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贴吧精华帖欣赏 >

第186章

贴吧精华帖欣赏-第186章

小说: 贴吧精华帖欣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得让英雄有些个性缺憾、有些错误发生,最好是拣轻的、不伤伦理规范的错误来犯一犯。好办法就是让英雄醉酒。单是武松之醉,就有醉打宋江、醉上景阳冈、醉打蒋门神、醉打孔亮,其他如鲁智深醉酒五台山,小霸王醉入销金帐,杨志醉失生辰纲,宋江醉酒题反诗等,更是不胜枚举。“醉酒”,在侠义故事中,成为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好酒不仅不会减损英雄形象,还能为英雄增添可爱和豪气。武松对施恩说:“你怕我醉了没本事,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 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力气不知从何而来。若不是酒醉后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我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 (29回) 鲁智深大闹桃花村,也说:“洒家有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 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气力!”英雄与酒的亲密关系,在侠义故事中具有普遍性。 而不同的喝酒方式,区别着手段与目的、小人与英雄。对小人来说,酒是色媒人,那和尚裵如海就是靠那不断地劝酒套下潘巧云的。而对英雄来说,“酒”本身就是目的,所以他们要大碗喝酒,大块切肉,总是一醉方休。 
  浅析水浒义气及英雄不能好色之缘由 
  水浒中的英雄们活在一个纯男性的世界里,这里没有柔情,没有缠绵荡气的爱情故事,女性中多是些淫妇与悍妇,唯一可算得上坚贞美貌的女子——林冲娘子也无非只是一个故事发展的道具。英雄们在这个混乱的虚拟的失衡的世界里来往冲杀,见到的唯有那一片血光。 
  水浒义气之所以为如此义气以及英雄不能好色的缘由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作者笔下的水浒世界是一个混乱的、腐败的,缺失了法制与安全保障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生存的人们,朝不保夕。正是这种生存环境的恶化造就了英雄的如此心态,如此行为。 
  水浒里有一百二十多个案件,但没有一个案件是秉公处理的。 
  试看水浒中的卢俊义一案。 
  卢俊义因被李固诬告造反,打入死牢。李固希望卢俊义死得越早越好,因此找到管牢的两院押牢节级铁胳膊蔡福,此人后来也入了梁山,是一百零八将之一。李固送了五十两金子要求蔡福结果卢俊义,蔡福嫌少,李固要加了五十两,蔡福还是嫌小。要求李固出五百两。李固也答应了,只是要求蔡福当夜就得干掉卢俊义。而当蔡福回家时,柴进又找上了门,送了一千两黄金,并加以武力威胁,令蔡福又改变了主意。于是蔡福又把这一千两黄金中拿出一些买上告下,贿赂了梁中书、张孔目等,于是卢俊义得以不死,仅是脊杖四十,刺配三千里。(事见第六十三回)。 
  我们注意到,在这个案件中,一切都只是钱在起作用,而与法制或者良心或者正义无关。 
  其他的案件也是如此。如林冲案,武松案。林冲案是没道理的重判,武松案是没道理的轻判。这些案件最后判定与执行跟当时的法律都是很有出入的。 
  而从宋江被刺配到江州首次碰到神行太保时,两人相遇的场景对话中则更能清楚地感受到水浒世界法制的缺失和江湖之义的泛滥。 
  话说当时宋江别了差拨,出抄事房来,到点视厅上看时,见那节级掇条凳子坐在厅前,高声喝道:“那个是新配到囚徒?”牌头指着宋江道:“这个便是。”那节级便骂道:“你这黑矮杀才,倚仗谁的势要,不送常例钱来与我?”宋江道:“‘人情人情,在人情愿。’你如何逼取人财?好小哉相!”两边看的人听了,倒捏两把汗。那人大怒,喝骂:“贼配军,安敢如此无礼!颠倒说我小哉!那兜驮的,与我背起来,且打这厮一百讯棍!”两边营里众人都是和宋江好的,见说要打他,一哄都走了,只剩得那节级和宋江。那人见众人都散了,肚里越怒,拿起讯棍,便奔来打宋江。宋江说道:“节级,你要打我,我得何罪?”那人大喝道:“你这贼配军,是我手里行货,轻咳嗽便是罪过。”宋江道:“你便寻我过失,也不到得该死。” 
  那人怒道:“你说不该死,我要结果你也不难,只似打杀一个苍蝇。” 
  我们看到,水浒中的著名好汉神行太保,当时身为大宋的中层官员之一,是多么的飞扬跋扈,目无法制。不仅是个大贪官,而且非常残忍,毫无同情之心。比最坏的土匪还要坏上十倍,显然十穿着官服的大强盗。 
  且看宋江如何脱围: 
  “宋江冷笑道:”我因不送得常例钱便该死时,结识梁山泊吴学究的,却该怎地?“那人听了这话,慌忙丢了手中讯棍,便问道:”你说甚么?“宋江又答道:”自说那结识军师吴学究的,你问我怎的?“那人慌了手脚,拖住宋江问道:”你正是谁?那里得这话来?“宋江笑道:“小可便是山东郓城县宋江。”那人听了大惊,连忙作揖说道:“原来兄长正是及时雨宋公明。”宋江道:“何足挂齿!”那人便道:“兄长,此间不是说话处,未敢下拜。同往城里叙怀,请兄长便行。”宋江道:“好,节级少待,容宋江锁了房门便来。” 
  看,一旦发觉对方原来是好友吴用的朋友,并且是江湖上有名的人物时,马上就欲亲近了。最妙的是,原来在冷笑的宋江这时也马上对这位显然是大宋不良官员的神行太保套起近乎来,全然不觉得此人坏了——也许本来就不曾觉得他的做法不对。所谓人情人情,在人自愿也不是宋江为人的原则。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水浒世界法制的缺失,更可以看出所谓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无非是一个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而相聚的利的结合体罢了。 
  又如林冲新到牢城营时,同牢城的犯人都来看他,并提醒他“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 
  如后来被宋江杀死的阎婆惜曾经卖唱多年,父亲去世,长期混迹于社会底层,可谓阅尽沧桑,深知当时的公人腐败。她说:“可知哩!常言道:‘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又道:”做公人的,哪个猫儿不吃腥?“是社会的黑暗造成了法制的崩溃,法制的崩溃导致生存环境的恶劣化,正是生存环境的恶化造就了水浒的畸形之义。 
  官人既已如此草菅人命,百姓自然也不会珍惜人命。不仅不珍惜别人的命,也不珍惜自己的命。从官方到民间都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轻视。“脑袋掉了碗大的疤瘌”,所以李逵们自己不怕死,同时也视他人的生命为草芥、为蚊蝇。水浒好汉不仅视杀人如嬉戏,而且还以此为谋生的手段。周作人批评中国文学缺少人道,他在《人的文学》一文中,从纯文学中列举十大“非人的文学”,其中强盗书类即点到《水浒》。 
  有论者评说《水浒》时这样说:“在这个豺狼虎豹的天地里,只见道德良心的巨大空白。”(注解1) 
  正是此意。我们在其中看到的义气和替天行道的背后尽是道德良心的荒芜。所谓替天行道也不过是一个幌子,谋求官位荣禄,以尽的一种手段也正是这种生存环境的恶化造成了水浒英雄的不近女色。 
  因为水浒英雄们,过得是朝不保夕,刀口舔血的日子。因此最好是没有家室之累。其次是虽有家室而不坠入情网,不好女色。所谓儿女情长,做事焉得干脆利落?而况江湖男儿拚得就是那份力气与残忍,若是与女人整天如胶似漆,哪来如许力气?古来有诗道:“二八佳人体似酥,腰中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又道:花圃金刚,玉体魔王。绮罗汝做豺狼,结肠斗帐,狱牢牙床。柳眉刀,星眼剑,绛唇枪。口美舌香,蛇蝎心肠,共她者无不遭殃。纤尘入水,片肉投汤。秦楚强,吴越壮,为她亡。早知色是伤人剑,杀尽世人人不防。色伤身,这是中国人一直有的观念,靠力气吃饭的梁山好汉不好色自然是题中之意了。何况,中国人传统思想中又常道:“红颜祸水”,水浒中的雷横一时兴起,听那白秀英唱了几支曲子,便落得勾栏门首戴枷示众,还连累母亲吃人耳光( 32回) 。贞洁如林冲娘子,也是变相的惹祸者。林冲只因娶得美貌“好娘子”,惹着高衙内“自见了多少好女娘,不知怎的,只爱他”( 7回) ,要将林冲置于死地。故林冲发配离京时对丈人说“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 8回) ,听来令人心酸,却是无可奈何。江苏农村打麻将有唱牌习俗,打西风唱“西”:“西门庆呀,武松杀嫂,美貌佳人,惹祸的根苗……丑妻薄田家中宝”' 注解2' 。一个“惹”字说得好:本人无意为祸,美貌必将引祸。高衙内看上的定是“美貌佳人”。 色既然能让梁山好汉有伤身体,又很可能会惹来祸害,那么,梁山好汉之不好色,自然是可以理解了。反过来,要是梁山好汉们是生活在一个太平的时代,家有余财,吃喝不愁,闲时甚多,那么,精力充沛的梁山好汉们不好色才是咄咄怪事呢! 
  (1)陆建德。 水浒的灾难' J'。读书,1998,( 12)。 
  (2)黄毓璜。 丑之恋' N'。生活时报,1998… 4… 27。 
  本文中的水浒传以《容与堂本水浒传》为母本,所指回数也是就《容与堂本水浒传》而言。        
鲁智深V。S。宋江(补完版)    
  鲁迅在年青的时候,在日本,准备通过写作唤醒国民,他要宣扬的是魔罗主义。这些魔罗并不是印度传过来的魔鬼,而是具有强烈反叛性格的诗人群体,他们是英国的雪莱、拜伦等人,以及受他们影响在整个欧洲所掀起的打破沉默的文化浪潮。可惜这篇叫《魔罗诗力说》的文章是用文言,而且是旧文言,我通读也是靠一位古文功底扎实的朋友帮忙才得以完成。他之所以这样做,表面上看也许是受他老师章太炎先生的影响,喜欢弄点古文古字。内心深处也许是将他的文章定位到“子”(先秦诸子的风格)的高度,他是熟悉中国人拜古的心理的。我手头没有书,不能将他的原话录出来,只好说个大概。他说,阅读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与衰败的历史,就象看四季更迭一样,文化开始发展的时候(比如先秦),就象春天一样充满朝气蓬勃,让人向往;等到衰落的时候(宋以降),就象秋天万木枯槁,让人不觉伤感……然而他又在《秋夜》里,在那个清冷泛霜的夜晚,从房间走到后院里,看生命凋落前最后的回光返照。明朝已然是中华文明的没落期,偏有小说兴盛,用以保存前朝诸生命之大飞扬事。便如在《秋夜》里无名小花也要想“秋过了还有春”。而实际上,鲁迅在题词中即用尼采的话来表现自己的希望,那便是求地震而涌出的新水来灌旧泉。 
  历来记录兴衰之事,便为史,故孔二修纂《春秋》,春秋者,生、繁、枯之事情也。《水浒传》虽然不是史,但中国人写长篇小说,怎能脱了史的影响?且不说秋水兄将《金瓶梅》定性为秋天的书,说西门庆一死便秋叶满地;连《红楼梦》也写盛极而衰的故事,当然续写者总要补上所谓中兴的败笔。然而贾母也是喜聚不喜散,所以金圣叹将水浒英雄聚义完成以后的统统砍掉,只留下70回,通行于世,美之曰:第五才子书。 
  上回书说《水浒传》本来是要替宋江等人做传的,谁知道让鲁达等人抢了风头;这种情形在《西游记》里也出现过,凡大英雄总不免个出身,象核心人物三藏,便是金蝉子转世的缘法,又有善恶双父的传奇。但在现今本子里,这豪华经历统统让给了孙悟空上天入地的神通经历。就篇幅而言,孙占了开篇7回,三藏则少得可怜。也许原本开篇便是三藏事,奈何孙悟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只好改写之。孙的经历,我以前考论说,便是起义与受降(后来还包括思想改造)的历程。 
  谈到改造,便不能不谈到对宋江同志的改造。真实人物的宋江,大概不是这么一个窝囊、虚伪的黑脸矮子,而是有一种让人向往的力量。江湖上的英雄好汉听了呼保义的名字便神往,慕名投奔。这可不同于靠祖上留下点钱来拉拢别人的柴进,而是有一种大英雄的豪气在其中的,让这些人见了他就跟见了爹似的。这种矛盾冲突甚至有些喜剧化的味道。流寇王虎有一次抓了个矮子,要挖心吃点人肉。直到宋江关键时刻打出了及时雨的招牌,才吓的王虎屁滚尿流。跪下磕头谢罪,如果他抓得是晁盖,便总要想想。提起晁盖,总让人想到一把手和二把手夺权的乐趣。(比如列宁和斯大林,比如卯和琳)。历观水浒梁山三代领导人,王伦没有容人之量,被林冲给砍了;晁盖缺乏广泛号召力,所以围绕在他身边的只是当初起事的那几个人,甚至连吴用后来已经变成宋江的人了。要知道吴用在晁盖死的时候没有什么事,等宋江死的时候,就在他坟前自挂,这是何等的节烈。难怪宋江上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晁盖定的“聚义厅”改成“忠气厅”,强化自己领导核心的作用,甚至连造假出来的写着蝌蚪文的石碑,也不提晁盖的名字,虚无历史,仿佛就没有这个人似,并将自己定为第一代领导。水浒上人多了,便有了派系之争,小集团利益,山头主义,这在中国是让领导人最为头疼的事情之一,通常的办法是团结一部分,打击另一部分,笼络全部,就是说,这靠的是德治。王伦气量狭小,根本容不得人;晁盖太重视乡情,不免疏远了大家。就这一点而言,宋江是相当会来事的,对人客气,又愿意帮助别人,并且时不时还敲打一下最亲信的李逵,表明自己是讲义气而不太重个人情义的人。想当年晁盖打曾头市,多少有义气用事的成分,因为伤了他的兄弟(这是他几个最贴心的哥们之一),他的失败让人多少想到刘备和张飞对关羽的死的冲动态度。而晁盖的这种情形也发生在鲁智深身上,他因为史进被抓,别人怎么拦都不听,只身提个禅杖就要去救人,结果吃了亏,被人捉了去。 
  史进和鲁智深,是水浒传里两位大英雄的首次聚会,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显性情,那便是坦荡、豪爽,鲁达身上没带银子送给金老头,要向史进和王忠借。史进不犹豫就摸了一大锭,而王忠却挑碎银,当时就让鲁达不爽。鲁达后来上了王忠落草的山上做客,没想到下面来了生意,王忠这个没义气的家伙不顾和朋友吃酒中,就要去捞银子,让鲁达觉得很没有面子,踩了他几把金银壶做盘缠带走,这才爽一把。 
  就某种程度而言,晁盖代表了鲁达这部分人,不如说在讨论招安事宜的时候,鲁达代表了死去的晁盖。但是鲁达和晁盖并不能凑到一起去,是有其原因的。前面说过,晁盖注重的是他自己一起起事的几个老哥们,特别是赤发鬼刘唐这种没有多大本事的人。这种小村小户的思想其实是不够的,冷落新来的人再所难免,缺乏变成核心的凝聚力。鲁达倒不排斥新人,但他挑人,跟他性情和的来的,他便看成兄弟;性情不爽快的,他便不爱搭理。当年林冲在东京郁闷不得志的时候,做官施展不开便希望找个能倾诉的知己。鲁达也敬重功夫了得,为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