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部下”,有爱嫉妒的雄鲨,也有怕羞的雌鲨。在游动时,它们有着固定
的路线,一般来说,地位低的鲨鱼都要把右行道让给它们的长辈们。鲨鱼的
进食也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总是根据一定的生理节奏来进行觅食和休息等
活动。在鲨鱼世界中,还有着许多的谜等待人们去揭示。
最近,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又对几种鲨鱼进行研究,以揭示鲨
鱼为什么不会得癌症之谜。因为,即使使用大剂量的化学致癌物质,鲨鱼身
上也不会形成肿瘤。目前,所有的解释都是假设的。一些科学家认为,是鲨
鱼体内大量的维生素 A 保护了它们。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鲨鱼之所以不得
癌症,是因为它们体内含有活性酶,而其他动物体内的活性酶已在进化过程
中逐渐消失了。如果这个假设能够得到证实,同时又能够成功地找到这种酶
素的话,那么,人类就找到了非常有效的抗癌药物。
鲨鱼救人之谜
1986 年 1 月 5 日,到南太平洋斐济群岛旅游观光的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
学教育系学生罗莎琳小姐,从马勒库拉岛乘轮渡返回苏瓦。轮渡在海上航行
了约半个小时,罗莎琳忽然听到有人高声喊叫:“船漏水了!”顿时船上乱
作一团。罗莎琳急忙穿上船上预先准备着的救生衣,和两位一起去旅游的同
学挣扎着爬上了一条救生艇。这条救生艇上挤着 18 位逃生者,由于人太多,
小艇随时有翻沉的危险。小艇在波涛中颠簸了两三个小时以后,远处出现了
一线陆地。心粗胆大的罗莎琳率先跳入海中,她回头高声喊道:“胆大的跟
我游过去,陆地不远了,不要再坐那该死的小艇了!”接着就有七八个人跟
着她跳入海中。这时她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下午 4 点 05 分。
在学校里,罗莎琳是出色的游泳能手,但海里浪头太大了,她无法发挥
自己的特长,只好让水流带着她往前漂。
罗莎琳在海上漂泊了几个小时。暮色渐渐地笼罩着海面,一轮明月冉冉
升起。忽然,她看到远处一根黑色的木头迅速地向她漂过来,很快她就看清
楚原来是一条八九英尺长的大鲨鱼!罗莎琳惊恐万分,她感到自己已死到临
头了,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鲨鱼狠狠地撞了她一下,然后就张开大口向她咬了过来。但奇怪的是它
没有咬着罗莎琳的身体,而是咬住了她的救生衣,用那尖刀般的牙齿将救生
衣撕碎。这条鲨鱼围着罗莎琳团团转,还用尾巴梢去扫她的背。突然又有一
条鲨鱼从她的身底下钻了出来,随即在她的周围上窜下跳,最后竟潜下水去
在她的身下浮了上来,这时罗莎琳才发现她竟莫名其妙地骑在这条鲨鱼背
上,就像骑在马上似的!
第一条鲨鱼还是在她身边兜圈子,接着她骑的那条鲨鱼又悄悄地溜走
了。随后这两条鲨鱼又从她的左右两边冒了上来,把她夹在中间,推着她向
前游去。
到天亮的时候,这两条鲨鱼仍然同她在一起。这时候罗莎琳似乎意识到
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原来在这两条鲨鱼的外围还有四五条张着血盆大口的
鲨鱼在转游,它们的眼睛始终在盯着她,口中露出一排排尖刀般的牙齿。每
当那几条鲨鱼冲过来要咬她时,这两条鲨鱼就冲出去抵御它们,把它们赶走。
要是没有这两个“保镖”,罗莎琳早就被撕得粉碎了。
当暮色再一次笼罩海面时,这两条鲨鱼还一直在陪伴着她。突然她听到
头顶上有嗡嗡声,抬头一看,是一架救援直升机。直升机上放下了救援绳梯。
她抓住了绳梯,用尽全身之力爬了上去。爬上直升机后,罗莎琳从半空中低
头往下看,那两条救命鲨鱼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罗莎琳被送往医院治疗。她后来得知,这个海区经常有鲨鱼出没,其他
跳入海中的人都已失踪,显然都已葬身鱼腹了!
鲨鱼,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人类在水中的最凶恶的敌害。可是,竟然会
有两条鲨鱼拯救了一位落水的姑娘,并保护着她免受同类的伤害。这真是一
件不可思议的事!为什么这两条鲨鱼会救人呢?难道它们对人类有着某种特
殊的感情?或许是它们把罗莎琳当做了自己的同类?这一离奇事件给海洋生
物学界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
海底洞穴壁画之谜
不久前,法国业余洞穴探险者在地中海一个景色优美的小海湾苏尔密乌
发现了一处海底洞穴壁画,石壁上有 6 匹野马、2 头野牛、1 只鹿、2 只鸟、
1 只山羊和 1 只猫,形象栩栩如生,可谓艺术珍品。这一海底洞穴古迹的发
现,说来颇富传奇色彩。
1985 年,洞穴业余探险者亨利·科斯克为了探索沉睡在苏尔密乌海湾的
古代沉船的遗物,专门购买了一艘长 14 米的拖网渔船“克努马农”号,开始
了他的水下探险活动。一天,他在水深 36 米处的岸壁上发现了一个隧道口。
正当他试图潜入时,随身携带的照明灯熄灭了,加上海水浑浊,看不清周围
的景物,不得不暂时中断探索。5 年后的 1990 年,科斯克又找到了隧道口,
进到了隧道尽头的洞穴,借助于手电的光束,他看到了洞穴的石壁上有手的
印迹。他决心探个究竟,特邀了卡西斯潜水俱乐部的 6 个伙伴组成了以科斯
克为队长的水下探穴队。
7 月 29 日,7 名水下探穴队员乘坐“克鲁马农”号船,在海底隧道口前
面的海上抛锚停泊。他们穿戴好潜水装具,下潜到 36 米深的海底,找到了那
个隧道口。虽然水下隧道狭窄蜿蜒,海水昏暗难辨方向,还有海流夹带泥沙
的阵阵冲击,但他们坚强地克服了这些困难潜游约 20 分钟,他们终于顺利地
通过了长约 200 米的水下隧道。当他们浮出海面时,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奇
观便呈现在眼前。在这高出海平面 4 米、直径约 50 米的洞穴里,千姿百态的
钟乳石首先映入眼帘;在灯光的照耀下,石壁上的 3 只手印清晰可见,还有
那栩栩如生的动物壁画,简直把人们带进了一个神秘的殿堂。经过一阵高兴
之后,他们赶紧拍照、录像。他们不仅为这些艺术品发出同声的赞叹,而且
不约而同地产生疑问,这些海底洞穴壁画究竟是史前艺术家的作品呢,还是
后人有意制造的恶作剧?为此,他们决定在真假未定的情况下暂时对外保守
秘密。
1991 年 9 月 1 日,发生了有 3 名业余水下探险者在苏尔密乌海湾失踪的
事件。科斯克参加了寻觅失踪者的行动。他迅速潜入这个神秘的洞穴,在石
壁下的隧道里找到了 3 位失踪者的尸体。原来这 3 名业余潜水者由于缺乏潜
水经验,没有携带水下电筒等必需的潜水设备,在黑暗的海水里误入隧道而
迷失方向,最后因氧气耗尽窒息而死。科斯克面对着这个海底隧道已被世人
知晓的事实,决定将海底洞穴壁画的秘画的秘密公诸于世。9 月 3 日,他便
向马赛海洋考古研究所报告了这一发现,并要求采取措施保护这些壁画。9
月 15 日,科斯克和史前考古学家让·古尔坦带领的水下探险队潜入海底洞
穴,采用现代分析仪器对洞穴内的氧气、水、木炭、岸石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初步认为洞内的壁画可能是史前艺术家用黑色木炭和红土完成的。据古尔坦
分析,石壁上的手印可能是史前艺术家在动物脂肪里混入有色矿石粉末制成
油彩,然后将手贴于石壁上,用空心兽骨将油彩吹喷到石壁上,制成了这一
杰作。
人们疑惑不解,1 万多年前,古代艺术家是怎样潜入这个海底洞穴的?
洞穴壁画为何奇迹般地完好如初?有的考古学家解释说,那时正处于冰河时
代末期,地中海海平面比今天要低 100 米以上,苏尔密乌海湾水下隧道无疑
是处于海平面之上,人们可以很容易地从悬崖下的隧道口进入洞穴。后来冰
河时代结束,海水上涨,海水将隧道淹没,洞穴被密封起来,洞穴内的壁画
得以保护,避免了风化和破坏,直到今天。
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壁画完好如初,可能不是 1 万多年前的作品;而
且在 1 万多年前这一地区是否有史前人类居住也值得怀疑,因为从来没有发
现过有关史前人类的遗迹,因而这些壁画很可能是后人的伪作。
海底“风暴”之谜
几年前,科学家们在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诺瓦斯科特亚南部海域考
察时,有两件事使他们大为吃惊:一是从 5000 米深的海底采集上来的海水,
竟混浊得漆黑一团,其混浊程度比一般大洋高出 100 倍;二是从海底拍摄的
照片上可以看出,在平坦的海底沉积物表面出现了一道道有规则的波纹,犹
如一阵大风刚刚刮过,水面留下了一片涟漪。在通常是非常平静的深海世界
里,出现这种奇异的现象,实在令人费解。
莫非在深海下也出现了“风暴”?为了查明原因,美国的海洋学家和地
质学家在诺瓦斯科特亚南部海进行了一次名为“赫伯尔实验”的科学考察。
这次考察采集了海底水样,拍摄了海底照片,测量了海水透明度,并在
海底设置了一连串的自记海流计,对底层海流进了长时间的连续测量。
科学家们在“赫伯尔实验”期间又采到了混浊的水样,再次表明实验地
区底层海水的扰动确实异常强烈。还发现这里海水的混浊程度随地点、时间
变化很大,越靠近海底海水混浊度越大;有一个地点海水非常混浊,可是一
个星期后又突然变清了。
实验中还发现这里的海水透明度的变化也很大。有一架透明度仪观察到
3 次极端黑暗期,每次持续 3~5 天,黑暗程度达到伸手不见五指,比世界上
任何河口、港湾的海水都混、都脏。
科学家们认为,这是由于有一股 1 公里长的沉积物“云雾”状潜流在海
底滚滚奔腾的结果。它犹如刮起的一股海底“风暴”,非常地猛烈,将海底
沉积物刮起,使海水变得异常混浊。但是,这股深海潜流为什么如此激烈呢?
有的海洋学家认为,这是从附近流来的一支强大的海流——墨西哥湾流左右
摆动的结果;另一些海洋学家认为,该海区有一南一北走向的海底隆起,这
种上下起伏的地方,使深海水激烈地扰动;还有一些科学家指出,在“赫伯
尔实验”区域的南部有水下死火山山脉,这种海底起伏也能够改变海流方向,
形成剧烈的涡旋。科学家们的说法不一,有关这支深海潜流产生的原因,仍
是一个有待揭示的自然之谜。
海中自转小岛之谜
1964 年,从西印度群岛传来了一件令人瞠目的奇闻:一艘海轮上的船
员,突然发现这个群岛中的一个无人小岛,竟然会像地球自转那样,每 24
小时自己旋转一周,并且一直不停。这可真是一件闻所未闻的怪事!
这个旋转的岛屿是一艘名叫“参捷”号的货轮在航经西印度群岛时偶然
发现的。当时,这个小岛被茂密的植物覆盖着,处处是沼泽泥潭。岛很小,
船长卡得那命令舵手驾船绕岛航行一周,只用了半个小时,随后他们抛锚登
岛,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什么珍禽异兽和奇草怪木。船长在一棵树的树干
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登岛的时间和他们的船名,便和随员们一起回到了原
来登岛的地点。
“奇怪,抛下锚的船为什么会自己走动呢!?”一位船员突然发现不对
劲而大叫起来,“这儿离刚才停船的地方差了好几十米呀!”
回到船上的水手们也都大为惊异,他们检查了刚才抛锚的地方,铁锚仍
然十分牢固地钩住海底,没有被拖走的迹象。船长对此满腹狐疑,心想这是
不是小岛本身在移动呢?
这件奇闻使人们大感兴趣,一些人闻讯前去岛上察看。根据观察结果,
一致认为是小岛本身在旋转,至于旋转的原因,就众说纷纭,莫能归一了。
比较多的人认为,这座小岛实际上是一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因潮水的起落
而旋转。但真相究竟如何,当时谁也不能断言,只好留待科学家们去研究了。
过了不久,这座怪岛又从海面上消失,不知所终。
带鳞乌贼之谜
乌贼是头足纲动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约有 600 多种,大
的种类可长达 20 米,小的种类只有两三厘米长。乌贼体呈袋形,背腹略扁平,
头发达,眼大,有腕(触手)10 条,体内有墨囊,遇敌即放出墨汁而逃走。
乌贼一般都是体表光滑,没有鳞片。可是前不久,一位名叫约·尼·尤
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却发现了一种身上有鳞片的乌贼。
尤霍夫带领一个科学考察小组,在南半球海域从事调查抹香鲸的摄食对
象工作。这工作非常繁琐,他们要剖开一头头抹香鲸的胃,将里面的东西一
一清洗、登记、测量和拍照。
有一天、尤霍夫检查一头抹香鲸的胃时,突然发现一条绛红色的乌贼,
它的身上披着一层鳞片!它很漂亮,头挺大,身体壮实,比一般乌贼稍长。
尤霍夫非常高兴。他从这头抹香鲸的胃中,又找出了几条身上有鳞的乌贼,
其中最大的一条长两米左右,腹宽约 1 米。这些乌贼全都没有触手,这更使
尤霍夫感到十分惊奇!
经过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这种乌贼并不是全身披鳞,它们的尾腔和
一些末梢部分没鳞片。没有鳞片的地方,皮肤很光滑。
这种乌贼的鳞片像建筑物上的绛色瓦片,通过肌肉组织延伸,紧紧地排
列在一起。鳞片随着乌贼的生长逐渐增大,数量也不断增加,一条体长 29.5
厘米的乌贼,全身竟有 12465 片鳞!每一鳞片内部都有微小的薄层,充满着
空气和油,可以说,一片鳞就像是一个微小的气瓶。显然,这种包着空气的
鳞甲,可使乌贼的漂浮和行动更加自由。
带鳞乌贼刚孵出时是有触手的,但到成年时它们的触手全都没有了。人
们知道,几乎所有乌贼都有触手。乌贼凭借触手猎取食物和御敌防身;游动
时触手又是一个个灵巧的“舵”,要靠它们掌握方向;雄性乌贼左侧第 4 条
触手还茎化为它的生殖腕。由此可见,触手是乌贼的最重要的生命器官,对
于乌贼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很难想象失去全部触手的乌贼能够活下
来。可是,为什么带鳞乌贼没有了触手却能生活得很好?它们的触手为什么
会退化?这些都还是未解之谜。
人们知道,乌贼的行动比较特殊,别的动物前进速度快,乌贼却是后退
速度快。乌贼靠肌肉收缩,把外套腔里的水从漏斗管中喷出,由于水流的反
作用,使它飞快地向后离去。可是,带鳞乌贼不是这样。它不靠喷射水流的
方式行动,而是像一般海洋动物那样游动。它为什么会这样?这又是一个谜。
有人认为,也许是它们生活在海水底层,贴底捕食,属于嗜静动物,不需要
快速运动。但这仅仅是猜测而已。对于这种罕见的带鳞的乌贼,人们还很不
了解,还有着许多未解之谜。
海龟自埋之谜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加纳维拉尔海峡,人们发现了整个身体都埋
在淤泥里的海龟。挖出来一看,海龟竟是活的!奇闻传开,令许多潜水员大
惑不解,因为在他们的潜水生涯中,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海龟自己把自己
埋起来的怪事。
海龟是海洋中躯体较大的爬行动物,它们用肺呼吸,因此每下潜十几分
钟就要浮到水面上换一次气,不然就会被憋死。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海龟自
己把自己活埋起来呢?它们全身埋在淤泥里为什么不会憋死?这是它们冬眠
的一种形式,