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皇家收藏传奇 >

第8章

中国皇家收藏传奇-第8章

小说: 中国皇家收藏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肩负着保护中国领导人和中南海安全的重担。
  ◎陈列展览及各种活动
  自20世纪70年代末和“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故宫一直活跃在各个领域。1979年,以介绍中国艺术史为主的学术性月刊《故宫博物院月刊》开始出版发行;1980年,名为《紫禁城》的双月刊开始出版发行;紫禁城出版社也于1983年成立。后者出版了大量的上乘之作。从80年代初开始,故宫图书馆进行了重组,所收藏的数目巨大的皇家书籍和手札对学者开放(实际上一直到2004年学者才获得这种机会)。80年代还开放了图片档案馆,其中不仅收藏着故宫文物的图片和幻灯片,而且也收藏着中国其他博物馆藏品的图片和幻灯片。
  1985年和1990年庆祝故宫成立60周年和65周年时举办了特别展览,举行了各种由中国领导人出席的仪式,召开了国际学术研讨会。“明代吴门绘画国际学术讨论会”和“纪念紫禁城建成570周年古建筑学术讨论会”结束后发表了重要著作。2005年故宫成立80周年也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
  


1949年后的北京故宫(8)


  在过去许多年里,故宫举办了各种展览,也到国外举办展览。但是,故宫本身受到场地不足的极大限制(且不说场地质量)。有人说,现有展览场地只能在规定时间里展出其永久收藏的100余万件文物的1/10,但即使这个数字也显过高。
  博物院长期以来一直缺少展览空间,但不得影响紫禁城修建。现有建筑格局的要求限制了现代化的地下展厅的修建。人们对此曾有很多争论。1998年,一个计划得以批准,即故宫可在东华门附近、原皇家马厩下面建造一个面积为2万平方米的两层地下展厅。但是这一计划在开工之前被勒令停止,成为安全问题和该项建设不可能不对现有建筑产生影响等说法的牺牲品。另外一个计划是在紫禁城内故宫博物院东南角上驷院下面建造一个新的展厅,占地面积10900平米,包括展品陈列室、放映厅、会议室、休息室、书店和礼品店。可是这一计划也未能实施。虽然已经做了十年的计划和准备工作,但是故宫的地下展厅到目前为止还未破土动工,看来这一计划怕是要被永远搁置了。至于地上展厅,人们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但总是由于美学上的、建筑上的或是安全方面的考虑而被否决掉。然而,2004年故宫从位于西华门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那里获得了一些地下空间,据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称,可能拿这块地来扩大故宫博物院的展厅。
  尽管故宫可以在十个展厅里陈列其馆藏,但这些地上展厅(主要是绘画馆、珍宝馆和钟表馆)都设在木质结构的旧宫殿建筑里,安装现代化的照明、音像及安全保卫设施对木质结构的建筑来说非常危险,因为可能会因短路而发生火灾。地上展厅里虽然有空调设备,但是难以对湿度和温度变化进行控制——这对绘画及其他文物的保护至关重要。故宫每年10月都会展出许多弥足珍贵的绘画真迹,因为秋天的气候最适宜于卷轴作品。除此之外,按照国际标准,地面展厅的状况十分恶劣,令人担忧。正如《中国日报》上刊登的文章所指出的,“故宫博物院举世闻名,但迫切需要实现现代化。”
  至于在国外举办展览方面,在20世纪50年代,故宫出国办展览仅限于苏联东欧国家。1974年,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明清时期的艺术品首次被送往日本进行展览。在80年代,展品在许多西方国家展出——包括美国、联邦德国、加拿大、法国、荷兰、奥地利和葡萄牙。在亚太地区,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香港地区也都举办过故宫展品的展览。
  ◎连接过去的纽带,现政权合法性的象征
  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它是把中共和人民中国与其民族历史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因而也赋予现政权以合法地位。政府也通过故宫及其馆藏巩固其在国际上的合法地位与声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就认识到这一象征性价值,不过他们也确实想保护故宫,丰富其作为国宝的收藏品。政府在困难时期付出极大代价回收流失的艺术珍品,修复和改善紫禁城里的条件和基础设施,在动荡时期对其予以保护。遗憾的是,故宫及其工作人员经受了毛泽东时代的各种大规模政治运动,许多运动都留下了令人尴尬的经历,对个人前途和生活产生影响,给本来只是一个公共文化机构的故宫博物院投下了阴影。
  今天,随着中国迈进21世纪,故宫仍然是民族自豪感的巨大源泉。它依然是连接中国历史——萦绕着集体回忆并激励着民族复兴的时代——的象征性纽带。然而,和过去几百年一样,皇家艺术收藏品依然是政治的对象,是政府的象征。有些东西没有改变。
  


后记


  本书回顾了三千多年来中国皇家艺术收藏所经历的非同寻常的传奇历程,从青铜器时期一直到21世纪初叶。中国皇家艺术收藏的历史折射出中国历史本身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总体上是越来越丰富,但由于自然灾害、外族入侵、战争、偷盗、朝代更替、政权更迭、政治运动及其他现象的影响,又反复地出现波动。
  纵观这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我们发现,皇家收藏总是与彼时彼地的政治有着千丝万缕,解不开绕不过的联系。事实上,本书一再议及的中心论点是: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皇家收藏视为其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不论执掌政权的是古代的王朝还是现代的政府,概莫能外。同样,每一个新政权的皇帝或是领袖,都希望把自己,或是自己的王朝和政府与皇家收藏联系在一起,如此一来,就可以通过国宝与过去连为一体,授予自己的政权暂时的合法性。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帝制时代无疑是真理,在今天依然是真理。
  在今天的中国,国宝长久以来的分割象征着国家的长期分裂。国宝分别被收藏在北京的故宫和台北的博物院,已达半个多世纪。这两处收藏将来会合而为一吗?会成为真正的“国家”博物院吗?当然,这个问题只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对抗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当局对峙50年的一个部分,一个子集,更切近的是台湾岛上旨在实现“独立”的本土化运动。这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个涉及到身份认同和国家主权的问题。
  从1949年以来,两个博物院一直在大陆和台湾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政治象征角色。双方都用皇家收藏来加强自己的政治合法性,来强调自己的政治权力和历史遗赠。两个博物院尽管几乎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却仍然互相指责对方。有时甚至毫不掩饰自己对对方的厌恶。1972年,当时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庄严在接受采访时面露憎恶之色,声称“共产党到处散布谣言,说我们(台湾当局)打算在美国卖故宫的文物”1;无独有偶,北京方面则指责台北故宫的工作人员企图“盗窃”大陆的文物。然而,这在台湾方面看来,他们是在把文物从“共匪”(他们一贯做如是称呼)手中抢救过来。
  近来,两个博物院之间实际上有了些合作。1992年,他们第一次参加了同一个展览,即在华盛顿的国家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名为“1492年前后:探索中的艺术(circa1492∶artintheageofexploration)”的一次展览。
  大陆和台湾之间除了政治和外交上的斗争,在国宝分割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倒确实有理由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北京来看,既然大量国宝滞留台湾,收存于一个仍然叫做故宫博物院的机构,那就意味着台湾是和大陆、和中国的过去联系在一起的,它无形中成了一条重要的纽带。考虑到近年来台湾岛民在身份认同上离中国大陆越来越远,这一点就尤显重要了。但陈水扁最近又发起了一系列运动,想改掉“故宫博物院”这个名字,把更多台湾当地的艺术品纳入馆藏,这些行为让北京深感苦恼。
  也许在某一天,两处博物院会进行直接的交流,共同展出国宝,为某种形式的政治联合搭建一座文化的桥梁。这样或许会为两院重新合并馆藏打开一扇大门。如果这一切能发生,就将在中国皇家艺术收藏史中开创出政治服务于艺术而不是艺术服务于政治的新篇章。
  中国皇家艺术收藏的历史熔铸了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本书作者希望自己的研究能丰富大家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能激发其他人来续写这个历史传奇。在过去的记录和未来无数的插曲中,还有许多空白有待大家共同来填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