
歪解
虚己纳物:指做官的明摆着作出一副清廉的样子,实际上收受大量的财物。
例句
成克杰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一想到广西还有七千万百姓没脱贫,我就睡不着觉啊。听起来十分诚恳,没想到他是在虚己纳物。
/* 94 */
洛兵:大家乐 王小山
洛兵
一九九八年底,我一遇到网络,就认为它是我见过的最迷人的东西。我到新浪的体育沙龙乱转,有个ID叫“打伞和尚”,文章锋芒陡峭,一针见血,深得我心。我就用我的歌名注册了个“心有些乱”去跟帖:老兄,佩服之至!交个朋友吧。
我等了好几天,看到他的帖就跟,但他不理我。我越发敬佩,心想,此人傲然来去,无影无踪,真是神人啊。
我不写歌,不干活了。我迷上了聊天。我隐居在亚北某个公寓,常常一个月一个月地不出门,电话点餐,除了吃饭上厕所,几乎不动窝,每天都聊十几个小时。我认识了一帮网友球队的家伙,跟他们暴吃暴喝,侃天说地,还把他们中的一个变成了我的老婆。
有一次他们说,叫上“大家乐”吧。
“‘大家乐’是谁?”
“‘大家乐’都不知道?”他们很惊讶,就好像我不知道我自己叫什么一样,“那你知不知道白雪皑皑、王小山、打伞和尚……”
“什么什么?”我一惊,“快把他弄来,我要见他。”
那天我去得早,一进包间就见一个胖子大马金刀悠然而坐。我们小心打量一番,带着一种细微的谨慎套近乎。“大家乐”说,他原先写过乐评,还写过歌词,但被别人贪污了,没给钱。我说是谁干的这缺德事,我去帮你追回。他说,已经忘了。我觉得这个人很潇洒,但我见过的假潇洒太多了,所以也不以为然。
“大家乐”喝酒很豪爽。我们经常抓起一满杯啤酒,一碰,就一口下去,两个人都很干脆,跟其他人很不同。
“没想到你在现实里也这么潇洒。”“大家乐”说。
我发现他的酒量比我稍稍差一点儿,决定乘胜追击,干翻再说。
所以,“大家乐”就有了个控诉我的故事。
“‘心乱’不像话,” “大家乐”气哼哼地说,“第一次喝酒,我他妈喝高了,到了包间,他很好心地劝我去厕所,照顾我,等我一转身,就听见丫对别人说,快看快看,那傻逼高了吧,哈哈哈哈。”
我第二次只好让着他。我们每人先喝了五六瓶,去包间里,又要了二十五罐“青啤”,说好了一人一罐干个痛快。我是痛快了,一喝半罐一罐的,他却只喝一小口。我就这么高了,出门后满天星斗,不知身在何方,也不知道是不是指着他鼻子痛骂了一场。
“大家乐”十分有趣。跟他喝酒吃肉时,如果嘴皮子慢一点儿,就会被挤兑致死。“大家乐”字正腔圆,天花乱坠,东西南北,别人只有噤若寒蝉直冒大气。有人不信邪,想要插嘴,那是白费功夫。我同情地看着他们刚要说话,就被“大家乐”极赋远见的冷嘲热讽打回去噎个半死。等他们回过神,“大家乐”已经完成了正反两面甚至前后左右上下的各种打击,彻彻底底挤兑够了,然后休息。他们还要开口,就会被“大家乐”又一轮猛烈的攻势噎住,他们只好喝酒。在这方面,“大家乐”也不怕。“大家乐”除了那次跟我玩了把阴的,其他时候都很有酒德,来者不拒,高了以后更是口若悬河,一往无前。“大家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可能因为他看书很多,典故随处都是,夹杂着战无不胜的大话西游加王朔加王小波的套路,再加上一头亮丽的漆黑卷发,一双波斯人般的怪眼一瞪,当场就把对手吓得背过气去。我老婆有个要好的女友从大连来北京,被“大家乐”照了一眼,回到饭店,一夜没睡着,都是“大家乐”的午夜凶铃。
这样的武功用来对付现实,是很好的,但用在写作中,就不尽如此。“大家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