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全集(卷五)-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人和我的一些朋友,并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因此,我就觉得这出舞剧很
美,不仅从美中看出了藏族古代的文化,也看出了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艺术
家们追求的是什么东西。这出舞剧,尽管是一个神话故事,根据几百年前的
一出藏戏《花仙——卓瓦桑姆》改编的,但是,也可以看出藏族这个民族的
人民,跟所有中国其他兄弟民族的人民一样,他们都是在追求着美的东西,
追求着善的东西。这一点,我认为这出舞剧表现得最深刻,最成功!
我听到有人这么讲,这出舞剧是编导在酥油灯下把它构思出来的,或者
说是在酥油灯下把它编成的,才能在今天舞台上出现这样美丽的舞剧,这是
十分感动人的!我们凡是搞过创作的人都知道,从无到有是多难;从有到比
较好是多难;从比较好到更好是多难;从更好到十分好是多难!在这么短的
时间里,就搞出这样高的水平,我相信再花功夫,还可以将它修改得尽美尽
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演出了这样好的反映藏族古代生活的第一个舞剧,
它增加了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自豪感!我只能说出我这些赞美的心情!感
谢的心情!
(根据在北京一次座谈会上的讲话,但犁努整理)
(原载《四川日报》1983 年1 月20 日)
谈我国电视剧的发展
电视剧在我国历史很短。从一九八○年算也才四个年头。现在已经做到
了天天有电视剧看,这是了不起的发展。
电视剧到底向哪里发展?是向电影靠拢?还是向话剧靠拢?国外也有很
多朋友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想,尽管电视剧要向这两个方面借鉴、学习,
但总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电视是一个新的领域,电视剧,也就应该是一
种特殊的艺术手段和工具。电视剧有自己的规律,这个规律,我们还没有摸
着,这需要时间。要经过许多人的探索。不仅我们,全世界都在探索。
现在许多人都强调电视剧的数量,因为观众对电视剧的播出要求很大。
我一方面赞成数量多,一方面也希望在可能的范围里,集中精力,搞一些好
的电视剧。现在确实也产生了一些好的电视剧,但数量毕竟太少了。希望我
们的电视工作者,认真研究电视剧的思想,规律,电视剧的美学观念。电视
剧的理论将会在这些过程中产生。当然,理论的产生是不容易。希望大家快
快摸索,而不是慢慢摸索,制作出更多更好的电视剧!
(原载《云南日报》1983 年3 月23 日)
关于《绝对信号》的通信
兆华、行健同志与各位参加《绝对信号》演出的同志们:
读来信,十分感动。
所述甚是。《绝对信号》的优异成绩是北京人艺艺术传统的继续发展。
北京人艺从不固步自封,不原地踏步,绝不应抱着那点成就,就总是沾
沾自喜,不求前进。人老,常易看不得新事物;机构老,就容不得新事物。
北京人艺绝不能仅成为保留剧目的博物馆。它是继承了我国话剧传统,
却又不断汲取新精神、新形式,开拓广阔艺术疆域的地方。我们需要不同艺
术风格来丰富这个剧院的艺术。不同剧本,使剧院不致陷于死水一潭。这个
剧院,当然不抛弃已有通过艰难困苦、奋发创造才获得的所谓“北京人艺风
格”,但我们绝不拒绝新的创造来发展、滋养我们的传统。自然,吸收新精
神、新的写作与演出方法,不是盲目的,不是随风倒的,而是以我们已有的
创新经验与艺术鉴别能力来吸收各种有益的、有思想有艺术的创造(无论是
写作、是演出、是演技、是舞美或其他)。这一点,我相信,我们剧院的艺
术家们也多少有一点这样的水平。
我赞成你们提出的,“充分承认舞台的假设性,又令人信服地展示不同
的时间、空间和人物的心境”的创作方法、演出方法。其中“令人信服”四
字很重要,不要弄到“我明白了,大家当然明白”的地步。此外,我们是八
十年代的戏剧家,是社会主义的正在力图充分发扬精神文明的戏剧家。说起
来,这是常谈,但这是必不可少的常谈。
我喜欢你们提到“我们这个有悠久的戏剧传统的民族,为世界当代戏剧
的发展,也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民族自信心我们应该有”。我感到你
们这段话不是一般的“豪言壮语”,而是很有分量的庄严誓词。这个崇高的
目的必须达到,但需要时间,更需要大家有个统一的认识,有干劲,有韧性,
容忍得各种非议,经得了各种困难的考验。
有一点,一件事的成功总是经过曲曲折折的道路,因此,一、万一进了
没有出口的胡同,要知道转折回来,再探新路。二、有了成绩,哪怕是很大,
也不要称王称霸,容不得其他的戏剧艺术。
大凡好称“老子天下第一”的人,没有不失败的。我胡扯了一篇,只因
为我十分喜爱你们勇于进取的精神,并没有多少道理。
你们要出书,教我写个序,我来试试。
祝你们
更加努力
曹禺
一九八三年三月十五日
(原载《十月》1983年第3期)
“威利,你为什么要这样?”
——看了北京人艺《推销员之死》的演出
读了阿瑟·密勒的《推销员之死》,认为这是一部杰出的作品,看了这
个戏的演出,才真正受了震动。也许这是剧本创作的一种特性吧。在没有演
出前,无论写的如何好,总像是一块未经开凿的含玉的璞石。只是当有才能
的导演与演员,用他们对剧本的深切的理解与热爱,将它展现在人们面前,
让人们走进剧作者心中的世界时,人们才会发现,它是一块光辉四射的宝石,
人们将无比地珍惜
这,便是《推销员之死》所带给我们的感情。
衰老的威利·洛曼终于撞车自杀了。没有什么人来参加他的葬礼,只有
他身后的遗孀、对他一生温存体贴的老伴林达,在台前对着丈夫的墓石哀诉
着:
“原谅我吧,亲爱的,我哭不出来。。你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想找原因,我找啊,
找啊,可我还是不明白。威利,我今天付清了房子最后一期款项。今天付清了,亲爱的,
可是家里没有人了。。我们自由了,自由了。”
我的心里一阵阵酸楚,我难过,为了林达,为了这样一位失去终生伴侣
的老妇人,为了她失去了“爱”的寂寞的余生。同时,我难过,也为了我无
法回答她的问题——“威利,亲爱的,你到底为什么要这样?”我答不出,
因此我思索,我为了林达而思索,我听到周围和身后的啼嘘声,我想这大约
也是含着思索的眼泪吧。
林达是久久留在我心中的一个女人。她使我想起数不清的经受了无穷悲
痛的人。还有谁能比“特罗伊”(Troy)城失陷后的老王后赫卡拍(Hecuba)
更痛苦呢!白发的衰弱的老王,肢体被脔割成一块块,她的那些英武的王子,
被杀戮,剜刳,被敌人飞奔的战车,拖在尘上飞扬的地上死去;美丽的女儿
被劫虏、被仇人占去作他们鞭挞的女奴,或是成了胜利者泄欲的工具。那满
眼流泪,在火焰中赤脚奔走,披着槛楼的毡中的老王后啊!你使我懂得了什
么才能够叫作悲痛!而这一点,那坐在丈夫墓前的林达也告诉我了!以不同
的方式,不同的内容,一切都是不相同的,除了她的悲痛。
林达,你是贴近我心的。我想正因为我懂得你,才同情你、爱你,以至
崇敬你。你用心去爱你的丈夫,理解他,保护他,温存着他。在你周围的人
中,你是唯一一直清醒的。你承受着一切,而你恰恰是最无辜的,我永远忘
不了手中补缀着袜子的你,永远忘不了在丈夫的墓石前独坐,喃喃地哀诉的
你。我甚至想到你一个人回到家中,回到那所已经属于你的住宅。但你失去
了一切,你献出了一切。你是一位具有高贵情感的妇人。我愿献给你眼泪,
献给你我的思索。
威利·洛曼死了。
为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
我想起这个戏的著作者阿瑟·密勒说过的话:“人是复杂的,世界也是
复杂的。”那么“就把这一切看得复杂一点吧”。
这个最普通的推销员,抛弃了他的真诚相爱的妻子,还有他的孩子;抛
弃了那些永远值得追忆的美好的往日,那满墙的树叶的绿影,两棵老橡树树
干之间悬挂着的睡网,摇着小旗,欢笑着去参加球赛;抛弃了多少年经过按
期付款终于买下的房子;抛弃了他心中的那个“一切大门都敞开着,到处是
了不起的、正直的人”的世界,就匆匆忙忙地走了,去到那个从来就没有人
回来过的地方。
他走得那么仓促,然而又是从容的。因为他可以不走,而又不能不走。
他可以在老友查理手下拿到足够生活的薪水,可以不再四处奔波,可以不再
为别人做出笑脸,可以不再为房子付款,甚至可以在自己的小院子里种种胡
萝卜。。然而他不能。因为这一切是与他的梦,与他做了一辈子,到死都在
追寻的梦,无法相容的。他的梦在主宰他的精神,在催促他行动,在摧毁他
的生命。
也许他曾经是一个脸上充满幽默的笑容,妙语连珠,皮鞋锃亮,到处受
到欢迎的推销员。他应该是。遗憾的是他觉得他应该永远是。他上了年纪,
疲惫不堪,以至精神恍惚,可是这个念头无休无止地缠绕着他——为什么?
成功的秘诀在哪儿啊?他不断地一次次地想起他的哥哥,他那个成功的偶像
——“本”。他羡慕他、崇拜他,为了自己没有成为他那样的人而感到大惑
不解,为了曾经失去的某一次偶然的什么机会而懊悔不已。但是他不懂,他
没有懂,他,是“威利·洛曼”;而那个发了大财的人,叫作“本”。我想
这也就是戏的最后,在他的墓前,查理之所以要说:“可不能怪罪威利·洛
曼这个人啊!”
“本”的秘诀,其实他已经说出来了——“小子,跟生人打架,不能讲
公道,就得心黑手狠,不然你一辈子也甭打算活着从原始丛林里出来。”
威利·洛曼是美国梦的成功者的不可缺少的陪衬。因为他的善良,因为
他的乐观,因为他的聪明与糊涂,因为他的软弱与固执,因为一切一切属于
他的东西,所以他没有成为“本”。他不是“本”,他只是一个叫作威利·洛
曼的推销员,一个生活在成功的梦中的推销员。
他并不是懦弱,他是没有醒过来,他醒不过来,他用欺骗来维持他心目
中的自己。没有这个,他就活不下去。他成了一个奴隶,一个被“发财的神
话”掠夺去奴役的人。
只有当他面对他唯一的依靠、他的妻子林达时,他才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干不了啦,林达,我就是干不下去了!”
这是一句使人最力悲痛的话,因为它是一句真实的话。
我不想多提他的小儿子哈皮了。哈皮就是哈皮,一个可以看得清楚的,
甚至对他未来的生活也可以作出种种明确的假设的青年。他不像他的父亲,
虽然他也吹牛,也有雄心,或者说是野心“他在父亲的墓前说:“威利·洛
曼没有白死,他的梦是好梦,人只有这一个梦好做——压倒一切,天下第一。
他这一仗是在这儿打的,我就要在这儿替他打赢。”我想,他是这样想的,
也会这样去做,无论他成功或失败,他都只是想当一个阔人。不过是如此。
而他的另一个儿子比夫是完全不同的。我甚至想说,比夫是压倒一切的,
面对这个“无情无义的世界”,面对这个社会,面对他周围所有的人。他的
愤怒和觉醒震动了我——“老天爷呀!你们就让我去吧,把那套骗人的梦拿
走,烧掉吧!不然还要出事。。”
他哭了,搂住父亲的双肩抽泣着,他要走了,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开了。
但是他的走,将不是一种悲哀、一个悲剧,而是清醒,是透视出的光明和自
由。
他曾经是那样天真,那样地充满自信(他的父亲和别人给予他的自信)。
现在,他不再天真了,但是他重又获得了自信,一种属于他自己的普通人的
自信。
那最后的一场戏是惊心动魄的,它最充分地展现了威利和比夫他们之间
的父子之爱。这是一种多么奇怪、奇特,甚至畸形的“爱”。威利爱比夫,
他所做的就是把梦给了比夫。他不光维持心目中的自己,也要维持心目中的
比夫,并且要求比夫也这样做!因为他爱比夫,他觉得比夫就是他生命延续
的另一部分,所以比夫必将是前程万里,不可能不是这样!这对于威利既是
他的梦的体现,更是一种爱的信念。
而比夫呢,无疑他也是爱他的父亲的!他所做的是要打碎这个“梦”,
把它不光从自己的心里,也要从父亲的心里铲除出去。他不光认识了自己是
什么人,也要让父亲认识自己是什么人!
他失败了。因为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这种梦、这种发财的神话,已经
溶在人的血液里了,成为了社会的基础和良心。不是吗?连比夫都像是从这
就要塌陷的悬崖跳开,只差一步就晚了似的。
但是,比夫那最简单的下意识的爱的流露,却震动了威利。在痛苦、绝
望、犹豫、无路可走、完全垮了的威利的身上,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推动
的力量。他觉得他又找到实现他的梦想的道路了,他的生命又有了盼头,这
办法便是“死”。过去他也曾沉溺在这样的念头里,但他怀疑、犹豫,他缺
少一个明确的目标。现在他明确了,保险公司的两万块钱,这不仅仅意味着
钱,还意味着一个变得实在了的梦——“等他兜里有了两万块钱,你想想他
将多么出类拔萃!”
他去了,他死在他的最后的一个梦中,为了爱。
威利·洛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该用弱者,用可悲,用崇高,用
什么样的字眼来形容他呢!
人性是多么复杂!人哪,是多么难以理解,真是不可思议。
一九八三年六用四日北京。
附注:文章引用的剧中台词,是北京人艺英若诚同志译的。
(原载《文艺报》1983 年第7 期)
《李宏林电视剧本集》序
现在全世界对电视剧的需要,就像人们要吃饭,要喝水,要在空气中生
活一样紧迫了。在我们国大人多的中国,更是如此。电视剧正在逐渐地成为
人们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的前景既令人兴奋,又令人焦急。
我们需要好的电视剧,我们需要好的电视剧本。在这样的时候,《李宏
林电视剧本集》的出版是使人十分高兴的。
李宏林同志是记者,他敏捷、热情;他的作品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新的
风貌、新的人物,在小小的屏幕上,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这正是电视
剧所应起的可喜作用。
电视剧的历史短,还处在贫弱状况,但,只要能像李宏林同志那样,朝
气蓬勃,孜孜不息地追求、创作,而不是凑合,电视剧就会很快地发展起来。
《红楼梦》中,一次贾政带宝玉去新修的大观园,试试他的文才,我们
的大师曹雪芹把大观园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描写,无一不是千姿百态。我们
的电视剧也应该像一个千姿百态的“大观园”,有清淡的,有浓烈的:有含
蓄的,有奔放的。沈三白说,好的园林要大中见小,小中见大,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或显或露,或浅或深,这就是运用之妙,要靠多年的修养,多年
的经验,要靠严肃认真,要靠对事业的忠诚热情。
现在,小说、绘画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