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全集(卷五)-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多少大艺术家们竭尽心力,用不可想象的巨大劳动换来的。在今日中国的
文艺作品当中,正如同读者屡次反映给我们的要求,提高写作的水平是我们
文艺工作者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我们的作品还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的现象。对我们文艺工作来说,犯了
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就是“罪过”。公式化概念化的造成有时因为自
己的懒惰或者偷巧,有时也许因为作者自己的不勇敢,看见了真实的事物却
缺少足够的勇气打破写作上现成的公式,作活生生的描写。我们当中确实有
这样的人,他在写的时候也觉得写得不够真实,但是由于上述的几种原因,
他会想,“这毛病不大,顶多是公式化而已,但是如果独创呢,也许会创出
错误来。”因此便走上刻板,十分不感动人的写作道路上去。独创性是异常
可贵的东西,但是作品中有它的独创性并不是说可以推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世界观和生活中必然的规律,更不是说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忘记今日生活里人
民群众在思想、政治和道德上的一致性。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谁都知道,
是不真实的描写。公式化概念化给予我们最大的厌恶是违背了生活的规律,
是一些不肯深人生活,不肯切实掌握毛泽东文艺方针的人们才造出来的东
西。如何能够打破公式化概念化的写作现象呢?除了应该不惜用大量的劳动
使自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事物外,更需要踏踏实实地提高自己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修养,能够深入地分析这些千变万化,极其复杂的生活中的真实。
有些观众告诉我:“我们经常在办公室里开会,讨论问题,为什么你们
在舞台上还和我们一模一样地开会,讨论问题呢?”一个作家应该比一般的
人对生活懂得多,看得深,但是有时,我们从舞台上看见的仅仅是生活中一
般人所看见的,我们感觉不到作者从生活的斗争经验中体会出来的尖锐而深
刻的思想。我们的舞台上以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精神为内容,同时能激动人心,
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的东西还不够多。共产主义的道德和情感应该是永远歌颂
不完的主题,但是有些入脚下却还拴着一个绊脚石,那就是简易而行的,提
笔就来的公式化概念化的写作方法,这是我们为了中国文艺的远大前途,继
续要努力克服的障碍。
我时常觉得在我们脑子里,装了许多文学写作上的教条,比如:语言应
该丰富、生动,人物应该鲜明、深刻,作品是深刻的人物形象支撑起来的。。
等等。这类话本身不错,也有它一定的提醒作用,但是毕竟这还是条文规矩
之类的东西,认真说,对作家们,这些条文是用处不大的。除了坚持地用巨
大劳动认识生活,刻苦写作以外,我想比较对我们有直接用处的是我们脑子
里活生生的文学典范,我指的是中外古今——包括“五四”以来和解放以后
的———切伟大作家所刻画的那些千千万万的完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社主
义的经典著作里面所描写的那些先进人物。这些人物应该经常活在我们的脑
子里,像多年和自己一同战斗着的战友们那样熟悉。这些人物将会给我们一
些思想感情上的启发,但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完美的形象给予我们在创造人物
上的标准。自然,经典著作中还给我们其他文学因素的标准,比如,语言,
结构,风格等等。这些标准会使我们具体地体会到什么是深刻的,什么是有
内容的。
这些活生生的典范我们愈熟悉,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就愈会感觉它们给予
我们的无限的好处,它们会经常地提醒你,你所写的哪一句是好的,哪一句
是不好的。我们逐渐会感到一种摸得着,看得见的尺度,而这种尺度比文学
规范这类书里所写的“深刻”,“自然”,“真实”,“优美”,“朴素”。。
等等名同给我们更大更切实的帮助。中国有一句老话:“大匠给予人规矩,
不能予人巧”。“巧”大概指的是才能吧,也许指一切创造中难以言传的千
变万化的传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能力吧。无论如何,创作中的“巧”是大有别
于刻板的“规矩”;它是需要学习写作的人自己从许多源泉中——譬如,深
人生活,思索,探讨,学习“大匠”们创作中的“巧”妙之处——在艰苦的
劳动的过程里心领神会逐渐得到的。如果我们能够完全熟悉了这些伟大的活
生生的典范,我们将体会到这个“巧”字具体的是怎样讲。伟大作家的才能
无疑问地会启发我们的。
我是一个写话剧的,我深深感觉到戏剧比起其他的文艺形式来,有它独
特的限制。这种限制使我知道戏剧究竟不同于小说、散文,它的容量是有限
的,但是它同样的可以表现深刻的思想。我们当中有这样的作者,他企图在
一出戏里表现出很多的思想,时常把主题弄得过分复杂,人物、故事也因而
要排得很多。舞台上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常常使观众眼花综乱,忙不过来,
对戏里一个一个的思想和问题不能有一点从容的心情好好地接受。戏演完
了,观众感觉到:“我受了一场很大的教育。”但是,谁也说不明白他自己
究竟得到了什么。
有时我们对主题的选择太轻易,仿佛别人随便告诉我们一件动人的事
情,我们就可以立刻从中想出一个主题来加以发展。有时甚至于弄得更简单,
先找着了一个巨大的思想,便搜集许多事情附加上去,很快地演化成为一个
作品。事实上,确实有些好的作品的开始是大致经过这个路子,所以我并不
是说这样开始就一定是错问题是在我们对于主题和现实关系的认识。主题永
远不能像一个招贴,能粘在现实上面的。每一个戏的主题都有它的独特性,
那是根据那个戏的具体发生的内容而发展出来的。主题是个有生命的东西,
它是从我们所十分熟悉的,并且日夜思考着的现实的土壤里生出来的。它是
灵魂。一个人有胖有瘦,有好有坏,但每个人都有自己极特定的思想面貌。
主题的深刻性往往在于它准确地反映出我们在戏里表现的真实,正如同一个
人的思想面貌比他的鼻子、眼睛或者习惯、癖性更能说明他的特征似的。
我觉得在我们写戏的时候,第一,不要在一个戏里塞进太多的主题,弄
得头绪纷繁,无从理会。第二,要在创作的工作中,即深人生活和对生活进
行深入思考的过程里,让主题从有血有肉的人物和充满了生活气息的事件里
逐渐有机地长出来。不要匆匆忙忙抓住了一个主题就写,并且扼住它,不许
它生长变化。
一开始先写些独幕剧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最近产生许多优秀的独幕剧
本,主题鲜明,戏里有足够的地方借性格、故事合理的发展,反复引申、发
挥主题的深刻性,使作者的意图很有力地传达到观众的心里,这是很大的优
点。在戏剧的创作里懂得如何集中火力,射中一个目标,就会省下了一些不
必要的人物,多余的片段、场景,也可以使观众的精神更注意你所要说的东
西。
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就要开幕了。我们的喜悦是难以形容的。“五
四”以来,出现了很多的优秀作品,然而回想一下,我们的文艺队伍是远远
配合不上这些年来翻天覆地的革命形势的要求。群众、读者对中国的文学工
作者们的要求是极其迫切的,他们要我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东西,更要求我们
作一个充满社会主义道德和精神高尚的人。
开阔的胸襟,无私的气概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帮助青年作家们写出了很
多的不员群众期望的作品。我们望着这些生气勃勃的青年文艺创作者们,深
深感到我们社会主义时代的文艺的前途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把党和群众对我们的嘱托——繁荣创作、提高质量的任务,以最大的热情和
信心坚决做到。
一九五六年二月
(原载《文艺报》1956 年第3 期)
让我们的事业飞跃前进
这几天,“大跃进”的形势,发展飞速,不可想象。落后的看到前面的
人,自然感觉到自己慢了,该追上前去;前面跑的人望着更在前面的,觉得
自己还是落后,还得追。到处都在比先进,追先进;无论是谁,满身都是跃
跃欲试的劲头。
以北京人艺为例,前天,《带枪的人》散场,领导号召话剧创作,立刻
就组织了一批剧本。《骆驼样子》上场前,再一号召,又是一批。从30 本,
80 本,到120 本,180 本,现在已经是450 本了,然而比起其他剧院、剧种
订下的数字,这远不是最大的。
又多、又快,这一层无疑是会做到的。前两天还在组织剧本,今天已经
陆续地有人交剧本了。大家说这个跃迸会开得好,炮竹,锣鼓,紧张,热烈,
是一个争比干劲的“大市场”。每人都拿出货来,每个剧种,在组织创作上
都有空前的跃进。看得出来,今后,音乐、戏曲、剧本的大丰收是有保证的。
“多了”,”快了”,接着就是“好”的问题了。
本来这四个字,“多、快、好、省”,是提得很完全的。量多了,当然
会有好的。大家都动笔写,作家、导演、演员、设计,以至观众,一起合作,
写出多种多样的创作。有写作能力、平时不写的,现在写了;过去写得少的,
现在多写了;以前,多少艺术潜力没有发挥出来,现在可以发挥了。这都是
创作可以写得“好”的保证。
但,刘芝明同志提出的,今后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来保证质量,
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组织创作,鼓起大家创作的干劲,仅是工作的一
半。要尽量使每一个创作都获得群众的批准,达到成功,却还要大大的使一
把劲。譬如,尽量集体创作,多吸取群众的批评,反复修改,多有机会听到
成熟的作家的意见,尽量接受舞台方面艺术家们的指点;还有,艺术组织工
作者们,如何帮助这些搞创作的人,在紧张忙迫工作之余,获得以上这些机
会,这似乎是都可以考虑的。
搞剧院工作的人,有一个矛盾,希望剧本源源而来,多多益善,却又希
望到手的都是相当完美的剧本。他确实想鼓励创作,多演新戏,但群众的要
求和企业化的条件又使他不能不仔细挑选。于是,一些比较不成熟的剧本被
淘汰了。但是今天,鼓励创作,必需要使各种新的创作尽量得到演出的机会,
放在剧院肩上的担子,就比以前重一些。很多剧院一直是“帮助”(自然,
并非“代替”作者)作者们修改剧本,送上舞台,做得很有成绩,今后,这
方面的工作更应该开展,与剧作秆合作的范围应更广泛。而写作的人,也须
要多多听取剧院的正确意见,不怕批评,不怕修改。剧院工作者也要有眼光,
有勇气,上演新人的剧本。
田汉同志提出今后将大大加强戏剧批评工作,做到每戏必评,这是戏剧
批评家的光荣任务,是戏剧界的一大喜事。这样的工作,定将为今后光辉灿
烂的戏剧发展开拓大路的。戏剧离开了批评,犹如人离开了盐,活得下去,
但是没有劲。记得,一个青年剧作家提起他未受到注意的剧本,曾对人说:
“是好是坏,对我说一句,我都是高兴的。”这个心情我深切懂得。我们希
望今后的批评不仅限于剧本,更应该谈到演员、导演、舞台艺术、演出上的
各方面,以及戏剧艺术的组织者的工作。有话就讲,不要束手束脚。批评者
要有胆量,听批评的要有度量;新的好的,就该鼓励,不要因为一点毛病,
全部抹煞,忘却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的道理。戏剧批评,同时也应发动群众
来写。这样吃力的事情,不要都压在为数不算很多,却己做了不少工作的批
评家们的身上。
今天剧本可取的题材广泛极了。为了快,为了省,为了迅速反映生活的
斗争,莫若立刻抓起当前的时事题材。今天在大跃进中,各方面的新鲜事物
也多极了,譬如天桥商店的服务态度,街道居民的整风运动,除四害讲卫生
的工作,每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有鲜明特征的新鲜题材,都应该有戏可写。
但这些,必须迅速写出来。等劲头过去,政治感情就不如当时那样敏锐,
群众对反映这个“现实”的要求,也就不那么迫切,炽烈,文章便会缺少时
间所给予的光彩。
“赶任务”可以写出好剧本。直接服务于政治,迅速的起到当前的政治
作用,写群众当前最关心的事,这一切本身便是“好”。要“快”就要“省”,
我们应该提倡短小精悍,反映当前现实的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
全国都在大跃进,成千上万的戏剧艺术家们,将发挥一切力量,跃进、
再跃进,来促进戏剧事业的高潮。
百花齐放的巨大事业,将由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来完成。我们一定要完成
它!
(原载《剧本》1958 年第4 期)
提高戏剧艺术的质量
——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周恩来总理、李富春、李先念副总理和彭真副委员长的报告。
去年——一九五八年,是中国从未有过的大跃进的一年。人民群众的思
想觉悟大大提高。全国成立了人民公社。我们取得了工业农业的大丰收,钢
铁战线上的大丰收,科学文化的大丰收,群众文化运动的大丰收,真是“一
天喜事奔人来”!每个人都感到生活在共产党领导的时代里,浑身是劲,要
创造,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建成更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
人跃进以来,戏剧也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各剧种都有了大量的处理革
命历史和反映当前生产斗争的题材的剧本。在全国城市、农村、工厂和部队
里,戏剧演出的场数之多是空前的。各个剧种都出现了许多有希望的、有成
就的青年演员;有的简直像星星一样,闪耀在舞台上。许多久已不演的旧剧
目,许多死了的剧种,都经过挖掘和整理,又复活了它们的美丽的生命。死
了七百年的大剧作家关汉卿,在今天,获得了他生前绝不能得到的这样广大
人民的喜爱和荣誉,被国民党军阀灭绝了的湖北的高腔班,它的演员只剩下
三位七十高龄的老人,如今在党的扶持下,又出现了崭新的湖北高腔和优秀
的青年一代。这一年来的戏剧成就,不但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提高人民的思
想觉悟,更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这是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
推陈出新的英明政策的结果。
我们正在从事于一个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
如何采取较快的办法,来发展我国的文化科学与艺术,使它们能够和现代工
业、现代农业的高度发展相适应。
深入生活,提高思想水平;认真学习技巧,提高艺术质量
我们要提高一切文化工作的质量,因此,在戏剧范围内,我们首先就须
要提高剧本的质量,其次便是要大量培养有政治水平,有文化修养,有严格
的艺术锻炼的青年演员。
去年,我们有了较多的好剧本。但是随着人民思想觉悟和文化要求的提
高,群众更迫切地要看不止是在思想上,并且在艺术上也给予极大满足的演
出。去年,绝大多数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厂和农村,他们和工人农民同吃、
同住、同劳动,这些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们,密切地和劳动群众联系起来,在
实际锻炼中,提高了思想水平。马列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