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汉书 作者:(汉)班固 >

第135章

汉书 作者:(汉)班固-第135章

小说: 汉书 作者:(汉)班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数也。其用自天元推一昼一夜阴阳数度律历之纪,九九大运,与天终始。故
《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二百四十三表、七百二十九赞,分为三
卷,曰一二三,与《泰初历》相庆,亦有颛顼之历焉。扌筮之以三策,关之以休咎,
絣之以象类,播之以人事,文之以五行,拟之以道德仁义礼知。无主无名,要合
《五经》,苟非其事,文不虚生。为其泰曼漶而不可知,故有《首》、《冲》、
《错》、《测》、《摛》、《莹》、《数》、《文》、《C423》、《图》、《告》
十一篇,皆以解剥《玄》体,离散其文,章句尚不存焉。《玄》文多,故不著,观
之者难知,学之者难成。客有难《玄》大深,众人之不好也,雄解之,号曰《解难》。
其辞曰:
    客难扬子曰:“凡著书者,为众人之所好也,美味期乎合口,工声调于比耳。
今吾子乃抗辞幽说,闳意眇指,独驰聘于有亡之际,而陶冶大炉,旁薄群生,历览
者兹年矣,而殊不E5BB。亶费精神于此,而烦学者于彼,譬画者画于无形,弦者放
于无声,殆不可乎?”
    扬子曰:“俞。若夫闳言崇议,幽微之涂,盖难与览者同也。昔人有观象于天,
视度于地,察法于人者,天丽且弥,地普而深,昔人之辞,乃玉乃金。彼岂好为艰
难哉?势不得已也。独不见夫翠B978绛螭之将登乎天,必耸身于仓梧之渊;不阶浮
云,翼疾风,虚举而上升,则不能D95D胶葛,腾九闳。日月之经不千里,则不能烛
六合,耀八B163;泰山之高不D93D峣,则不能BF6DCF73云而散歊C02C。是以宓牺氏
之作《易》也,绵络天地,经以八卦,文王附六爻,孔子错其象而彖其辞,然后发
天地之臧,定万物之基。《典》、《谟》之篇,《雅》、《颂》之声,不温纯深润,
则不足以扬鸿烈而章缉熙。盖胥靡为宰,寂寞为尸;大味必淡,大音必希;大语叫
叫,大道低回。是以声之眇者不可同于众人之耳,形之美者不可棍于世俗之目,辞
之衍者不可齐于庸人之听。今夫弦者,高张急徽,追趋逐耆,则坐者不期而附矣;
试为之族《咸池》,揄《六茎》,发《箫韶》,咏《九成》,则莫有和也。是故钟
期死,伯牙绝弦破琴而不肯与众鼓;F145人亡,则匠石辍斤而不敢妄斫。师旷之调
钟,俟知音者之在后也;孔子作《春秋》,几君子之前睹也。老聃有遗言,贵知我
者希,此非其操与!”
    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
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
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撰以为十三
卷,象《论语》,号曰《法言》。《法言》文多不著,独著其目:
    天降生民,倥侗颛蒙,恣于情性,聪明不开,训诸理。撰《学行》第一。
    降周迄孔,成于王道,终后诞章乖离,诸子图微。撰《吾子》第二。
    事有本真,陈施于亿,动不克咸,本诸身。撰《修身》第三。
    芒芒天道,在昔圣考,过则失中,不及则不至,不可奸罔。撰《问道》第四。
    神心B85E恍,经纬万方,事系诸道德仁谊礼。撰《问神》第五。
    明哲煌煌,旁烛亡疆,逊于不虞,以保天命。撰《问明》第六。
    假言周于天地,赞于神明,幽弘横广,绝于迩言。撰《寡见》第七。
    圣人聪明渊懿,继天测灵,冠于群伦,经诸范。撰《五百》第八。
    立政鼓众,动化天下,莫上于中和,中和之发,在于哲民情。撰《先知》第九。
    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概诸圣。撰《重黎》第十。
    仲尼之后,讫于汉道,德行颜、闵、股肱萧、曹,EBBC及名将尊卑之条,称述
品藻。撰《渊骞》第十一。
    君子纯终领闻,蠢迪检押,旁开圣则。撰《君子》第十二。
    孝莫大于宁亲,宁亲莫大于宁神,宁神莫大于四表之欢心。撰《孝至》第十三。
    赞曰:雄之自序云尔。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
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
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
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
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实好古而乐道,
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
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
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
驰骋云。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于时人皆B85E之;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醒潭以为
绝伦。
    王莽时,刘歆、甄丰皆为上公,莽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其原以神前
事,而丰子寻、歆子B14B复献之。莽诛丰父子,投B14B四裔,辞所连及,便收不请。
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
死。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何故在此?”间请问其故,乃刘B14B尝从雄学作奇
字,雄不知情。有诏勿问。然京师为之语曰:“惟寂寞,自投阁;EBBC清静,作符
命。”
    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
学,而巨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
“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向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
也。”雄笑而不应。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侯芭为起坟,丧之三年。
    时,大司空王邑、纳言严尤闻雄死,谓桓谭曰:“子常称扬雄书,岂能传于后
世乎?”谭曰:“必传。顾君与谭不及见也。凡人贱近而贵远,亲见扬子云禄位容
貌不能动人,故轻其书。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然后世好之者
尚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司马迁皆有是言。今诊子之书文义至深,
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诸儒
或讥以为雄非圣人而作经,犹春秋吴楚之君僭号称王,盖诛绝之罪也。自雄之没至
今四十余年,其《法言》大行,而《玄》终不显,然篇籍具存。
    
      ●卷八十八 儒林传第五十八    
 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
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周道既衰,坏于幽、厉,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
余年而孔子兴,衷圣德遭季世,知言之不用而道不行,乃叹曰:“凤鸟不至,河不
出图,吾已矣夫!”“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于是应聘诸侯,以答礼行谊。西
入周,南至楚,畏匡厄陈,奸七十余君。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反鲁,
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究观古今篇籍,乃称曰:“大哉,尧之为君
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又曰:“周监于
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于是叙《书》则断《尧典》,称乐则法《韶舞》,
论《诗》则首《周南》。缀周之礼,因鲁《春秋》,举十二公行事,绳之以文、武
之道,成一王法,至获麟而止。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皆因
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下学而上达,知我
者其天乎!”
    仲尼既没,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卿相师傅,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
不见。故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
吴起、禽滑DA3E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天下
并争于战国,儒术既黜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犹弗废,至于威、宣之际,孟子、孙卿
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陈涉之王也,
鲁诸儒持孔氏礼器往归之,于是孔甲为涉博士,卒与俱死。陈涉起匹夫,驱適戍以
立号,不满岁而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摚鹣壬豪衿魍饰颊吆我玻恳郧
禁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引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
遗化好学之国哉?于是诸儒始得修其经学,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叔孙通作汉礼仪,
因为奉常,诸弟子共定者,咸为选首,然后喟然兴于学。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
亦未皇庠序之事也。孝惠、高后时,公卿皆武力功臣。孝文时颇登用,然孝文本好
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
者。
    汉兴,言《易》自淄川田生;言《书》自济南伏生;言《诗》,于鲁则申培公,
于齐则辕固生,燕则韩太傅;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春秋》,于齐则胡母生,
于赵则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分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
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
    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曰:“丞相、御史言:制曰‘盖闻导民以礼,风
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
咸登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议,予博士弟
子,崇乡里之化,以厉贤材焉。’谨与太常臧、博士平等议,曰:闻三代之道,乡
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
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
人伦,劝学兴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礼,
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
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
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
如弟子。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
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
能称者。巨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谊,文章尔雅,训辞深厚,
恩施甚美。小吏浅闻,弗能究宣,亡以明布谕下。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
留滞。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艺以上补左右内史、太行卒史,比百
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不足,择掌故以补中二
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请著功令。它如律令。”
    制曰:“可。”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昭帝时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宣帝末增倍之。元帝好儒,能通一
经者皆复。数年,以用度不足,更为设员千人,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成帝末,
或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余,复如
故。平帝时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
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
    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
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及秦禁学,《易》为筮卜
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也。汉兴,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杜田生,授东武王
同子中、雒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数篇。同授淄川杨何,字叔元,
元光中征为太中大夫。齐即墨城,至城阳相。广川孟但,为太子门大夫。鲁周霸、
莒衡胡、临淄主父偃,皆以《易》至大官。要言《易》者本之田何。
    丁宽字子襄,梁人也。初,梁项生从田何受《易》,时宽为项生从者,读《易》
精敏,才过项生,遂事何。学成,何谢宽。宽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以东矣。”
宽至雒阳,复从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景帝时,宽为梁孝王将军距吴、楚,
号丁将军,作《易说》三万言,训故举大谊而已,今《小章句》是也。宽授同郡砀
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
    施雠字长卿,沛人也。沛与砀相近,雠为童子,从田王孙受《易》。后雠徙长
陵,田王孙为博士,复从卒业,与孟喜、梁丘贺并为门人。谦让,常称学废,不教
授。及梁丘贺为少府,事多,乃遣子临分将门人张禹等从雠问。雠自匿不肯见,贺
固请,不得已乃授临等。于是贺荐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诏拜雠为
博士。甘露中与《五经》诸儒杂论同异于石渠阁。雠授张禹、琅邪鲁伯。伯为会稽
太守,禹至丞相。禹授淮阳彭宣、沛戴崇子平。崇为九卿,宣大司空。禹、宣皆有
传。鲁伯授太山毛莫如少路、琅邪邴丹曼容,著清名。莫如至常山太守。此其知名
者也。由是施家有张、彭之学。
    孟喜字长卿,东海兰陵人也。父号孟卿,善为《礼》、《春秋》,授后苍、疏
广。世所传《后氏礼》、《疏氏春秋》,皆出孟卿。孟卿以《礼经》多、《春秋》
烦杂,及使喜从田王孙受《易》。喜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师
田生且死时枕喜膝,独传喜,诸儒以此耀之。同门梁丘贺疏通证明之,曰:“田生
绝于施雠手中,时喜归东海,安得此事?”又蜀人赵宾好小数书,后为《易》,饰
《易》文,以为“箕子明夷,阴阳气亡箕子;箕子者,万物方C14B兹也。”宾持论
巧慧,《易》家不能难,皆曰“非古法也”。云受孟喜,喜为名之。后宾死,莫能
持其说。喜因不肯仞,以此不见信。喜举孝廉为郎,曲台署长,病免,为丞相椽。
博士缺,众人荐喜。上闻喜改师法,遂不用喜。喜授同郡白光少子、沛翟牧子兄,
皆为博士。由是有翟、孟、白之学。
    梁丘贺字长翁,琅邪诸人也。以能心计,为武骑。从太中大夫京房受《易》。
房者,淄川杨何弟子也。房出为齐郡太守,贺更事田王孙。宣帝时,闻京房为《易》
明,求其门人,得贺。贺时为都司空令。坐事,论免为庶人。待诏黄门数入说教侍
中,以召贺。贺人说,上善之,以贺为郎。会八月饮酎,行祠孝昭庙,先驱旄头剑
挺堕坠,首垂泥中,刃乡乘舆车,马惊。于是召贺筮之,有兵谋,不吉。上还,使
有司侍祠。是时,霍氏外孙代郡太守任宣坐谋反诛,宣子章为公车丞,亡在渭城界
中,夜玄服入庙,居郎间,执戟立庙门,待上至,欲为逆。发觉,伏诛。故事,上
常夜入庙,其后待明而入,自此始也。贺以筮有应,由是近幸,为太中大夫,给事
中,至少府。为人小心周密,上信重之。年老终官。传子临,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