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精华帖欣赏-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梁山已有后来的一半规模,呼延灼将不过三四,兵不过万余,就给梁山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后来高俅率十三万大军、上将近二十人攻打梁山,也没能像呼延灼般得势。
可见呼延灼在领兵上很有一套。除了连环马,主要就是靠了他个人的武艺。
呼延灼的第一战,梁山用了五队前锋车轮战法。第一队秦明二十合斗得韩滔力怯,呼延灼刚要接斗,第二队林冲到,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败,第三队花荣二十合斗得彭玘力怯,逼得呼延灼没怎么休息又出战,斗了三合第四队扈三娘赶到,生擒了彭玘。呼延灼又改斗扈三娘,十合上狠狠一鞭震在扈三娘刀上,扈三娘回马便走,显然是力怯。此时第五队孙立赶到,呼延灼又和孙立斗了三十回合不分高下。合计呼延灼和梁山四猛将连斗了百回合,三平一上风。水浒传里设定的最高单场单挑回合数除了林冲王焕的八十外,基本都是五十,不像三国的三百二三十合和荡寇志的八百合那么夸张。而呼延灼一个人就三次连斗百合,这里是一次,桃花山一次,对韩存保一次。耐力除了和耶律四小将斗了一个时辰的卢俊义,没人能比了。且这里单挑虽告一段落,战斗并没有完,立刻就指挥连环马逼退梁山军。翌日再战,没有逞匹夫之勇,单用连环马,杀死梁山军不计其数,擒人五百,夺马三百,射伤六将,是全书中朝廷对梁山军的最大胜仗了。
梁山请到徐宁,用钩镰枪破了连环马,官军全军覆没,单呼延灼一人突围而走,一路上二穆、二解、王扈等人的埋伏都留不住他。被桃花山盗走踢雪乌骓后,呼延灼来到青州府,做了一回真正的“镇三山”。此时的三山,少了清风山,多了白虎山。
桃花山最弱,周通枉在梁山十六小骠将之列,被呼延灼六七合杀得大败。李忠也只不过多撑了三四合。呼延灼追李忠的时候,二龙山三巨头出现,以逸待劳。鲁智深斗呼延灼没占到任何便宜,五十回合不分胜败,两下分开。呼延灼的体力比鲁智深还强,或者是因为鲁智深太胖消耗相对较大,反正是呼延灼休息也不休息,就耐不得又回阵前,再大战杨志五十合,各自收军。带队回青州,在城下又二十回合生擒白虎山的孔明。孔明孔亮兄弟的武艺是弱到连宋江都能点拨点拨的级数,二十回合感觉用时多了,应该是作者不想让梁山的龙套头领太丢人吧。
呼延灼一个人就打得三山无可奈何,只好求助梁山。这是呼延灼对梁山的贡献,促成了三山归水泊。梁山先锋是排座次在呼延灼前面一位的秦明。在见了仇人慕容知府大怒激发了战斗力的情况下,和呼延灼大战,天猛星恶斗天威星,五十回合后,慕容知府鸣金收兵。呼延灼回城说“正要拿秦明,和他斗时,棍法已自乱了,来日定斩此贼”。依呼延灼的性格,说出这番话来,至少不可能落在下风。至此除了武松外,梁山出众的猛将都斗过了呼延灼,占不到半点便宜。宋江吴用见他如此勇猛,只好智取,利用了呼延灼在武艺上的自信,诱进陷坑擒住收降。
排座次前,呼延灼出阵不少,单挑不多。为梁山立的第一次大功,是诈降关胜,引关入埋伏圈擒住。这也可以看出呼延灼有相当的智谋和嘴上功夫。这次诈降和后面对辽国的诈降颇有异曲同工的地方,都是宋江放弃人品,假装自己要投降,不能服众,要借助外力。为了取得信任,呼延灼在阵前打杀了假黄信。想想黄信也真可怜,在百回本里面寸功未立,这种丢脸的事倒摊上他,谁叫他以前得罪了老大来着。呼延灼诱关胜的那个夜晚,手里拿的是枪。
在东昌府张清大发神威,呼延灼是被打得较轻的。被张清一石打来,用鞭没有隔到,中了手腕,使不动鞭,就没有出阵。其实张清除了飞石,枪法一般,估计呼延灼就是上去,单鞭也能赢的。关胜隔开了石头,呼延灼隔不开,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兵器的形状不同,用大门板一样的青龙刀当然比一根铜鞭容易得多。
排座次以后,呼延灼只要是出马单挑,对手都是重量级的,胜仗含金量最高,立的功劳很大。十面埋伏破童贯时,呼延灼单挑了童贯麾下八兵马都监中最强的一个:唯一突围逃掉的睢州兵马都监段鹏举。段未敢恋战,逃了。高俅来犯时,唯一死于单挑的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正是被呼延灼二十回合打死。而同日另两场单挑是王涣平林冲、项元镇胜董平。翌日又大战云中雁门节度使韩存保,前前后后斗了百三十合以上难分难解,过程和三国里孙策太史慈神亭岭之战很相似。这一战是书中呼延灼唯一的一次用枪单挑。征辽国时,在玉田县和耶律宗霖斗了几合。在幽州,兀颜光遣其子兀颜延寿迎敌,呼延灼把守九宫八卦阵北阵门,上来一鞭打断了兀颜延寿的方天戟,随手生擒。征方腊,呼延灼和董平在宣州同时单挑了两名伪统制,董平先得手,呼延灼的对手李韶遁去。在歙州打死了侍郎高玉。高玉和方腊的猛将尚书王寅是一正一副,理应不弱。
呼延灼的结局:正传里面是征方腊归来,“受御营指挥使,每日随驾操备。后领大军,破大金兀术四太子,出军杀至淮西,阵亡。”后传里面是做了暹罗国的五虎将第二位。
荡寇志里呼延灼很厉害,是梁山上武松以外搞定起来第二困难的人物,力杀四门连斗邓辛张陶四大将,最后被火枪崩死了。说岳里面呼延灼隐居在江南,宋高宗蒙尘,被金兀术追到海盐县,县令请出呼延灼救驾。金兀术发现呼延灼的武艺极为高强,若不是上了年纪自己肯定不是对手。可是毕竟人老不以筋骨为能,呼延灼尽管能迫得金兀术险象环生,却敌不动金兀术一力降十会,只好拨马回城。不想吊桥年久失修,马蹄陷进朽木,被金兀术从后赶上,一斧劈死。为国尽忠,死得壮烈。
武艺排名之第十一:韩存保
高俅攻打梁山时,云中雁门节度使韩存保和呼延灼打得云愁雾散波翻浪滚战鼓连天响,武力应该是并驾齐驱。
韩存保使的也是牛人才使的方天戟,和用枪的呼延灼先斗五十合,再斗五十合,再斗三十合,再掉到水里扭作一团,彻彻底底的棋逢对手。梁山仗着人多把他生擒了。擒上山以后,宋江“喝退军士,亲解其索,请坐厅上,殷勤相待。”好熟悉的一套啊,可惜座位已经满了,早一年的话,五虎将里董平就要让位了。宋江这么做,是要利用韩家在朝中的势力,给招安铺路。
高俅对于梁山的心理工作十分忌惮,韩存保一被放回来,他就不敢再用,打发回京了。
武艺排名之第十二:贺重宝
如果像网游那样给每个水浒角色设定HP值和MP值(或者内力和法力)的话,总和最高的人,肯定是辽国的第二号上将,副统军贺重宝。《宋公明大战独鹿山,卢俊义兵陷青石峪》这一回,就是围绕与贺重宝的战斗展开。
其人“身长一丈,力敌万人,善行妖法。头戴明霜镔铁盔,身披耀日连环甲,足穿抹绿云根靴,腰系龟背狻猊带。衬著锦绣绯红袍,执著铁杆狼牙棒。手持三尖两刃八环刀,坐下四蹄双翼千里马。”
贺重宝的初阵,和关胜单打独斗了三十回合。有的版本是不分胜负,贺重宝忽然回马而走,关胜不追。另外的版本是“贺统军气力不加,拨过刀,望本阵便走”,宋军追赶,中了三路埋伏,贺重宝翻身杀回,可见所谓气力不加多半是装的。即便真有力怯,也可以找出三个借口。其一、三尖两刃刀是介于刀枪之间的轻兵器,和八十斤的关王刀硬拼很吃亏。其二、贺重宝志在诱敌,而且因为惯于诱敌,有一种习惯性的诈败意识,影响了单挑时候的自信,何况他也很少需要费力打很久。其三、贺重宝单挑的同时正在集中精神准备行妖法,所以在气力方面的比拼不如对手专注。
实际上,贺重宝把宋军逼入窘境,主要靠的不是妖法而是兵法。他在妖法上的荡未?
概和高唐州知府高廉相当,不是公孙胜五雷天罡正法的对手。当时的宋军几乎是一百单八将都在一处,贺重宝只有兄弟三人。他靠三路埋伏冲散了宋军,把卢俊义为首的半数人马引入青石峪,几乎困死。三兄弟就力挫梁山全军,是全书中反面人物最经典的一次以弱胜强。
到卢俊义等人寻路出来,和宋江合兵一出,辽兵气沮,兵败如山倒。贺重宝在两个兄弟战死的情况下,突围撤到幽州。又想再用伏兵计,为此和林冲斗了五合诈败,但宋军有准备,没有冒失,接住了太真驸马和李金吾两路伏兵。贺重宝众寡不敌下,也表演了一次力杀四门,先后从花荣、秦明、董平、朱仝处突破,怎奈对方实在人多,被人海活活淹死了。
判断贺重宝的武艺的真实水平,浮动范围比较大,但身为大辽第二上将,至少应该和呼延灼平级。
武艺排名之第十三:鲁智深
鲁智深出家前俗名鲁达,出场时是延安府经略种师道帐前军官,因其弟渭州经略种师中处无人帮护,拨来做个兵马提辖。拳打郑屠时鲁达提到:“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这关西五路廉访使是个文职,官实在是不小就是容易得罪人,调离延安府改作了纯武官,想必是鲁达急公好义爱打抱不平的性格不适合当这个廉访使,种师道即使爱惜他的才能也只好把他调走。
鲁达在军官任上颇有威名,史进这个乡巴佬是有眼无珠,林冲、杨志、呼延灼等业内人士对他却都是久仰的了。菜园里他对泼皮说:“便是千军万马队中,俺敢真杀得入去出来!”可能是他随种师道在延安府参加对西夏战斗的真实场景。调到渭州后,仗没有在延安打得多,闲得无事,便打了个郑屠玩玩,没想到手重,把个外强中干的郑屠三拳打死,“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于是逃离渭州,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法名智深。
鲁达如此看重“没人送饭”,因为他为了填饱“腰大十围”的肚子,食量太惊人。他的体重,估计没什么人能比了。武松在十字坡假装被麻翻的时候,因为身长体大,两个伙计拖不动,只好孙二娘亲自动手。鲁智深比较淳朴,比武松心眼少,在十字坡当真被麻倒,如果不是张青回来阻止了孙二娘,就够卖上一个月肉了。我估计是孙二娘也拖了半天拖不动这个大胖子,张青才有时间赶回来。
他可不是白吃这么多,力气都是吃出来的。这有瓦官寺与生铁佛崔道成、飞天药叉丘小乙之战为证,饿着的鲁智深和用完饭的鲁智深真是判若两人。体现他惊人蛮力的,还有三拳打死壮汉、一膀扇倒山亭、两橛打烂泥像、一杖铲断大树、六十二斤禅杖舞得风雨不透等。最夸张体现他蛮力的,是酒醉后倒拔垂杨柳,这个实在是写得太超现实了,大吊车都没这么厉害吧。酒醉以后的鲁智深十分可怕,五台山文殊院是当年杨五郎出家的所在,有武术传统的地方,也被鲁智深两番酒醉,打得卷堂大散,鬼哭神号。
鲁智深的爆发力绝对是水浒传第一,但因为身体太胖,耐力上比起卢俊义、呼延灼等,就有所不及了。但他可不是单凭力量混的人,他的格斗技巧也十分娴熟。书里到处可以看到这位武痴与人谈论枪棒,老到林提辖,少到赵员外,强到林冲,弱到李忠,都是他切磋的对象。出家前他的应手兵器不可考,但绝不可能是出家后僧人专用的禅杖。而他新用禅杖几个月时间,就能舞得让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赞不绝口,可见鲁智深的武技之强,真是称得起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了。上山前鲁智深和梁山好汉的交手是:暴打周通,和史进、杨志步斗几合对方喊停,以及唯一的马战,和呼延灼五十回合平手。
鲁智深虽然是莽和尚,终究还是个有点好生之德的和尚,整部书里不害人,专救人,多抓人,少杀人。三次为女人出头:第一次救金翠莲,办事过头;第二次救刘太公女儿,办事稳妥;第三次救玉娇枝,办事不利。还有救老和尚、救林冲,等等。抓人两个:夏侯成、方腊。出家后杀死有名有姓的人,只有在瓦官寺打死了崔道成,在二龙山打死了邓龙夺了寨主之位,都是报仇出气才痛下杀手。说他莽,却和李逵不同,鲁智深很多时候还是会动脑子的,比如在菜园降住泼皮,桃花村打周通,野猪林救林冲,攻取二龙山等,都有体现。
虽然当了一山之主,又有杨志、武松这样的实力派辅佐,他的领导才能却实在有限,没有长远的规划,没能把二龙山发展壮大。
上梁山以后,鲁智深虽然是排名第一的步兵头领,战斗中却都是给武松打下手,立功总是武松。
武松的性格是天生的战士,鲁智深就有几点缺陷:首先他欺硬怕软,不如武松辣手;其次他有时候气过了头不够冷静,比如在二龙山被邓龙赶下来,在华州被贺太守所算;另外他戒心不够往往托大,以致于被孙二娘麻翻,大喇喇地被张清一石打中脑门。换在武松,是不会吃这类亏的。所以鲁智深尽管绝对战斗力应该和武松差不多,实际排名上就不及了。再说,鲁智深打架肯定没有武松、燕青好看啊,设想一下换他去打蒋门神、扑擎天柱,那只会是两团肉挤来撞去,休想看到鸳鸯脚和鹁鸽旋那样精彩的招式。
武艺排名之第十四:邓元觉
方腊部下杭州城四大元帅之首的“宝光如来”国师邓元觉,排名尤在石宝之前,自有过人之处。从装束和兵器看,简直就是江南版的鲁智深。在菜市门和鲁智深步下一番大战,两边都看得呆了,石宝称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样的一对敌手。鲁智深习惯步斗,邓元觉是偶尔步斗,这样子打个平手,说明邓元觉还真是不比鲁智深差呢。
不但是武艺,两人莽撞的程度也差不多。所以邓元觉会中宋军之计,被秦明引诱,花荣箭射面门落马,乱军杀死。换做鲁智深,或许也是一样结局呢。
武艺排名之第十五:孙立
有身为内应攻破祝家庄的绝大功劳,落草前是名声很响的武将,武艺上更是没话说。
这样的一位病尉迟孙立,在梁山的排名竟然是地煞星,实在是太屈了。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自己亲友团实力雄厚,却不是宋江的嫡系,所以宋江对他多有顾忌,有意压低他的座次。
孙立是海南琼州人,惯使好鞭枪,骑乌骓马,和开唐大将尉迟恭相似。弟弟孙新、妻弟乐和的武艺都是他传授的。多年来他在登州打得海贼望风而跌,堪称当世的戚继光了。
为了配合弟妹救解珍、解宝兄弟,很果断地造了反。
投奔梁山是孙立的一大失策,其实他完全可以凭着自己这帮人:解珍、解宝、孙新、顾大嫂、乐和、邹渊、邹润,自立山头。他江湖上朋友也不少,例如梁山的杨林、邓飞就是至交,相信投奔他的人也会络绎不绝。大不必去梁山仰人鼻息,向师兄栾廷玉反目。只是他身边缺少出谋划策的人,乐和毕竟还不够材料。
孙立一投奔梁山就提出去祝家庄做内应。到了那里,为了取得信任,他阵擒了座次比他高五位的石秀,用时五十回合。虽然有的版本说“石秀武艺不下于孙立”,但这显然不可能。孙立是名师指点,久历大阵仗的,又岂是“江湖上手段”,马都没骑过几天的石秀可以比得?
第二次出马单挑,孙立不用再瞻前顾后地做戏了。这次是和呼延灼单挑。孙立挂枪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