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 27 亿,其中有我国的 12 频道。有了家用卫星接收机,普通的居民家庭都
可以直接从亚洲 1 号卫星和我国发射的“东方红 2 号”卫星上直接收看中央
电视台的全套节目以及其它电视台播发的节目。1991 年,在我国举办的第 11
届亚洲运动会上,就是利用卫星通信向五大洲的电视观众现场转播各项比赛
的。各个赛场的精彩画面和现场解说先经过电视转播车的微波设备与 380 米
高、号称亚洲第一电视塔上的微波机房沟通视频与电视伴音通道,并转送到
中央电视台彩电中心,经过编辑后,将节目交邮电部门,经过长话大楼送往
卫星地面站,按照各国的不同要求分别发往印度洋上空和太平洋上空的通信
卫星,使这些国家的电视观众可以及时看到比赛的真实场面。
有了卫星广播电视,世界上任何地方所发生的重大新闻都能直接通过卫
星迅速转发到世界各地。在海湾战争期间,一种超轻型的卫星通信设备在地
面通信完全中断的情况下大显神通。1991 年 1 月 17 日凌晨,巴格达的通信
设施在空袭轰炸中遭到了严重破坏,使各国记者在传送新闻报导时遇到了极
大的麻烦。美国三大新闻网(CBS、NBS 和 ABC)顿时成了哑巴。而一向不起
眼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一名记者却在巴格达一家旅馆的阳台上,
把电视摄像机伸向天空,通过这种超轻型卫星通信设备把漫天的火光和震耳
欲聋的爆炸声传给了全世界。当时,美国 F—117 隐型战斗轰炸机投下的第一
枚激光制导炸弹准确地命中通信大楼的电视图象就是由这种设备发布的,世
界各地的电视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个记者用十字标线瞄准通信大楼拍摄下
整个爆炸过程的设备形状如同一个旅行箱,内装有话筒、电视摄像机和处理
图象信号的电子装置,以及一副抛物面型的天线。它携带方便,可直接将摄
下的图象送上卫星,并通过卫星传给全世界。
卫星广播电视使人们成了名符其实的千里眼。1986 年,美国对利比亚的
整个空袭轰炸行动,都在数千公里之外美军最高指挥中心的大屏幕电视上显
示出来。指挥官如同亲临现场指挥,调兵谴将。近年来研制的导弹电视就是
把性能优越的大功率电视摄像机和发射机安装在弹头内,用运载火箭将其发
射到预定的目标上空去完成侦察任务。电视摄像机拍摄的图可通过卫星送到
指挥中心,使指挥部从接收到的画面中清晰地看到现场情况,从中获得有价
值的情报。而专供近距离使用的电视炮弹,也是把微型摄像机和发射器装入
弹头内,用炮弹发射到几十公里外的前沿阵地,当弹头到达目的地时,弹头
自动起爆,将微型摄像机弹出,微型摄像机在随着降落伞旋转下降的同时,
将周围的景物及人员的活动自动俯拍下来,同时把画面用无线电发射机传送
回指挥中心,其作用丝毫不亚于一个出色的侦察兵。
(6)空间通信平台——未来的空间通信站
空间通信平台是一种大型的航天器,相当于把许多普通通信卫星上的各
种仪器设备集中在一起而构成的一个多功能的通信卫星。它的最大优点是可
以通过不断的补充燃料并提供对上面的各种仪器设备的维修服务,而使它具
有很长的寿命。
目前,世界各国发射升空的通信卫星大都是为了单一目的而设计的小型
卫星,如地球同步卫星、导航卫星、海事卫星、气象卫星以及各种军用的系
列卫星等等,它们应用范围窄、功能单一、寿命有限,而影响卫星在轨道上
停留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取决于卫星所带的燃料。由于卫星上都装有若干小
型火箭,当卫星在太空轨道上环绕地球运行时,要不断地点火启动随身携带
的微型火箭,以纠正因太阳和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所造成的卫星姿态偏斜和
运行轨道的偏离,而在卫星升入太空以后,这有限的燃料又无法得到补充。
因此,对每颗卫星来说,一旦燃料用尽,星体就失去控制,人们只能眼睁睁
地看着它随意飘移,沦为太空垃圾。此外,卫星上的电源问题和成千上万种
电子器件的老化以及各种各样的通信设备和机械装置的故障、损坏等问题都
直接影响了通信卫星的寿命。不少通信卫星尚未达到设计寿命便早早地“夭
折”了,而地面测控人员对此却无能为力。目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已经
挤满了各种各样的通信卫星,对于那些失去通信能力、如同废物的通信卫星,
人们还得想方设法地将它“赶”出同步轨道,以便把这宝贵的位置让位于新
到来的伙伴。例如,我国的 1990 年 4 月发射升空的亚洲 1 号同步通信卫星预
计到 1999 年 4 月,燃料将会用尽,这时剩下的工作就是启动最后的推冲火箭,
将这颗卫星从同步轨道推入黑暗的太空任其飘移,而将轨道留给新的卫星。
早期发射的通信卫星寿命较短,约为 1.5 年左右,目前通信卫星的设计寿命
为 5~10 年。尽管如此,这样的寿命也极不合算。
空间通信平台的问世,将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由于在太空通信平台上
安装了对接位置,且它的重量和尺寸均不受限制。因此,可以通过航天飞机、
宇宙飞船和太空工作站向空间通信平台随时补给燃料或化学电池,修理或更
换已经损坏或老化的部件,并可安装新的仪器设备,延长航天器的使用寿命,
并最终使之成为永久性的空间通信工作站。目前,这一宏伟的工程已经开始
研制并付实施,计划将在 2000 年以前投入使用。
(7)星间链路
迄今为止,卫星通信一直是作为地面通信的补充。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
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通信卫星的潜力和通信特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
用。当两地通信距离超过一颗卫星所覆盖区域时,信号需从一地发向一颗卫
星,然后从这颗卫星转发到另一个中转的地面站,再由这个地面站发向另一
颗卫星,最后将信号送到用户。这样繁琐的上下跳跃式转发信号的工作方式
会产生较大的信号延时,影响通信的质量。此外,低轨道卫星每次通过地面
站时只有几分钟,而且每天也只通过几次,因此,每颗卫星所能传送的信息
是有限的。当卫星不经过地面站上空时,就不能进行通信,为此还必须把这
些信息保存起来,这样,卫星的存储设备就要增大;此外,为了提高通信的
质量,在采用低轨道卫星通信时,为开发卫星的潜在能力,科学家们开始发
展卫星间的联通技术,以使卫星与卫星之间可以相互转发信息,完成由地面
→卫星 卫星→用户的信号转发方式,避免目前采用的卫星与地面站间的
信号多次上下跳跃式转发,从而构成一个地面与空间的综合通信网。科学家
们发现,激光和毫米波在空间不存在大气衰减,是非常理想的大容量通信的
空间传输形式。目前,这项被称作空间“信息走廓”的星间链路试验已经开
始,它的成功将使卫星通信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通信之曙光——光纤通信
光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自然现象了,对光的研究也有着久远的历史。然
而,利用光来进行通信却是在本世纪 70 年代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1960
年,美国科学家用红宝石棒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崭新的光源——激光。在此
以后又过了十年,能够传输光信号的低损耗光导纤维研制成功,从此宣告了
光纤通信时代的开始。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光纤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
终于打破了数十年徘徊不前的局面,目前已经相当发达。今天,跨越大西洋
的 6500公里的海底光缆可供大洋两岸18万人同时通话。跨越太平洋的13000
公里的海底光缆线路已交付使用,跨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底光缆线路也于
1994 年正式开通使用。目前,世界上已有的光纤通信线路已超过 1000 万公
里。
光纤通信系统是以光为载波,利用纯度极高的玻璃拉制成极细的光导纤
维作为传输媒介,通过光电变换,用光来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是什么魅力
吸引着各国科学家们如此热衷于光纤通信的研究呢?这是因为在通信中,信
息的传输需要占据一定的频率范围,也叫做频带宽度。例如,电报信号比较
简单,只需要上百赫的频带宽度就足够了,这里的“赫”是指电信号频率单
位,1 秒钟振荡一次叫 1 赫。电话传输的语言相对复杂些,需占据的频带宽
度在 2~4 千赫之间;而电视就更复杂,不仅有语言,还有图象和色彩信息,
需要的频带宽度约 6 百万赫(6 兆赫)。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一个通信系统
来说,频带越宽,它的传输容量就越大,能传输的信息也就越多。这好比一
条马路,马路越宽,能够同时通行的车辆也就越多的道理一样。科学家们研
究发现,激光的波长很短,只有约一微米左右,频率可高达 300 亿万赫,比
微波还高出 10 万到 100 万倍。也就是说,它的通信能力是微波的 100 万倍。
而且用来传输光的光导纤维虽然细如人的头发丝,但传输信息的本领却大得
惊人。从理论上讲,一条光纤可以同时传输 1000 万套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或
100 亿路电话而相互间毫无干扰,即使全世界的人在同时通电话,也还绰绰
有余。目前,已实际做到在一对单模光纤上同时传送 33,000 路电话,而一
对铜线至多才传送 24 路。光纤体积小,重量轻,它的外径才 125 微米,几百
条光纤制成一条光缆,其外形也不过一支普通的铅笔粗细;1 千米长的光纤
重量只有 27 克重,制成的光缆也不过 100 公斤左右,而同样长度的铜电缆则
重达好几吨。制造光纤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其资源极为丰富,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虽然光纤每个单位的制造成本目前比铜线要高出几倍,但由于光
纤的通信容量很大,损耗又低,传输信号的距离很远,因而可以减少传输线
路中的中继设备。若按每个信息话路来计算的话,它的成本反而远比铜电缆
低的多。
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发现,光纤维在传输信号时不仅损耗小,而且对
多种形式的电磁干扰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特别是在通过高电磁干扰区时,
不必配备复杂的屏蔽装置和过多的辅助设备,而效果却比一般电缆传输信号
的效果要好得多。此外,用光缆传输信息不会出现像电子通过金属导体时会
产生电磁场,因此不会产生信号的泄漏,当然也就更不会被感应所窃取,因
此保密性极好。尤其是光纤中传输的信号是光而不是电,所以在如化学工厂
或核反应堆等危险环境中使用时,就不会发生火花放电的危险,十分安全。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输入的声音、图像等消息变为电信号后,直接将信
号在光波上调制,然后把输出的光信号送入光纤进行传输,在接收端的光接
收机把从光纤中收到的光信号再转换为电信号,经处理后送给用户。光通信
传输方式中的中继机与通信系统中的中继机有相同的作用。作为光纤通信系
统中光源的激光器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发出的光只有单一的波长,我们称
它为“相干光”。由于激光器发出的光是相干的,所以不会象手电筒或探照
灯的光束那样朝四面八方扩散开,其原因在于自然光很“杂”,是由许多不
同波长的光波所组成,因此它们相互“碰撞”和干扰。而激光器则不同,它
发出的光很“纯”,仅有一种波长,所以不会出现像自然光那样的相互干扰。
如果把激光束打在与地球相隔 38 万公里的月球上,它的光斑只有几公里,而
把高度聚光后的探照灯光束打在月球上,直径可达几千公里。激光的能量始
终都集中在所传播的一个固定方向上。为了充分利用激光的信息携载能力,
必须对它加以调制,正如在无线电通信中的信号调制方法那样,把所要传送
的信息加载到激光上,这样就可以将大量的信息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而这
一点是现有的通信方式所望尘莫及的。
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发展令人瞩目。洲际弹道导弹指挥系
统中有了光纤传输,在地面基地通信、舰载通信、卫星地面站、雷达信号远
距离传输、战略武器系统及各种保密通信、乃至核潜艇上,光纤通信技术正
在取代传统的通信技术。用光缆设备取代金属芯的同轴电缆已在实战中被证
明具有很好的效果。在本世纪 90 年代的海湾战争中,“爱国者”导弹成功地
拦截了“飞毛腿”导弹的袭击,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有最新研制的光缆设备的
一份功劳。这套光缆设备是战术光缆设备,它允许士兵从远处操纵“爱国者”
导弹发射架,从而增加了在炮弹和导弹攻击下士兵的生存机会。每个“爱国
者”导弹分队由一个作战控制台和多个导弹发射台组成,作战控制室通常安
装在一台车内,由它跟踪飞来的“飞毛腿”导弹,并控制发射台发射“爱国
者”导弹予以拦截。作战控制台与发射台之间采用了新型的光缆设备作为连
接的主要线路,而将以前使用的高频电台的无线电连接作为备用线路。由于
光缆是完全绝缘(非金属的不导电材料),且不辐射电磁信号,所以不会被
企图跟踪“爱国者”导弹发射的仪器所探测,此外,它的绝缘性能还有效地
防止了敌方的干扰和电子对抗,因此实战效果很好,士兵们非常喜欢这套光
缆线路。
光纤通信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将改变人们一百多年来对电通信的依赖。
计算机专家们也开始对传统的集成电路提出疑问,新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
那么快,铜线却成了提高运算速度的障碍。换句话说,计算机的元件是由铜
导线连在一起的,是铜导线从一个元件传到另一元件的信息量限制了计算机
的效率。因此,虽然人们能够设计出每秒运算上亿次的高速电路,但连接这
些电路的铜线却跟不上它的速度。显然,一条全光线路——集成光路,正期
待着人们去开创,这是使全光通信变为现实的必由之路。集成光路酷似集成
电路,原理也基本相同,只是在集成光路中,集成的不是许许多多的电子元
件,而是光学元件。它们是大量的微型激光器、调制器和光导薄膜。目前,
世界上已制成的最小的激光器只有人头发厚度的十分之一,可将 2 亿个这样
的激光器集成在一块相当于人指甲大小的芯片上。在使用了集成光路的光纤
通信系统中,像说话的声音和图像等信息在通过声到光的转换装置和激光扫
描装置后直接变为光信号,送入光纤中传输,而不必像现在的光纤通信系统
那样,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还要分别进行电一光转换和光一电转换,从而使光
完全取代电,人类社会也就真正从电通信时代步入了光通信时代。科学家们
坚信,光纤通信已经拉开了通信革命的序幕。
光
巨大的发光体——太阳
太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能发出非常明亮的光,当它直射时,我们会感觉
非常热。
太阳作为一个硕大的光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光球、色球和日冕。
光球的下面是太阳的内部,我们是看不见的。光球只有 400 多千米厚。
观看色球的最好机会是在日全食。当月亮恰好遮住光球时,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