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与圆-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成功与快乐的人,绝不是依赖外在之物,他们的成功与快乐来自于内在的充实,内在的丰富。只有缺乏内在丰富的人才会不断寻求外在的刺激来麻醉自己,以填补心灵的空虚。惟有不断激发自身的潜力,挑战自己,才是人生永不厌倦的快乐。
金钱、权力,各种的利益,享受、娱乐,这些只是生命的奴隶,决不能成为生命的主宰。人可以热爱享受、娱乐,热爱金钱,但绝不能因此而让生命腐化,这些永远只是生命的调料,不能成为生命的主宰。主宰生命的应该是创造,应该是永远向上的意志。没有创造的生命,没有成功来点缀的生命,是苍白的,是违背生命本能的。生命的本能就意味着向上,像种子冲破泥土的阻碍成长发芽,而后去争取阳光和养分,茁壮成长。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成长,脱离了成长的意志,生命也就成了废物。
其实人的成长就像一颗大树的成长,这里有一个平衡性的问题。如果树的根不够深,既使长成了大树,也很容易就会倒下。所以树在成长的同时,它的根也在不断深入,树长得越高,它的根也将越深,你不可能发现十几米高的树只有很小的根,它无法支撑一棵巨大的树;在生命中,成长意味着你内心的深入,你生命的根在那里。
一位台湾的出版商问我:“你的书那么畅销,那么多人崇拜你,你是否很自豪呢?”
以前我是很自豪,但当我明白对于生命而言这些只不过是幻象时,我也不觉得什么了不起了。成功、失败只是演绎生命的一个过程,是生命的表象,人生中重要的不是表象,而是生命本身。我不能保证自己一生幸福,但我能保证自己一生快乐;我不能保证自己一生成功,但我能保证让自己一生充实而有意义。因为这是一种心境的问题,是一种人生观或对待人生的态度问题,是有没有目标、行不行动的问题。
我们无法祈盼成功,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地生活。
要点:
我们无法祈盼成功,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地生活。
第二章 认识自己成功是自己的一种定义
数年前,一位新疆的读者专程来深圳,找到培训中心想见我一面,但不巧我去了内地。中心人员劝他先回去,说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等我回来后,再与他电话联系。但他很执着,表示不见我一面决不离开,还在中心附近找了一家旅店住了下来。中心人员没有办法,只好与我联系,我也只得放弃手头的工作赶回深圳,与他面谈了一次。
他告诉我,他是乌鲁木齐一个拖拉机厂的工人,看了《方与圆》后,就想与我面谈,当面求教成功的经验。他还说:希望能在我这里打工,如果不行,就去北京,一定要进入联想集团,做中国的比尔·盖茨。
谈话中,他流露出强烈的成功欲望。他说他三十多岁了,还没有谈过异性朋友,也不想谈异性朋友,他一定要成功,成功了才考虑这些事。
听着他的话,我突然感到了恐惧。他将一生都押在了这种“成功”上,如果不能取得他想要的成功,那他这一生不是会很痛苦吗?我也为国家增添了负担——又多了一个大龄未婚青年。
由此,我想我总在宣扬成功,是否会对人产生副作用呢?如果人们认为“成功”就是赚很多钱,出名,或者说是办一个大型的公司,那么,能做到这样的人毕竟只是极少数,那大多数人被激发起了这种欲望,又不能取得成功,那不是很痛苦吗?就像金庸笔下的慕容复,雄心勃勃地复辟大燕国,极度的欲望使他不惜采用一切手段,可惜最终也未能成功,反而因欲望的刺激最后成了精神病。
我还曾经参加过一些传销的励志讲座。讲演者滔滔的口才,昂扬的斗志,无不让我热血沸腾。他们讲得都很有道理,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参加传销呢?在传销活动中能成为钻石经理、金钻石经理,取得成功的也只是极少数,那大多数人不就只是成了那些成功者的铺路石吗?我们怎能置大多数人的利益于不顾。
成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雄心、耐性、能力,要做出很多牺牲。而且成功没有止境,并不就意味着快乐啊!
什么谓之成功呢?在一次签名售书活动中,一位老者告诉我,他很喜欢我的书,也很喜欢成功学的书。这时他旁边一个年轻人刺他:“那么,你成功吗?”
老者有点生气了,他理直气壮地回答:“ 怎么不成功?我工作三十多年,现在退了休,还养育了三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我怎么不成功?”
的确,能成就伟业的人只有极少数,起码一个国家的总统就只有一位,但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成功。
成功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成为拿破仑,成为爱因斯坦,成为比尔·盖茨。成功就是你能快乐地度过一生,并在这一生中充分地发展自己。
实际上成功只是自己的一种定义。你尽心尽力了,你感到快乐,你认为成功了,那也就是成功。
我认为成功就像攀登一座永远也到不了顶峰的高山,既然永远也没有顶峰,我们就应该边攀登边欣赏沿途的风景。如果只是埋头攀登,一心只想到达最高点,那就很可能错过了沿途的风景。何况如果你一生都到不了你所预定的顶峰的话,你又没有去享受风景,那这一生不就毁了吗?当然如果你只是贪恋现时的风景而放弃了继续攀登的努力,那你也就永远站不到更高处,欣赏到更辽阔的风景。
所以人生要永远努力向上攀登,但在攀登的同时,也要及时欣赏风景。这就是人生前进与享受的辩证法。
成功学之父塞缪尔说:“超出一般人水平的,哪怕是最高尚的美德,也只不过是充满诱惑力且危险的东西。”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最真实意义上的成功,就是快快乐乐地生活,充分地展现自己,让一生过得充实而快乐。而一个人只要能踏实、认真、充实、快乐地度过一生,这样的人就是一个伟人!
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只要我们能用心地生活,快乐地生活,安享上帝所赋予我们的一生,尽到了我们做人的责任,那就是成功。
要点:
成功是自己的一种定义。你尽心尽力了,你感到快乐,你认为成功了,那也就是成功。
第二章 认识自己人生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那天看湖南卫视的《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介绍了两个人。一个考研究生10年没被录取,另一个写了300多万字的作品没能发表,他们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的确让人钦佩。一个说,国家规定考研究生可以考到40岁,他还可以再考4年,即使考不上学知识总是没错的;另一个则表示他还将继续写下去,努力争取作品能被人接受。
许多嘉宾、现场的观众都对这两人的行为发表了看法。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上海某公司董事长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他们从考研究生和写作中得到了快乐,那么就应该继续下去。但如果是功利色彩太浓,一定要考上研究生和发表作品的话,那还不如放弃。虽然他的话与主持人构想的节目主题不吻合而被主持人打断,但我认为他的话是最实际的。
一个人考10次研究生和写300多万字的作品是要耗费许多时光和精力的,如果在这么多年的努力中,他们都不能感到快乐,只是靠毅力和一种强烈的欲望支撑着,那么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就这样在没有欢乐中度过那不是很可悲吗?我们说一个人吸毒上瘾而又不能戒除的话,那一生就毁了。实际上同样的,如果他们经过这样艰辛的努力最终结果还是不能成功的话,那我想他们这一生也就没有快乐可言了,那他们这一生不是也被毁了吗?
斯宾诺莎说:幸福不是德性的报酬而是德性自身。
他们的行为是高尚的,但人不能将快乐寄托在高尚行为的回报上,而应该从行为本身感受快乐与幸福。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喜欢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感受快乐。这样,你能成功,当然更好,即使不能成功,你也从工作中得到了享受。
生活本身就是人的目的,决不仅仅是人达致成功的手段。人是为生活而活,不是为成功而活。人不是事业、理想、成功或其他任何东西的附属物,人自身的快乐和幸福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
在日本有一位著名的禅师叫临济。临去世前,数千名门徒聚集在一起聆听最后的讲道,可临济只是躺着,快乐地带着微笑,不说一句话,看着他快死了却不说一句话,他的一位老朋友,一位同样有名的大师提醒他:“临济,你是否已经忘了你必须说你最后的遗言?大家都盼望着呢。”
临济说道:“请听!”这时屋顶上两只松鼠在奔跑着,尖叫着,他说:“多美!”然后他死了。就在那一刻,当他说“请听……”那是全然的宁静。
每个人都以为他会说些伟大的事,但是只有两只松鼠在屋顶上打架,尖叫着奔跑着……然后他微笑,接着便去世了……但是他已经发出了他的最后信息:我们不要将事情分成小的和大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每件事都是重要的。
在那一刻临济的死与屋顶上两只松鼠在奔跑同样重要,那没有区别,所有的存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他的整个哲学,他一生的教诲——没有什么东西是伟大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渺小的,这全由你而定。
我们曾经背负过太沉重的理想和主义,到头来却发现那只是别人用来操纵和控制我们的一种工具,于是它像皂泡一样破灭。现在我们也还背负着沉重的“殷切希望”和“成才的祈望”,其实人生怎样才有意义,完全只是我们个人的一种选择。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要有一些所谓伟大的人生目标,要干一些所谓的大事。其实事情的重要和不重要,是大事还是小事,只是你自己的一种界定,能够让你快乐的事,能够让你投入心力、投入热忱的事,那也就是大事,那也就是重要的事。
年轻人都容易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认为过程是手段,结果是目的,没得到好的结果就是失败。其实过程是漫长的,结果是短暂的,人不能为了“短暂”,而放弃“漫长”。就连人生也就是一种过程啊,人的结果不就是死亡吗?享受人生也就是享受人生的过程。
在年少时,我也曾像他们一样对成功狂热,抱定“不成功,毋宁死”的信条,强制自己放弃多种娱乐和爱好,用“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鼓励自己。由于我只是在强迫自己,不能享受学习的过程,因此一方面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也无法坚持长久。最终结果是自己学习没搞好,少年时的生活也被毁了。
从此我在选择从事的工作时,都将能享受过程放在第一位,这样工作起来既轻松又愉快,而且还容易取得成效。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中国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张宁,1994年就开始代表国家队出战,虽然一直在国家队呆着,状态却不是很理想,只能在国家队任第三单打。但2004年在她29岁“高龄”时,她却达到了运动生涯的巅峰,取得了奥运会单打冠军。在参加奥运会之前这一年,她就已经多次在国际大赛中打得那些世界著名运动员得不到1分。
记者问她状态如此之好的原因。她说:“原来我是为取得好成绩而训练、比赛,现在我是喜欢羽毛球运动,我能够享受训练和比赛。当注重过程了,你就会赢得这个比赛。”
还有女子举重运动员陈艳青,在落选悉尼奥运会后,她就退役去苏州大学读书,并当了江苏省举重队的教练。不过举重毕竟是她难以割舍的痛与爱,她自己说:“在当教练的时候,每天看到杠铃就忍不住想把它举起来。”
结果爱好让她重新回到了举重场,训练成绩也突飞猛进,最终获得了雅典奥运冠军。
过程与结果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不懂得享受过程,就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懂得享受过程,才可能会有好的结果。
人生也是这样,昨天是历史,今天是现在,明天是未来。我们只是力求将每一个今天都过快乐,当它成为历史时,我们的历史也就成为了快乐的历史。
生命是非常简单的,它是一个欢舞,整个世界可以充满欢乐和舞蹈。但总有人有意或无意识地谴责生命。佛教认为我们是前世造孽,今世降生到世上为人受苦;基督教认为人是因为犯了罪才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来到世上为人的;伊斯兰教也认为人前世犯了罪,只有在今世苦修行才能上天堂。人们创造宗教来谴责自己的生命,总认为没有人应该享受生命,没有人应该微笑,没有人应该欢笑,生命只是一种惩罚。当你总是处在不断地被人告知生命是一种惩罚的气氛中时,你又怎样能够享受生活呢?你正在受苦,因为你做错了事,你被扔进这个监狱来受苦,那么你怎样能够享受它呢?
我们的哲学家也在那里大肆宣扬:耽于娱乐便会扑灭心中的光明。人不应该耽于享受,人应该抑制自己,在理性的指导下,去吃苦,去追求成功。快乐是罪恶的象征。
古语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仿佛成功就是要吃苦。甚至还有人提出了“天平”理论:你要得到多少,就必须付出多少。得到好像总是与付出成正比。我并不反对得到就要付出,但这种付出并不就意味着是吃苦。我为了成功也付出了很多,但现在回味起来,我感觉最快乐的日子还是在付出中的那些日子,而不是成功的现在。
成功是一种快乐,追求成功的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就像人要去旅行,那么为旅行的一切准备也是快乐的。你只有抱有这样一种快乐的心态,你的行为才能持续长久。如果你总认为是先吃苦,日后才能获得甘甜,那么我相信你的计划很可能会中途夭折,吃苦的事总是难以持续长久。甚至当你吃尽了苦后,却并没能达到目的,那么我想你这一生不是被毁了吗?曾经有一位学员告诉我,他要先立业再成家,他成功的决心是那样强烈,但我总有一些悲哀,如果他的目标太高,而他总不能达到目标的话,他的青春又已度过,那么他将来不是一个悲剧吗?
实际上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士,并不是到了成功才感觉到快乐,他们整个的追寻过程就是一种快乐。这样他们并没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即使不能成功,他们也快乐了。追寻快乐与追寻成功并不是一对矛盾,它们是统一的。你也只有将它们统一起来,你才可能幸福,你也才更有可能成功。就像斯宾塞所说,以快乐为目的,必然会使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也具有快乐的性质。也就是说以成功为快乐的话,那么追寻成功的过程也是快乐的。
但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治好病是快乐的,但治病的过程要打针、吃药却是痛苦的。还有母亲诞生小孩是快乐的,但怀孕和诞生的过程却是痛苦的。我认为成功的过程并不能类比于打针、吃药,因为成功并不能看成是治病,成功是一个人不断地充实、发展、完善自己,要类比的话,我倒认为成功就好比身体长强壮了,而成功的过程就是要吃饭、吃菜,补充各种营养,而这甚至是一件比身体长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