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212章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212章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曲腹部,射出纤状的产卵器,刺入蚜虫体内产卵。蚜虫刚开始时似乎没什么
感觉,但不久便身体膨胀如球,变成黄褐色死去。
    姬蜂则可在被寄生昆虫幼虫、蛹上产卵,也能在其成虫体内产卵,可以
寄生于四十多种鳞翅目昆虫身上。它在袭击地蚕(俗名地老虎)这种农田大
害虫时,把卵产于它的头后方皮肤上,使之结实地嵌在皮肤上,而且产下的
卵的壳已裂开,幼虫的头已伸出来,毫不客气地用大颚咬穿地蚕皮肤吸吮起
体液来,而且每蜕一次皮,就往皮肤下层探一点,直至把地蚕吃尽。
    寄生蜂以其特有的方式为人类默默地做着贡献,是我们忠实的朋友。
    雄海马的“分娩”
    在热带和亚热带水域近岸地区的海洋中,栖息着一种奇特的小型鱼类,
它具有马的面孔,龙的身躯,人们叫它“海马”亦称“龙落子”。海马属于
鱼纲海龙科,是一种古怪而有趣的鱼类。
    海马吻端延舌成管状,口在前端,背鳍、臀鳍、胸鳍均不分支,鳃退化
很多,鳃孔小,呈裂缝状,身体侧扁,体表被覆有环状骨板,头与躯干成直
角,头形似马头,胸腹部突出,尾四棱形细长,并能依靠尾部的弯曲、缠绕
在海藻或漂浮物上进行休息。海马游泳时十分有趣,身体垂直地立在水中,
利用背鳍的运动以及身体的屈和伸作直升、直降的游泳。海马身体的前后部
不会动,但它们的视力发达,眼睛能经常转动,找准猎物后,把筒状的嘴靠
近它,随着一种特殊的声音,猎物随着水流被吸入嘴里。
    海马不仅长相奇特,它的生育方式也很有趣。雄性海马代替雌性海马担
负起了怀孕及生育的职责。雄性海马的尾部下方有一个由两层褶皮连接形成
的袋子,叫孵卵袋,到了生殖季节,许多雄海马互相靠近,继而分开,开始
了旋转木马般的游动。这种行为是相互刺激而进行的,这样的表演要进行很
长一段时间。当它们浮出水面时,孵卵袋由于摇摆的作用而胀起。如果雄性
海马脑袋后扬,尾巴低垂并在水底游动,这表明雄性要开始交尾。雄性尾部
向前弯曲,使孵化袋收紧,排出袋内的水。然后让水再次注满,这种过程会
逐渐激烈而频繁。

    雌雄海马交配之前也要表演一番,它们作着旋转木马般的游戏,身体相
互触碰,由水下至水上,再由水上至水下。这样的舞蹈要持续几个小时。交
配时雌性海马把生殖乳头插入孵化袋中,10 分钟后,当数百枚桔红色的卵塞
满孵化袋,雄性海马便会沉入水底,找块安静的水域照顾它的后代。受精卵
经过 3 周的发育,孵化出小海马,当小海马出生时,它们的爸爸用弯起的尾
部缠住水草,身体前后摆动,孵化袋慢慢张开,依靠肌肉的收缩,把小海马
一只只地挤出来。每批约 1~20 只。此时的小海马便要远离父母的保护,在
海洋中独立生存了。小海马经过 3 个月的时间便可以长成成熟个体。
    多数人只知道海马生活在海洋中,而对淡水中生活的海马了解甚少。淡
水海马又叫卢莱爱米海马,是以发现人——法国鱼类学家路易·卢莱的名字
命名的。其产地是湄公河。由于多种原因,对淡水海马还未作进一步去研究。
究竟淡水海马是如何从海洋进入淡水的呢?至今还是一个谜。
    借胃怀胎
    青蛙的生殖方式已是尽人皆知,青蛙在水中产卵,受精卵孵化出的幼体
——蝌蚪生活在水中,经变态发育后长成小蛙可以水陆两栖。在澳大利亚,
有一种小蛙有着奇特的生育方式。其受精卵的孵化和幼体的变态都是在雌蛙
胃中完成的,下一代的小蛙直接从母亲嘴里跳出来。这种奇特的小蛙叫胃蛙。
    胃蛙的胃在平时用于消化食物,但到了繁殖季节,就会由消化器官完全
转变为临时的“子宫”。当雌蛙排卵、雄蛙排精、卵细胞受精之后,受精卵
会随着水流全部被雌蛙吞进胃里。受精卵便在胃中分裂、发育,并孵化成蝌
蚪,再经变态成为成体的蛙。由于雌蛙的胃担负起子宫的作用,孩子不断长
大,使雌蛙的胃也逐渐变得很大,甚至把肺完全压扁,而无法正常的呼吸。
最后,只能依靠皮肤代替肺进行呼吸,供给生存所必须的氧气。
    胃蛙“怀孕”的时间大约为 8 个星期,当幼蛙从母蛙张开的嘴中被吐出
来时,就可以在妈妈身边游动觅食了。等幼蛙稍长大些后才离开母亲自由生
存。
    动物生命进行曲

    动物为延续种族,必须不断地生殖,繁育后代。在此过程中,各种动物
以其特殊的表现,奏响了一支支和谐优美的生命进行曲。
    求爱乐章
    到了生殖季节,动物们是异常兴奋的,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向自己的“爱
人”表示“爱慕”和“亲热”。
    “知了声声催,新荷乍已开。”炎热的夏季,蝉的鸣叫由低沉渐渐形成
快乐的噪音。这是成年的雄蝉发出的求偶的“歌声”。对于雌蝉来说,这无
疑是种美妙的爱情乐章。
    在所有的昆虫歌手中,蟋蟀的歌声既清脆,又久长。蟋蟀在求偶时节,
雄蟋蟀就发出鸣叫招引附近的雌蟋蟀前去“赴约”。当雌蟋蟀到来时,雄蟋
蟀又会唱起另一种“爱情曲”使雌性个体安定下来,不受拒绝。蟋蟀鸣叫是
求偶的呼唤,实际上蟋蟀是“聋子”,无听觉器官,当雄蟋蟀鸣叫时,背翅
下的小腺体露出,分泌一种性外激素来引诱异性的个体前来交尾。
    动物中“爱情曲”唱得最优美的要数鸟了。红胸鸲银铃般的叫声,从早
到晚,唱得欢快活跃;百灵鸟的歌声嘹亮悦耳。雌鸟被歌声吸引,前来约会,
雄鸟会飞在前头,歌唱着直线上窜,雌鸟则紧追不舍回应着雄鸟的呼唤。

    鲸在繁殖季节也会唱出尖啸、呜咽、低吟、曼唱的爱情曲,当它歌完一
曲,往往从水面跳到海滩,脊背拍水,鳍肢拍打浪花显出欢腾的景象。
    除了鸣叫求爱外,动物还会用各种动作和行为来表达“情意”。
    雄啄木鸟为了让雌鸟知道巢穴的位置,亲自飞到雌鸟身边以动作引诱异
性一同前往。
    海鸥群集在一起时,雌海鸥不断地扭颈摇头来吸引雄海鸥的注意。雌海
鸥会以摆动头颈指点自己的伴侣攻击来犯的雄海鸥。
    雄鸭嘴兽常用咬住雌兽尾巴的方式来求爱。雄刺猬常绕着雌兽打圈儿,
扭成一团,乱咬乱抓,可缠上雌兽好几个钟头。长颈鹿异性在一起,常用头
颈相互摩擦,表达爱意。大象求爱时,雌象常以各种行为去挑逗雄象,用长
鼻去抚摩,用身体去摩擦,同时还会发出低哼轻唱声。
    还有些动物求爱时,是以自己身体美丽的色彩或特殊的结构来吸引异性
的。
    生活在中南半岛和我国南方河流里的一种梭形扁鱼——斗鱼,全身浅
绿,上有 12 条黑色斑纹,会发出金黄色的闪光。在生殖季节,雄斗鱼穿上一
件美丽的外衣,金光闪闪,在河里游来游去,吸引雌鱼前来配对。
    琴鸟身躯不长,两翼短而圆,它美丽的长尾有 70 厘米长,好像古代的竖
琴。生殖季节,雄琴鸟展开其尾羽,两翼间的弓形羽毛像银丝般闪闪发光。
它常以优美的姿态在雌鸟面前炫耀,并用有节拍的“舞蹈”吸引雌鸟的注意。
雄孔雀也是以其美丽的尾羽,争艳比美,寻找伴侣。
    当动物们的求爱结束后,就成双成对地来到巢中,开始产卵育儿了。
    育儿乐章
    一般的低等动物无育儿的本领,它们的受精卵只能在自然界中自生自
灭。鸟兽有育儿的本领,它们后代的成活率相应得到了提高。
    在生殖季节,鸟兽们纷纷搭建巢穴,作为哺育后人的场所。鸟类是出类
拔萃的“建筑师”。它们营造的巢的式样极多,筑巢的地点更是多种多样。
    缝叶莺在叶边缘啄开一排排小洞,用尖尖的喙引线,缠绕打结,并铺上
兽毛、棉絮等物,一个舒适的巢就造好了。
    麻雀的巢非常简单。它利用建筑物的缝隙、树洞筑巢,巢中只铺垫些杂
草和羽毛,每年雌麻雀约生 4 窝卵,每窝产卵 4~6 枚。
    攀雀的巢是挂在细长的柳枝上的,像毡毛编成的花瓶。
    热带地区生活的雄犀鸟,借用树洞为巢,将还在孵的卵和雌鸟封在树洞
里,外面只留一个可喂食的小孔。
    营冢鸟的“家”很大,可达 7 米,像陵墓,周围有 50 米,巢里堆积枯枝、
腐叶和垃圾、碴土。雌鸟在巢的顶上挖穴产卵,靠下面的腐烂物发酵所产生
的热将卵孵化。
    非洲厦鸟成群共建一个大的伞形篷子,在里面分出各自的小窝,挂在篷
子中。
    金丝燕利用唾液拌和一些海藻、羽毛、苔藓等筑巢,经风吹凝固成一个
透明的碗状巢,它的巢坚韧而有弹性,称为“燕窝”,是闻名的珍贵补品。
    热带雨林中有一种园丁鸟,它们的巢很讲究。雄鸟选一个幽静处,衔取
20~30 厘米长的树枝,筑出篱笆似的夹壁过道,过道一头修建“跳舞场”,
雄鸟用各种饰物装饰其“舞场”,并且雄鸟会以各种“舞姿”来吸引雌鸟。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百灵鸟,并不筑巢,它是借用旱獭的洞为巢,成为“鸟

鼠同穴”。
    最擅长编巢的要数织布鸟,它们有很多种编织方法和打结技术。它的巢
以草茎、叶片、柳树纤维等构成。取草茎时,鸟在草的一端咬一个缺口,然
后到草的另一端根据所需长度向下撕拉,做成细草条。雌雄鸟共同筑巢。雌
鸟在内,雄鸟在外,用喙代替织布的梭子,用草纤维做线,你穿我引,精心
编出一个悬挂在树枝上的瓶子似的巢。为了防止巢晃动,它们还搬来泥块锁
住鸟窝。
    巢筑好以后,雌性开始在巢内产卵或生产,抚育后代。
    动物育儿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负子蟾,背上皮肤皱褶形成一个奇怪
的育儿室,雌蟾产卵后,雄蟾用前肢将卵挤进雌蟾袋里,受精卵在袋里安全
地孵化。蝇虎、蝎、螳螂等在交配后,为使卵获得充足营养,常将同类的雄
性残杀掉作为食物吃掉。非洲河流里的护送鱼、鲫鱼、天竺鲷等鱼,是把受
精卵含在口中孵化的。

    鲨鱼的大多数,受精卵是在体内发育的,由大鱼直接生小鱼。这种方式
也叫卵胎生。
    哺乳动物除鸭嘴兽、针鼹外,均为胎生。
    抚幼乐章
    卵产出后,一般由雌性个体完成孵卵的任务。但也有特殊的,如企鹅雌
性产卵后便离开,而由雄性完成孵卵的任务。
    有些幼鸟孵化出来后,生存能力极弱,更没有羽毛,不会飞行,还得靠
亲鸟来喂养。
    鹭鸶把捕到的的鱼贮藏在长长的喉囊里,回到巢后,张开嘴让小鸟伸进
嘴内,自己啄食吃。鹈鹕把捕到的鱼放在下颌的袋中,随时喂给小鸟。鸠将
谷粒吞进肚里,先消化后,再吐出来喂给小鸟。母鸽在育雏时,嗉囊里能分
泌出一种白色液体。小鸽子饿时,母鸽张开嘴,让小鸽子细长的喙伸进咽喉,
吞食这种液体。
    哺乳动物则是用自己分泌的乳汁来哺喂幼儿。
    攻击与御敌

    动物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同自然界进行斗争,以求得生存。动物所具
备的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又使它们的后代在继承了前代的形状和习性的基础
上,发生了不同的变化,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在动物同自然界
的生存斗争中,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和防御敌
害的本领。
    抛肠迎敌 分身有术
    在无脊椎动物中,海参是防御敌害侵袭的高手。
    海参属于棘皮动物门。它的身体为长圆筒形,多数种类全身长满了棘刺
和刺钳。海参一般在海洋中靠底栖生活,行动非常缓慢,海参的食物多为浮
游生物,有些种类还吞食泥沙中的有机物碎屑和微生物。由于海参的行动蹒
跚,很难阻挡敌害的进攻。一旦遇到敌害,海参却有其特殊的本领来御敌。
    当敌害来临或海参受到刺激时,海参会很快地将自己的内脏从肛门或体
壁的裂口抛出体外,迎向“侵略者”,海参自己则乘机躲进洞穴中去。抛去
内脏的海参,很快就会再出生新的内脏,特别是刺参,抛肠迎敌,再生新肠

的现象非常显著。若把刺参的身体切成几段,放在海水中养殖,每一段都能
长成完整的个体。
    海参的御敌方式是其长期适应所生活的环境形成的。同海参御敌方式相
似,还有许多动物是以自断肢体的方式来抵御敌害的。
    章鱼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章鱼有 8 条长长的触手,触手长得很结实,
并且有吸盘。章鱼的触手是其用来探查周围世界和进攻、御敌的武器。
    章鱼喜欢藏在洞内伸出长长的触手捕食蟹、鱼。章鱼非常贪吃,如果它
的一只触手被敌害咬住不放,章鱼会保全身体,突然来个“分身术”,触手
上的肌肉痉挛地收缩,使被咬住的触手自断下来。断下来的触手还会剧烈的
扭动,滚到一边,并可以爬动,似犹有吸附力。敌害则扑向触手,章鱼却借
机溜掉了。断肢以后,章鱼有特殊的功能使血管闭合,不会出血。断掉的地
方在几十天后又能长出新的触手,并达到原长度的 1/3。

    在海洋动物中并非只有章鱼有“分身术”,螃蟹也是善于利用“分身术”
逃避敌害的“追击”。
    螃蟹为带肢动物门甲壳纲的动物。它的头胸部有五对步足,第一对为螯
足,末端钳状。螃蟹横行时动作灵敏,当它的步足被捉住时,螃蟹会丢足保
命,弃足而逃。旧的足虽然失去了,过一段时间还会长出新的足来。这就是
为什么我们会在海滩上发现螃蟹步足不一样大的原因。
    海星也会“分身”逃生,海星与海参是近亲,同属棘皮动物门。当海星
的腕足被捉住后,海星也会弃腕而逃,而后每一个脱落的腕足都能再生,并
且腕内各器官也能再生,但是再生出来的新腕足往往比原来的小,不能恢复
原形。因此,我们在海滩上经常会发现畸形的海星。
    脊椎动物中的蜥蜴也是“分身大王”。当蜥蜴遇到敌害难以逃脱时,会
自动脱掉尾巴。脱掉的尾巴会扭动吸引来侵者,蜥蜴则趁机溜之大吉。过一
段时间后,蜥蜴还会长出新的尾巴来。
    乌贼的逃生术
    乌贼和章鱼是同族至亲,也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它与其他软体动物不
同的是无外壳,只有一个已退化的内壳在外套膜中。除这个内骨骼和顶端的
背以外,乌贼全身几乎没有坚硬的东西,可它却是海上凶猛的“强盗”。乌
贼以它的腕足和吸盘做为武器去攻击船只和人类。但乌贼最拿手的则是施放
“烟幕”而后逃生的本领。
    乌贼喜爱在海上漂浮,常常遇到大鱼的袭击。在逃亡的紧要关头,乌贼
只能使出最后的绝招,放出“烟幕弹”来躲避敌害。
    乌贼施放的“烟幕”是从哪里来的?在乌贼体内,直肠有一个支管,末
端膨大呈囊状,为墨囊,囊内有墨腺可释放墨汁。当乌贼逃避大鱼的追捕时,
墨囊内的墨汁通过肛门排入外套腔内,与水流一起喷出体外,形成与自己身
体形状相似的黑色浓雾,悬浮在水中。当大鱼碰到时,黑色浓雾“炸开”,
在大鱼周围水域内形成一层浓黑的烟幕。当情况紧急时,乌贼还会一连串地
喷出漫散的墨汁,团团围住追捕者。乌贼则在这黑色烟幕的掩护下乘机溜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