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贴吧精华帖欣赏 >

第101章

贴吧精华帖欣赏-第101章

小说: 贴吧精华帖欣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鲁扈两人婚后的私生活,其他事咱不好往深里琢磨, 面儿上摆着的主要有一点,两人婚后饮食方面差别很大,老鲁喜欢用坛子喝酒,大块啖肉,小扈顶烦的就是这个,于是规定了家居食谱,根据鲁陕两地饮食习俗,每天饭桌上只有小葱蘸酱,煎饼卷黄瓜条,陕西凉皮,三个月允许改善一次伙食,上碗羊肉泡馍,至于贾三灌汤包儿则只有除夕夜才供应一次。老鲁不服,大声抗辩,只见扈三儿玉手抬起,眼前一花,登时金索缠身…… 
  相传鲁智深临终前放开肚皮大吃一顿后,做歌曰:平时不沾荤腥,终日只尝素果,忽地顿开金绳,今日方知我是我。        
赚卢俊义上山  王怡    
  金批《水浒》七十回,前半部大概是“官逼民反”。各处人马围绕梁山,渐次拉起一支失去锁镣得到一切的无产者队伍。到三十五回,宋江估计晁盖已有三五千人马。后来不断兼并山头、瓦解庄园,三山聚义后,照学者萧兵的估算梁山人口总有二万。但这伙人不事生产、贸易,却推崇“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吃饭的问题成为头等大事。 
  据统计,水浒中描述设宴吃食的场面共有140多处。其中三分之一指明了吃的是牛肉。牛在中国迟至二十世纪中叶都是昂贵的生产资料,从秦朝法律起,杀牛就是一种罪。水浒中嗜好牛肉的描写,是梁山革命队伍乌托邦气质的一个证明。比之《金瓶梅》,锦衣玉食的西门庆等人在整部书中就几乎没吃过一次牛肉。宋江之所以不顾弟兄伙反对,存心谋求招安,说到底是出于一个废除私有财产制的乌托邦愈演愈烈的财政危机。他的亲弟弟宋清是梁山的财政部长,对梁山泊三天两头排筵设宴的难以为继,知道得最清楚。而这是成天酒足饭饱叫嚷杀人的李逵们并不关心的。 
  后半部水浒不再有“官逼民反”的故事,宋江解决财政危机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军事掠夺,从曾头市到祝家庄、扈家庄、李家庄,交战缘由各有千秋,骨子里都是为了“揾食”。在缺乏交易体制的地方,抢劫就替代交易成为最方便的揾食手段。尤其是祝家庄,据说存粮五十万担,据吴用的估算可够梁山三年之用。但这个估计看来没有扣除贪污腐败、管理不善和公有资产流失等因素,所以并未挨太久。等到周边的庄园山头差不多抢完了,梁山好汉就只剩下两条路,要么豁出去攻城夺池做皇帝;要么求得“招安”,可以合法地穿州过府,去抢更远的对象(如方腊)。宋江选择的第二方案,从梁山的实力和谋反的风险上分析,其实是颇为明智的。那些叫嚷在水泊梁山关起门来逍遥的英雄们,对于经济一途实在毫无概念,不知“揾食”之难难于杀人。既不愿附首招安,又不愿驱牛种田。横竖只剩下死路一条。 
  随着军事掠夺的效用递减,宋江的第二个解困方法就是赚人入伙。赚的都是达官、员外、庄主和朝廷武将。整个七十回的后半部,“官逼民反”变成了“匪逼民反”,主题是吸收有产者加入梁山。也有两种意义,一是瞧上了人家的先进生产力,又要人又要财。一般的路数是乘人之危解人之困,然后拖上山去公私合营。这个“危难”多半也是吴用谋划出来的。只为了赚朱仝上山,吴用竟指示李逵将沧州知府四岁的小儿子活活劈死。其不吝手段处,不亚于塔利班。 
  第二种意义如牧惠先生说,是借这些上层人士的身份地位,为将来的招安转轨添置筹码。两层意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赚卢俊义上山当二把手。 
  卢俊义号称玉麒麟,出生富豪,又开当铺,是北京有名的民营金融家。吴用坑蒙拐骗,机关算尽,终于将他赚上山来。但此人上山却引出了一段意外的政治危机。卢员外武艺惊人,“棍棒天下无双”。晁盖临终遗言,曾当着众兄弟对宋江说,“贤弟,莫怪我说(金圣叹批这四字妙绝),有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这话摆明了是不让只有杀惜之力的宋江接班。而想留给苦大仇深的林冲等人。后来吴用处心盘算,但一不小留神还是让卢俊义活捉了射死晁天王的史文恭。要卢员外果然做了梁山泊主,这个无产者的乌托邦就彻底变修了。所以不但李逵,连林冲等人都不答应。几经反复后,卢俊义做了二把手,成为梁山泊工商联的负责人。至于有没有在山寨里开当铺,就不得而知了。 
  牧惠说卢俊义是宋江的“统战花瓶”,此话也不恰当。宋江第一个看到了乌托邦道路的经济危机。他在招安前网开一面,拼命吸收社会各阶层的精英分子入伙。逐渐将一个无产者的桃花源变成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权力集团。在梁山内部,以卢俊义为首的有产者集团也并非摆设,而在声势上逐步压倒了早先的流氓无产者集团。一个明显证据在英雄定座次。地罡七十二,天罡三十六,类似梁山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常委会。凡做过庄主、大财主和高官的皆入常委会,名列天罡星内。而一些为梁山作出绝大贡献并为劳动人民耳熟能详的人物如时迁、孙二娘、蔡庆等人,却屈居地罡阵内。扑天雕李应本是李家庄的庄主,既无绝艺在身,也无尺寸之功,竟然名列天罡第十。在前十名中与卢员外一前一后,其名位大约相当于梁山工商联的副主席。 
  卢俊义等人上山后,吃饭问题本来有另一种解决思路,就是展开经济改革,打破李逵阮小二等人梦寐以求的大锅饭。但这条路阻力太大。尽管梁山的前十名领导人除宋吴二人外,中间几乎全是手握兵权的原朝廷将领。再加上卢员外、李庄主两个大资本家。如此豪华阵容却敌不过李逵阮小二所代表的梁山理想。宋江吸收先进生产力,招引卢俊义等人上山的右翼机会主义路线原本是对的,只是时不我待,梁山内部的意识形态斗争尚未完成,没料想财政危机比修正主义来得还快。最终只能走上接受招安,远征采食的悲途。        
排名显得低的人物    
  镇三山黄信,黄信是秦明的徒弟,原是青州武警总队上校总队长,是花荣的上司。善使一把丧们剑,武功不弱,虽然比秦明差点,但至少应该是徐宁一个级别的。因这层关系也算是宋江的嫡系。晁盖时代最后一次排名时,黄信在当时21名大哥中排第8位,在刘唐之后三阮之前。如果按照这个原则排的话,黄信无论如何应该在天罡之数。而事实上黄信仅排在地煞第二第38位。这样的排名初一看显然是不可思议。黄信的出身,武功,资格都不错,又是宋江的嫡系,怎么会排的这么低呢?问题其实就是出在黄信同宋江的关系上,黄信虽是宋江的嫡系但关系并不近,他的师傅是秦明,秦明同花荣是姻亲,而花荣和宋江才是生死兄弟,这个弯子一绕就是一大圈了,所以算不上宋江核心圈子里的人,对宋江来说核心圈子里的名额是要保障的,宋江已经把自己小圈子里的人如花荣朱仝等位置明显提高了,那么其他方面必然要做出让步。再看看天罡星总共才36个名额,宋江亲信嫡系能勉强够资格的就必须要上垒的,这样就宋江吴用花荣朱仝戴宗李逵雷横7个名额去掉了,加上秦明就是8个。对于自己手下最大的小派系揭阳镇派系多少也要安抚一下,特别是李俊曾救过宋江几次命,宋江既要打压他又要安抚他所以这个派系的名额不能少,所以宋江给了这个小派系4个天罡星的名额。但是从外面来看这些都是宋江的人马,这样一来,天罡星中宋江派系占了1/3,12人。而其他几个大派系,降将5人,三山4人,晁盖5人,卢俊义4人,远少于宋江派系。而且前20位政治局委员级的就占了6位,就多于其他任何一个派系的天罡星人数了。这种情况下要再安排一个黄信进天罡星就比较困难了。从刘唐21位开始,李逵,雷横是宋江要保证上垒的,穆宏李俊张横张顺是宋江要安抚的。史进代表了三山,本人也不输于黄信。三阮是水军将领而且晁盖派系只有林冲一人进政治局,宋江不可能动他们。石秀杨雄燕青要不是由于出身问题,已经排名算偏低的了,何况又是卢俊义的人马,宋江更难动。唯一可以替换的是解珍解宝,但是要知道登州系统有8人之多,孙立已经被打压进了地煞星,对这个小派系来说,不放一个代表进天罡星显然不合适。宋江还有个选择把孙立和黄信都放在天罡星,解氏兄弟到地煞。但宋江不一定愿意这样做。所以就牺牲了黄信。把他放到地煞星排个第二了。这样做还有个好处能显出宋江大公无私,看看人家黄信也是宋江的嫡系兄弟,武功出身资格那点也不差,不还是没排进天罡星。对排名心理不平衡的兄弟只要想想黄信,估计也心态也就平衡多了。 
  混世魔王樊瑞是梁山两个神功大师之一,但他的师傅公孙胜比他的地位高得多,排在第4位政治局常委级的人物。但是樊瑞并没有从他的师傅那里得到什么好处。樊瑞的出身不高,一小黑帮老大,被公孙胜收服而上的梁山。但是他有神功,单凭这个神功在北宋那个迷信的年代,还是很有威慑力的。樊瑞仅在地煞25位总名次61位,排在什么矮脚虎王英这种滥人后面。实在是偏低了一点。按理说凭樊瑞的本事,除公孙胜外,那个好汉能搞得定樊瑞?加上公孙胜这个靠山就算挤不进天罡星,比照公孙在天罡的地位,在地煞中排在前面一点比如41,42位的样子,应该不算过分吧!只能说公孙胜没有出什么力,而宋江对这种江湖上的小黑帮,压根从心底里看不起,水浒中这些老大出身比较低的小黑帮在梁山上的地位都很低,所以排名这么低也是有道理的。        
从水浒看“三把手”的处世之道(文/萧羽)    
  去年偶读《闲看水浒》,作者写出了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写出了博命生存的历史真相,水浒里诸多难题迎刃而解,见解独到,论述精辟,读后不禁为之叫绝。书中对“二把手”生存之道的论述尤其精彩,宋江权诈过人,演技精湛,丝毫不失奸雄本色,想来竟叫人又爱又恨!每每想起,梁山的第三号人物吴用,也不是一个无用之辈,他的生存之道同样高明,决不输给宋江!吴用秀才打扮,一副乡间教师模样,算不上一个魅力人物,但绝对是一个重要角色,梁山自创业到发展壮大,自然少不得晁盖、宋江的领导,更重要的却是这位智者的出谋划策。或许“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的吴用的谋略,与三国中的诸葛亮相比,十分逊色,给人印象最深的也不过是那出“智取生辰纲”,战场上大多是把有勇无谋的战将引出来,设圈套擒获,使其就范,一例又一例,形成重复印记。尽管如此,吴用身上却隐秘而深刻的体现着江湖军师的处世智慧,常人所不及,且听萧羽慢慢道来。 
  吴用初随晁盖,后跟宋江。生辰纲事发,宋江给晁盖通风报信,晁盖心中毫无主张,吴用却早已胸中有数,“兄长,不须商议,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提出上梁山入伙,帮助晁盖成就大业,称他二人为生死之交也不为过,晁盖占山为王的同时,吴用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军师,改变了他教书先生的命运;后来宋江几番招安成功,也由吴用助得全力——假使此后一帆风顺,吴用也可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了却读书人的梦想,但事实并非如此,恰恰相反——最终梁山军征辽,征方腊,直至“魂聚蓼儿洼”,吴用也落得悬梁自尽,一场枉然。回首梁山历程,正是成也吴用,败也吴用! 
  吴用为何在开始之时,拥护晁盖反叛,后来晁盖身亡,宋江做上寨主,又帮助宋江招安?看似毫无主见,实际并非如此,中国有句老话,叫作“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作为一个秀才出身的吴用,多少读过一些书史,视野比较开阔,脑筋比较灵活,由于不安于现状,才铤而走险,步入江湖,一方面帮助老大做事,觅求生存之路,一方面却要伺机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身处江湖政治之中,在徒有一夫之勇的晁盖和奸猾老道的宋江之间,吴用只能作出自己模糊的从属选择,此为避祸之道,也是他高明之处。文人不是没有梦想,他们的梦想只是做最上者的谋士、忠臣,竭尽自己的才智力量,帮助最上者完成意志,若要他们单独做出一番事业来,却是万万不能的,这是历史的宿命。在梁山的山头,众多好汉聚在一起,决不是什么“情投意合”,什么“天地之意,物理数定”,而是由复杂的关系制约在一起的。晁盖与宋江之间更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矛盾就能显露出来,甚至激化,两虎相争也未可知,所以吴用作为梁山的第三号人物,就有着自己高明的生存智慧。电视剧《水浒》在吴用一出场,就通过他和农夫的一段对话,微妙的显现出了这位智者的处世之道: 
  农夫:我娘跟我媳妇呕气,都让我说个公道,我想了一夜也想不出个办法来,难死我了。 
  吴用:不难不难。在娘跟前顺着娘说,在媳妇跟前顺着媳妇说。 
  农夫想了想:娘跟媳妇都在怎么说? 
  吴用:低着头,一句也别说。 
  农夫在娘和媳妇之间可以如此处世,吴用在晁盖和宋江之间亦然! 
  晁盖是什么样的人,或许刘唐、三阮看不出来,但是吴用这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水浒很多地方生动的描述了吴用察言观色的能事)是很了解他的,晁盖徒讲义气,为人粗疏,也不像宋江那样能够识别人才,笼络人心。杨雄、石秀来投梁山入伙,说起时迁偷鸡一事,晁盖就忍不住心头怒气,喝道:“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要不是宋江苦苦劝说,就险些错杀兄弟,断了贤路,吴用、戴宗也来帮着说话。此处可见,晁盖虽光明磊落,却不免偏狭,而宋江就不会在乎那么多细节,上起达官显贵,下至三教九流,只要有一技之长,即能为山寨所用,多多益善。晁宋二人,谁优谁劣,吴用必是看的分明! 
  仍说生辰纲事发,何涛来捉晁盖七人,宋江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来报知,情形万分危急,下一步该怎么走?接着晁盖连问,吴用连答,两人一问一答,活现出一个没头没脑,一个老谋深算。宋江题反诗被拿,戴宗到梁山报信,晁盖一听,就要点人马下山,去打江州,如此草率,吴用当即就劝他“不可造次”。多数场合可以看出,吴用对晁盖的弱点是看的很清楚的,若论政治人物的必备条件,晁盖非常欠缺。火并王伦可以说是吴用一人之功,此一回晁盖一伙全凭吴用筹划,甚至,如果没有吴用的撺掇,晁盖竟没有分毫的火并之心,更不会在梁山做上老大。 
  宋江是靠“及时雨”的品牌声望在江湖上起家的,几经周折,终于上得梁山。他在官府中就已“吏道纯熟”,在江湖上更是圆滑无比。上山之时,晁盖以寨主之位相让,宋江却要竭力推让,说:“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 “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却让不才?若要坚执如此相让,宋江情愿就死!”——其实他未必不想做寨主,更不会轻易去死,他深通“二把手”的生存之道,这时他人数虽占优势,时机却不成熟,谁会傻的寸功未立就敢坐在老大的位置上?然后宋江又作出精心安排,让旧头领9人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27人去右边客位上坐,新旧对比分明;还大讲那首“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的童谣,向周围众人暗示自己上承天命。黑宋江的心计高,手段强,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