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精华帖欣赏-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荣在弓箭上的造诣盖世无双,“小李广”声名远播。即使习武的年数不长,又在弓箭上花费大量的精力,他仍然是一流的枪法高手,不愧是武学奇才,若非专注于箭道,定也可凭枪法闻名,混个“赛子龙”之类的诨名出来。
花荣尽管岁数不大,和宋江却已经是老相识,相必是年轻的时候在江湖上历练时结识的。(宋江不近女色,专好结交猛男,嘿嘿。)正是由于有这段经历,花荣对于黑白两道很看得开,落草时没有半点犹豫。
如果不被刘高陷害逼上梁山,他本应该仕途坦荡。因为年纪轻,他刚一出道没有什么资历,朝廷当他将星苗子准备长期培养,先因人设事,派去剿匪第一线当清风寨知寨,正好人尽其材。据说那阵子花荣拍了个公益广告,有这么一句念白:“黄信在青州当兵马都监,秦明在青州当兵马总管,我在清风寨当知寨,我们都有很好的前途。”黄信人称“镇三山”,名不副实,花荣在清风寨弹压住远近强人不敢妄动,这外号归他才合适。但究竟是光凭武力,还是私下别有来往恩威并用,就不得而知了。朝廷对他不放心,派来刘高监督他,是颇有远见的。刘高虽然为人奸险,但完全没有冤枉花荣,被剐掉也算是为国尽忠了。
花荣第一次展示他的弓箭,是刘高派了两个教头,引了一百多号人到他衙中夺宋江。花荣觑敌若无,两支箭谈笑退兵,表现非常地酷。他先喝破两个死目标:左右门神的掌心和盔缨,两箭接连命中,然后说要射敌酋的咽喉,对方一时惊散。这好像是化用了某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一时间想不起来谁了。
射中门神的盔缨对于花荣绝对是小菜一碟了,就是真人猛如秦明,在清风山下驰马交锋之际,也照样被花荣射落了盔缨。这是参考了黄忠射关羽的设定。后来花荣又箭射卢俊义的帽缨,相对要简单些,因为秦明和他都在马上,秦明还在追杀他。(顺便说一句,卢俊义贪图一时侥幸,最终不免水厄,既自称“颇知礼义”,何如当时结缨待死?
)射落秦明盔缨前花荣先斗足了四五十合未见输赢才诈败下去。须知花荣的盔甲枪马弓箭都是临时找的,不曾用惯。则他在常规战上的水准,也不弱于秦明。
射落盔缨的手段已经够夸张的了,但作者还嫌描写得不够,又给花荣的弓箭设计了两场戏。一场是在对影山前,吕方郭盛正在斗戟。平时练功的兵器为了练起来好看常常缀有缨穗,用于正式对敌的就少。这俩人倒好,不光是缨穗了,一个在戟尖下方缠条金钱豹子尾,一个缠条金钱五彩幡。结果打了一阵子就缠上了,解拆不开。花荣远远地一箭,射断了缠住的绒绦,两人这才分开。他不是直接用一支鱼尾箭(铲刀头的,便于切割)从当中射断豹尾或者彩幡,而是射断了打结的绒绦,这是何等的眼力和计算力啊!
吕方、郭盛并没有就此落马,看来也是没用力拽兵刃,否则肯定能拽断绒绦,难道他们为了爱惜兵器上的饰物,宁可坐视一个不相识的人在旁边意图不明地开弓放箭,万一别有他图呢?这一战明英烈里面有借鉴:在武科场上方国珍的飞抓抓中了陈友谅的飞锤拆解不开,郭英一箭遥断锤索,两人都摔了个七荤八素。
另一幕是初到梁山,提起一箭分双戟,晁盖不信,花荣为了服众,又表演了射雁,先说明要箭射第三只雁的头然后一箭命中。史实和传说中能落雁贯雕的名人也不少,但考虑到风速雁速等的变化,敢先叫破射中飞鸟固定部位的人倒没有几个。后羿倒是夸口射雀左目,结果误中右目,引为终身之耻。
自此花荣凭实力在梁山稳居高级将领,宋江上山以后他的地位更加巩固。他本人也不是吃干饭的,凭一副弓箭屡建奇功,立功的次数比谁都多。
在江州,劫法场的三十多号人都是轻装步斗,江州城来了大批马步军兵,李逵不知好歹地还要迎上去,亏了花荣一箭射倒为头一骑惊散了余者。还好碰到的是乌合之众,否则马军只要保持好队形集团冲锋,单兵能力再不堪也足以全歼这帮水浒豪杰了。
宋江领人马一打祝家庄,误入重地,花荣一箭射落了号灯,祝家庄的人马四下乱撞起来,梁山军才得以突围。我就不大明白区区一盏灯怎么就能够传递战场的各项信息从而调动人马?射落了以后就没有备用的吗?水浒传在写有规模的战斗的时候真是幼稚。
之后花荣又打平了祝彪。
在高唐州,花荣诈败中回马一箭,射死了统制薛元辉。薛元辉真是个没有见识的主,花荣的弓箭天下闻名,祝家庄的庄丁都知道“此人深好弓箭”,他却不知道。花荣在单挑中如此得手的,只有这一例。花荣把薛元辉“头重脚轻射下马去”,“头重脚轻”
四字用得贴切俏皮,比“头盔倒卓两脚蹬空”之类的用词高明多了。假设薛和此前速死在林冲、秦明手下的同袍于直、温文宝是同一档次,那么花荣不凭真本事取胜而要靠弓箭,说明他也养成了诈败习惯,多多少少限制了他的枪法修为更上层楼。
即便如此,他只施展枪法也能二十合之内就让排在地煞星前列的彭玘力怯。力怯有两种,一是耐力不支,一是兵刃连续碰撞下抵不住对方蛮力。从彭玘力怯后不休息还能和扈三娘酣战看来,这里是后一种。那就是说花荣的爆发力相当强劲,和平常少年将军给人们的直观感觉有所不同。花荣外号小李广,李广的成名之作就是力大无比的射虎入石。作为一流的弓手,必须开得硬弓,所以花荣在膂力上一定有非常好的基础。难怪前者在清风寨被诱擒后,他自己就能挣断缚索掀开囚车。花荣身为虎将,缚之不得不急,如此他穿着官服坐在囚车里还能迅速挣断缚索,恐怕比后面赤着一身肉还屏了半天内力才挣断麻绳的李逵还要高明些。
关胜攻梁山的时候,花荣和关胜的副将宣赞、郝思文都有交手。对宣赞的时候他想重施射死薛元辉的故伎,但宣赞躲开了两箭,第三箭中在背后护心镜上(前心是护心镜,背后应该叫掩心镜吧)。宋朝制甲大发展,花荣虽然好神力,也无法再现养由基的贯甲七札或者薛仁贵的透铁三层。整部书花荣神箭例无虚发,就被躲了这两下,宣赞算是露脸了。
郝思文比宣赞露脸还大,花荣和林冲双战他三十回合也只不过斗到他力怯而已!花荣是秦明级的,林冲秦明双战关胜也不过这个结果,可郝思文差关胜太远了。这只能说花荣虽然单打很好,但明显不是一个合格的双打选手,他的搭档受到了限制。后来他搭林冲斗董平、搭关胜斗方杰都和没搭他一样。
在曾头市,吕方郭盛双战曾家长男曾涂。这哥俩自从对影山一战后,并没有改掉画戟的弱点,结果三件兵器又缠在一起。曾涂先掣出枪来,这两位还分不开。幸好花荣又在,一箭射倒了曾涂,才救了他俩的性命。既然曾涂是敌人,就没有必要再放箭射兵器的结头了,直接射人就行了。
东昌府众将大战张清,花荣没有凑热闹。大家都用暗器,惺惺相惜,何必硬分输赢?花荣只是和林冲协擒了龚旺。虽然花荣不擅长双打比赛,但对方兵器都投出去了,还不是手到擒来?
花荣的梁山排名是第九,前面的人都比他年长。虽然和前四虎将名次紧挨,但他不当牛后而为鸡口,让董平担任第五虎,自己去做第一骠。徐宁和他一正一副,一个金枪手,一个银枪手,一个宝甲能挡箭,一个专门放冷箭。
对童贯高俅的几战花荣因为护持中军,没有什么立功机会。朝廷那些将官都知道花荣手段,他出战的话,威力怕也要打折扣。在济州城他一箭射死了和高俅勾结起来做文字游戏的天使,那天使刚开口说道“除宋江”,吴用大怒:公明哥哥是我和花荣兄弟的~!@#%,你们胆敢说除宋江,花荣兄弟射死他!射死天使绝对是不赦的大罪,不过招安后也没有追究此事。
征辽国第一战,徐宁败给阿里奇。作为副手,花荣早准备着助箭的,但开弓放箭不及张清扔石头动作快,经验值和打出来的装备都被张清抢走了。看到这里我明白花荣何以在东昌府不战张清了:花荣的暗器出手慢,吃亏的多半会是他。
梁山高级将领有宝马、宝刃、宝甲的不少,花荣身为风流倜傥之将,却一无所有。
阿里奇的装备被张清得去后,他又看中了兀颜光的一套,于是申请参加围剿兀颜光之战。兀颜光一落马他就急吼吼抢了马去,只可惜三重宝甲却都被关胜砍坏,不中用了。
在百二回本里面打田虎的盖州时,花荣大发神威,射死四将,其中还有听风辨器接箭还射的手法。搞得一城皆怕这位神臂将军。打田虎可以说是前花荣后张清大唱主角。
大将不惧千军就怕寸铁,两大暗器男成了田虎军的噩梦。
征方腊时,花荣身为梁山八骠骑之首,和苏州八骠骑第三的徐方斗了三十合难见高低。之后他与徐宁配合射死了王仁,与秦明配合射死了邓元觉。又放连珠二箭射死了王绩、晁中。说起连珠箭,射死两人还真不算什么,之前呼延灼发现宋江吴用花荣三人在郊外并马游玩,追上去落入陷坑,后面马军来救,花荣连珠箭接连射死了六七人。怪不得宋江整天要他和吴用陪着,有这一文一武足以保障安全了。
方腊手下也有个神箭手“小养由基”庞万春,期待和花荣对决箭术没有如愿。作为读者我们都很可惜没能看见这场较量。想看花荣和别人比箭的可以去看荡寇志里面他与陈丽卿的比试,这是我见过的写得最好的比箭描写,可惜只有文字实录,没有录像下载。提醒一下,看的人要先对结果做好心理准备。
破方腊之后,幸存者分在各地为官,花荣和吴用“自到任之后,常常心中不乐,每每思念宋公明相爱之心”。于是私离徇地去找宋江,不想宋江已死。两个痴情人悲痛之下,也自挂东南枝了。此时的花荣,正好是武艺最成熟的年龄段,天下高手又死得七七八八,剩下的老的老了,小的还没出世,他眼看就是天下第一高手了,却窝囊的殉情而死。就算一样气绝身死,不妨换做像岳飞那样用弓弦绞死,也不枉了和弓箭打一辈子交道。
花荣光凭枪法已是一流高手,加上弓箭综合评定是超一流高手,总体武艺在他之上的不出五人。花荣最喜欢暗箭伤人,如果他是敌对方的人物,读者肯定把他恨得牙根痒痒,但作为梁山好汉,就受到了一致好评。看来国人对于卑鄙手段不是一概痛恨,而是不希望对方用,自己用却沾沾自喜。例如三侠五义里面,大家听到智化盗冠、艾虎伪证的时候,不是就个个眉飞色舞吗?倘若天理昭彰,花荣便不当善终,以为暗箭伤人者戒。
武艺排名之第三十二:祝彪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数人同时习武,在文学描写中实在是太多了。
但其中有一个几乎颠扑不破的规律:无论一母几胞,其中武艺最高的那个,总归不是老大就是老么。祝氏三杰中的小弟弟祝彪,就应了这条规律。
祝彪的武艺胜过乃兄,是祝家庄的共识,钟离老汉就亲口说出。他的年龄应当是二十岁不到,血气方刚,年轻气盛,使一杆长枪,骑一匹雪白马。他和扈三娘订有婚约,两人都是不服输的脾气,真在一起怕不见得幸福。
祝彪出战有三次。第一次是对李应,斗了十七八合祝彪诈败,有的版本说是真败。
祝家庄一段强弱写得比较混乱,但从后面看,总体分析下来应该是诈败。李应一追,被祝彪回头一箭射中。祝彪瞄得很准,故意只射他的胳膊,给两家的回旋留下了一丝余地。后来看起来,李应就此彻底脱离祝家,反给梁山指路,还不如射死的干脆。
第二次交手是和花荣对枪,斗了五十余合不分胜负,花荣诈败,祝彪听说花荣好箭,自己也精于此道深知厉害,就没有追。花荣不是略斗数合而是斗五十余合才诈败,说明这五十余合内是想真心击败祝彪,显示梁山之强,为来日内应孙立的获胜做一衬托。
这样看来,两人的枪法可谓一般无二。
祝彪第三次出马,是看到大哥二哥分别和林冲穆弘打得不可开交,自己也手痒出马。他和杨雄刚刚开战,孙立就出来了,祝彪也就住了手看孙立的。这一仗就没体现祝彪的武艺。但不及他的大哥祝龙没让林冲占到便宜,祝彪之强也可想而知。这里林冲不可谓不尽力,但明显不在状态,看来是先前擒扈三娘太顺,人品耗尽,现正在从头积攒。
次日祝家庄四路出兵反攻,祝彪独取宋江所在方位。孙立在庄内内应,祝彪眼看家中大势已去,逃奔扈家庄。他当扈成是小舅子,穷鸟入怀,谁知斯怀不可入。扈成命人绑了他解往宋江营中,途中遇到李逵,一斧子砍了。死得倒也干脆,真解到梁山,不定吃什么酷刑呢,那时不知扈三娘作何感想。
武艺排名之第三十三:兀颜延寿
水浒传因为前后涉及的时间跨度不长,故而父子同时为将出阵的情况不多,只有北国的兀颜光、兀颜延寿父子。兀颜光三十五六岁,那兀颜延寿撑死了只有他爹的一半岁数。
辽国副统军贺重宝刚刚阵亡,兀颜延寿又提出迎敌,兀颜光毫无犹豫地就同意。可见在他心中,儿子虽然年幼,用兵比武并不在能行妖术力敌万人的贺重宝之下。这份信心,源于他对儿子的精心教诲。
兀颜光精于阵法,儿子也深得要领。宋营之中,只有朱武识得他的太乙三才阵转河洛四象阵再转循环八卦阵再转武侯八阵图,连呼厉害。其他人白活了那么大,只有傻眼的份。兀颜光对于儿子的培养,着眼于全面的将才,将来好接替自己,而不是仅让他当一勇之夫。这样一来,本来习武时间不长的兀颜延寿能成为独当一面的高手更加不容易了,平时一定下足了苦功。他的兵器和父亲一样是方天戟,一身的行头也非常的精致。
兀颜延寿和宋军斗阵,中了宋江挑拨,去攻打九宫八卦阵。他以为按照常规的生尅之道,加上自己的武艺和训练有素的亲兵,纵然无法击溃此阵,透阵而出总没有问题。
但宋军中有妖道公孙胜在,使他在阵里完全迷失,由西而南,自南向东,从东往北,撞来撞去,人困马乏下撞到强人呼延灼所在的北阵门,呼延灼像旗门遁法一样突然闪出攻他个猝不及防,双鞭齐下,兀颜延寿来不及运力,勉强挡格,戟杆折断,被呼延灼生擒,败得极度郁闷。
呼延灼比兀颜延寿练武多近三十年,武艺高过后者也不奇怪,但真实的差距应该不大,总体还在同一档次,否则兀颜光也不敢派儿子来了。如果兀颜延寿在阵里少绕八分之一圈,去攻东北方的史进、陈达、杨春三人组,估计可以占到上风。因为他没有实际单挑,判断强弱比较困难,姑且放到这个位置吧。
有的版本经这一仗兀颜延寿就不交代下去了,有的则是他此战前先擒了冒失鬼李逵,自己被擒后老爹派人用李逵换回了他,后来太乙混天象阵他没出战。总之最终辽国投降,他应该可以“延寿”下去。
南朝第一潜力孩方杰不幸夭折,而兀颜延寿作为北国第一潜力孩,还大有成长空间,早晚可以达到他父亲的程度。
武艺排名之第三十四:郑彪
以上写到的可算是超一流和一流高手,从这一篇开始,层次要稍低一档。
方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