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精华帖欣赏-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比得?
第二次出马单挑,孙立不用再瞻前顾后地做戏了。这次是和呼延灼单挑。孙立挂枪不用,用单鞭和呼延灼双鞭对敲,在阵前左盘右旋,斗到三十余合,不分胜败。单手用第二兵器和呼延灼的双手用第一兵器打个平手,孙立可算是出了个大风头。呼延灼和当时梁山所有猛将都有过交手,孙立可以说是表现最潇洒的一个。
因为受排挤,孙立平时只能给林冲站个龙套,但他还是尽可能每次出场都表现完美。
征辽国时,孙立单挑了辽国先锋寇镇远。这是水浒传中描写最详尽的一场单挑。寇的伙伴琼妖纳延三十回合战退了史进,寇却是二十回合不敌孙立这杆枪“神出鬼没”,只好绕阵而走。孙立放箭被寇接住,还射一箭。孙立将计就计,诈做中箭仰卧马上,寇来取首级时,孙立突然坐起,避过一枪,手起一鞭,打死寇镇远。近距离避开枪刺,趁对方前倾失去重心,马上还击,这一招擒石秀也用过,是孙立的绝招。其实这正是当年尉迟恭引以为豪的“避槊夺槊”,史载尉迟恭以此刺死了王世充的猛将单雄信,后来齐王李元吉亲试三次都被一一夺了兵刃。孙立真不枉了叫做“病尉迟”。
征方腊的时候,孙立在常州斗过范畴数合平手,次日胜了有心献城的金节夺了城门。
在昱岭关擒了庞万春的副将雷炯,又与主将合力杀了伪尚书王寅。破了方腊以后,孙立、孙新、顾大嫂、乐和都还活着,依旧回了登州做官。
后水浒里面,孙立终于扬眉吐气,做了五虎将之一,这才是应该属于他的位子。
武艺排名之第十六:林冲
三国的蜀汉五虎将第一位是关羽,第二位是张飞。水浒的梁山五虎将第一位关胜是个小关羽,第二位林冲则是个小张飞。
林冲的形象和张飞一样,同样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就是个扁头胖脸、项短脖粗、怪眼圆翻、钢髯乱奓的粗豪形象,豹子头的外号就是这么来的。但因为林冲的性格远不如张飞刚烈,因此他给人的感性形象已经和戏台上花脸的张飞相差甚远,倒是和白袍的老生儒将杨延昭差不多。这也难怪,杨延昭和林冲都有一段类似的被屈发配的经历。
张飞骑的是乌骓马,梁山上骑乌骓马的已经有了呼延灼和孙立了。林冲平时交锋时候的坐骑毛色没有提到,但因为他是九宫八卦阵西方金位的主将,所以骑白马为主是不错的。林冲的惯用兵器,和张飞一样是丈八蛇矛枪,上山后每战都用矛,战斗风格也和张飞相似,往往斗到酣处,暴喝一声,对方一慌,就被他刺死了。但因为他风雪山神庙时候提花枪的形象深入人心,故用平制长枪的形象反而更被认可。
林冲也是将门之子,父亲做到了兵马提辖。他本身出场时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官听上去很吓人,其实宋朝时因为都城开封无险可守,又吸取五代的教训预防藩镇,因此全国百廿万的兵丁有三分之二集中在京畿,禁军教头的职位只和个县官平级,多的时候同时有一百多人,否则八十万禁军,一个人怎么教得过来?但做这个位置的,虽然称不上高级军官,却真是藏龙卧虎,不乏有真本事的,很容易在军界和京城一带的老百姓中建立起威名。所以开封的地痞流氓,在菜园偷菜的,在岳庙抢亲的,在饭馆偷钱的,都认识林冲。
作为梁山的元老,林冲的对外交锋的次数比任何人都多,不像呼延灼那样专门在同山的兄弟身上证明实力。林冲但凡不在山上看家,下山战斗必有单挑,战斗纪录如下:
为取投名状,和杨志步斗朴刀四十余合,难分胜负。后来杨志和鲁智深步斗五十合的时候,自叹道自己只是将将挡得住鲁智深,可见鲁智深步斗要比林冲高明些。
二打祝家庄,十余合擒了扈三娘。这是全书中林冲最风光的一战,但应该看到,扈三娘先擒了王英,又斗了欧鹏、马麟、李逵,追了宋江很远,作为一员女将这样连斗了半日,已到强弩之末了。林冲是后备的生力军,靠体力上的优势,硬生生逼开双刀,擒了扈三娘。
三打祝家庄,林冲和祝龙斗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负。作为此时梁山的第一猛将,只能和小小祝家庄上教师栾廷玉的徒弟,武艺低于其弟祝彪的祝龙打平手,这一战林冲比较丢脸。
在高唐州,激起了对高家的怒火,五合之内刺死了统制官于直。
呼延灼攻打梁山泊,首日林冲和呼延灼斗五十回合棋逢对手。翌日在连环马的攻势下,林冲光荣负伤,回后方疗养。
晁盖攻打曾头市,林冲和曾家四子曾魁斗了二十回合,曾魁料无胜算退走。
关胜攻打梁山泊,林冲和秦明双战关胜未得便宜之际,被宋江召回。
童贯攻打梁山泊,林冲数合间大喝一声,戳死了洳州都监马万里。
高俅攻打梁山泊,林冲与老将王焕大斗诸路枪法,看得两军喝采不迭,八十回合不分胜负。
征辽国,林冲和蓟州总兵宝密圣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后,暴雷也似大喝一声,刺死了对手。
征方腊,林冲和卢俊义做一路,在宣州刺死统制官杜敬臣,在独松关戳伤守关将蒋印,在歙州合五人之力杀死尚书王寅。
可以看到林冲取胜时的对手多数都不够档次,所以虽然称得上常胜将军,却和三国的赵云一样,含金量不足。
征方腊回来,林冲染病身亡。假如他没死,封个什么指挥使的,还得归高俅管,那估计就得像央视版那样活活气死了。
武艺排名之第十七:王焕
高俅率十节度攻打梁山,为首的第一镇是河南河北节度使王焕。
王焕和林冲大战七八十合,用尽诸般枪招,不分胜负。虽然年纪大了,耐力还真是不差。
其后王焕每战先行,曾和索超交手五合,志在诱敌的索超败下。高俅军惨败后,王焕杀出重围安然回到济州城。
按王焕已是老将还有如此本领,二十年前他的武功应该在大宋朝是数一数二的。
武艺排名之第十八:李成
北京大名府的两大兵马都监之一的李成,绰号“天王”,骑雪白马,使双刀,有万夫不当之勇。观其后梁山攻打大名府,李成无甚韬略,故而能做到兵马都监,基本是靠了他的武艺。
从前面杨志比武的一段看,大名府人才济济,勇如索超也只能做个正牌军。能压得住这种人,自己必然有非常的手段。李成全书不曾与人一对一单挑,野战曾和索超并力斗过关胜、宣赞、郝思文三将。大名城坡之日,李成在保着梁中书等一批文官的情况下,东闯西突,梁山近二十位猛将,包括林冲、呼延灼、秦明、花荣、孙立、李逵等等,都留不下他。
俞万春显然没仔细看水浒传,在荡寇志里面李成改使了长枪,中了梁山的计被擒,宋江拿出老一套卑躬屈膝地恳求他归顺,李成假意归顺,在阵上倒戈一击,暗杀了杨志,又杀了曹正、擒了李忠,但因贪功心切,直取宋江时,没有注意到身侧过来的鲁智深,被一杖打死。
武艺排名之第十九:闻达
和李成焦孟不离的大名府另一兵马都监,和关胜同样外号的“大刀”闻达,武艺和李成一般,名次当然也列在一起。
以杨志、索超的本领尚且混得一般,大名府按说战将如云,能打之人应该不比梁山少。但是因为梁山上的人都有名有姓有来历,大名府的都是无名英雄,所以反而显得大名府兵微将寡,李成、闻达、索超、王定区区四将独木难支了。
闻达在荡寇志里面比李成混得好,没有战死,名列三十六雷将之中。擒了单廷珪、魏定国,斩了侯健、陶宗旺。
武艺排名之第二十:刘赟
方腊命御弟三大王方貌镇守苏州,帐下八骠骑,头一名是飞龙大将军刘赟。考虑到苏州重要的战略意义,刘赟的实力应该和杭州城的石宝是一个级数的。以他为首的八将个个身长力大,武艺精熟,宋江临阵也派出八将,捉队厮杀。刘赟的对手是关胜,双方三十回合不分胜败,因为此时朱仝胜出,另外七对分开。
苏州城破之时,其余七将寡不敌众,各个战死或被擒,只有刘赟杀出重围逃走。本来以为他会逃到下一城继续有所作为,像石宝那样纠缠不休,让梁山头痛一阵。没想到这位老哥就此消声匿迹,再不出头了。不过倘真是就此退隐,对他而言也未尝不是一条好出路。
武艺排名之第二十一:栾廷玉
栾廷玉和关胜、呼延灼、闻达等人一样,用兵器“铁棒”作为外号。他是孙立的师兄,彼此的武艺都尽知。栾廷玉用的是铁棒和飞锤,孙立用的是鞭枪。他们的老师不知是谁,真是样样武器都精通,因材施教。
孙立当了国家公务员,做到登州兵马提辖。虽然有地位,但肯定不如为私营大老板祝朝奉卖命的栾廷玉来得实惠。
栾廷玉教出来的祝家三子武艺都很好,比史文恭和苏定一同调教出来的曾氏五虎强。
只是栾廷玉虽然能教,自己的武艺比起史文恭却有所不及。同样对秦明,史文恭可以堂堂正正的取胜,栾廷玉就拨马诱敌,用埋伏取胜。但这也显出栾廷玉更有心计。
用铁棒说明栾廷玉的力量很强,而飞锤打将又是一项高难度的技巧。栾廷玉在阵上也露了这一手,锤打了欧鹏。
祝家庄的防守,从人才到地理,可以说是栾廷玉一手建立的,够个大将的材料,祝家庄的舞台对他来说小了点,但他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如此一个文武双全的栾廷玉,当然受到宋江的瞩目。祝家庄被攻破时,栾廷玉匹马杀出重围不知去向,宋江对没能收到他很惋惜。
水浒的续传里,栾廷玉自然是作者不会放过的人物。水浒后传和荡寇志里面他归属了不同的立场。在后传里面,他做了官,奉命征讨孙立、阮小七揭竿而起的登云山,结果中了计,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入了伙,被推为寨主。后来随李俊到暹罗,做了五虎大将。
荡寇志里面,他位列雷将,抓住了孙立、石秀等一干打破祝家庄的元凶开刀。
武艺排名之第二十二:方杰
当方腊尽失八州,退到清溪帮源洞负隅顽抗的时候,所能依赖的最后一道屏障,是他的皇侄方杰。
方杰的爷爷皇叔方垕也能上阵厮杀,如此看来方杰的年龄可能还不满二十。兵器和他同姓,乃是牛人专器方天戟,古典小说中但凡某将使此刃,必跟“有万夫不当之勇”七字,人模样通常也长得帅。
方腊很喜欢这皇侄,加官到殿前金吾上将军内外诸军都招讨,大得吓死人。平日里雪藏着不让出战,等到存亡系于一发的最后关头才把他推出来抵挡。这个时候,小方招讨虽然名义上督的是内外诸军,实则外军已经丧失殆尽,他能带的只有御林军了。方腊叫他领御林军一万三、战将三千余员迎敌。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要笑。万三兵卒倒配了三千战将,穷途方腊的战将数比鼎盛曹操的还多。只是这些战将也太没派头了,连人手四个龙套都凑不出来。水浒传里面兵卒完全是可以忽略的,死于乱军的只有杜迁宋万这类末将。而无名之将和兵卒的地位也差不多,君不见高唐州知府高廉随便就能带出三十个统制官来,结果死了于直、温文宝、薛元辉以后,剩下那一大批因为作者懒得拟名字,都不知所终。大名府号称战将无数,因为没有名字,都和杂兵无异。在田虎的盖州和方腊的杭州,作者拟了二三十个名字出来,于是就打得天昏地暗。所以方杰虽然带的战将数三千是当时宋军的百倍,但能打的只有他和副先锋杜微,反而落了个寡不敌众。
在清溪县,方腊督战,方杰初阵。他和梁山五虎将第三的秦明斗了三十回合,正在分际(就是快分出胜负,从后文看方杰肯定比秦明强,写到这里突然发现好像把小方的排名设低了,算了不改了),杜微丢了一把飞刀出来,秦明分心一躲的时候,被方杰戳死,水泊英雄各个失色。
之后宋军攻破清溪,方腊以下除了方杰,死了个精光,退到帮源洞。柴进装的驸马柯引适时地出场救驾,在方杰的注视下连胜宋营四将。这就得说方杰年纪小,经验不丰富,没看出两边是假打,毕竟柴进武艺不是很高,有眼光的行家应该能看出来的。
次日柴进又要出马之时,方杰忽然感到自己的状态很好,提出自己这个轻量级的先去斩将立威,给驸马爷的重量级比赛垫个场。谁知宋军阵上派上了关胜,方杰再勇,也占不到便宜。宋江为求速决,派上花荣助战。关胜老哥要是好样的就该下来,打打车轮战就够欺负人的了。亏他还是是关王爷后人,好意思夹攻晚辈,关羽也只不过有一次并力夹攻,是和张飞斗一个也用方天戟的。好个方杰年轻气盛,非但不退,反而抖擞精神,和关、花二将斗个不分胜负!虽然只能招架无法递招,好歹撑了个不败。宋江再差李应、朱仝出阵,方杰才拨马而回。不料柴进露出本来面目,一枪戳中方杰,燕青赶上一刀砍了。
方杰虽是自幼习武,也不过学了十年出头的光景,假以时日,使得再精熟些,战阵经验再丰富些,当可天下无敌。可惜方腊气数已尽,他小小年纪就注定要陪葬了。
武艺排名之第二十三:董平
梁山的马军五虎将中,董平入伙最晚,上山前没有太多功劳,也没有什么煊赫家世,所以座次和那四个就隔了几位。荡寇志里说,座次石碣是宋江在打东平东昌府前不久,预先让萧让金大坚做好,后来董平占的空位置原来打算填孙立的。
董平用的兵器是很罕见的双枪,也以兵器为绰号。双枪将的名头,宋朝以前就有了,此人就是五代时后梁的王彦章。不过这位人死留名的王铁枪,是用一杆枪,另带一杆枪备用的。自从水浒传塑造了这位使双枪交锋的董平,后来的历史演义、公案侠义小说里陆续出现了很多双枪将,如说岳的陆文龙、说唐的定彦平、小五义的武万峰等等。马上的都是一流的猛将,步下的因为双枪属于奇门兵器,运转又不灵活,都只是些二流高手。
关于双枪的形制,有些连环画和扑克牌上画成和常见的单枪一样长,每条枪两段各一个枪尖,其实这是误导。
自古以来正史记载的双手用长兵器的战将不多,但都勇力过人。汉末董卓带双鞬左右驰射,西晋的陈安“七尺长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如果用很长的双兵器,一则单手用长杆兵器捉不稳,双脱手骑马不太能借上力,招架的时候拼力量毫无益处;二则刺劈时因为单手握把无法固定,杆越长越影响准确度;三则杆长难做双兵器配合的动作。如果在乱军中冲突,双手长兵器左右逢源放长击远,还有点便利,单打独斗就显得华而不实了。
单枪两端施枪尖在万马军中冲锋陷阵同样有其便利,汉末的公孙瓒就善使二刃矟。双头枪用于单打独斗也有出其不意的枪招,只是需要小心伤到自己。单手各一杆双头枪更加容易自伤了,好处是可以反手运枪戳刺,但这好像太不实用。双枪都两段露尖是戏台上的创意,为了耍下场的时候平衡枪杆重量的方便。整部水浒传都没有提到董平的双枪是两头露尖的。央视水浒传里面把董平和花荣合一,让花荣用五尺长的单头双枪,还可以组装成双头单枪。这种双枪用于步斗还可以,在马上尺寸就偏小了。我估计董平用的双枪,应该是单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