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皇家收藏传奇 >

第4章

中国皇家收藏传奇-第4章

小说: 中国皇家收藏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紧张严峻:11月4日,珍宝通过水陆两路迅速运离南京;12月8日,急运停滞;12月10日,9369箱文物通过轮船经长江被运至汉口;一天之后,汉口的孔庙(文物箱件曾在这里存放)被炸毁了。文物箱件继续迁移,3月份到了宜昌。
  文物不得不在宜昌停留几个月等待河水上涨。到了秋天,文物继续转移,穿过险恶的长江山峡到达重庆,那里是蒋介石和他被击溃的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文物从南京到重庆的转移运送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重庆随后也陷入了危机,于是,1939年春天这些国宝箱件又被装上小木船再次迁移,部分船只由纤夫用缆绳拉着在急流中前进。此间发生了一个意外事故,有一根纤绳断了,掌舵的船工对船体失去了控制,装满国宝箱件的船只连同船里的工作人员一直被水冲到下游。值得庆幸的是并没有太大的损失。这些文物箱件是由搬运工扛着走完去往乐山的最后一段路程的,乐山位于四川省的西部。
  第三批文物从南京运出后,经陕西最后被运到四川,这是运送最艰难的一路。这批文物共7286箱,于1937年12月10日日军攻陷南京前夕从南京出发,经过陆路由火车运往徐州,接着在1938年1月到5月间又被装进300辆卡车运到汉中。这条线是沿着秦岭山道行进的,山间道路有时泥泞不堪,有时还会遭遇山崩。期间,一场大雪将整个运输队伍困在山间,没有食物也没有地方住,幸而后来救援队赶到。他们在4月10日抵达四川,路上整整花了48天。
  只过了一个半月,政府就下令让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为国宝找一个更安全的地方。果然,汉中的储藏地孔庙在文物转移后不久就被日军的飞机炸毁了。下一个目的地是四川省的省会成都,去成都的路上要经过许多交叉的渡口,满装古物箱件的船只逆流而上,只能靠人力拉。文物刚到成都,又一道命令下来了,要把它们再运150公里到峨眉山。这批文物从此被藏在峨眉山的两座庙里,直到抗日战争结束。
  仓促间从南京转走大批文物是一件花费很大的事情。杭立武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成员之一,也是前庚子赔款的执行秘书,他在1937年11月到12月间为文物转移筹备了足够的资金。为了保证装运的及时迅速,蒋介石私人的交通工具也被用来支持文物西迁。
  作为当时故宫博物院的院长,马衡对所有这些动荡中的文物迁移都负有根本的责任。从文物到达战时首都重庆起,他就明确担负起了这一职责。至于运送文物的故宫工作人员,他们带着这么多沉重的箱子,按照不断下达的一道道命令,辗转迁移,在1937—1947年这十年漫长的迁移过程中,没有丢失过一只文物箱子,实在令人感佩。
  


战争年代的艺术珍品(4)


  在迁移的途中,一旦文物找到了一个比较安全的避难之所,工作人员就打开箱子让这些珍宝见见天日,因为对于书画作品来说,为了防潮防虫,每隔一年半年晾一次是很重要的。
  尽管中日战争期间时时有被炮弹轰炸的危险,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但一些皇家艺术珍品还是在中国的西部偶尔展出。1943年12月间,一个小型的书画展览在重庆中央图书馆的三间展室举行。1944年,在贵州省贵阳市的省立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小型展览。1947年日本战败以后,在重庆中央图书馆举行了最后一次小型展览,这次展会主要是为了向国宝道别。
  ◎中日战争及其后果
  对于北平故宫在日军占领北平的八年间发生的事情我们所知甚少。日军在1937年9月占领北平的时候,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已经带了部分珍宝西迁,故宫的工作人员十分明智地向国民政府发出了寻求保护的请求。在沦陷的北平等待了一个多月后,他们在11月终于等到了政府方面的训令:“折呈悉……该院留平工作人员处境艰危,自属实情。目前应于可能范围内,尽力维持。仰即遵照。”换句话说,这个从遥远的安全之境发来的命令是在表示:你们只能靠自己。待在你们的岗位上,坚持住!
  1937年以后马衡不在的日子里,负责故宫日常工作的是总务处处长张庭济。日本方面妄图派日本人担任故宫的院长或顾问,但由于遭到故宫工作人员的坚决抵制而未果。日本人也不得随意进入故宫,除非带有介绍信,否则会被留守的工作人员拒之门外。
  在此期间,故宫遭到了几次破坏。1938年6月15日,日军占领北平还不到一年,就从太庙劫走了几百册书籍,据说,这些书籍大部分被烧掉了。六年以后,日军为了保证他们的武器供给拼命搜集金属,他们从故宫抢走了54口铜缸,4尊铜炮,91个铜灯亭。1945年7月,日军又一次试图抢夺铜缸,这一次抢夺的地点是太庙,但被故宫职员制止了。8月份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他们归还了所有抢走的铜灯亭和铜炮。多亏了王世襄等人的奔走,最后,中国方面收回的金属共有4460公斤,尽管有些铜缸已经被打碎了。
  1942年6月,日伪政权任命祝书元为故宫博物院的临时代理院长。祝书元的任命使那些还妄图对故宫财物主张权利的满清遗民十分气馁——原来,满清爱新觉罗氏家族的部分成员大概还想追讨宫廷财产。任命祝书元的那年,紫禁城北边的景山和紫禁城内的太庙都向游人开放了。门票收入和故宫职员的工资(虽然很低)都恢复正常。
  1943年,故宫的工作人员接到命令要把古物展览厅和历史博物馆合并成一个行政单位,共同隶属于故宫博物院。这次合并早在多年前易培基任院长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当时主要是着眼于效率的提高。1947年马衡返回北平之后,这一方案就被正式确定下来了。
  ◎追踪散佚的珍宝
  中日战争期间,王世襄曾为保管重庆的珍宝做出过贡献,后来他又在追回散佚文物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44年,他被任命为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的委员,这个委员会专门负责寻回1924年因日军抢掠或其他原因而散失的宫廷珍宝。
  流失的宫廷珍宝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逊清皇帝溥仪(即后来日伪政权的傀儡皇帝)带到满洲去的几百件珍贵典籍、珠宝和书画作品。它们曾经被存放在溥仪满洲宫殿后面的小白楼里。溥仪1945年被苏军俘获以后,他在满洲的宫殿和仓库都被接管皇宫警卫的“国军”抢掠一空了。
  日本战败以后,溥仪从前的收藏中有很多重要藏品出现在北平和天津的古董铺中,王世襄许诺,国家将重赏能提供有用线索的古董商。另外,在1947年年初,国民政府专门拨出2。5亿元用于收买这些国宝。他们运气不错,一位在溥仪的天津旧居居住的美国陆军上尉向故宫博物院报告,说在屋里发现了一个没有打开过的密室。王世襄闻讯赶到天津,打开密室后,发现里面藏有1000多件小块古玉和四件卷轴画。这些玉后来被认出原是放在宫中绣有锦线的特制的箱子里的,它们最终还是回到了故宫。从20世纪40年代晚期开始,王世襄开始追踪“东北货”,并取得了一些成效。这项工作自王世襄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
  


战争年代的艺术珍品(5)


  王世襄还帮忙找回了不少其他重要的宫廷珍宝。德国商人杨宁史曾得到一批日本占领期间在北方(在河南)出土的珍贵青铜器。1945年11月,得到消息的王世襄悄悄来到杨宁史在天津的办公室。在杨宁史的办公室里,王世襄注意到秘书正在打印一份中国青铜器的清单。由于有清单直接对质,杨宁史不得不承认他手上有这样一批青铜器,但他狡诈地称藏在天津的住宅中,那里已被军阀占用。王世襄带着官方的介绍信,三次去天津跟军阀交涉,但都被挡在门外。无计可施的王世襄只好向国民政府行政院主席宋子文和他的内兄蒋介石求助。1946年1月,河北省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接管了杨宁史的收藏,故宫博物院在双方都在场的情况下点查了这批藏品。为了庆贺杨宁史的“捐献”,博物院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聚会。这批藏品从1945年10月30日到1946年11月11日一直留在博物院的两间屋子里供人参观。
  1945年到1947年间,在漫长的中日战争结束以后,大家都在努力将珍宝重新置于国家的管理之下。南京和北平两地博物院的各项工作逐渐恢复正常。1948年五六月间,两个城市都举办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展出。
  然而,这些珍宝并不是从此就安然无忧了。中国很快又进入了内战时期,事实证明,这次内战是20世纪以来对皇家藏品完整性的最为沉痛的一次打击。内战导致了宫廷收藏的彻底断裂,两个独立的博物院建立了,一个在中国北京,一个在中国台湾。
  


台湾故宫的建立(1)


  1948年左右,中国卷入了一场惨痛的内战,交战一方是国民党,另一方是共产党。找回并收齐南京和北平的皇家藏品是故宫人从1945年到1947年的中心工作,此时因为内战也不得不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交战双方对这些珍宝的争夺,每一边都认为自己才是珍宝的合法所有人。
  1948年秋天,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府的行政机构)向马衡下了一道紧急命令,要求后者为北平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精品编制一份名单并配以详细说明,同时准备安排这些文物用飞机分批运往南京。此时的国民党政府正在制定预备方案,打算从中国东海岸撤退到台湾岛。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希望国宝都能聚集在南京,这样一旦需要,他们就可以把这些珍宝安全地带到台湾去。
  但马衡看上去却并不急着装运文物。行政院致电催促马衡快些发货时,马衡就以各种借口搪塞,说还没有准备好,或者天气不好不能装运,通过机场存放和运出这些珍宝无论如何都不太安全,等等。
  这些明显的拖延策略,再加上马衡对一位同事不经允许就去了台湾的不赞成,都表明马衡很可能是在有意违逆南京政府运送珍宝的命令。马衡的一个职员后来问他:“马先生,您的目的就是不把那些珍宝用飞机运走吧?”马衡点燃一根烟,笑着回答道:“那不也是你的想法吗?”甚至在老朋友和同事庄严的催促下,马衡都没有改变自己要留在北平的决心。庄严后来和国民党一起去了台湾,在那里他继续为国民党带到台湾去的那部分国宝工作着。
  ◎文物运台
  没能取得马衡的合作,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抛下紫禁城大量的皇家珍宝逃往台湾。他们撤退到台湾的时候只带走了南京所有藏品中的大约五分之一,包括1935年到1936年间在伦敦展出的那80箱精品。
  当时,所有的运输都由国民党军方控制。蒋介石很赞同文物运台的决定,专门拨出一笔800万元的款子用于这项计划。那志良细致地记录了这场大规模迁移的细节。本来计划共运送五次,不过实际只运了三次。总共有约4000箱珍贵文物运到了台湾。庄严被指派护送第一次文物运输,这次运送包括了所有参加伦敦艺展的箱件。
  把珍宝箱件从存储地送到码头时相当混乱,庄严曾描述过这一情形:当时他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不知道船上给他们空出的地方有多大;码头工人可能是受了共产党的指使,他们有意拖延怠工,两个人能抬的箱子他们要三个人一起搬,后来甚至四个人一起搬,直到搬运工作几乎无法继续。1948年12月22日,庄严随同第一批文物乘坐“中鼎”轮从上海前往台湾北部的基隆港。他后来回忆了那次可怕的五日之旅,海面上波涛汹涌,装满奇珍的箱子在船舱内左右摇晃。
  那志良参加了第二批文物运输。这次运送的文物包括来自中央博物馆和中央图书馆的珍贵图书。中日战争以后,杭立武向日本索回了很多珍贵的图书和艺术品,运往台湾的精品文物之中就有这部分图书和艺术品。那志良先生在1949年1月9日离开上海,搭乘的是商业性的招商局“海沪”轮。
  运送第三批文物的“昆仑”号于1949年1月29日离开港口,直到2月22日才到达基隆港,漫长的旅程让盼望货轮到达的工作人员等得心焦。庄严说这次运输包括了大部分1933年从北平运到南部的书籍,但“昆仑”号起航时还是在码头上留下了60个箱子。在最后的混乱中,这些剩余的珍贵书籍优先分给了那些无法随船离开的国民党军官的家属,他们满怀恐惧,担心会遭到共产党的惩罚。
  第四次运输还没有着手的时候,蒋介石就辞去了总统的职位,继任的李宗仁下令停止所有的文物运送。文物运台的行动中并没有美国船只加入,美国曾一度错认为应该动用美国船只协助文物运台的活动。
  


台湾故宫的建立(2)


  确切的说,有3824箱文物被运到了台湾,包括了大部分精品文物。其中绝大多数是举世无双的大幅挂轴画作,它们都出自唐宋时期的名家之手。而北平的故宫博物院则保留了一部分最重要的书法作品及小型手卷绘画作品。北平和台湾两处收藏存在这些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溥仪和溥杰离开紫禁城时夹带了部分皇家藏品,他们挑选的自然是最容易携带的物件——尤其是那些手卷和册页,由此便将大幅的挂轴画卷留下了,被国民党带到台湾去,最终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
  国民党在即将逃往台湾的最后关头还奇迹般地获得了一些珍品。比如,1948年12月,杭立武和其他几个人正准备从成都乘坐最后一班飞机赶往台湾,艺术大师张大千提出了一个紧急请求。据杭立武的记载:
  他(张大千)匆忙中检出七十余帧,请搭此机空运台湾,以保存国家文化。但那时飞机载重已达饱和,驾驶人员不答应再增加重量,在此情形下,我为保存重要文物,决定抛弃了我的行李三件,以换载张大千的国画。惟当时我提一条件,这
  实际上,这些画最后是给了台湾的历史博物馆。
  三次运输的文物在台湾聚集成了一个新的收藏。最终它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拥有举世罕见的、最丰富的青铜器、书法、手卷画作、珍贵典籍等藏品。国民党当局自认为是全中国的代表和中国皇家文化传统的继承人,他们正在不遗余力地试图维持这一身份。
  ◎台湾故宫博物院
  在台湾盘踞多年后,国民党当局才开始考虑找一个能和紫禁城的宫殿相媲美的地方来长期安置运到台湾的藏品。起初,存放宫廷珍宝的地址选在靠近台中的台湾中部高地地区,就在台中糖厂的两间库房里。到1949年4月,又新建了三个仓库。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又立即对文物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点查,并编制了一份“故宫运台文物清单”。打开箱子晾晒文物的做法很快也重新恢复了,这是文物当年存在中国西部的十年间养成的习惯,那时藏在山洞和庙里的文物每隔6个月就要打开晾晒一次。
  1953年,工作人员在存储藏品的仓库附近挖出了一些山洞用来展出藏品。显而易见,这些文物急需一个条件好些的地方长期保存,因为山洞对这些文物来说太过潮湿了。1954年2月,亨利·卢斯来台湾访问并参观了这些皇家藏品。亨利·卢斯是美国《时代》和《生活》杂志的出版商,非常有钱,他同时也是蒋介石和国民党集团的热情支持者。在他的影响下,当时的美国新一届政府(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建立了一个亚洲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提供资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