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建国--1948-1949中国党派政治日志-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莫予毒的蒋介石,向来不肯走第三条路,所以,才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反共内战。可是如今,既不能打败共产党,也不愿被共产党打败,退而求其次,就只有乞灵于第三道路。
蒋介石派外交部长致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要求四大国担任中间人,推动国共和谈。
小报放出消息:国母宋庆龄将为国民党出面,领导中国走向和平2
一个美国记者也在香港散布:现在美国国务院政策的核心在于,如何在新的联合政府中造成一有效的反对派,以抵抗中共力量。美国则在某种方式下承认联合政府,恢复中国贸易,对新中国投资,以此方式分化中共统一战线,竭力支持联合政府中之非共产党分子。美国承认联合政府的条件是政府的构成须为美国可接受者,联合政府得承认美海军、陆军在上海、青岛等地的基地权。
又传来美国要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消息,吓得人们纷纷谈和。
只要民心思和,只要美国政界支持,只要中共决心动摇,蒋介石还会东山再起……
老蒋一厢情愿,舆论却要观察反应。
各个方面的目光又集中到香港的李济深身上。
记者登门采访,要求李济深就蒋介石的元旦文告发表意见。可是,来访者却没有见到李济深。
大人物失踪,香港空气顿时紧张,报界纷纷猜测李济深的去向。
此时,李济深正在海上航行。
上船时,钱之光特意把李济深和朱蕴山安排在船长室——船长室可以免除海关检查。
船过台湾海峡,下有舰艇盘查上有飞机盘旋。“阿尔丹号”凭借飘扬船头的苏联国旗,一概置之不理。即使被拦阻检查也有办法,化装成商人的李济深,兜里连提货单都有。
“阿尔丹号”好不容易通过台湾海峡,可是,十天还没有到达的消息!
周恩来掐算行程,急电大连询问。大连的刘昂通过香港才得到船上的消息:“阿尔丹号”坏了一个引擎,又遇顶风,所以行进缓慢。
白崇禧派黄绍竑乘专机到香港,接李济深去武汉主持大计。可是,迎接大员黄绍竑也没有见到李济深。
这时,香港《大公报》刊登美联社消息:李济深已离港赴华北中共区!
港英警方政治部主任黄翠微当面责问民革副秘书长吕集义:“李济深先生的安全我们是要负责任的,他走了,你们为何事先不告诉我们?”
他又找到民革候补中委张克明说好话:“我是吃英国饭的,你们也要替我考虑考虑……”
香港找不到李济深,大连接不到李济深,东北、华北解放区的人们都焦急地等待:李济深能否安全抵达解放区?
上海、南京,国统区人们拭目以待:李济深到达解放区后,也许会说服共产党走第三道路?
3.寡助者失道
其实,最讨厌第三道路的是蒋介石。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日子不长,孙中山刚刚逝世,蒋介石就急剧右转,分共,清共,剿共……
直到面临共同的民族敌人,直到被部下发动兵谏软禁,蒋介石才不得不答应在抗日战争中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合作并不愉快,国民党在陕甘宁边区大搞摩擦、在江南围歼新四军……
憋到抗战胜利,蒋介石立即发动内战!
现在,蒋介石提出和谈,也不过是掩盖杀招。
“副总统”李宗仁不是逼宫吗,蒋介石急命毛人凤从昆明招来军统第一杀手。沉醉在南京踏勘“副总统”官邸周围的地形,随时准备出手暗杀。
美国现任总统杜鲁门不是要在中国换马吗,蒋介石也要换马主!蒋介石特派陈立夫以“世界道德重整运动会”的名义赴美,助选共和党。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杜威曾经发表援华六项主张声明,一旦他上台,蒋介石又有靠山。
不承想,美国大选结果,民主党杜鲁门连任!蒋介石见风使舵,又立即致电祝贺,还派宋美龄赴美开展夫人外交。抗日战争时期,夫人曾到美国游说,夫人在国会用英语演讲,夫人的魅力征服各界,夫人争来大批美援……
现在,又到关键时刻了。宋美龄与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是老朋友,宋美龄就住在老朋友家里,宋美龄还要求进白宫拜访杜鲁门总统……
中共也不相信第三道路。
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各党派联合执政,一时间似乎到处都是第三道路。欢庆乐曲刚刚平息,第三道路就消失了:西欧是资产阶级政党掌权,东欧是无产阶级专政。真心相信第三道路的法国、意大利共产党,正在总结交出武装的经验教训。
中国的老蒋可没有西欧资产阶级政党的心胸。法国的戴高乐还要通过联合政府来收回共产党的兵权,可老蒋压根儿就不肯让共产党进政府。
决战关头,在血泊中成长的中共,当然不信蒋介石还有和平的诚意。
1月3日,新华社发表毛泽东撰写的社论《评战犯求和》。
1月14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和谈的八项条件。
当年,蒋介石发动内战攻下张家口时,曾向中共提出和谈的八项具体办法,苛刻至极。
现在,轮到共产党给国民党提八条了!
共产党不上当,蒋介石乞望于国际支持。且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出备忘录,要求四大国出面调停中国内战。
1月12日,美国国务院以备忘录形式答复,备忘录回顾美国调停中国内战的历史,强调美国不得不退出调停是因为国共谈判破裂,最后表示:“由美国政府做调人,于事已形无补。”
斯大林则把南京的备忘录转给毛泽东征询意见。在美国答复三天后,1月17日,苏联书面答复:“苏联政府一贯遵循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不认为承担备忘录中所谈的调解是适当的,因为使中国恢复成为一个民主和爱好和平的国家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
中国的事情本来难办,外国人插手往往于事无补,现在又没有现实利益可得,各大国何必出手援助一个失败者?
多数民主人士也没有响应蒋介石的最后号召。
宋庆龄在上海见到报道她即将“出山”的小报,怒容满面:“无耻!造谣!卑鄙!”1月10日,《中国福利基金会声明》发表:“孙中山夫人今天宣布:关于她将在政府中就职或担任职责的一些传说是毫无根据的。孙夫人进一步声明,她正在以全部时间和精力致力于中国福利会的救济工作,她是这个中国福利机构的创始人和主席。”
沉寂已久的民盟主席张澜在上海公开接见记者。张澜说:“谁都要和平,但是蒋介石破坏了结束内战的机会。特别是蒋介石提出的保持法统与保障国民党军队的条件,不仅中共,就是全国人民也不会接受。”老张澜一针见血地指出:“蒋介石并不真正要和平。”
民革主席李济深正航行在另一条道路上。
船行无事,李济深、彭泽民、邓初民、洪深、朱蕴山、李泽霖。沈雁冰轮流讲述革命经历。沈雁冰(即茅盾)还特别准备了一个手册,要众人题字。李济深应邀题道:
同舟共济,一心一意,为了一件大事!一件为着参与共同建立一个独
立、民主、和平、统一、康乐的新中国的大事!同舟共济,恭喜恭喜,一
心一意,来做一件大事。前进!前进!努力!努力!
出航十二天后,“阿尔丹号”终于抵达大连。
地势险要的旅顺军港敞开航路,港中的苏联战舰鸣笛致敬。百年来,这个远东第一军港始终由俄国或日本控制,中国人不得入内,今天,竟然向李济深等人致敬!
船上的民主人士个个振奋,又不禁感到:还是共产党的面子大!
码头上,中共东北局负责人李富春、张闻天,民革朱学范隆重迎接。
众人被接到大连最大的关东酒楼,欢迎酒席为极其丰盛的“鱼翅席”。每人一套獭皮帽子、貉绒大衣,这些最高档的防寒服装全部免费供应。晚上,在火车头俱乐部观看苏联海军歌舞团的歌舞表演、夜宿大连最高级的大和宾馆,上船后十几天没洗澡的来宾,一下子身心清爽!
衣食住行,极尽热情隆重。这一切,包括冬装、筵席,都由周恩来从遥远的河北具体安排。
李富春的夫人蔡畅,作为东道主,也出面迎接。
李济深见到烈士蔡和森的妹妹,不禁踌躇……
蔡畅远远就伸出手来,主动与李济深握手。
历尽艰辛,提心吊胆,换来此时如沐春风。
1月18日深夜,北平锡拉胡同,突然响起两声爆炸。前北平市长何思源的住宅被炸,何思源夫妇全家受伤,女儿何鲁美身亡……
何思源曾任山东省长,是国民党CC系的干员。但是,何思源支持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竞选,再加上处理北平学生运动不力,于1948年6月被蒋介石撤职。这反而促使何思源更加主动地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奔走。
1月17日,傅作义召集会议讨论北平问题,华北七省市议长与北平各界代表五十人集会,一致要求和平解决,还公推何思源等十一人为代表,出城与解放军谈判。
这天夜里,蒋介石给傅作义发了一封电报,恳求傅作义允许南京飞机降落,接走中央军少校以上军官……
这天夜里,毛毛凤指挥飞贼段云鹏,在何思源家屋顶安放定时炸弹。
然而,老蒋更没能炸死何思源。19日清晨,何思源头缠绷带,出城谈判。
老蒋没能炸死何思源全家。半个世纪之后,何思源的女儿何鲁丽出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各地的民主力量正在奔向解放区,正在汇成不可阻挡的潮流。
多助得道,寡助失道。被全国人民抛弃的蒋介石,已经没有出路了!
4.张东荪与毛泽东争论“一边倒”
走到一起,不等干完全一致。
毛泽东与张东荪的会面,就发生了一场意义非常的争执。
燕京大学教授张东荪是民盟中央常委、秘书主任兼华北总支部主任委员,一向受到毛泽东的重视。
1948年4月27日,毛泽东给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部长刘仁的信第一次在文字中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在这封信中,毛泽东布置刘仁邀请平津文化界著名人士参加政协,还特别注明:“上述各点请首先告知张东荪先生,并和他商量应告知和应邀请的是什么人。”
平津战役期间,中共与傅作义谈判陷入僵局之时,双方都想到张东荪。张东荪陪同傅方代表重开谈判,终于达成《谈判纪要》,欣喜的中共代表林彪还送给张东荪一件狐皮大衣。
1月中旬,张东荪与雷洁琼、严景耀、费孝通兴冲冲地到达西柏坡。
政治学教授张东荪是个有思想的人物,从1946年到1947年,张东荪在《观察》杂志上发表了一批主张“中间路线”的文章。但是,国民党的独裁,特别是蒋介石对中间派民盟的镇压与屠杀,使张东荪放弃了劝说国民党民主的希望。张东荪开始承认,革命有其客观性。张东荪提倡新型民主,与中共保持秘密联系。
相遇有见解的朋友,毛泽东谈兴甚浓。张东荪送给毛泽东一本封笔之作《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毛泽东回赠一套东北解放区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张东荪很高兴有机会向未来中国的领导人当面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两人欣喜地发现,在召开新政协、建立联合政府等国内大事上,见解相当接近。看来,张东荪的“新型民主”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还是有许多共同点。
气氛融洽,雷洁琼饶有兴趣地观察中共中央主席的住处。这不过是一间普通民居,一张木桌,几把木椅,惟一的贵重物品是桌上的铜墨盒,惟一的稀罕物品是墙上的军事地图。真理是朴素的,掌握真理的人物往往也是朴素的,雷洁琼不禁感叹。
这时,张东荪同毛泽东的谈话却产生了分歧。
关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张东荪坦率地提出:“中国不能一边倒。”
毛泽东问道:“美国那边欺负我们,苏联这边支持我们,我们怎能不一边倒呢?”
张东荪认为:“一方面中国的建设需要美国的支援;另一方面,中国如果偏向苏联,就会刺激美国,导致中国与美国的对抗,成为大国争斗的牺牲品。”
毛泽东声言:“我们不怕外国人!”张东荪的观点,使毛泽东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判断: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善良的,可总是有些软弱。亲美、恐苏,就是弱点之一。
张东荪坚持认为:“美苏之间各有短长,中国应该融合美国政治与苏联经济,铸造新型民主国家。”
“你张先生的新型民主不过是美国式民主?”毛泽东严肃地说,“在西方政治中,总是分为执政党、反对党。而中国即将建立的革命政权是共产党和第三方面共同的成果,为何要自己反对自己?”
双方坚持己见,小屋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毛泽东控制情绪,委婉地说:“国民党正在策动中间力量,企图使民主阵营半途拆伙。共产党希望,在新政协与新政府中,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求同存异,真诚合作,不要建立反对派和中间路线。好吗?”
张东荪隐忍不争,也承认:“党派之间合作而非对抗,确实是一种新的政治思想。”
民进成员雷洁琼表示:“民主党派现在不再是中间派,民主党派坚决拥护共产党。”
气氛缓和,毛泽东转而问:“北平还有没有前清遗留下来的翰林和进士?”
严景耀回答:“陈叔通就是。”
四教授还向毛泽东介绍北平文化教育界情况,他们说:“各大学的多数教授,包括与司徒雷登关系密切的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都不肯跟蒋介石逃往南方。”
毛泽东高兴了:“美国广大人民同中国人民是友好的。要把美国政府同美国人民区别开来,要警惕美国政府挑拨知识分子同共产党的关系。”
四教授都是接受欧美教育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听到毛泽东这些话感到格外警醒。
毛泽东又就接管城市后的文化教育建设征求大家的意见。争论转为和谐,毛泽东风趣地说:“看来,北平和西柏坡能合作?”
大家也说:“全国的民主力量都能合作!”
5.今夜与君共舞
东北,相聚在沈阳的民主人士也在讨论如何与中共合作的问题。
许多历史书籍记载,李济深北上,从大连登岸,终点站是哈尔滨。详加考证,却可以认定:李济深是从大连直达沈阳,并未去哈尔滨。
11月初沈阳解放,中共东北局从哈尔滨迁往沈阳办公。11月下旬,到达哈尔滨的民主人士沈钧儒、蔡廷锴、谭平山、章伯钧、朱学范、李德全等也前来沈阳。朱学范就是从沈阳出发到大连迎接李济深的。
据朱学范回忆,李济深等人到达大连是互月7日早晨八时,在大连休息三天后,于11日到达沈阳。
李济深到沈阳前,先期到达的蔡廷锴、谭平山、朱学范等民革人士多次深谈。大家认为,在中共与民主党派之间,存在三个重要问题:一是第三道路,二是一边倒,三是接受中共领导。
虽然有个别人对第三道路存有幻想,但是,作为党派组织,民革在响应“五一口号”之时已经表示:“今日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