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从 50 年代初算起,人们研究和开发核聚变能已经有 40 年了。人们
已攻克了许多难关,虽然尚未达到受控热核聚变的目标,但是正在一步步地
逼近实现受控热核聚变的临界条件。随着托卡马克和磁镜约束聚变反应装
置,以及激光驱动等惯性约束聚变反应装置的不断改进,对于等离子体温度、
粒子密度和持续时间等实现聚变的主要条件已达到或接近受控热核聚变必须
的临界条件;这使我们已经看到受控热核聚变航船的桅杆和旌旗出现在地平
线上。而且,据目前发展来看,惯性约束反应堆有可能比磁约束聚变反应堆
更早一些实现商业应用规模。对低温核聚变——冷核聚变的研究,道路虽然
曲折坎坷,甚至在 1989 年还出了一场闹剧,但是,它毕竟是许多科学家所梦
寐以求的;在几十年的研究和试验过程中,有失败的痛苦,也有胜利的喜悦,
并积累可靠的科学数据。所以,尽管许多议论纷纷,仍然有很多科学家和工
程师在坚持研究,它目前依然是开发和研究核聚变能的一个热点。
在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方面,近 20 年来发展很快。目前,世界上已经建
立起许多装机容量相当可观的太阳热试验电站;还有不少功率已达数十万千
瓦至上百万千瓦的太阳光发电站也陆续建造成功。随着宇航技术的高度发
展,到太空去建造卫星发电站,非但不是遥远的将来才能办到的事,而且很
有可能成为能源技术今后的主攻方向之一。发射“人造月亮”——在几千千
米的高空布设太空伞,不但已指日可待,而且许多国家都在近几年内竞相将
它发射上天,已成为近期内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的一个热点。这项技术起初可
能是以做试验和解决照明为主,将来会逐步发展到与地面大规模太阳能发电
结合起来。
“地球是个庞大的热库,有源源不绝的热流。”(李四光)目前,世界
上凡是有条件的地方,利用地下热水和地热蒸汽取暖、洗澡、医疗、做饭、
温室种植、禽类孵养、水产培育等等已经相当普遍了。地下热水和地热蒸汽
在纺织、造纸、制革和制冷等工业领域也已得到了大量应用。自本世纪初意
大利建成第一座地热蒸汽发电站以来,经过 70 年代后的大发展,地热发电技
术也有了长足进步。世界上的地热发电站越来越多,近十年来正以 20%左右
的年增长率发展着。然而,地热蒸汽和地下热水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地质和地
理条件,不是任何地方都有这种资源。不过,在地球上干热岩到处都有。因
此,开井汲取干热岩中的热能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在迅速发展起来。目
前,世界上利用干热岩发电的试验电站,装机容量最大的已达 20 万千瓦。预
计在今后 20 年内,数十万至几百万千瓦的干热岩发电站将可进入实用化阶
段。
覆盖着地球表面 71%的海洋中蕴藏着巨大而丰富的能源。波浪能、潮汐
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浓度差能、海洋生物质能和海水中的氢能
等等应有尽有,丰富多彩。对海洋能的利用,目前只有对潮汐能的利用比较
成熟。潮汐发电技术发展较快,已达到大规模商业开发阶段。其中,法国朗
斯潮汐电站和我国江厦潮汐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对海洋波浪
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海水盐浓度差能等等其他形式海洋能的大规模开
发利用,目前仍处在研究试验阶段。其中,对波浪能和海水温差能的开发研
究进步较快,已建成一些试验发电站或效率较高的发电装置,估计到下个世
纪初可达到大规模商业应用阶段。在海洋生物质能的利用方面,虽然也有人
建立过种植巨藻的“海洋农场”,但因成本昂贵和管理上的困难,一直未能
发展起来。从海水中提取氢、氘和氚,尽管可以实现,也有人在做,但还谈
不上大规模地应用。也许将来有一天,热核聚变发电站大批建立起来了,人
们会到海水中去寻求大量的氘和氚。
对风能和生物质能的开发,实质上是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
利用风能虽然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但是,真正大规模地开发利用不过是
近几十年来的事。风力发电技术近期内有了崭新的发展和飞跃。目前,从几
十千瓦到数千千瓦的大型风力发电站已在世界各地运行之中。特别是“风力
田”的开发,为大规模提供稳定电能的风力发电技术找到了一条经济可行的
途径。另外,建立海上风力发电站和空中风力发电站(会飞的风力发电站)
的设想,虽然有很多难题待攻克,但前景还是十分诱人的。预计在不久的将
来,这会有重大突破。
“农业别动队”是近期崛起的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劲旅。植物的光合作
用具有了不起的功能,它能够轻松自如而又非常有效地把太阳能转换成丰富
的生物质能。在植物中,不但有可直接作为食物或饲料的碳水化合物淀粉、
糖分和纤维素等——这些成分都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把他们转变成液态或
气态的石油代用品;还有类似石油成分的碳氢化合物——它们有的可直接作
为柴油等液体燃料,有的则可通过化学加工变成各种石油产品。种植薪炭林
得到的木柴、农业秸秆等有机废物和城市垃圾中的有机物质等等都可直接用
来燃烧发电。这些生物质能为火力发电提供了廉价的可再生燃料。因此,许
多国家正在研究和开发这类能源。目前,人们在培育优良“石油植物”方面
亦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试验性的“能源农场”和利用各种生物资源生产油
类或酒精等石油代用品的生物燃料工厂,也正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发展起
来。种植“氢树”和模拟叶绿素的光合作用直接生产氢能等设想,既美妙而
又艰难,最近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完全可以相信,人们的这些愿望,将来一
定能够实现。
对动物发电机、地球发电机、夸克结合能和潜在的理想燃料反物质等名
副其实的未来能源,您也许会感到有点渺茫,但是,它们也决非海市蜃楼。
它们之中至少有一两种,很可能会像太阳光卫星发电技术和太空伞技术一
样,成为能源技术的主攻方向。
能源系统工程是能源技术的运筹帷幄之术,既可以用于广泛开源,又可
以用于有效节流。它从整体或全局的观点、历史发展和辩证的观点,运用系
统科学,“软硬兼施”,综合利用软科学技术和硬科学技术,最优地实现对
能源系统的技术经济管理。
读完这本启蒙书,您或许要产生这样的想法,目前世界上流行着的一种
观点——“人们越来越感到能源紧缺”,是不够恰当和不够科学的。是的,
这正是作者所期望读者应该得到的结论之一。这种说法,至少是有点“近视”,
有点表面化地看问题。其实,能源无处不有,任何物质都有可能变成能源。
人类缺少的不是能源,而是技术和时间。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开发出高
度发达的精湛技术,那么,在我们的地球上和我们的宇宙空间里,就会有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供人类使用。只要现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还有你
们——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继往开来,努力奋斗,许许多多经济、清洁、
安全而又经久耐用的新能源便会展现在人们面前。
政坛趣闻
国际会议为什么多用圆桌
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单位内部开会,采用什么样的桌子没有什么关系,因
为与会者的身份地位有高有低,很好排列。但在国际上就不同了,谁坐在首
席,谁坐在次席,不好确定,因为国家不论大小,地位总是平等的。
为了解决先后次序的问题,国际性集会和会议的组织者真是费了不少心
机,但也时常闹出不愉快的事情。
1969 年巴黎举办的旨在尽早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谈判桌的形状竟然成
了障碍。参加谈判的有四方代表,开始是摆成四方形的。但往席上一坐时就
出了问题,谁都想争首席。而坐在首席对面的一方又好像是敌对的一方,立
刻有一种对立情绪产生。最后,各方代表都离开了会议大厅。经过协商之后,
到底是采用了圆形桌子,才把这个会议开了下去。
据说,“圆桌会议”是公元 5 世纪产生于英国的。当时的亚瑟王有许多
骑士,这些骑士一个个争强好胜,都想得到亚瑟王的喜爱。亚瑟王召集他们
开会也大伤脑筋,最后想出了用圆形桌子一法。这样一来果然奏效,骑士们
人人地位平等,不分首席末席,个个喜上眉梢。于是“圆桌会议”的名称就
产生了。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会议采用圆桌的形式就逐渐多了起来。
放礼炮的讲究
几乎世界上的所有国家,每逢迎接外国元首或举行大型庆典,都要鸣放
礼炮,那震耳欲聋的礼炮声十分庄严肃穆,给人一种神秘感。可是你知道放
礼炮是怎么来的,有什么讲究吗?
礼炮最早源于英国海军。当时,英国最大战舰装有 21 门大炮,全部鸣放
便是最高礼节。这就是 21 响礼炮的来历。其次是 19 门炮,19 响便是次一点
的礼节了。1875 年,美国人从英国那里学来这种方法,正式采用放礼炮的礼
节,后来便风行世界,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一般欢迎礼炮的讲究是:国家元首或相当于元首的贵宾(如总统、国王、
天皇、执政党主席等)鸣放 21 响;政府首脑或相当于政府首脑的贵宾鸣放
19 响。
庆典礼炮却不像欢迎礼炮了,它是各国自行规定的,很有些随意性。英
国君主诞辰、加冕的庆典鸣放 62 响;美国国庆时鸣放 50 响,表示美国有 50
个州;我国开国大典时用 54 门大炮,齐放 28 响。54 门大炮表示当时第一届
政协有 45 个政治单位和 9 个方面的特约代表,共 54 个方面的人士;28 响则
表示建国时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 28 周年。
国歌之最
世界上最先制定国歌的国家是荷兰。继荷兰国歌问世之后,各国争相效
仿,便产生了风格各异的国歌。一般地说,国歌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
能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各国都十分重视国歌的创作和应用。
歌词最古老的是日本的国歌《君之代》,这是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
的一首贺歌。日本人认为这首古老的贺歌适合做国歌的歌词,于是为它谱了
新曲,使古歌焕发了青春。
世界上最短的无歌词国歌是巴林和卡塔尔的国歌。巴林国歌只是 7 个小
节的号角之音;卡塔尔的虽然比巴林的多 3 小节,但每小节只有 2 拍,中间
还要休止 2 小节,这样短的国歌,在举行迎国宾礼时演奏,可方便了许多,
也让贵宾少站一段时间。
世界上最长的国歌要数孟加拉国的《金色的盂加拉》了。它长达 142 小
节。在举行重大节日、会议、迎接外宾、运动会升旗,要奏他们国的国歌时
可就麻烦了,非把人们累坏不可。所以,没有办法,只能奏上国歌的几小节
来做做样子。
标题最长的国歌当属沙特阿拉伯的国歌了。这首国歌乐谱出版时的标题
是《以大慈大悲的上帝的名义,为受到赤胆忠心地为之献身的人民所拥戴的
皇帝陛下所作的颂歌》。
国旗、国徽带来的烦恼
东欧诸国有的改旗易帜,有的解体,原来的国旗、国徽成了历史。如何
重新设计出新国旗、国徽,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弄不好就是纠纷百出。
1993 年,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解体前联邦议会曾颁布法律,解体后
的两个国家谁也没有延用原国旗、国徽的权力。但联邦解体后,捷克并未履
约,仍采用原联邦的国旗——左侧为蓝色三角形,右侧上方为白色、下方为
红色,这大大激怒了斯洛伐克。他们指责说,捷克人的故乡波希米亚王国的
国旗由红白二色组成,而蓝色只在摩拉维亚省的省徽上才有,根本不准捷克
国使用。捷克人反唇相讥,指出摩拉维亚和波希米亚、西里西亚一样,是捷
克的 3 个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蓝色理应属于全体捷克人民。
与此同时,斯洛伐克也选用了斯拉夫人喜爱的白、红、蓝三色作国旗的
底色,并在旗的左侧印上一枚红底盾形徽,徽上有一银色双十字架插在三座
蓝色山峰之颠。据说,这是斯洛伐克民族的象征。捷克报纸却对此大加讥讽,
说它就是在俄罗斯国旗上烙上了匈牙利的印记,是对斯洛伐克同胞的背叛。
更让斯洛伐克人恼火的是,匈牙利外交部紧急发表外交备忘录,提醒斯
洛伐克说,十字架是匈牙利军服上早已有的特定标志,并对斯洛伐克的一种
出版物表示了不满。因为该出版物竟然公开向使用双十字架的匈牙利兴师问
罪。
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也存在类似的纠纷。3 年前,立陶宛议会曾就国徽上
马尾巴的角度问题展开过激烈辩论。唯一的区别在于前者的马尾巴朝上,后
者的马尾巴朝下。这又引起两国间一场打不清的官司,双方都指责对方盗用
了自己的国徽。
拉脱维亚国旗上的酱色常被人们混同为一般的红色,因而人们也常常将
它的国旗错认为是奥地利的。更不幸的是,拉脱维亚人历代钟爱的字形标志,
竟曾被用作纳粹的党徽,至今为人们深恶痛绝。
妙联斗群魔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在一次“议和”会
议上,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代表借机寻衅,阴阳怪气地对清政府代表说:
“听说你们中国人很擅长对对联,现在我出一上联,看你们能不能对出下
联。”接着,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用傲慢的目光环视了一下全场,说:“我
这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八国代表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会心地发出一阵狂笑声。面对这种蓄意
挑衅和戏弄,在场的清政府官员虽然个个义愤填膺,但因一时无词答对,也
是无可奈何。正在尴尬之际,一位坐在后排的清政府代表霍然站起,用宏亮
的嗓音义正辞严地说道:“既然你们外国能想出上联,中国人也就必定能对
出下联。我们的下联是‘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这半副对联对仗工整,文字严密,内容犀利,针锋相对,使得挑衅者相
顾愕然满脸窘态。
江湖医生的“诊断”
清末湘军首领曾国藩早年患有严重的牛皮癣病,背部和两条大腿上都长
满了一圈又一圈的白癣。每当病发时,奇痒难耐,彻夜不眠,时常由于抓挠
过力,弄得浑身上下血迹斑斑,床上掉满一层癣皮。
有一天,家人为他请来了一个自称是“治癣高手”的江湖医生,谁知一
连服了 3 个月的药,竟然毫无疗效。于是曾国藩大发雷霆,派人把那郎中找
来臭骂了起来。那郎中却不加任何分辩,待曾国藩发过火以后,才不慌不忙
地说道:“大人且息怒,听我说明原委。曾大人前生本不是凡人,而是昆仑
山上修炼了千年的蟒蛇,您身上这癣也不是病,而是与生俱来的‘蟒纹’啊。
您的‘蟒纹’长了一圈又一圈,这预示着您将大富大贵,身穿蟒龙之袍,登
宰相之位了。”曾国藩听了郎中的话,立刻转怒为喜,非但没有责罚他,反
而还给了他许多的赏赐。从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